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整合”原则视角下的汉语公示语英译

2024-05-01 19:45司继涛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英译原文译者

司继涛

(北部湾大学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广西 钦州 535011)

公示语翻译是我国翻译界过去二十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迄今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课题做了许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研究,如李清源和魏晓红[1]、王永泰[2]、刘迎春和王海燕[3]、吕和发等[4]、李正亚[5]、陈小慰[6]、孙小春[7]、卢卫中[8]等,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这些研究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 但从学术研究和创新角度来看,该领域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抑或是在实践层面都需要进一步拓展。 鉴于此,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多维整合”伦理原则出发,探讨汉语公示语英译的翻译方法。

一、 生态翻译学及其“多维整合”原则

生态翻译学是我国学者胡庚申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翻译理论。 该理论是一种生态范式的译学研究,“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以‘生态’‘平衡’‘移植’‘适应选择’喻指翻译主体与环境的互动,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解释性话语”[9],提出了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适应/选择、翻译即文本移植等核心观点。 该理论自创立以来,不断完善发展,已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成熟翻译理论。 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在我国翻译界一直受到很高的关注,产生了众多相关研究,已然成为我国翻译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多维整合”原则是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中的伦理原则之一。 生态翻译学的伦理原则包括平衡和谐原则、多元共生原则、译者责任原则和多维整合原则。 前三者更多侧重于理论层面,其中,平衡和谐原则强调翻译生态系统中综合因素的整体平衡和谐,是翻译活动的核心要求和目标;多元共生原则体现的是对译论研究的多元和对不同译本共生的尊重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译者责任原则体现的是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责任意识,“统筹协调翻译生态、文本生态与翻译群落生态间的关联互动,完成译有所为的使命”[10]。 而“多维整合”原则是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准则,是生态翻译学评判译文的标准。 在这一原则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对原文的“忠实”,也不再是为了迎合读者作妥协性的调整,“而是在保持文本生态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生存/长存’所追求的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11]。所谓整合适应选择度,指的是“译者产生译文时,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选择适应性’和继而依此、并照顾到其他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适应性选择’程度的总和”[12]4。 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12]1。 通常情况下,如果某一译文的选择适应性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越高,那么,该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就越高,译文的质量也就越高,而最佳译文也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在“多维整合”原则下,其翻译方法简括为“多维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13],具体操作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来实现。 这即是说,评判译文的标准主要在于考察译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转换程度。 与传统以原文为中心的“信、达、雅”“神似”“功能对等”等翻译标准相比,“多维整合”原则呈现了一个视野更广阔、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其创新性和开放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多维整合”原则对汉语公示语英译的指导意义

生态翻译学的“多维整合”原则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评判译文标准,对本文探讨的汉语公示语英译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拓展了评判译文的视野

公示语指“张贴于公共场所,旨在引起人们注意的文字,包括标识、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商店的标牌等”[14],其文本通常具有指示、警示、限制、强制等功能。 汉语公示语英译的目的是为来华外国读者提供等同或类似于原文交际效果或功能的英语公示语。 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语公示语和英语公示语在体裁规约、表现风格及读者接受习惯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汉语公示语英译中,译者应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审视其所在的翻译生态环境,力求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多维度地适应其翻译生态环境,并作出合适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真正做到“多维整合”,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使之在译语情境中“生存/长存”。

(二) 为汉语公示语英译提供了可参照的翻译方法

在汉语公示语英译中,译者不仅要考虑语言形式的转换,还必须充分考虑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原文交际意图能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等问题,并采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才可能产出恰当的译文。 而“多维整合”原则下的具体翻译方法“多维转换”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转换,这与汉语公示语英译实践的实际情况相当契合。

三、 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多维转换”

“多维整合”原则下的翻译方法“多维转换”主要落实到语言、文化、交际的“三维”转换上。 因此,以下笔者将从这三个维度的转换来探讨汉语公示语英译方法。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是一个整体翻译过程的三个相互交织、互联互动的非独立层面”[15]。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同时做到这三个维度的有效转换,但在不同类型或同一翻译中不同部分有可能会侧重某一维度的转换,必须兼顾其他维度的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较高的译文。 为更好地说明汉语公示语英译各个维度的转换,以下笔者分别讨论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转换。

(一) 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转换,指的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汉语公示语英译要获得理想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译文首先应“再现直接引发读者所期待的文本形式”[16],才能让译文读者接受并理解,从而实现预期的翻译目的。 这要求译文的语言形式包括语法、措辞、表现形式,甚至是大小拼写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国际通用规范。 陈小慰教授指出,由于中、英公示语有各自固定的表现方式,“翻译时应尽量套用或借用,以符合受众预期”[17]。 例如,在电影院、报告厅常见的公示语“请对号入座”可直接套用相应的英语公示语“Please Take Your Numbered Seat”,而不是按字面译为“Please Sit on the Seat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n the Seat”;又如,交通公示语“严禁酒后开车”可直接套用通用的英语公示语“Please Don't Drink and Drive”,而不是按字面译为“Driving After Drinking is Prohibited”或“No Driving After Drinking”。 但这种方法并非汉语公示语英译语言维转换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汉语典型语言形式的公示语转换为符合译文读者所期待的语言形式的译文才是本文关注的重难点。 以下笔者以常见的具有汉语典型语言形式的对称/并列结构公示语的翻译为例。 这类公示语中两个短语之间的关系有三类:一是对称/并列关系(如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译为“One World,One Dream”);二是主次关系;三是“同义重复”。 其中后两种情况常常会引发误译,是汉语公示语英译重点关注的类型,翻译时译者须捋清原文公示语中各短语的逻辑关系,才可能产出引发译文读者所期待语言形式的英语公示语。

例1. 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健康

原译:Obey Traffic Rules, Care for Life and Health

例1 原文由两个汉语动宾结构短语构成,表面上两个短语语义呈并列平行关系,实则有主次之分,即前一短语为“主”,后一短语为“次”,二者隐含的关系是后一短语实为前一短语的目的状语,即“为了生命健康,请遵守交通规则”。 由于汉语重意合,这种语义逻辑关系往往呈隐性衔接,但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语义逻辑关系通常靠显性的语法手段来体现。 以上原译照搬原文语言形式,显然不是外国读者心理所期待的译文,建议改为:For Your Safety, Please Observe Traffic Rules(注:遵守交通规则应与行车/出行“安全”相关联,故原文中“生命健康”应理解为“生命安全”)。

例2. 拒绝高空抛物,争做文明居民

原译:Refuse to Throw Things at High Attitude,Strive to be a Civilized Resident

汉语表达意义多重复或叠加,除了表示强调外,更多是出于语感讲求形式对称,语音追求韵律和谐。很多情况下使用单一短语/短句已经能表达完整语义,但出于行文和韵律的考虑,还要加上同义或包含同义的相似结构,构成“同义重复”的对称结构。 例2 原文体现的正是这种语义结构,其中“拒绝高空抛物”实为“争做文明居民”的具体形式,二者在语义上一实一虚,构成“同义重复”结构。 英语行文简洁,则很少有这类“同义重复”的表达。 以上译文且不说意义表达是否准确,就其完全“复制”原文的结构,无疑也不是外国读者心理所期待的语言形式。 事实上,以上公示语只需选择其中一短语翻译即可表达该公示语的意义,而其中“拒绝高空抛物”(可理解为“请勿高空抛物”)的意义更具体,更能体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因此,该公示语可译为:Please Don't Throw Objects from Height。

(二) 文化维转换

文化维转换,指的是翻译过程中对文本所涉及的文化元素的转换。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诺德指出:“翻译是文化之间的比较。”[18]34由于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分属不同的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译文读者往往无法仅通过阅读原文的字面翻译(完全)理解原文所隐含的文化意义,而“文本只有被其受众理解并接受才有意义”[18]31。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12]2,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12]2。

例3. 欢迎再次光临

原译:Welcome to Come Again

例3 为某商场出口处的标语。 如仅从字面意义来看,原译似乎比较准确地传达了原文意义,但其整合适应选择度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文化维的转换并不对应。 在汉语文化中,“欢迎(下次)再来(再次光临)”是主人送别访客时常用的客套话。 商场使用这类话语,目的是树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与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并非对顾客的到来表示欢迎,而是一种邀请和希望。 以上译文没有关注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机械地按字面翻译,因而在文化层面上没有做到合理有效的转换。 从英语文化习惯来看,以上公示语译为:Thank You for Coming and Hope to See You Again,则更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更易于为外国读者所接受。

例4. 天涯亭

原译:Tianya Pavilion

在中国,有不少以“天涯”或“海角”来命名的建筑或旅游景点,如广西钦州的“天涯亭”、广西合浦的“海角亭”,海南的“天涯海角”石等。 由此可见,“天涯”和“海角”是一对极具文化内涵的词语。 “天涯海角”出自唐代吕岩《绝句》中的诗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其中“天涯”“海角”均形容很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古代被贬官员大多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之地。 因此,如何在翻译中有效地传达其中的含义值得斟酌。 以上例子中“天涯”直接音译为“Tianya”,但未对其作进一步解释,这多半会让外国读者不知所云。 笔者建议采用音译+语义注释(见以下译文括号部分)的方法来翻译,例4 可译为:Tianya(End of Heaven) Pavilion。

(三) 交际维转换

交际维转换,指的是译者在进行语言、文化两个维度转换的同时,侧重于交际层面的转换,以使原文预期的交际意图能够在译文中得到实现。 如前所述,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就是通过向读者传递信息,实现其文本包含的指示、警示、限制、强制等交际功能。 其英译文能否实现原文预期的交际意图,则取决于译文在形式、内容及风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译文读者的心理期待。 由于汉、英相同或相似体裁的公示语很多时候在形式、内容、表现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完全“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往往会导致译文不忍卒读,无法实现预期的交际功能。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指出,“交际翻译注重的是交际效果而非信息内容本身”[19]。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而应在抓住原文内涵的前提下,根据预定的译文功能和英语公示语语言规范作适当的调整、重构,甚至大幅度改写,使译文在形式、内容及风格等方面符合译文读者的心理期待,这样译文才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实现等同或类似于原文的交际效果。

例5.

温馨提示

为了保持游泳池水清洁,请游泳者进入泳池前用水淋浴身体,戴泳帽,穿泳衣(女)泳裤(男),泳场内严禁穿鞋。

请自觉遵守规定,违者谢绝进入泳池。

谢谢合作!

原译:

Warm Tip

In order to keep the water clean, swimmers are required to wear swimsuits and swim caps, and take a bath before entering the swimming pool. Shoes and slippers should be left outside the swimming area.

Please obey our regulations, otherwise you will be declined.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以上是笔者收集到的某酒店游泳馆的中英文对照“温馨提示”,是国内许多酒店、宾馆常见的管理规定文本。 原文虽以“温馨提示”为标题,但措辞较为严厉,语气强硬,尤其是文末的一句“请自觉遵守规定,违者谢绝进入泳池”,令所谓的“温馨”之感荡然无存。 此外,原文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表述客观理性,但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被“拒之门外”的感觉。 而相对应的英语文本大多措辞委婉,语气温和,常常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人产生亲切感。 因此,以上原文的形式、内容及风格等都不宜直接“复制”到其英译文中。 但遗憾的是,以上原译文基本上照搬原文的特征,包括原文的措辞、人称视角及语气。 这样的译文显然难以为外国读者所接受,也就无法在译语情境中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鉴于此,笔者试改译如下:

INFORMATION FOR SWIMMERS

For a cleaner swimming environment, please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 regulations:

1. Please wear a swimsuit and a swimming cap, and take a bath before you enter the swimming pool.

2. Please leave your shoes or slippers outside the swimming area.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与原文相对照,改译文在标题、形式、内容及人称视角等方面都作了调整。 首先,原文标题“温馨提示”被译为“INFORMATION FOR SWIMMERS”(即“游泳者须知”),这样更符合该公示语的主题内容,标题使用全部字母大写的拼写形式,目的是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这也符合英语公示语拼写的国际通用惯例。 其次,使用祈使句及第二人称来表达对游泳者的要求,较原译中的“Swimmers are required to……”表达更得体,语气更温和亲切。 再次,具体规定分点列出,条理更清晰,也符合英语管理规定类文本特征。 最后,省略原文中语气生硬的“请自觉遵守规定,违者……”信息,因为相对应的英语文本很少出现此类表达。 总之,以上改译文在形式、内容、风格及措辞等方面都尽可能地贴近相对应的英语文本,这样才易于为外国读者所接受,从而在译语情境中实现等同或类似于原文的交际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的“多维整合”原则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原则为汉语公示语英译提供了视野更为广阔的译文评判标准和贴近现实的翻译方法。 在这一原则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转换,而是在保持文本生态的基础上,在其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进行“多维整合”,以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生存/长存”,具体通过“多维转换”翻译方法,即通过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较高的译文。 这就避免了在翻译过程中盲目地对原文“亦步亦趋”、全盘照搬,从而减少产生“中式英语”译文的几率,对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英译原文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