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阳抑阴”理论探讨八段锦对老年人心脏康复的影响

2024-04-30 03:42王霄周倩冼娴徐倩张珑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八段锦

王霄 周倩 冼娴 徐倩 张珑耀

摘要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阐释心血管系统维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对“扶阳抑阴”的理论内涵、心血管疾病病理特点、心脏康复的影响因素及病人体质特点等方面的综合探讨可知,“扶阳抑阴”是老年心脏康复的核心要素。八段锦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典范,已证实其对老年心脏康复的积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以“扶阳抑阴”为切入点,从发病经过、血管新生、脏腑阴阳等多角度剖析其作用机制,八段锦通过矫正危险因素、缓解躯体症状、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等途径实现扶阳抑阴,促进老年心脏康复。

关键词 扶阳抑阴;阳气;心脏康复;八段锦;运动处方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5.035

基金项目 天津市教委项目(No.2022SKY346);国家体育总局项目(No.2019175);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科技攻关项目(No.QG2022W08)

作者单位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通讯作者 周倩,E-mail:9164695@qq.com

引用信息 王霄,周倩,冼娴,等.基于“扶阳抑阴”理论探讨八段锦对老年人心脏康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5):945-949.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发显著[1]。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且预后较差,尽早进行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预后。心脏康复是一项多学科参与的综合长期康复计划[2],与中医的整体论治高度契合。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的主要疗法,如何发挥中医传统运动康复的优势成为心脏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八段锦首载于晋至唐代,是我国古代导引术动静结合的典范,通过调和阴阳、理气调血、疏利三焦,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现基于“扶阳抑阴”理论探讨八段锦对老年心脏康复的影响,以期为八段锦在老年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治疗建议。

1 扶阳抑阴之理论内涵

阴阳概念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运用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下》)的取象思维[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阐明了阴阳根植于万事万物中。阴阳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4],在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终极目标是如何调整阴阳以达到“阴平阳秘”。

“扶阳抑阴”理论最早是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提出,曰:“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5]。之后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和拓展,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认为“阳衰阴盛,病势趋向”,“阳衰”为病机之本,阳衰势必导致阴盛,这是“阳衰阴盛”的病势观,故治疗需“扶阳抑阴”[6]。黄元御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阳气旺盛则神安体健;阳气虚衰,百病由生,故治疗多从扶阳抑阴入手,处处顾护阳气[7]。扶阳抑阴理论产生于阴阳理论,其源头是“重阳”的思想。

2 扶阳抑阴是老年心脏康复的核心要素

2.1  “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从阴阳失和及气化失常角度分析,“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调节阴阳是影响心脏康复的主导因素。

2.1.1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内涵

“阳化气,阴成形”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性属动而温煦,发挥运行布散的功能;阴性属静而凝聚,起生成物质基础的功能。基于恒动观理论指导下的化气与成形,理解为两种相反的物质运动形势。黄元御等医家将这种运动形势表述为空间的“升降”。

2.1.2 “阳化气、阴成形”是心脏的正常功能基础

“心主体为静,本阴也;其用主动,则阳也”[8],心五行属火,体阴而用阳,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主导。《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诸血者,皆属于心”,血属阴,且心脏的形体结构主静,故心体为“阴成形”的结果。水谷精微经过心阳的作用“奉心化赤为血”,心血有赖于心阳的推动和温煦,才能循环于脉中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9]。故“阳化气”正常不仅是心脏生理功能的保证,还是“阴成形”正常的先决条件。

2.1.3  “阳化气不足”是发病基础,“阴成形太过”是发病条件

2.1.3.1 胸痹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胸痹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机体正气虚衰,阳化气不足,形遂流变不利,阴乘阳位,痰饮、水湿等阴邪遂难以气化于无形,加之寒邪外犯,阴邪相互搏结阻滞于胸中导致气血不畅,通行不利,发为胸痹。

2.1.3.2 心胀

“心气不足则胸腹大”[10],若心阳气不足,气化无力,心失濡养,导致“结而横,有积矣”,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肌细胞变大变长过度,即失用的心肌病认识相吻合。

《灵枢·胀论》记载:“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灵枢·百病始生》云:“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成矣”,包括上述论及之寒邪、瘀血等阴邪的积聚均是阴成形太过在心胀中的具体表现,其中血瘀为“心胀”的中间环节[9]。

2.1.3.3 心悸

《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指出胸阳亏损导致心悸,朱丹溪认为心悸发病责之虚和痰,王清任重视瘀血阻滞导致心悸,病机不外乎心阳温煦推动无力,导致“阴成形太过”的痰瘀互结。

2.1.3.4 心力衰竭

“心本纯阳,寒邪来犯,阴阳相战,故烦满短气而卧不安也”[11],老年人心阳素衰,久病伤及脾肾之阳,加之外感寒湿等阴邪益损心陽,阳不化气,不能将精血、津液诸有形之物化为无形。胸阳不振,肺亦失通调,使本就增多的水液代谢产物进一步运行失常,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体力受限等症状。

2.2 老年心脏康复的关键是扶阳抑阴

从传统中医可知,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运动锻炼可升发人体的阳气,增强人体正气。一项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质研究显示,气虚质(42.03%)占比最大,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甚[12]。病人年老体素虚,又久病伤正,元阳益损,五脏阳气失于温运,故老年心脏康复以阳为重。心血管疾病发病多呈季节性,住院率和死亡率多数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尤其在老年病人中这一规律更明显[13]。冬季为一年中阴气最盛之时,阳气趋于敛藏,使“化气”之阳不及“成形”之阴,阴邪浊毒积聚丛生,而老年心脏康复的阴邪之本在于“痰”“瘀”,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兼以祛邪,故扶阳抑阴应用于老年心脏康复虽体现“以阳为重”的思想,但本质为“纠偏”,以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

梁云花等[14]通过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观察,发现练习八段锦半年后干预组血压、血脂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八段锦可改善病人血脂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水平。即祛除不利于老年心脏康复之浊毒,与传统中医“扶阳抑阴”理论不谋而合。

2.3 扶阳抑阴与血管新生

2.3.1 功能言——治疗性血管新生与扶阳抑阴

血管新生是机体在一系列刺激作用下调动体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促使其增殖、迁移和浸润,以芽生或非芽生形式形成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15]。受两种相反功能的因子调节: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血管生成因子,二者相互制衡,符合阴阳学说中阴阳的对立与制约。

人体阴阳失衡,阳衰阴盛,抑血管生成因子增多,促血管生成因子不足,引起或加重缺血性疾病。此时机体的自我代偿能力尚可,可一定程度调节病变部位血供。随着区域间血流压力差增加,引起血管重塑,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殖,生成新的毛细血管,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抑制细胞坏死,从而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预后。然而,这种代偿不足以补偿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缺血缺氧。1989年Hckel等[16]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即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新生,建立健全的侧支循环。这种方式也称为“心脏自身搭桥”[17],基于中医阴阳角度,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本质在于扶阳抑阴。

2.3.2 结构言——微血管相当于中医“络脉”系统

从结构方面对应中医理论,血管比拟中医的经络系统。该系统分为经脉和络脉,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络脉遍布全身,发挥着输布气血、联系内外、营养全身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微血管”“微循环”是指小于外径300 μm(内径100 μm)的血管系,即毛细血管及与之相连的微动脉和微静脉[18];微循环是机体内细胞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与络脉相似,可见人体微血管大致相当于络脉系统。

中医学认为“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的濡养作用是血管生成并维持正常形态的物质基础,气血通畅是微血管生成的必要条件。人体微血管生成障碍的根本病机:一在于气血生成不足,如阳衰致促血管生成物质水平低下;二在于气血不通。

2.3.3 八段锦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Ma等[19]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增加内皮祖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EXs) 的释放,并诱导血管新生主要调控因子之一——miR-126水平上调,调节出芽相关蛋白-1(SPRE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提高血管内皮自我修复能力。为揭示运动调控外泌体在心血管中的保护作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0]。八段锦作为序贯式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加胸廓容积,增加横膈膜上下运动幅度,上调血氧浓度。潘华山[21]研究显示,八段锦运动负荷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增加血容量,增强血管顺应性,改善血流速度,降低血黏度,疏通微循环。

3 八段锦与扶阳抑阴

肾为阳之根,肝主阳之升,脾为阳气升降之枢纽,肺主阳之宣,在诸脏的协同作用下,心阳方可尽其用。故五脏阳虚导致阳气失常,阴邪内生,产生心痛[22]。八段锦可调节各脏腑阴阳方面,振奋心阳、温运脾阳、补肾助阳、开宣胸阳。

3.1 心阳

《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主血脉,又为阳脏,心阳虚则血寒凝涩不行,诸心病所由生。八段锦功法特点为中正自然,强调意守神凝,动作柔和协调、缓慢舒展、强度适中,功法结束后要求微微汗出可达振奋心阳、补益宗气之效。思虑太过等诸多病因均可导致气机郁结,津液凝聚,生痰成饮,阴邪阻遏心阳,心阳蓄积而化生火热。在“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中,上身前俯,尾闾继而摆动,犹如蛟龙入水,又似猛虎伸筋,一则有利于阴邪的祛除,以畅心阳,二则协助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恢复水火既济。

3.2 脾阳

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其主四肢,《素问·阳明脉解论》记载:“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八段锦尤为注重四肢部运动,不仅贯穿于每一式中,且单列一式为“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上肢左右升降辅助人体脾胃活动之左升右降、清升浊降,使脾阳健运,精微输布恢复如常,有助于痰饮等不利于心脏康复的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以“五劳七伤向后瞧”一式为代表,八段锦练习时强调肢体的旋转,练习时要求力达指尖,使肢端肤温升高。肢端是表里阴阳经交接之处,分布有十二井穴,为经脉之气所起之地,习练该类动作可刺激井穴,畅通经络,达到温阳散寒、宣通阳气的目的。

3.3 肾阳

老年心脏康复问题虽病位在心,然心火在上需肾水上济以防过亢,水火既济方能调和,同时肾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藏先天之真阴、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源泉。人至老年,多肾气亏虚,肾阳虚衰,心阳遂滋化乏源,心阳不振,无力鼓动气血,脉络不通,心神失养,故老年心脏康复还应注意补肾壮阳。腰为肾之府,八段锦中多腰骶部动作,以利肾阳温运,同时单列一式“兩手攀足固肾腰”,通过脊柱俯仰、双手摩熨以培补肾气,化生肾阳。“背后七颠百病消”可通过提踵、墩跟刺激足部反射区、井穴、原穴,疏通下肢气机,补肾纳气助阳。

3.4 肺阳(胸阳)

肺居于胸中,阳气可促进肺温煦和通调水道的能力,若肺阳不足,则内生阴寒,推动无力,津液不得输布,则易贮留肺中而成痰饮;助心行血乏力则易出现血瘀;升散无力,则卫气不得敷布,表卫不固,易感外邪[22]。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展肩扩胸,左右牵引,对拔拉伸,胸中之清阳遂展。八段锦每一式的习练均需配合呼吸,吐故纳新,宣畅肺气,有助于肺之宣发肃降,利于“痰”“瘀”等浊毒排出体外。

4 八段锦对老年心脏康复的作用机制

八段锦通过矫正危险因素、缓解躯体症状、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等促进各类心血管疾病康复。一项纳入35篇文章涉及2 249例心血管疾病病人的荟萃分析显示,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統运动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不良事件高风险因素,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生理结局、生化结局、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23]。因此,八段锦作为心脏康复的干预措施,在改善病人心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4.1 矫正危险因素,缓解躯体症状

有研究显示,八段锦可有效降低病人总胆固醇、血压、脑钠肽等心血管危险因素[23],具体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理论认为,“痰”“瘀”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水液代谢异常又是形成这些病理因素的关键环节。《素问·异法方宜论》有相关论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痰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所论及饮食特性、生活方式与现代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的情况有高度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出导引按跷可治疗水液代谢异常导致的诸多疾病。《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动以养生”的观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24]。八段锦可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和水液精微代谢,形动精流则阴邪自消。

4.2 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作为长期阈值下运动刺激,八段锦结合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指标[25]。《内经》云:“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八段锦练习时重视手臂的旋转,以“五劳七伤往后瞧”为代表,通过肩臂的充分旋转加大对手臂的扭矩,从而增加对手臂的压力,进而刺激肘部、肺经、三焦经和心包经[26],以疏通经络、祛除心肺之阴邪。八段锦与其他导引显著的区别是注重“桩功”,动作多在马步站立的基础上完成,功法特点庄重沉稳,可较好地发展下肢大肌肉群的力量,提高肌肉泵的作用,加大回心血量,提高运动耐量[25]。

4.3 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脏康复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云:“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心主血脉、主神明的功能决定了防治心系疾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21世纪以来,由胡大一教授提出的“双心医学”诊疗模式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强调关注病人的精神心理,更是促进和完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治疗的一部分[27]。

目前尚无明显证据表明,针对心血管病病人抑郁、焦虑的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血管预后。有研究显示,运动疗法可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且与药物治疗效果相似[28]。八段锦注意调心养神、形神共养,通过形体锻炼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练习时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排除杂念,立身中正,神注桩中,呼吸自然,气守丹田,坚持习练可减少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心脏康复的不利影响,改善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

5 八段锦在老年心脏康复治疗中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心脏康复指南推荐的运动方式分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八段锦是集3种运动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ACVPR)心脏康复指南第六版》增加科学运动与训练章节,建议练习应以一种缓慢的、有控制的方式进行,每周至少2~3 d 1次,理想状态是每日1次,针对柔韧性练习主要强调下背部和大腿[29]。八段锦动作松紧结合,缓慢圆活,运动强度适中,通过改变动作幅度及各式动作重复次数以适应不同运动耐量人群,实现个体化调节。整套功法对肩关节、髋关节、脊柱及大腿的活动度和柔韧性均有训练意义,其中“两手攀足固肾腰”一式是直接针对下背部和大腿柔韧性进行强化练习,因此,在八段锦套路基础上拟定运动处方高度契合指南处方的开具建议。

在康复运动方式的选择及量的控制上,Mitranun等[30]研究显示,慢性有氧运动较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内皮功能、血糖控制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积极影响更大。自唐代孙思邈便有“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等强调运动不可过量的相关论述。八段锦属于轻度、中强度慢性有氧运动,与慢跑、快走和其他单一形式的有氧运动相比,序贯性套路形式更具趣味性、易坚持,病人依从性更高。八段锦分为立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二者运动量和难易程度不同,应用时需根据病人情况酌情选择。

6 小 结

运动疗法在心血管疾病康复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发挥我国传统养生功法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扶阳抑阴”理论治疗时注重顾护阳气,通过“纠偏”调节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该理论阐释了练习八段锦可畅心阳、降心火,健脾阳、通气机,温肾阳、补肾气,展胸阳、宣肺气,实现五脏阴阳平衡,促进机体恢复。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合理练习八段锦可有效降低总胆固醇、血压、脑钠肽等危险因素水平,减少复发风险并改善病人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有效促进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在“扶阳抑阴”法指导下对老年心脏病康复病人开具八段锦运动处方不仅可从生理、心理方面为病人保驾护航,而且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优势,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如何将八段锦进行科学定量的转换,形成可量化分析的临床指标,并明确其具体作用靶点,有待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7):582-590.

[2] THOMAS R J,KING M,LUI K,et al.AACVPR/ACC/AHA 2007 performance measures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referral to and deliver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 services[J].Journal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Prevention,2007,27(5):260-290.

[3] 张登本.论“阴阳” 概念严格规定性的意涵及其意义[J].中医药通报,2021,20(1):1-3.

[4]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

[5]  張景岳.类经图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43.

[6] 张登本,田丙坤.“扶阳抑阴”治法研究述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6(1):4-9.

[7] 高长玉,杜鹃,王秀珍,等.黄元御扶阳抑阴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信息,2011,28(3):9-10.

[8]  吴鞠通著.医医病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

[9] 雷洋,唐云.基于“阳化气、阴成形” 理论探讨心胀的中医证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8):1310-1312;1327.

[10]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0.

[11] 费伯雄.医醇賸义[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05.

[12] 顾谈笑.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现状与中医证型、体质初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13] 袁志敏,马渝汉,卢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季节变异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36-37.

[14] 梁云花,廖色青,韩春蕾,等.八段锦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2):2380-2381.

[15] LENZI P,BOCCI G,NATALE G.John Hunter and the origin of the term "angiogenesis"[J].Angiogenesis,2016,19(2):255-256.

[16] HCKEL M,BURKE J F.Angiotropin treatment prevents flap necrosis and enhances dermal regeneration in rabbits[J].Archives of Surgery,1989,124(6):693-698.

[17] ISNER J M,ROSENFIELD K,LOSORDO D W,et al.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US as adjunct to catheter-based interventions: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J].Radiology,1990,175(1):61-70.

[18] 周霞,刘炬,杨晓妮,等.从阴平阳秘角度探讨血管新生[J].中医杂志,2015,56(20):1716-1719.

[19] MA C L,WANG J J,LIU H,et al.Moderate exercise enhance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xosomes release and function[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8,50(10):2024-2032.

[20] HOU Z X,QIN X H,HU Y Y,et al.Longterm exercise-derived exosomal miR-342-5p:a novel exerkine for cardioprotection[J].Circulation Research,2019,124(9):1386-1400.

[21] 潘华山.八段锦运动负荷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08,40(1):55-57.

[22] 李柳骥,严季澜.试论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及含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7):840-842.

[23] WANG X Q,PI Y L,CHEN P J,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6,5(3):e002562.

[24] 吕不韦.吕氏春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5.

[25] 石晓明,蒋戈利,刘文红,等.八段锦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心肺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2):24-27.

[26] 王记生.从中医角度谈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J].河南中医,2006,26(1):81.

[27] 丁荣晶.双心医学研究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193-197.

[28] BLUMENTHAL J A,SHERWOOD A,BABYAK M A,et al.Exercise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sults from the UPBEAT(Understanding the Prognostic Benefits of Exercise and Antidepressant Therapy)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2,60(12):1053-1063.

[29]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Guideline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s[M].6th ed.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21:1-5.

[30] MITRANUN W,DEEROCHANAWONG C,TANAKA H,et al.Continuous vs interval training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macro- and microvascular reactivit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2014,24(2):e69-e76.

(收稿日期:2023-04-01)

(本文编辑薛妮)

猜你喜欢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八段锦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突破困境推进基层心脏康复工作
心肺运动试验与心脏康复
探究由专科护士引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项目的实施效果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