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波兰当代著名汉学家爱德华·卡伊丹斯基

2024-04-30 10:38张振辉
国际汉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爱德华著作波兰

□ 张振辉

爱 德 华·卡 伊 丹 斯 基(Edwrd Kajdański,1925—2020)是波兰当代著名汉学家,也是我多年的好友,他虽于2020 年9 月10 日故去,但我对他至今依然十分怀念。多年来,他和我将17世纪波兰来华耶稣传教士卜弥格(Michał Boym,1612—1659)——号称波兰的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并为此作了很大的努力。卜弥格不仅来过中国,而且写了大量研究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地理、历史、语言和文化、风俗习惯、名贵物产、动植物和中医等方面的科学著作,是向西方广泛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学西传”的先驱。早在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曾先后撰写了《明王朝的最后特史卜弥格传》(Michał Boym—Ostatni Wysłannik Dynastii Ming) 和《 中国 的 使 臣 卜 弥 格》(Michał Boym Ambasador Państwa Šrodka)两部著作,客观而又全面地介绍了卜弥格一生的经历和他在以上这些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两部著作都由我翻成了中文并得以出版。后来他和我应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现为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任张西平教授的约请,又一起合作,将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卜弥格的所有著作翻译成中文。在张西平教授的主持下,编成《卜弥格文集》,于2013 年出版。这在我的一生中,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本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波兰侨民的后代。他于1925 年出生在哈尔滨,他的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曾参加当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的修建。他年少时就读于当地一所由波兰侨民开办的中学,在那里学习中国和远东的历史。后来他还参加了波兰侨民当时在哈尔滨成立的一个东方学研究会,常去中国东北一些地方进行考察,对那里的历史和风俗习惯比较了解。就在这时期,他了解到卜弥格这个波兰著名的历史人物在17 世纪中叶曾经来到中国,在当时广东肇庆的南明王朝的朝廷里活动的情况。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于1951 年回到波兰,因为了解中国的情况,在20 世纪50 年代,他曾在波兰对外贸易部工作。1963 年他重返中国,曾先后担任过波兰驻华使馆的秘书和驻广州总领事馆的领事,在北京和广州生活了近20 年。在这期间,为了对他早就熟悉和非常感兴趣的卜弥格进行系统的研究,他还去过卜弥格当年到过的罗马、威尼斯、里斯本以及中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岛等地进行长时间的考察,收集了大量卜弥格的著作和有关资料。他的著作除上面提到的这两部关于卜弥格的传记外,还有《卜弥格描写的世 界》(Michała Boyma opisanie świata,2010)和《卜弥格的中医的秘密》(Sekrety chińskiej medycyny.Medicus Sinicus Michała Boyma) 等。2001 年,因为由我翻译的他的《中国的使臣——卜 弥 格 传》(Michał Boym—Ambasador Państwa Środka,2001)在大象出版社出版,他又一次应邀来到中国,除了北京,还到过河南开封和洛阳参观和访问,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长期以来,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利用业余和退休后的时间,一直从事汉学和东方学研究,以他极大的热情和惊人的毅力,撰写了30 多部关于中国和中波友谊的著作。除了他一系列关于卜弥格的著作外,主要作品还有《丝绸——帆船和马 帮 之 路》(Jedwab.Szlakami dżonek i karawan,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69 年经济发展概 述》(Chińska Republika Ludowa.Zarys rozwoju gospodarczego 1949-1969,1971)、《中国和外部世界贸易关系发展概况》(Zarys rozwoju stosunków handlowych Chin z zewnęcznym Światem,1979)、《珠江三角洲》(Perłowy trojkąt,1987)、《中国的建筑》(Architektura Chin,1986)、《格罗霍夫斯基要塞》(Fort Grochowski,1982)、《圣彼得和保罗的一次不寻常的航行》(Niezwykły rejs "Św.Piotra i Pawła",1989)、《贝尼约夫斯基的秘密——发现、阴谋和造假(Tajemnica Beniowskiego.Odkrycia,intrygi,Fałszerstwa,1994)、《长 城 的 巨 影——波兰人是怎么发现中国的》(Długi cień Wielkiego Muru.Jak Polacy odkrywali Chiny,2005)、《中国百科全书》(Chiny—Leksykon,2011)、《回忆我的大西洲》(Wspomnienia z mojej Atlantydy)等。这些著作主要展现了他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的研究。

一是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的《丝绸——帆船和马帮之路》是和他的女儿亚力山德娜·卡伊丹斯卡(Aleksandra Kajdańska)合著的。他的女儿出生于北京,卡伊丹斯基在北京波兰驻华使馆任职的时候。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她曾在北京学习,对中国古代的服装、丝织品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过长期研究,因此在他们的这部著作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名贵物产,当年从中国运到中亚细亚、近东和欧洲一些国家后,因为它们卓越的品质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普通老百姓的极大欢迎。这不仅增进了古老的中国与西方的商贸和文化交流,而且使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对中国文明的成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正因为这样,西方人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为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我认为《丝绸——帆船和马帮之路》这部著作不仅介绍了许多我们不了解的中国早期与西方的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情况,而且也体现了西方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看法,是值得翻译出版的。

二是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的另一部分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状况,他对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后,他认为中国经济更是放眼世界,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这些客观介绍是他曾长期在中国工作和在中国各地进行参观访问和考察的亲眼所见。

三是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的著作呈现了他对中波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首先,他在研究卜弥格这位波兰和整个西方汉学研究的先驱时,对卜弥格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所作的伟大贡献一直评价很高。他说:“卜弥格无疑是欧洲第一位了解中医的秘密、掌握有关中国药用植物知识的学者。”“当航海民族——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只是部分地发现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时候,17 世纪的欧洲人从卜弥格那里,对于中国医学、中国动植物和矿物,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全面的了解,卜弥格乃是向我们提供这种知识的第一个欧洲人。”“西方的传教士都是出色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可是对于中国医学和大自然,除了卜弥格外,谁都说不出什么。”卡伊丹斯基除了对卜弥格的研究外,他在《长城的巨影——波兰人是怎么发现中国的》等著作中,还详细介绍了继卜弥格之后,在18 世纪、19 世纪和20 世纪上半叶,又有数以百计的波兰友人先后在中国的经历和生活的情况,他们大都参加过那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工作,和许多中国人交了朋友,极力称颂中国古代的文明和中国人民的美好品德及传统的生活习俗,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有一些波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各种富有特色的物产的研究,也有极大的兴趣,例如他在《长城的巨影——波兰人是怎么发现中国的》这部著作中,介绍了波兰启蒙运动时期一位著名的政论家、诗人、剧作家和作家斯坦尼斯瓦夫·伊格纳齐·克拉西茨基(Jgnacy Krasicki,1735—1801)。他一生并没有到过中国,但对古老的中国文明十分崇拜,也写过许多关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诗歌和戏剧,甚至中国的果树种植方面的著作。他在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中,还说明了唐朝太宗皇帝(599—649,627—649 年在位)的朝廷里有信奉基督教景教的耶稣会士,当时信景教的中国人很多,这个在我们知道的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中可以得到证实。克拉西茨基还说唐太宗这个皇帝很朴素,他认为官吏要关心老百姓的福祉,一个国家如以武力去欺压百姓,国家就会走向灭亡。克拉西茨基还讲述了唐太宗是如何教育他的儿子们的,唐太宗说:“孩子们,你们要知道,水可载舟,水亦可覆舟。你们要记住,人民像水一样,统治者和舟一样。”

此外还有一个波兰人在19 世纪20 年代来到北京,见到中国的长城时说:“中国著名的长城是用人的手建造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建筑物……这块永世长存的纪念碑傲然屹立在那些无法攀登的群山之上,它对一个外国人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他想到了这个非凡的民族的一个非同寻常的杰作,就像创造了一个奇迹。”

更重要的是在这部著作中,卜伊丹斯基还详细介绍了波兰飞行员维托尔德·乌尔邦诺维奇(Witold Urbanowicz,1908—1996)。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参加了美国陈纳德将军所指挥的美军航空队,并和侵华日军进行过战斗的波兰友人,因为当时他的祖国波兰,也正遭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和压迫。维托尔德·乌尔邦诺维奇来到中国的战场,说明他和所有波兰爱国者一样,要实现他们早就提出的一个口号:“为了我们和你们的自由”。这就是说,不仅为了他们过去100多年来遭受异族压迫的波兰①波兰在1795 年至1918 年,曾长期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亡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德国法西斯侵占。,而且也要为世界所有被压迫的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战斗。维托尔德·乌尔邦诺维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中国的战场上,曾经击落11 架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后来因为欧洲反法西斯联军要从英国进入欧洲大陆作战,维托尔德·乌尔邦诺维奇又来到英国,参加了盟军。他作为波兰反法西斯的空军战士,在欧洲和中国的战场上,一共击落了28 架敌人的飞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的《中国百科全书》以条目的形式写成,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百科全书,可以说是波兰汉学史上全面介绍中国的唯一一本书,也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的这些著作,不仅全面介绍了从17 世纪的卜弥格开始几乎所有到过中国或者没有到过中国的波兰人对中国人民表达的友好情谊及在中国的见闻和经历,他们为巩固和发展中波两国的传统友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他自己也向西方深入、全面地介绍了他所热爱的中国古老的文明。他是当代“中学西传”的杰出代表。据说在他死后,在他的葬礼上,有很多人来参加,说他待人友善、乐于助人、非常勤奋,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他,波兰人才了解了中国。一位法国记者还说,爱德华·卡伊丹斯基是波兰的第二个卜弥格。今天,波兰作为中东欧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它的现状,而且也要了解它和中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在这些方面深刻的研究和客观的报道,也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我为中国人民和我自己失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波兰朋友不仅感到悲痛,而且也感到非常可惜。好在他的很多著作都已出版,对于他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其中极为丰富的内涵,为巩固和发展中波传统友谊作出更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爱德华著作波兰
爱德华·马奈
在此消彼长中幸存的波兰
柴文华著作系列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赵轶峰著作系列
进军波兰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