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培育路径探究

2024-05-01 19:54陈荣光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大学生

陈荣光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 525200)

婚恋观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大学生因婚恋引发的问题时常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婚恋观,帮助学生走出婚恋迷途、走向幸福人生,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之一。

一、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现实意义

婚恋观主要包括爱情观、择偶观、婚姻观以及性观念等几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正确的婚恋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求[1-3]。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发展期与成熟期。心理上,他们开始渴望与异性接触,希望能发展亲密关系,体验爱情的温馨与美好。生理上,随着身体发育的完善和荷尔蒙分泌的增强,多数学生在大学阶段难以避免地会开始恋爱。这些全新的情感关系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特殊影响。特别是在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与人格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婚姻观教育,可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错误思想的误导。其次,婚恋观教育是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校支持学生恋爱自由,许多学生对于婚恋道德却了解甚少。当前在网络文化、婚恋电视剧、恋爱综艺等的影响下,学生的婚恋观更容易出现偏差。因此,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再次,正确的婚恋观教育是学生获得家庭幸福的可靠保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正面影响新一代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婚恋观教育是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完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这对营造幸福家庭至关重要。最后,婚恋观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作为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的核心群体,婚恋观教育可以规范和纠正学生的婚恋行为,对整个社会文明产生持续正面影响,是构建现代化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一)恋爱动机发生改变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第一,部分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出功利化的特征,他们确立恋爱关系是出于经济目的。第二,部分学生的恋爱动机是为了填补心理上的空缺,他们希望通过恋爱体验乐趣或在大学时光中互相陪伴。第三,还有一些学生在没有明确恋爱动机的情况下,受到周围成双成对的同学的影响,开始盲目或冲动地恋爱。此外,真正以结婚为目的的学生只占少数。因此,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恋爱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建立恋爱关系的方式。

(二)择偶标准趋向功利化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西方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下,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也趋向功利化。山西财经大学的武泽敏在《新时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培育研究》中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当前有53.69%的学生将经济条件视为择偶的必要条件,同时53.29%的学生认为另一半的家庭背景是择偶考量的一部分。这些数据清楚地反映了当代学生择偶标准的功利化倾向。因此,在正确婚恋观教育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调整择偶标准,将个性品质、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兴趣爱好等多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促进婚恋关系中更和谐的伴侣关系的形成。

(三)婚恋行为逐步随意化

拥有爱情并缔结婚姻关系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大事,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事件。然而,目前一些学生对婚姻问题的考量不够长远,许多人因一时激情步入婚姻殿堂,随后发现彼此在兴趣、理想、道德观、人生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而面临离婚的困境。这种闪婚闪离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关键在于一部分学生的婚恋行为趋于随意化,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婚姻的神圣性和重要性,一切行为似乎都是按照个人意愿随意进行,却没有考虑到情感的长期维护和未来的发展,缺乏对婚恋的责任感。因此,在婚恋观教育中,教师还应当强调规范学生的婚恋行为,让他们重视婚姻关系的建立过程及对未来的深思熟虑[4-5]。

(四)婚恋责任意识淡漠化

婚恋应当是男女双方对彼此负责的过程,既要维持绝对的忠诚,也要主动承担在婚恋关系或家庭关系中的责任,以此体现人应有的人性与道德。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责任意识正在逐渐淡漠化。一部分学生对恋爱和婚姻关系的认知存在误差,有时甚至将爱情和婚姻割裂来看待,把无需负责任的恋爱视为爱情,而需要承担责任的家庭关系视作婚姻,强行将两者割裂。这导致学生对婚姻责任感的不断降低。因此,在婚恋观教育中,教师应当着重于增强学生的婚恋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责任是爱情的基础,婚姻则是爱情的自然延伸。

(五)两性观念偏向开放化

两性观念是婚恋观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两性关系应伴随着恋爱或婚姻关系存在,但受到西方性开放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两性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部分学生受到误导,表现出了“杯水主义”的倾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开始将两性关系与爱情甚至婚姻关系分离看待,由此引发了婚恋责任意识淡漠、婚恋关系忠诚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婚恋观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两性教育课程,不仅要从科学角度提升学生的两性安全知识,而且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以避免不健康的两性关系。

三、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具有显著影响,大学校园环境的复杂程度远超过高中和初中。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大学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几乎无异的原因。在这个大集体中,大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各种社会技能。相关调查表明,在复杂的大学校园环境下,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一些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婚恋观。如果一些婚恋观存在偏差的大学生与室友长期共处一室,在他们错误婚恋观的不断影响下,室友若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婚恋观,就很容易受到来自他们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方面的原因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冲击着大学生,而这些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包含了一些偏激、错误的网络文化。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相对于高中生而言,进入高校后的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的监管后变得更加自由。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而且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各项事情中拥有自主决策权。虽然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网络上的偏激和消极的婚恋文化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婚恋观,导致他们的婚恋观念出现问题。一些大学生因为谈恋爱已经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甚至有的大学生因谈恋爱而选择放弃学业,不计后果,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体现,而且说明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存在问题。

四、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培育路径

(一)营造文明健康社会氛围,弘扬现代婚恋主旋律

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应通过社会宣传引导正确的婚恋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网络环境。这包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婚恋典型代表、发挥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普及婚恋法律知识以及道德规范标准等。

首先,我们应转变社会媒体的宣传意识。一方面,我们要从当代社会的网络媒体入手,通过宏观引导、政策鼓励、法治限制等方式,规范新型媒体在婚恋观方面的引导方式,既要宣传并科普基于道德文化的婚恋理论与文化美德,诠释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悌”“相敬如宾”等内涵,又要对宣传错误婚恋观的媒体进行处罚与约束,以此净化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我们还应从传统媒体的规范管理入手,对网剧、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小说等文化作品进行审核,避免错误婚恋观文化作品对学生的误导与影响,同时也可以打造健康科学的婚恋观教育节目,通过历史文化等多元层次为学生讲述正确的婚恋关系与责任意识,以此达到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6]。

其次,我们应为学生塑造婚恋典型代表,以此引导学生践行榜样精神。借助纪录片、公益广告、影视剧等文化作品等形式,我们可以为学生宣传正确的婚恋观,塑造完美的婚恋代表。一方面,我们可以深度挖掘我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伉俪代表,比如周恩来与邓颖超、左权与刘志兰、朱德与伍若兰等,进而将他们的爱情故事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文明婚恋评选活动,由各地区选拔同甘共苦、相敬如宾的夫妻代表,通过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与婚姻经营的技巧,从而达到塑造现代婚恋主观的目的。

(二)深化学校婚恋观念教育,提高学生婚恋观认知

课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婚姻观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当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以此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首先,我们应依托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建立并完善婚恋观教育课程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恋爱动机盲目化、择偶标准功利化等问题,将婚恋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成为高校升级思政课程内容的重要行动[7-9]。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教材,可以在原有的思政理论教材中融合婚恋观教育,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还应增加婚恋观相关的内容,以此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内涵。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以婚恋观教育为核心目标的校本课程,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婚恋观理论与案例。

其次,我们应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婚恋知识储备与道德素养。教师是实施婚恋观教育的主体,但当前多数教师对于婚恋观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一方面,教师将婚恋关系视为学生的个人私事,不愿意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婚恋知识,无法从科学理论层面进行有效讲解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开展婚恋知识培训课程。各个专业课教师都应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性别平等、文明婚恋、科学的异性交往方法、婚恋心理学等内容,以此拓宽婚恋观教育的途径。

最后,我们应建立婚恋观教育精品课程,打造网络沟通平台。第一,建立婚恋教育精品课程。学校应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中选拔优秀教师组建团队,依托于婚恋教育专题来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七夕节主题节目、传统婚恋文化网课等形式落实[10]。第二,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很多学生对婚恋知识有一定的需求,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还存在糟粕文化信息,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科普。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情感树洞”“情感信箱”等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对自身的情感与婚恋问题匿名提问,进而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思政课教师等进行解答,以此解决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实际情感问题。

(三)推进学生家庭责任教育,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婚恋观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还应推进家校合作,利用家庭教育强化学生的正确婚恋观。

首先,学校应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网络家长教育课程、写给家长的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明确正确婚恋观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督促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夫妻之间相互包容、理解、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其次,学校应研发家庭责任担当的教育课程。责任担当是婚恋观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婚恋关系中的责任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11]。因此,在课程教育中,学校应立足家庭视角,让学生意识到家庭内部的情感关系特征,比如子女与父母之间要相互关心、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等,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家庭氛围的建设需要依托充分的家庭责任。同时,学校以榜样教育的方式,通过讲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寸草春晖”等传统故事,让学生能够肩负起家庭职责,并将其扩展到婚恋关系之中。

(四)提高学生个人婚恋道德,锤炼正确婚恋价值观

学生自身的品格与道德是直接影响其婚恋价值观的核心要素。高校应当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培养学生的实干意识与责任担当,进而将这种社会品格融入婚恋关系中。

首先,学校应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虽然大学生享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但这一权利必须基于情感共鸣和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诚情感表达,是以婚姻为目标的长期陪伴的决心和信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建立忠诚和专一的婚恋品格[12]。

其次,高校应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学生的社会品格和道德修养同样是影响其婚恋价值观的关键因素。高校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只有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遇见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的伴侣,从而确保婚姻关系的稳定和持久,并将道德品质融入婚恋关系之中。

最后,学校还应培养学生的实干能力,鼓励他们设立多元的人生目标。学生既要争取幸福美满的婚恋关系,也要通过学业和职业生涯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相互支持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教育和熏陶,学生可以对恋爱和婚姻持有正确的看法,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许多关于婚恋观的误解和错误认知。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环境,学校必须采取多种策略和手段。这包括营造一个文明而健康的社会氛围,加深对学校婚恋观念教育的深化,推动对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教育,以及提升学生个人在婚恋道德方面的认识。通过推进婚恋观的科普、宣传与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帮助学生获收获幸福美好的人生未来。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大学生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趣味测试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