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概况

2024-04-30 01:11左金莲陈艳林狄朋桃彭江云伍寒梅计雪芳潘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痹证外治法

左金莲 陈艳林 狄朋桃 彭江云 伍寒梅 计雪芳 潘菊

【摘 要】 民族医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理论体系。目前,藏医、彝医、傣医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较为丰富,并建立了相应的民族医疗及医药研究机构。苗医、壮医、瑶医外治法对治疗痹证效果显著,但发掘整理欠佳,本综述通过对部分民族医药外治法治疗痹证予以报道,为民族医药治疗痹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医药;外治法;痹证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5-0076-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5.zgmzmjyyzz202405015

Research Overview of External Treatment of Bi Syndrome in Minority Medicine

ZUO Jinlian CHEN Yanlin DI Pengtao2 PENG Jiangyun2 WU Hanmei JI Xuefang PAN Ju

Abstract:Ethnic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therland medicine,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At present, the excavation,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Zang medicine, Yi medicine, Dai medicine are relatively rich, and the corresponding ethnic medicine and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external treatment of Miao medicine, Zhuang medicine, and Yao medic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Bi syndrome, but the excavation and sorting are not good. This review reports on some of the external treatments of ethnic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Bi syndrom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Bi syndrome with ethnic medicine.

Keywords:Ethnic Medicine;External Treatment;Bi Syndrome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人体,痹阻经络,导致关节、筋骨、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僵硬、畸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中医学对“痹证”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痹论篇”中具有详细的记载,且为中医认识痹证奠定了基础,为治疗痹证提供方向。痹证范围广泛,现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均属于“痹证”范畴。各民族医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丰富,特别是其特色疗法对于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十分有效。笔者将近年来部分民族医药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概述如下。

1 藏医对痹证认识及外治疗法

1.1 藏医对痹证的认识 藏医称痹证为真布病,认为此病多由饮食油腻过多、久居寒冷潮湿之地等因素,打破三因(隆、赤巴、培根)平衡,诱发“胃火”功能受损,未转精华,导致黄水(组织液)瘀积关节,进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变形的一种疾病[2]。藏医学以“五源三因”为理论基础,五源即土、水、火、风、空,三因即隆、赤巴、培根。真布病是由“隆和培根”平衡失调而诱发的黄水性疾病,藏医认为培根紊乱导致寒性疾病,赤巴失调可引起热性疾病,隆兼寒热性能,是导致寒热紊乱的首要因素,藏医根据发病部位和属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真布病,其在治疗上各有不同。

1.2 藏医外治疗法

1.2.1 藏药浴 藏药浴在藏医外治法中疗效最为显著,药浴由主次方构成,主方由刺柏叶、杜鹃叶、藏麻黄、水柏枝、大籽蒿组成,而次方随证加减用药。格知加等[3]收集整理藏药浴單施,联合内治、其他外治等文献发现藏药浴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刘文郁等[4]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均接受五味甘露药浴治疗,结果证明藏药浴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功能,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丁银等[5]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五味甘露药浴汤散治疗痛风关节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可见藏药浴治疗痹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1.2.2 放血疗法 藏医称放血疗法为“达日卡”或“达日嘎”,此法为藏医学中较为剧烈的外治方法,放血前需口服三果清血汤(诃子10 g、毛诃子10 g、余甘子10 g),将“病血”和正常血液“分离开”,然后通过器械切割相关脉道,将坏血及病气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完么安建[6]收集80例痛风患者,以西药治疗为参照组,放血疗法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杨毛才让[7]收集痛风患者30例进行藏医放血治疗,结果痊愈2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

1.2.3 热敷疗法 藏医热敷法又称为熨法,是一种将药包热敷于患处通过药物本身作用及温热效应,使患处温度升高,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散寒止痛的特色疗法。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寒敷疗法11种,热敷疗法19种,其中盐敷疗法、砖瓦热敷法、霍尔梅热敷法最常用[8]。俄争吉[9]收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观察常规疗法和藏药热敷(药物:白野蒿、五根散、刺柏、藏麻黄、水柏枝以及杜鹃)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藏药热敷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

1.2.4 火灸疗法 藏医火灸疗法选用艾叶或传导热金属作为灸用载体物或器械,直接或间接烧灼、熏熨患处,通过温度刺激经脉,从而到达治疗疾病的作用,是治疗寒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公保扎多等[10]收治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吲哚美辛和五味麝香丸)与观察组(藏医火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7d),结果观察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完玛土旦[11]研究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疗法(五味甘露散、五根散等坐浴)和藏医火灸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藏医火灸疗法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疗法(80.0%)。

1.2.5 涂擦疗法 藏医擦涂疗法是一种将药油及软膏涂擦、按摩患处,促使局部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治法。仁青吉等[12]通过对45例病膝骨关节炎患者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藏医隆久涂擦疗法在缓解膝骨关节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才项措[13]采用药浴和藏药涂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加强血液循环,达到温经通络止痛的目的。

2 彝医对痹证的认识及外治疗法

2.1 彝医对痹证的认识 彝医称痹证为斯色病,认为本病由风、寒、雷电等因素侵袭机体,从而导致关节病变。根据“清浊二气学说和六路学说”的理论基础,彝医认为清浊二气保持平衡,清浊六路气路通畅,清浊升降协调,才能使机体健康[14]。斯色病则因年老体虚,清浊元三气亏耗,脏腑功能渐衰,加上风寒湿热毒邪侵邪肌表,气路不畅,故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为病[15]。

2.2 彝医外治疗法

2.2.1 水膏药疗法 彝医水膏药为彝医最具特色的外治疗法,其在工艺制作、使用方式及方药配伍上较传统水膏药进行了改良,新型水膏药成品的出现提高了水膏药治病的疗效。彝医水膏药疗法课题组[16]观察了5000例“颈肩痛,腰痛,风湿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有效率98.16%;章丽萍[17]使用彝药冻巴散封包治疗关节肿痛患者436例,结果治愈260例,好转150例,有效20例,未愈6例;彝医善用“消风膏”治疗痛风[18],通过药物加热软化后外敷于患处,起到祛风除湿、化瘀止痛的作用;杜旭等[19]临床运用“彝大追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2.2.2 熏蒸疗法 彝医薰蒸疗法是一种根据病情不同,运用不同的彝药单方或组方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从而达到舒经通络、祛风除湿等作用的外治方法,可治疗寒湿痹痛、筋骨疼痛。有研究[20]显示彝医熏蒸疗法治疗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起到缓解患处痉挛、消炎止痛的作用,有效率达99%;龙启顺等[21]纳入痹证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彝族医药自拟方(刺天茄、九子、白花丹等)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痹痛灵片、英太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2.2.3 火疗法 彝医火疗法具有平调阴阳、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等功效,可治疗痹证、头痛等疾病。唐友琴等[22]对1600例风寒湿性关节痛患者采用彝医火疗法治疗,研究总有效率为97.14%;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3]收集2000例风寒湿性关节痛患者,采用火疗法治疗,有效率可达80%以上。

2.2.4 火草灸 火草灸是一种将火草灸条点燃后端对准穴位,在距皮肤3~5 cm内进行悬灸,以局部皮肤温热无灼痛为宜的一类疗法。唐诗韵等[24]纳入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72例,分为火草灸组和中医艾条灸组,观察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

3傣医对痹证认识及外治疗法

3.1 傣医对痹证的认识 傣医是我国西南地区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傣医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认为“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躯体,二者平衡协调,才能使人体健康。傣医称痹证为“拢梅兰申”[25],认为该病多由四塔五蕴失衡,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外合邪引起气血瘀滞,筋脉闭阻,进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不利。

3.2 傣医外治疗法

3.2.1 烘雅(熏蒸疗法) 傣医烘雅疗法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水肿等疾病。刀云等[26]收集拢梅兰申患者50例,采用傣药熏蒸疗法,临床治愈23例,好转16例,有效6例,无效5例;何开仁等[27]对360例风湿颈肩腰腿痛偏瘫患者,运用傣药风湿康烘雅(熏蒸)剂治疗,治愈306例,好转52例。综上可见熏蒸疗法对治疗风湿痹痛疗效确切。

3.2.2 暖雅(睡药疗法) 傣医暖雅疗法可治疗骨关节炎、风湿病、痛风等病证。玉罕[28]收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暖雅疗法)各50例,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效率96%;傣医名老专家康朗腊对治疗风湿性疾病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不同功效的傣药进行睡药疗法,临床效果显著[29]。

3.2.3 果雅(包药疗法) 傣医果雅疗法根据病情所需,将傣药(鲜品或干品)切碎、炒热,加淘米水或药酒调成膏状冷包或热包于患处以达到活血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病、痛风等疾病。赵海等[30]采用傣药除风止痛方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外敷时间6~8 h,10日为1疗程,总有效率89.3%,可见包药疗法可明显缓解关节症状,值得临床运用。

4 其他民族医药对痹证的认识及外治疗法

4.1 苗族 苗醫风湿类疾病属于“风”类范畴,认为“毒”和“乱”是导致风湿类疾病的两大原因,以疏通筋脉、通气散血、拔毒祛风为主要治疗原则[31]。苗医常用弩药针法、硫磺针法、荨麻刺激法、敷蛋法、抹酒火法、睡药疗法治疗风湿类疾病。肖淦辰等[32]选取9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A组(口服艾瑞昔布片)、B组(苗医弩药针和金骨莲胶囊)和C组(艾瑞昔布片、苗医弩药针和金骨莲胶囊),均治疗8周后3组VAS、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

4.2 壮族 壮医称风湿病为“发旺”,认为本病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引起正气亏虚,加之外感毒邪(风、湿、寒、痧、热)侵袭,内外合邪痹阻筋脉肌肉,致使阴阳失衡,三气(人与天地、人体内部)不同步,三道(谷、气、水)、二路(龙、火)不畅发而为病。壮医对毒和虚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痹证为毒虚所致,而“解毒补虚”则为其主要治疗原则[33],壮医外治法则根据致病毒邪的不同进行调整。张玉珊[34]选取6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中医综合疗法组和壮医经筋疗法组各33例,结果壮医经筋疗法效果显著。赵明阳[35]选取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壮医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2%优于对照组。

4.3 瑶族 部分瑶医称痹病为“风敌闷症”[36]。瑶医治疗痹病以恢复机体整体性“盈亏平衡”为目的,使天、地、人三元和谐。瑶医外治法缺乏专门的典籍,许多外治疗法己无从考证,长期的实践经验使瑶医外治疗法成为治疗风湿痹证的重要手段。王明杰等[37]选取80例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平卧制动),观察组采用瑶医油针运动针刺疗法,两组留针约20 min,隔日1次,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7%。刘莉等[38]收集60例类风湿关节炎,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观察组予甲氨蝶呤联用瑶医庞桶药浴治疗,两组治疗12周后关节症状、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

5 总结

通过对民族医药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发现部分民族医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善用特色外治疗法治疗疾病,对痹证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及运用。民族医药是我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更加需要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断地对民族医药进行挖掘整理、实践应用、试验研究,更好的为民族医药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4.

[2]格知加,尼玛次仁.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导报,2022,28(3):152-156.

[3]格知加,尼玛次仁.藏医药浴法治疗真布病(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研究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 42 (7):86-88.

[4]刘文郁,王保,卓么才旦,等.藏药浴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3):171-174.

[5]丁银,张琨,苟晓玲,等.利用液相和质谱联用技术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汤散治疗痛风关节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17):1783-1794.

[6]完么安建.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1):11,25.

[7]杨毛才让,傲藏措.探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7):38-40.

[8]宇妥·元旦贡布.四部医典[M].马世林,等,译注.上海: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1987:297.

[9]俄争吉.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82.

[10]公保扎多,扎西屯珠.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3):42.

[11]完玛土旦. 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 (88):67.

[12]仁青吉,米玛.藏医涂擦疗法治疗锐真病(骨性关节炎)的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11):22.

[13]才项措.藏医药浴配合涂擦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护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4):47-48.

[14]潘立文,李光富,陆鸿奎,等.彝医清浊六路学说临床意义的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7):901-905,924.

[15]唐繁欣,陈敏霞,陈洪美,等.彝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概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1):74-76.

[16]彝医水膏药疗法课题组.彝族医学的一朵新花[J].云南科技管理,2018,31(3):66-67.

[17]章丽萍.彝药冻巴散封包治疗关节肿痛436例疗效观察[C]//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五:医药与健康.[出版者不详],2018:4.

[18]许嘉鹏,余秋虹,余惠祥,等.彝医论治酒脚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11):62-64.

[19]杜旭,许嘉鹏,杨鑫滢,等.“彝大追风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8):104-106.

[20]腰椎间盘突出症彝医熏蒸治疗法方法介绍[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五:医药与健康.[出版者不详],2018:5.

[21]龙启顺,周树成.彝医熏蒸疗法治疗寒湿痹证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42):56-57.

[22]唐友琴,汪晓鲜,朱林,等.彝医火疗法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1600例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4(25):425-426.

[23]王志勇.少数民族医药适宜技术选编(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60-165.

[24]唐诗韵,阎博华,武丽娜,等.彝医火草灸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方案[J].四川中医,2021,39(10):183-186.

[25]梁树勇,吕计宝,王凤德,等.少数民族医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6):56-58,78.

[26]刀云,邓群.傣药熏蒸治疗拢梅兰申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0):33.

[27]何开仁,许桂芬,王瑞芬,等.傣药风湿康烘雅(熏蒸)治疗风湿颈肩腰腿痛偏瘫36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1):6-7.

[28]玉罕,李晓霞,岩罕单,等.傣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3):26-27.

[29]黄勇,玉罕阶,赵应红.康朗腊专家治拢梅兰申诊疗方案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1):21-22.

[30]赵海,岩温龙,高世华.傣药雅拢梅兰申(除风止痛方)外敷治疗28例风湿性关节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1):10.

[31]周曦曦,钟林,郭伟伟.苗医“风湿类”疾病和中医“痹证”诊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3):51-53.

[32]肖淦辰,熊芳丽,蒲健,等.苗医弩药针联合金骨莲胶囊治疗老年膝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337-341.

[33]唐萍,李昆英,肖敬,等.壮医药外治疗法防治痹证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1):76-79.

[34]张玉珊.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3.

[35]赵明阳,林辰.壮医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學报,2023,26(3):14-17.

[36]袁绍车.瑶医治疗痹病用药规律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

[37]王明杰,王悦良,周学龙,等.瑶医油针运动针刺治疗湿热痹阻型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5087-5091.

[38]刘莉,覃倩,许莉,等.瑶医庞桶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20,42(13):1635-1638.

(收稿日期:2024-01-29 编辑:杜玲玉珊)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3]85号);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3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0MZ236-350402);云南省中医(风湿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傣彝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的临床评价及基础研究(202102A310006);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2019FF-0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函[2018]131号)。

作者简介:左金莲(199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湿病的中医防治研究。E-mail:1940290025@qq.com

通信作者:陈艳林(1971—),女,汉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湿病的中西医防治研究。E-mail:13888340962@126.com

猜你喜欢
痹证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药墨疗法治疗痹证的方法介绍及理论探讨
胰腺癌所致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薏苡仁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临床研究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