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概念支点:积极推动单元任务群教学的实施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

2024-04-30 20:51浙江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三小学311106施水女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寓言概念文本

浙江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三小学(311106) 施水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其中,“重要观念”指向学科大概念,是课程知识体系中最具统摄力和渗透性的核心内容,蕴含着深邃的学科思想、内在思维,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统编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语文课程宏观的大概念,科学而严谨地划分为不同的条目,并在重新统整和组合下,形成了逻辑严密的单元整体。因此,教师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时,不能仅仅关注教材直接呈现的显性内容,更要关注单元的核心知识,以大概念为锚点来支撑单元整体教学。下面,我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尝试和思考。

一、从构建雏形到设置主题:在标本联通中研制大概念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且其学科思想、方法策略以及其中蕴含的学科思维也纷繁复杂。从单元视角来提取大概念,一方面要高屋建瓴,从语文新课标的定位和理念入手;另一方面则要深入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度开掘,并在融合语文新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构建大概念雏形,通过主题情境、学习任务群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科大概念,明确大概念支撑下的学习主题。

(一)依托教材,构建大概念雏形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单元,明确了单元内容和资源的目标方向,实际上为提取大概念提供了基础性元素。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寓言单元,共编排了三篇寓言故事,包括两篇动物寓言《寒号鸟》《坐井观天》以及一篇人物寓言《我要的是葫芦》。前者以角色之间的互动对比来推动情节,后者采用前后联系对比的方式讲述故事、揭示哲理,它们都真实、客观地展现了寓言类文本“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的文体特质,且隐约地透露出讽喻和规劝的意味。

(二)关联课标,确定大概念定位

寓言只讲故事而不直接揭示哲理的写作手法,使寓言类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变成了一次从谜面到谜底的猜测之旅,需要学生内在思维的参与,故可以将其归入“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我利用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好奇,将寓言类文本教学的大概念最终定位为“揭开寓言之谜”,即将寓言视为一个谜语,故事则是谜面,所要传递的哲理就是谜底。

(三)基于融合,生发大概念思辨

寓言教学可从最终确定的大概念出发,让学生获得思辨的价值。一方面,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明确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类比的思维,用寓言观照真实生活,学会正确看待并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

(四)聚焦定位,设置大概念主题

作为一个上位认知,大概念要统整单元内容、聚合单元资源,为规划和设置具体的单元学习任务、开展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做支撑,研制鲜活的学习主题,将知识聚合化、能力结构化、活动整体化。根据单元具体内容和学段定位,教师可以进一步延展、细化大概念,将本单元学习主题定为“猜猜寓言这个谜语”,使其契合语文新课标对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定位,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时的思维聚焦在用猜测的方式来读好故事、接受道理上,以此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划分为两个板块:其一,从动物寓言的角度出发,将本单元中《寒号鸟》《坐井观天》与第八单元的《狐假虎威》进行融通,主要以阅读理解、剧本表演、角色体验的方式,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其二,从人物寓言的角度出发,关联本单元《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寓言《刻舟求剑》,让学生在对故事进行讲述、分析与评价的过程中,激发辨析思维。

纵观这一板块的解读和实践,在充分关联语文新课标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构建大概念雏形,逐步走向大概念的清晰化,并由此设置相应的学习主题,活化了寓言单元教学的概念和指向,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情境创设到概念深化:在情境浸润中设置大概念层级任务

(一)依托学习主题,创设契合的可感情境

语文课程的大概念对学科学习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整合作用。在明确了大概念主题之后,教师就需要紧扣这一主题,依循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创设主题化情境,统整单元教学,进一步彰显大概念的教学效能——联结广阔的生活场景、规划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学科大概念。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利用二年级学生对谜语的浓厚兴趣,围绕主题“猜猜寓言这个谜语”,创设了以下学习情境:“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那么还有一种特殊的谜语叫寓言。接下来,老师要组织大家开展‘读一读寓言故事,猜一猜寓言谜底’的活动。同学们可以自由组队参加。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评选出班级的‘猜谜大王’和‘最佳组合’。”

上述情境体现了宏观、真实和深度的特点。“宏观”是因为内容层面指向整个单元,也因为持续时间长至一周,贯通单元学习的全过程;“真实”指学生凭借真实的学习、真实的阅读,且通过真实的活动,真实进入文本中,将阅读和思考巧妙地、扎实地链接在一起;“深刻”指学生超越故事情节这一表层,直抵文本内核,推动探究性思维的发散。

(二)依托可感情境,设置科学的层级任务

在大概念统整下,教师在主题确立、情境创设后,就要通过设置具体任务来孵化教学内容,打造彼此关联的任务链条。

【任务一】读懂“谜面”故事。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语言的特点,能够从小说、神话和童话等故事性文本中,识别寓言故事。

【任务二】表演寓言剧本。要求学生从阅读者转变为参与演出的演员,或者是指导演出的导演,在准备、排练等过程中,识别并梳理生字词。通过具身体验等不同方式,与寓言人物进行对话,深化对寓言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任务三】猜测寓言谜底。引导学生以采访的方式,采访参与演出的演员,或者观摩演出的观众,猜测寓言的谜底。这样,通过自我反思和积极规劝等不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在逻辑,语文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盘托出。

【任务四】评价寓言文本。布鲁纳将分析、综合和评价列为高阶思维。在经历了阅读、理解和猜测等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已经完成了对寓言文本的分析和综合理解。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围绕寓言故事的对错、因果进行评价,在猜出谜底的同时,不局限于获得道理,而要关注猜测谜底的过程,以提炼阅读方法,并对比其他同学的阅读成果,评选出最佳答案,进一步规划、调整思维方向。

(三)依托层级任务,回归原始的核心概念

上述的任务设计,成功分解并细化了大概念下的主题情境。在整个情境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传统理念下的阅读者和学习者,而是基于不同的任务要求,化身成为导演、演员、观众,或者是参与情境活动的猜谜人。在单元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角色在深化和解构单元大概念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任务一注重理解寓言故事,把握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结构特征,提升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识别能力;任务二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活动,以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从而为任务三猜测和推理谜底、任务四评价文本奠定基础。上述链条式、层级式的情境任务,使学生在不同角色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自然地运用学习情境中的工具、资源等,以角色系统的专家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纵观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从学科大概念出发,遵循学科大概念形成的心理逻辑,以任务链为载体,整体建构任务单元,最终帮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科大概念的学习。

三、从活动设置到对应评价:在持续贯通中达成大概念全面解构

(一)基于大概念定位,在分解匹配中设计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的大概念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被束之高阁。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就是促使大概念不孵化落地的过程。同时,还要借助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彰显并解构大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针对任务一,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系列实践活动。

【活动一】从自己较为熟悉的其他体裁的故事性文本入手,与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对比,发现它们虽同属叙事文本,但寓言故事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

【活动二】以小组合作、班级汇总的方式,接龙完成寓言故事目录集,用寓言的文体特征这把钥匙打开寓言之门,学会识别寓言,并不断补充到目录集中。

【活动三】依托收集到的寓言故事,根据主人公的类型特点进行归类。随着后续阅读的不断丰富,编辑班级的寓言故事集。

针对任务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闯关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其一,生字扫障关。根据人物角色对生字词进行分类,借助汉语拼音,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结合具体情节,随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扫除寓言故事的理解障碍。其二,角色朗读关。依托故事情节,聚焦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细节,揣摩人物在对话时的语气语调,以角色对话的方式,活化对文本内容和具体场景的理解。其三,情境表演关。举办故事展演会,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表情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深化阅读所得。

针对任务三和任务四,基于思维层次的升级,教师可以围绕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开展相应活动。首先,说一说。结合自身的原始经验,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分析。其次,议一议。重点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梳理故事的内在逻辑关系,使思维从表层走向内核。最后,猜一猜。基于前面的两个板块,顺其自然地探寻寓言故事的内在哲理。

(二)基于一体化原则,在多维贯通中落实对应评价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语文教学往往会忽视评价,即便有所关注,也基本停留在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层面。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将评价放在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其视作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将“教—学—评”一体化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将大概念视域下的活动和任务不断外显,在形成匹配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一脉相承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形成三者之间的闭环结构。

以任务三为例,教师可以在“说一说”活动中设置“人物对错评价表”,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寓言人物错在哪里,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寓言、是否准确把握人物特点的重要标准;在“议一议”活动中和学生一起绘制情节发展图和因果逻辑图,将评价融入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并依托思维导图开展表达的实践活动,从而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评价;在“猜一猜”活动中设置“谜底对照表”,评选寓言中“最可笑的人”“最可惜的人”和“最傻的人”。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只关注最终的结果,重蹈“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覆辙,而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从思维意识、合作品质和活动状态等不同维度展开评价;同时,为避免单一的权威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其他学生的辅助作用,也可以邀请第三方参与评价,走出评价就是教师评判高下、甄别优劣的认知误区,积极发挥评价激励、审查和反馈的作用,积极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遵循语文新课标意味着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素养导向的维度入手,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机制,从教材内容的特质出发,精准提取学科大概念,设置逐级而上的进阶性任务,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强化单元教学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寓言概念文本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幾樣概念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