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瘀体质 促美容养生

2024-05-01 19:54邓礼林李杏英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偏颇血瘀体质

邓礼林,李杏英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之老龄化社会的日趋形成,我国愈发重视并积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1号)明确指出:“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与互联网、养老、旅游、体育、餐饮、酒店、会展、气象等其他产业融合并协同发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产业。”

王琦教授基于对“个体化诊疗”的深刻理解,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将我国人群分为9种体质,包括平和体质和8种偏颇体质。这8种偏颇体质代表着不完全健康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涉及的人群通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适的症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中医药养生保健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偏颇体质,促进向平和健康体质的转变。这是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体调养以及自然美的形成和维护。从根本上讲,最影响外在美的因素是人的体质,特别是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人群通常被称为“长斑一族”,其特征为血液瘀滞不畅。此类人群内部大多存在血液运行受阻的潜在倾向或血瘀的病理基础[1]。王琦教授[2]指出,血瘀体质的人群表现出面色晦暗或色素沉着,常见瘀斑、疼痛、口唇舌暗或紫色、舌上有瘀点、舌下络脉迂曲怒张、脉象细涩或结代等特征。眼眶发暗发黑、鼻唇瘀暗、脱发、女性痛经、闭经、经血多块、经色紫黑、崩漏等多种症状都与血瘀体质紧密相关。

人体内血脉不畅,不充、不通、不荣养机体而引起的症状,如面色晦暗、黑眼圈、瘀斑瘀点、疼痛、脱发等,都是影响外在美的常见表现,存在潜在的血瘀倾向[3-4]。因此,要想形成和保持人的自然外在美,关键在于调理好人的血瘀体质,做好美容养生。那么,哪些人群属于血瘀体质?接下来,笔者将从血瘀体质的特征表现、病因病机、预防调治以及小结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特征表现

(一)黄褐斑、瘀斑瘀点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的皮肤上会突然出现一些瘀斑瘀点或面部黄褐斑。这些状况会严重影响外在美观,令患者感到焦虑。依据“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理论[5],各种斑点症状的出现都与血瘀体质紧密相关。

瘀斑瘀点是血瘀体质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即由于体内血液流通不畅,久而久之在皮下停滞形成。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皮下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这些管壁较为脆弱,如果血液不能正常流通,就会在某处积聚,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多时形成瘀斑,较少时形成瘀点。

黄褐斑的发病在血瘀体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黄褐斑是由于面部皮肤色素变化形成的斑点,患者自身通常无特别感觉。其特征是面部出现局限性的浅色或深色褐色斑点。血瘀体质的人由于恶血阻滞内部,可能导致色素沉着,久而久之形成暗斑。中医中对这类斑点通常有“黧黑斑”或“蝴蝶斑”的称呼。这些斑点的出现直接影响人的容貌美观。

西医的临床研究发现,黄褐斑部位的血管及血液流变学与正常人存在显著不同。在对黄褐斑患者的血液检测中,纤维蛋白原、血浆黏稠度、全血黏度等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6]。此外,黄褐斑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容易形成血瘀体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证明血瘀体质的人容易发生黄褐斑,影响容颜美丽。

(二)面色晦暗、黑眼圈

中医认为,面部乃百脉汇聚之地,皮下气血运行流畅而荣养,则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各种原因引起脉道阻塞,则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不养,出现面色晦暗不华,黑眼圈也在其列。有人提出:“黑眼圈是熬夜导致的”,但即便不熬夜,有些人仍可能出现黑眼圈。其实,这与血瘀体质有关。夜为阴主,主静,而熬夜伤阳,久熬伤肾,肾阳不足,虚寒内生而凝滞气血,血行不畅,皮下色素沉着出现皮肤晦暗,而眼周皮肤最为娇嫩,故而最早表现出来为黑眼圈,久之面色皆晦暗无泽。黑眼圈、面色晦暗亦是影响人体外在美的一种常见症状。

(三)口唇暗淡发紫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美化外观而涂抹口红。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人们的口唇不再红润,而是变得暗淡发紫,严重影响面容的漂亮。因此,女性常通过涂抹口红来掩盖口唇的真实颜色。其实,口唇暗紫主要是由于唇部气血运行不畅,失于荣养,通俗点说,就是缺氧。氧为血携,体内血液运行瘀滞不达口唇,则可引起缺氧而出现暗淡发紫,亦是中医血液瘀滞于唇的表现。

(四)消瘦、健忘、脱发

血瘀体质者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日久瘀滞不行,不达肌肤,失于荣养,形体可逐渐消瘦。血液不达脑窍,脑部供血不足,造成功能障碍,则头晕、耳鸣、健忘。“发为血之余”,血不达发根,则发无以养而干枯脱落,出现脱发。过度消瘦和脱发是血瘀体质影响外在美的又一表现。

(五)情绪低落、肥胖

常言道,情绪低落是由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肝郁气滞,气不行则血不行而停滞成瘀。其实,反之亦然,气血相依同行,血瘀不行则气道受阻出现气机郁滞,气机不畅则肝失疏泄,情志失调,心情低落、情绪郁闷不开心,久之可诱发抑郁症。同时,瘀血阻塞气道水道,水液代谢失调,水湿内停,痰湿内生,日久可出现虚性肥胖(实质为水肿)。

(六)疼痛与其他症状

中医常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通常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瘀血。血液可在身体任何部位滞留引发疼痛,表现在皮下则形成瘀斑,触之即痛,有时即使不触摸也会感到疼痛。瘀于关节,则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瘀于体内,则脏腑气血受阻、功能障碍而疼痛。同时,因为瘀血阻滞而新血不达远端,也可见远端组织因不荣而出现疼痛。

女性的月经与血液密切相关。精血充足,月经化生有源,血行通畅,冲任胞宫,则经调而不痛。若出现血行受阻而瘀滞成块,经血排出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则现痛经。同时,女性本属阴而体质偏寒,寒凝血脉,极易引起血行不畅,瘀滞而成血瘀体质,故痛经多见。

除此之外,血瘀体质人群还表现有血液郁滞于舌的舌质紫暗、舌下脉络丛怒张、瘀于周身的包块、瘀于盆腔的经血紫暗有血块等,严重者也可出现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肿瘤等。

二、病因病机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是血瘀体质的主要病理特征,存在潜在的瘀血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由于气与血的关系密切,血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因此,影响气机的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伤等,皆可影响血液运行而致瘀血倾向,导致血脉不畅通。

(一)七情内伤——思虑过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来自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日益增大。过多的压力使人思虑过度,直接损伤心肝,影响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思则气结”,气能推动血的流动,气滞则血阻。因此,气机的郁结可以引起精血运行无力且不畅,从而出现血瘀。血行不畅,日久可致病。气滞血瘀是形成血瘀体质最常见的病理机制。

(二)外感六淫——寒邪入侵

许多人为了追求美和时尚,往往忽视保暖。“要风度不要温度”的行为使得寒邪易于入侵人体。人体血液的流动需要温热气的温养推动。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寒邪入侵可使血液凝滞不流,淤积在收缩的血管中形成瘀血,阻碍血液流动,导致疼痛和失养,长期下去可能引发疾病。

(三)饮食所伤——饮食不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变得高营养且多样化。适度控制饮食非常重要。过度摄入肥甘厚腻和寒凉生冷的食物会伤及脾阳。脾受损会导致水液运化失常,水湿停留内部,产生痰湿,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阳气受损则导致内生虚寒,使血液流动缓慢,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体内的精气血运行,日久可致病。

(四)生活失调——年老劳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过度劳累,人的脏腑功能可能损伤,气血过度消耗,气虚推动乏力,血虚脉管不盈,均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留血成瘀,瘀则不通不养,日久则体质偏颇,甚则为病。

血瘀体质的表现虽然是可逆的且可通过调养改善,但如果忽视不管,随时间推移可能会形成病理状态。血瘀不通可能导致疼痛症状,如心绞痛、痛经、盆腔痛、全身疼痛等。血瘀影响了正常的妇科功能,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闭经甚至不孕。瘀血长期积累可能形成包块,如结节、息肉、肌瘤、肿瘤等。瘀血导致色素沉着可能形成黄褐斑、老年斑等。瘀血导致新血不能充分养护身体,则可能出现消瘦、脱发。瘀血阻碍精气水的正常流动,则可能导致抑郁症、肥胖等疾病。因此,调养血瘀体质是极为重要的。

三、预防调治

从血瘀体质的特征表现和病理机制可以看出,血瘀体质对人体的美容、健康,乃至寿命都有显著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然而,我们对此无需过于悲观或恐惧,改善血瘀体质可以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对于轻度血瘀体质者,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调整饮食、情志、起居和适当运动,就可以达到预防和调养的效果。对于重度血瘀体质者,则可以在这基础上,结合“调理气血三法”,通过养生茶、药粥药膳和药食等方法进行调理,改善血瘀体质,逐步纠正这一偏颇体质,促使其向平和体质转变。

(一)预防

1.饮食养生:活血化瘀,忌寒凉生冷

日常蔬果中有很多适合血瘀体质的食物,如山楂、金橘等水果以及韭菜、大蒜、生姜、洋葱等蔬菜,特别适合体寒血瘀者或在寒冷的冬季食用。同时,因血瘀与气机失调密不可分,所以,益肝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酸味的水果、高蛋白食物及螃蟹等海鲜类食物可以适当食用,能够达到一定疏肝养肝护肝及修复肝脏的作用。同时,多喝水也可充分稀释血液,提高血液流动的活性。

2.情志养生:培养兴趣爱好,多交好友

血载气,气行血,故气机的调养对血液运行至关重要。情志养生的作用就在于调气机。我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培养兴趣爱好,活跃思维,沉浸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就能聚精会神,不被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影响,达到静心养神的目的。同时,我们多交性格活泼开朗的朋友,也可以带来爽朗的心情,保持心情愉悦,不让郁闷堵塞了血液。

3.起居养生:增加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气血需要持续运动,血液流动顺畅是健康的关键。因此,增加身体活动十分重要。我们通过体育锻炼、晒太阳、泡温泉、足浴等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调和,荣养充足,自然展现健康美丽。

(二)调治

血瘀症状影响了生活,或者对外在美有较高要求的血瘀体质人群需要给予适当调治。目前,业界针对血瘀体质的人群已经研制出一些调治产品。比如,四物养生茶(当归9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红枣5枚),煎水过滤加适量红糖代茶饮,可达活血养血、祛瘀调经、美容养颜的效果;三花茶(玫瑰花3g,月季花3g,桂花3g),开水冲泡代茶饮亦有开郁活血调经之功效。此两种养生茶均适用于女性出现情绪低沉、面色晦暗有暗斑、脱发及月经不调、有疼痛症状者。又如,生地黑豆粥(炙生地15g,黑豆30g,粳米100g),活血利水、养阴生津,促进色素代谢,淡化斑点,赶走黑眼圈,适用于心情不舒烦躁易怒、反复出现黑眼圈、面部色素沉着或成斑者;荔枝粥(荔枝肉100g,粳米100g),煮熟后食用,可达健脾理气、生津益血之效,对于面色萎黄而有瘀斑者适用;桃仁粥(桃仁10g,粳米100g),可达化瘀止痛之功,对于日常生活中不明原因出现的疼痛、唇色暗紫、女性痛经者,可适当食用,效果佳。再如,养颜补血盅(猪肝200g,当归10g,玫瑰花与黑木耳适量,青菜2棵),养血补血、和血理气效果明显,适用于经常失眠、面色萎黄的人群;银耳桃浆盅(银耳100g,桃浆100g,冰糖适量),清热凉血、和血益气养颜,面色晦暗人群最为适宜。

由上述可见,市面上对于血瘀体质调养的方式和产品多数都需要花时间去熬煮或煎制,对于正处于学习和工作阶段的血瘀体质人群而言,存在时间和操作技术上的难度,长期坚持的可能性不高。《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强调:“着力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加强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研发。”因此,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当今,血瘀体质的调养除了常规生活方式和药膳、茶包配方的研究之外,根据中医药处方原理研发方便携带和食用的保健品成为体质调养与养生的主要方向。

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既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又可以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见,保健食品不具备普适性。普适性的养生食品需要选用的中药材必须出自《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但目前该目录确定的药食同源品种中药材不超过100种,还在不断更新。我国《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这一规定限制了保健普适食品的研制。目前,具有一定中医药养生保健功能的普适性食品多含有某一味“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目录”内的中药,如大枣、黄精、枸杞等,多数未以中医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为指导,一般不涉及中医的体质理论、阴阳理论、脏腑理论等,未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因此,我们在偏颇体质调养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中,可以根据偏颇体质的具体分型、偏颇体质形成的各种病理机制,找到导致体质偏颇的具体原因和机制,以此为基础,按照组方原则制定调治法则,研制出适合特定体质人群的中医药保健产品。

本课题组运用姜兴鹏与李勇华教授的研究成果,针对偏颇体质,特别是血瘀体质人群,选用了生山楂、生姜、桃仁、佛手、红糖等。这些均源于日常食物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的传统食用中药材。我们以此组方,制作出以佛手、桃仁、山楂为主料,主要用于调理气血的药汁(以下称为“植物饮料”),并对这种药食同源的植物饮料对血瘀体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从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的体检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开展。课题组从该校的在校生及其家长中招募了60名受试者,由于参与者的积极配合,所有人都完成了研究,年龄范围在20至60岁之间,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血瘀质的判定标准。课题组对受试者进行了健康宣传教育,将他们分为对照组30人和观察组30人。对照组服用生理盐水12周,每天一次,每次10ml;观察组则服用植物饮料,每天一次,每次一袋(10ml)。研究期间,所有受试者未接受其他药物或疗法治疗。在第一次观察日和干预12周后,受试者填写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根据填写结果,课题组成员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试验期间,60名受试者的一般状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受试者的血瘀质量表转化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瘀体质的转化分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该研究表明,由生山楂、生姜、桃仁、佛手、红糖等药食同源中药材制成的植物饮料对血瘀体质具有明显的调治作用。

当然,对于症状严重的血瘀情况,患者仍需及时就医,接受临床的辨证论治。

四、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习惯和方式的变化、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偏颇体质的人群逐渐增多。血瘀体质,因其形成机制广泛,如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气虚血瘀、湿热致瘀等,占偏颇体质中的比例较高。血瘀体质的人也被称为“长斑一族”。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清洁、整洁的面容对给他人的第一印象极为关键。血瘀体质导致的面色晦暗、黄褐斑、黑眼圈及口唇暗淡发紫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的外在美。因此,预防和治疗血瘀体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持身体健康,美丽自然显现。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的调养开始,注意饮食、情绪管理和生活规律,保持气血运行畅通,让美丽自内而外散发。同时,当前的健康服务工作者应积极进行体质调养的研究,开发更多能调治偏颇体质的产品,为人民服务,让健康的美丽随时呈现。

猜你喜欢
偏颇血瘀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血瘀体质知多少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