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证岗”融合研究

2024-05-01 19:54张琳宜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院校

张琳宜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7%,且我国的老龄化比例仍在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健康养老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养老产业成为国家特别重视的新兴产业,但养老人才却面临巨大的缺口。智慧养老是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化养老模式,实现多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养老质量效率,推动健康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升级[1]。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课证岗融合被视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表示职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应遵循“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等工作。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启动了“1(学历证书)+X(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旨在引导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基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学习,获取更多的专业证书。学校通过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效衔接,促进课证岗融合,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其职业素养,以此推动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课证岗”融合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现实意义

“课证岗”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与产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以及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这一教育理念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能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创新与改革。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基于“课证岗”融合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专业教学、岗位要求和技能证书,以培养学生的“理实一体化”能力,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2]。同时,高职院校通过“课证岗”融合改革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可以缩短专业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距离,保持与专业教育领域的先进步伐同步,确保培养出的人才高度符合市场需求。这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特色,而且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课证岗”融合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施要点

(一)深化学校企业合作

为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至关重要。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增进双方合作效果,提升融合度。一方面,企业应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需遵循“抓两端、带中间”的准则,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实现与企业的全面对接。这包括明确具体岗位要求,并追踪毕业生的岗位表现,确保人才与岗位的高契合度。另一方面,企业除了提供方向性引领外,还应参与专业教学,比如派遣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等,向学生讲解具体的岗位职责,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在“课证岗”融合下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指导教师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教师应与企业积极联系,将企业的资料融入教学资源中,包括具体案例、工作场景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基于各类证书培养学生,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养老护理员四级、康复保健师四级、公共营养师四级、健康管理师四级等。为提升课程资源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研组,共建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并将其上传至学校网站及教育平台,不断充实优秀的教学资源、案例资源、教学成果等,为本专业的“课证岗”融合提供支持,同时加速本专业的教学革新。

(三)完善课程教学测评体系

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基于“课证岗”融合进行教学革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完善的教学评测体系至关重要。这种教学评测既能对教学成果进行汇总与剖析,又能指导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实施“课证岗”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破传统的评价框架,即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水平”与“专业能力”,并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技能”作为新的评价标准。教师应构建一个以“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基础,依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的评价体系,以“岗位能力需求+职业技能考试”为准则的多元化评测体系。此外,评测体系应将学生个体和企业需求纳入考量范围。这样的评测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专业教学的革新,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证岗”融合策略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简称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国内高职院校为满足养老产业需求而设立的专业,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从事管理、运营、服务等岗位,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服务。为了确保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针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群中的不同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培训,实现课程与岗位需求的融合[3]。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就业方向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养老机构、社区、居家以及养老院,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涉及老年智能产品销售、老人社区管理及智慧社区管理等。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养老公寓、老年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从事运营管理工作。为了积累工作经验,熟悉工作流程,学生毕业后将在养老行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为就业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应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明确就业方向。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就业指导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沟通交流。讲座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参与讲座的学生有机会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向教师提问。教师则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对职业的认知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在企业与专业教师合作举办的宣讲活动中,讲师应当以就业为主导,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并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基于岗位职责,构建课程体系

在基于“课证岗”融合的原则下构建课程体系时,我们将结合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以及行业岗位规范课程。该专业旨在培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他们能够从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等工作。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健康信息技术基础、老年人心理调适方法与技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如中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康复护理员证、健康管理师、失智老人照护证等,以便毕业后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行业岗位规范课程基于行业岗位规范标准构建,符合本行业的发展要求和标准。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学生能够了解到相关职业的标准与工作要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及技能要求。学习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岗位职责及相关要求,并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所需知识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行业工作。综合而言,将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课程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群的“课证岗”融合目标。

(三)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工作过程化教学

高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被细分为三大类:专业技能课、主干课程以及通识公共课。专业技能课程涵盖了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技术、护理礼仪、行政管理学等领域。主干课程包括老年心理护理、老年人康复治疗与训练、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福利服务评估等。通识公共课则包括综合英语、电子商务、时事政治、大学语文等。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管理工作,课程教学内容应既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需求,又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根据《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就业导向”的教育。这一理念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体现。从课程标准来看,专业技能课与主干课程均是必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重复训练,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技能,从而满足岗位标准的要求。此外,职业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职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培养。

(四)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岗前培训和学习的支持。首先,企业的参与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选聘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其次,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进行校内授课和技术指导。最后,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需要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实训基地,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跟随”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学生”主导、“生生互动”辅助的教学模式[4]。同时,高职院校将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学校教师队伍,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高职院校还应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此外,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也是必要的。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通过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

(五)融合岗位群,构建课程“四融合”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以学生的岗位群技能需求为基础,构建一个课程“四融合”教学体系。这种课程融合以岗位群技能需求为导向,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与岗位群的工作内容相对接,明确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并将这些核心技能融入理论教学中。例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需掌握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社会功能评估和康复训练等相关理论和技术。

课程融合主要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及企业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每门课程学习后,需要在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参与实训考核和进行顶岗实习。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总结和创新,开发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旨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六)依托“1+X”证书,促进专业“课证岗”融合

在高职院校实施的“1+X”证书制度背景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课证岗”融合,旨在培养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养老产业发展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5号)等文件精神,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核心要素,面向老龄健康服务一线岗位群,培养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养老服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智慧健康养老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养老机构,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依据。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分析养老服务领域的工作内容、场景和职业发展,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人才培养中,学校要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养老服务人员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为依据,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最终实现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持[5]。

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是适应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传统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整合两个专业相关课程资源而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与管理人才,以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主要培养从事健康养老服务管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该专业应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4.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岗位上具备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形成一个实践技能教学体系。专业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整合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能将这些技能和实践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当中以“课证岗”融合作为教学革新抓手,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及教师可以采取六种策略来促进“课证岗”与本专业的融合:明确就业方向、基于岗位职责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工作过程化教学、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构建课程“四融合”教学体系以及依托“1+X”证书。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强化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院校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