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群的应用策略

2024-04-29 16:40文|
新课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词句外貌友谊

文| 高 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任务群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任务群的指引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活动中一边思考一边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就需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以任务群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任务群阅读教学前的准备

在本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以牛津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 为例,在Reading部分教学中,这一课将“人与社会”作为主题语境。在这部分阅读教学中,主要包括三篇记叙文,题材均为“朋友”,教师可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表达对认识新朋友的兴趣,二是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并且从课文内容来看,这三篇记叙文提到了三个好朋友:一是Betty,二是Max,三是May。这些朋友在品质、性格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但他们和作者之间都有着深厚的情谊。由于三个朋友的性格、特点及交际内容有所差异,故可在阅读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因而,教师可将任务群应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任务群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群的应用策略

(一)制订教学目标,确定阅读方向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侧重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并建议教师合理利用学习任务群,让学生从阅读任务中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牛津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 的教学为例,尝试引入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意在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在分析这一单元的阅读内容后,教师发现这部分内容均是围绕“友谊”展开的,但如何将三篇记叙文衔接在一起,是教师应关注的焦点。因为对话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这让学生阅读起来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教师尝试将任务群运用在这三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并设定如下阅读目标:

目标1:品味“Friends”

(1)掌握课文中陌生的词句等,如“Who is your best friend?”“round face”“straight hair”。

(2)根据课文内容感受友谊的不同对话内容。

目标2:了解“Friends”的外貌及性格特点

(1)批注描述外貌的词句,了解Betty、Max 和May三个朋友的外貌特点。

(2)批注课文中描写朋友性格特点的词句,掌握文中不同朋友的性格特点的相关词句。

目标3:找出最好的“Friends”

(1)以“Friends”中的三篇记叙文为例,了解这些记叙文表达友谊的区别及共同点,通过作者的描写,了解作者和不同朋友之间的友情。

(2)通过对比作者与不同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对话描述,从对比中找出最好的“Friends”。

(二)设定阅读议题,科学组合文本

在Unit 1 Friends 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任务群可让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在教学方面,教师对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进行了深入研读,并在阅读活动中结合上述阅读学习目标,将阅读学习和任务群理念结合在一起。在此阅读思路的引导下,教师可围绕确定好的阅读学习目标,确定任务群阅读的核心议题。因而,教师在分析任务群阅读议题时,可从单元导语出发,如“人与社会”。通过对牛津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 内容的深入解读,可把阅读任务的核心议题设定为“不同的友谊,不同的朋友”。同时,以此议题为出发点,对这一单元的三篇记叙文做串联,从中找出友谊的不同表达方式。

在确定好阅读议题后,教师需对阅读文本进行科学组合,对不同文本内容进行精读和略读,为群文阅读学习任务的确定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围绕“不同的友谊,不同的朋友”议题,将这些记叙文中描写友谊的对话内容进行比较。在以上环节结束后,学生可依据“不同的友谊,不同的朋友”这一核心阅读议题,做好任务群中“人与社会”方面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任务群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把文中描述友谊的词句作为阅读重点,从词句的积累中总结阅读经验。通过对阅读内容的认真观察,体会文本中关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三)设计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任务群的应用,不仅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还具有一定的实践色彩。为进一步强化任务群在阅读教学中的效果,教师对任务群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对阅读学习任务进行了科学设计。因而,教师在运用任务群开展Unit 1 Friends 阅读教学时,可围绕阅读核心议题,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对任务群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学生从作者和Betty、Max 和May 等三个朋友的对话与交流中,对比不同友谊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质量。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教师可从阅读议题角度出发,设计如下形式的阅读学习任务群。

任务1:粗读文本,借助思维导图了解文章脉络

在这一任务环节中,教师可对Betty 这篇记叙文的文本结构进行整合,并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然后,学生以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为依据,对Betty 的性格特点及梦想等进行梳理,勾画出Betty 一文的思维导图,为文本的精读创造条件。在后续的思维导图设计中,教师提出问题“If you were the writer...”,让学生尽情想象,并试着与作者互换身份,感受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以此增强学生的文本结构意识。在后续步骤中,共同探讨Betty 的性格、外貌特点等,实现对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阅读素养。

任务2:精读文本,了解不同朋友的性格及外貌特征

在上述粗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架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继续使用思维导图,精读每篇文章,并对描述朋友的性格、外貌特征等的词句进行标注,并在思维导图中予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阅读过程中关于朋友性格、外貌特征等的词句,实现对陌生词句的掌握。

任务3:撰写阅读简评,表达对Friends 相关内容的感悟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以任务群阅读为视角对Friends 相关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了解Betty 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内容,感受作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其次,围绕Friends 这一核心,教师组织学生撰写阅读短评,将课文中描述友谊的词句运用在短评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在丰富简评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四)落实学习任务,强化阅读效果

当阅读核心议题和学习任务确定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核心落实学习任务,起到强化阅读效果的目的。首先,在分析Betty 的性格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阅读,如What is Betty’s personality?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粗读,并从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完善,以达到了解文本结构的目的。

其次,在分析Max 的性格特点时,学生极易了解他的幽默特质,然而,教师阅读文本了解到,文中并未提及Max 这位朋友的另一个明显特质,如careless。为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这一特质,教师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及的“often knock the books and pens onto the floor”进行精读,并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Max 的careless 这一特质。当学生总结出这一特质后,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Max?”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个问题阅读文本,找出能反映出作者情感的词句。这样,学生带着此问题进行阅读,在找词句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进行重点关注。当学生标注完词句后,教师继续提问:哪些词句能反映出作者的强烈感受?并从文本中找出两种描述作者感受的词句进行比较,如“I never/don’t feel bored with him!”在对作者的朋友Betty 的性格、外貌等特点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认识,并在Betty 这篇文本中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Max 的一些外貌特点进行标注,如“tallest”“long legs”等。当学生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教师继续要求:在对Max 进行描写的过程中,涉及不少细节,请大家对这些细节进行标注。要想完成此要求,学生就需要精读Max 文本的内容,并对教师提及的要求进行深度思考。当学生阅读完Max 的文本之后,教师引导其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使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描写人物的词语及技巧将Max 的性格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

最后,在了解May 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两个方向进行了解,其中一个方向为sweet,另一个方向为ture。此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可向学生提问:“What kind of person is May?”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并从阅读文本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为实现学生从粗读到精读的跨越,教师可继续向学生发问:“哪些词句能体现出May 的sweet?”学生要想回答此问题就需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并将描述May 的sweet 的词句标注出来。当然仅理解这些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继续提问:“sweet 的含义是什么?能否用相关词句来体现?”在这种层层深入的引导下,学生对sweet 这一词汇有了深入的认识。当学生对sweet 有详细了解后,教师还需继续辅助学生了解ture。在了解ture 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ture 进行讨论,而后,教师总结学生的作答情况:ture 一词,好多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真实的”,而在此文本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品质,因而,ture 的含义为“诚实”。当学生对May 的品质有所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继续阅读,并从阅读中找出描写May 的外貌特点及性格的词句,然后做出标记。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比如,问题可设计为:“If you were the writer...”,引导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试着想象一下自己站在作者的角度如何了解和看待友谊。通过问题引导,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关注文本结构,掌握人物描写的相关方法,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完善阅读评价,提高阅读质量

当任务群阅读学习活动结束后,最关键的环节是评价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对任务群阅读学习的兴趣。在评价初中任务群阅读情况的过程中,为体现任务群阅读学习的优势,教师需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合理创新,从陌生词句的认知程度、朋友性格及外貌特点的描述技巧的掌握情况、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等角度完善阅读评价。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让评价体现出层次感,尽量以鼓励评价为主,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比如,在讲授牛津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以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效果。基础性阅读作业内容:请将Friends 文本中描述Betty、Max 和May 的性格、外貌特点的词句写出来,要求学生都能顺利答出。这一层次的阅读作业内容难度相对较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可通过阅读将文中描述Betty、Max 和May 的性格、外貌特点的词句写出来,教师对这一基础性作业较为关注,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升型阅读作业内容:请将Betty、Max 和May 的性格、外貌特点的相关阅读内容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与作者关系最好的朋友。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总结,为学生改进评价思路提供依据。拓展型阅读作业内容:请使用所学的关于“友谊”的知识,以换位思考方式,写一个简单的阅读短评。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初步点评,并组织学生围绕这些短评进行自评和互评。另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完成的阅读短评上传至家长群,由家长参与到阅读学习的评价中。在这种多元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能对学生的任务群阅读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可依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在任务群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从上述任务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来看,教师首先确定了任务群阅读学习目标,设定了阅读核心议题,并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落实任务群的相关内容。最后,通过完善阅读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词句外貌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友谊之路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