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及对策

2024-05-01 19:54缪梦琦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慢就业医药毕业生

缪梦琦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据2021年教育部报道的2022届毕业生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人数相较于2021届激增了167万,毕业生总量超1 000万人,2022届毕业生的增量及规模都创下历史新高。由此可见,就业形势空前严峻。自从各大高校扩招之后,医药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面对这样的情况,医药高职院校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却越来越多。这一情况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医药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破解医药高职院校“慢就业”情况的对策,避免“慢就业”最终演变为不就业。

一、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环境

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工作。然而,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导致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随之下降。市场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未能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变化保持同步,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空间越来越狭窄。对于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既与专业相关又能体现学习价值的工作变得尤为困难。许多学生因家庭条件培养出的不将就的性格,使他们不愿从事无法获得成就感的工作。这可能是“慢就业”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3]。

(二)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近十年来,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医药专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仍面临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例如,与同类型本科院校相比,医药专业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相对较小、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社会对医药职业教育的了解不足,其认可度亦需提高[4]。医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存在问题,如就业指导不够科学、课程设置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对外宣传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这些因素是导致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就业慢的主要原因。

(三)家庭因素

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未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他们往往对高职院校持有偏见,认为专科学历较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学生入校开始,这些家长就会向子女灌输自己的就业观念,督促子女参加专转本考试、争取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公立医院的工作,并向子女灌输诸如医药企业不稳定、私立医院不正规等错误思想。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上的误区可能导致他们认为毕业生只能通过升学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升学,学生因盲目升学而错过就业机会,最终可能使他们成为“慢就业”大军中的一员。此外,有的家长认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才是“正经工作”,导致学生毕业时过分关注各类选拔考试,耽误了最佳就业时机。

(四)毕业生个人因素

1.缺乏就业信心

即将毕业的医药高职院校学生面对就业择业时,普遍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够明朗,有部分同学对就业方向感到迷茫。可能是由于学历较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等因素,部分学生缺乏求职自信心,并且有明显的不安全感、孤独感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前,就业市场上针对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药厂操作工或医药公司销售类的职位,与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期望有较大的落差。这种差异直接导致许多学生丧失了求职的信心和动力。因此,面对就业时,他们通常采取“不着急,慢慢来”或“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考虑”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缺乏就业信心和选择逃避的心态[5]。

2.就业目标不明确

调查显示,选择“慢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超过50%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在就业前,他们对自身能力及岗位要求缺乏清晰的认知,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58同城招聘平台的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前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期望岗位薪资高、工作环境好。然而,统计结果显示,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仅占8%[6]。这反映出专科生与本科生在竞争时的竞争力较弱,且一线城市面向专科生的岗位较少。医药行业的发展在一线城市较为迅速,岗位更多,但要求也更高,主要面向研发型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岗位目标定位上不够准确,他们难以获得理想的岗位,最终可能被迫成为“慢就业”的一员。

3.缺乏就业技能

我国医药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应适应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专注于向医药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当前非定向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既来源于外部环境变动,也来自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当前医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毕业生实践操作水平不高、上岗适应缓慢,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7]。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生活无忧,对学习就业技能缺乏主观能动性,面对就业时难以满足要求。但医药行业用人单位要求较高,不愿接纳工作态度消极、实践能力弱的医药类学生。因此,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愈加普遍。

二、对策分析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通过完善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同时,政府应加大鼓励力度,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系统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学费补偿、升学考试加分等,以此鼓励毕业生下基层,提升就业率,同时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医药高职院校所在地的就业部门应与学校建立深入联系,根据“慢就业”群体的特点和就业意愿,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解决就业困难学生的问题。

(二)学校层面

1.开展就业需求调研

医药高职院校需要在毕业前开展“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以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创业需求。由于每个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特长、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其就业意向自然会有所不同。因此,毕业班辅导员应根据调研结果,为每个学生建立一生一档的记录,跟踪“慢就业”毕业生的求职情况,并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帮助。这要求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及时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就业形势,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观念指导。辅导员应通过宣讲就业政策、开展就业主题班会、树立就业典型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多元的就业观。在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同时,辅导员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开发职业选择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向学生传达所有工作职责都各有其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本身就是光荣的理念,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2.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

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慢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数据库。部分毕业生在面对复杂的招聘信息时感到无所适从,加之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难以区分哪些信息对自己有用,哪些是无用信息,最终成为“慢就业”一族。二级学院可以对“慢就业”毕业生进行细化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学院可以制定针对“慢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制度,将就业工作的责任具体分配给学院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形成一体化的就业帮扶机制。学院可以设计一个数据库,基于学生的专业、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家庭地址、就业意愿等多方面特点,精准地为每个学生推送相关的就业信息和岗位需求。辅导员也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为“慢就业”学生提供精准指导。例如,学校可以为性格开朗、社交能力强但医药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的学生推荐医药企业、医药门店销售岗位;为性格谨慎稳重、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推荐医药质检、护理、医师等岗位;为创新意识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推荐新药研发岗位。学校力争做到对“慢就业”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指导,避免学生因就业目标不明确、信息获取不及时而耽误就业时机。

3.提供就业市场服务

至此我愈加迷惑。且抱持怀疑:儒佛非真理既是如此,耶稣教非真理又是如此;但世人或信儒佛,或信耶稣教,何也?盖因世人的智力不能发现其非真理,或因知其非真理且信之?我决不能相信非真理为真理。于是我断然公开明言:旧有的诸教诸说中无一可信之真理。如欲追求可信的教法,不得不自己发现一个真理。

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首要场所,也是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平台。医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医药类大型综合的就业双选会和特定医院或药企的专场招聘宣讲会,为学生提供与医药招聘单位的接触机会。各大医药院校还可以联合起来,有效地利用各校资源,结合线下就业市场和网络就业市场,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针对“慢就业”学生,学校可以依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推荐符合招聘条件的毕业生。这也能为一些因交通成本而面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省去在用人单位间奔波的麻烦。

4.加强校企合作

面对医药高职院校学生“慢就业”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并调整教学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对于医药高职院校来说,让医院和医药企业参与教学设计,甚至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授课,建立人才培养的“订单”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适应能力差的问题,而且可以为部分学生提前解决就业问题。

(三)家庭层面

家庭因素是就业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医药高职院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希望孩子能进入大型公立医院工作,然而这些医院更偏向于招聘科研型人才。而医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因此,医院的招聘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实际上,医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适合在社区医院、医药诊所、药企的生产、服务、管理等岗位工作。辅导员和学生应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增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对一些因家庭因素而处于“慢就业”状态的学生,辅导员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探究“慢就业”的深层原因,并向家长解释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政策,让家长理解尽快就业的重要性。在家长理解和认同基础上,家校应共同商讨解决策略,联手解决“慢就业”问题。

(四)个人层面

1.调整心态

毕业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在就业择业时目标过高。医药高职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毕业生通过工作积累临床经验和提升实操技能,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进入理想的工作单位。医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基于所学专业,正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正确看待当前医药行业的就业现状,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大医院和大药企环境优越、待遇好,但招聘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有限。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医院、社区卫生院、中小型企业虽起薪较低,但提供更多职位机会和良好的晋升途径。这对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更为有利。

2.提升综合素质

3.学习求职技巧

许多同学因为未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不会制作简历、缺少面试技巧等求职技巧而难以找到工作,最终成为“慢就业”一族。因此,通过掌握求职技巧,学生可以解决部分“慢就业”问题。毕业生应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学会各类求职技巧以便更快更好地就业。

毕业前,许多用人单位会联系学校进行校园招聘。因此,毕业生应保持与学校的联系,以及时获取校园招聘信息。同时,他们也可以利用各大招聘网站查找合适的岗位信息,并及时完善并上传自己的简历以供用人单位查看。此外,学生可以将求职需求告知亲戚、同学、学长学姐,请求他们的帮助或通过内推形式寻找就业机会。

许多同学通过网络下载简历模板来制作简历,导致大多数简历缺乏特色,难以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制作不仅需要遵循真实、完整、简洁、规范、美观、诚恳等原则,而且应突出个人的特长和优点,并根据应聘岗位的需求适当调整简历内容。

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经历过正式的面试,缺乏面试经验,不知道如何应对。面试是求职成功的关键。因此,学生应该对面试给予重视,并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仅包括提前准备有关单位的资料、整理着装、调整心态,而且包括熟悉面试的形式和掌握一些通用问题的回答技巧。

三、结束语

我国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慢就业”现象显著,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三点。第一,随着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医药行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导致职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他们成为“慢就业”一族。第二,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自卑、焦虑,并在面对就业时选择了消极的“慢就业”策略。第三,家庭观念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宁愿等待公立医院的招聘信息,也不愿意尽快就业。

为解决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医药高职院校的就业政策来提高就业率。学校可以对“慢就业”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并同时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来解决就业问题。家庭和个人层面也是解决“慢就业”问题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改变家长的就业观念,从而影响学生的态度。学生个人首先需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综合能力、学习求职技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提升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改善“慢就业”问题。

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从长远看,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医药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全面、全方位、全员努力来共同解决。

猜你喜欢
慢就业医药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传统医药类非遗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