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中药材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和策略

2024-05-01 19:54何惠丽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陇南中草药中药材

何惠丽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甘肃成县 742500)

一、问题提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烂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遵循人体的完整性、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总结的丰富的医药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疾病辨证、疾病预防、科学养生等内容体系。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人类认知生命、维护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医疗服务的旺盛需求,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1]具体来说,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探究自然之妙,体验自然之趣,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都是其探索的对象,而山间田野中的各种中草药也令他们无限神往。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利用中草药文化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中医药启蒙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了解和体验中医特殊的诊疗方式,而且能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做还能帮助幼儿获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

二、陇南中药材资源优势突出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天然野生中草药种类繁多,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据《陇南本草纲要》(2018)记载,全市有药用植物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已开发利用的550多种,10种药材获得国家地标认证。其中,“文县纹党”“宕昌当归”“武都红芪”“康县天麻”“成县桔梗”,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冠全国。

陇南中草药发展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礼县的大黄经丝绸之路运往欧洲大陆,欧洲人视大黄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公元505年,宕昌国王梁弥博将当归、红芪作为贡品献给梁武帝。文县纹党自宋代以来一直是当地官员进贡皇宫的“御用药材”。当今,居陕、甘、川三省要冲的陇南,是甘肃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内外联通的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以及发达的电商产业,为中药材的流通贸易提供了便利快捷的通道。

近年来,陇南以建设“陇港澳中医药产业园”为契机,加快构建以哈达铺华昌国际药材物流城为中心、以文县纹党、武都红芪、康县天麻、成县桔梗等季节性交易市场为外围的中药材规模化流通渠道,大力提升了全市中药材仓储能力和交易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三、陇南中药材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利用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实践、探索,使幼儿在人与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幼儿园在设计与实施课程时,可以将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中医药文化有机地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手工、游戏中了解常见中药材的名称、形状、药性及功能,提高幼儿对中草药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健康领域

在个体生命发展历程中,生命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1]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陇南山清水秀、锁钥川陕,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气候立体分布特征明显,野生中药材种类多、品质好。幼儿园应因地制宜选择中药材及中医药知识融入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例如,从身体锻炼角度,幼儿园可以设计开展远足、爬山活动“小小李时珍”,使幼儿离开电子产品,走进神奇的大自然,边爬山边认识路边的中草药,观山观景观草药,“山中无闲草,识得就是药”。从身心保健角度,幼儿园可以做“穴位保健操”,以足三里、迎香中医保健穴位为主,同时辅以耳轮按摩及四神聪穴保健,每个穴位按摩四个八拍。幼儿每天坚持做操,可提高身体免疫,促进消化吸收健脾胃,提神醒脑强记忆。

中医养生理念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养生应顺应天气、气候、自然等环境的变化,并随着环境、四时变化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外界环境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幼儿应顺从中医养生的基本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饮食等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陇南盛产被誉为“百药之王”的艾草。在春夏季,教师可带领孩子采摘当地艾草,清洗、煮熟、榨汁,然后加上糯米粉和自己喜欢的馅料,蒸熟后就变成了美味的青团,既能健脾开胃、化痰止咳,又可活血化瘀、除湿驱寒。相比于各种富含添加剂、高油高盐的零食,既营养又健康。

(二)语言领域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人际交往的便捷工具。学龄前期儿童对语言最为敏感。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提供鼓励、支持的语言环境和讲练结合的语言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认知、思维、社会性的快速发展。故事是语言领域文学活动的常用形式,听故事是幼儿的一种先天欲望[4]。结合陇南当地盛产的各种中药材,幼儿园可设计“本草故事”教学活动,通过情节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中药材名称及其典故,激发幼儿了解中药材及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武都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效[5]。因产地局限,产量相对稀少。据《甘肃省志》记载,“800年前,红芪就畅销全国各地,每年晋商聚集在文县碧口,收购从武都骡马运来的红芪,再从水路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陇南文县特产,文县纹党是中草药党参的一种,是甘肃省四大名药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纹党以根入药,其外形特征明显,狮子盘头菊花心,外松内紧体柔韧,身长粗壮肉质厚,味清甜润嚼无渣。有细密横纹,通达根体过半是其外观主要特征[6]。“纹”党据此而得名。关于纹党,在当地也流传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李朗的孝子。为了给病重的母亲治病,他不惧路途艰辛遥远,去文县中寨阿慈山的高家渠寻找一棵独苗参。李朗每天背着背篓和挖锄,在山里寻找,可一无所获。一天,他因太累又饿,晕倒在一块岩石上。模模糊糊中,一个仙女告诉他前面的高家渠就有他需要的独苗人参。梦醒后,他不顾疲劳,抓紧去找药。果真,他找到了一颗一尺多长、已成人形、有胳膊有腿有鼻子和眼睛、模样儿就像昨夜梦中仙女的大党参。回家后,他把党参栽到菜园里,搭好藤架,然后掐了一根党参须根,进屋给母亲煎药喝。没想到,他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此后,李朗天天给党参浇水,经常培土锄草,看它比什么都珍贵。终于有一天,党参架下走出了梦中的仙女,并和李朗结成了夫妻。可好景不长,这件事被当地的高财主知道了,他就想抢走李朗美丽的妻子和党参。李朗不同意,被高财主手下活活打死。他的妻子带着李朗的尸体跳下山崖,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山涧。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长满了绿色的藤蔓。从此,党参仙女的子孙后代在文县各地繁衍。

武都红芪的发展历史和文县纹党的传说故事,主题健康明朗,内容丰富多样。幼儿园教师均可写进园本课程“本草故事”中。教师选定内容,确定目标,设计吸引幼儿的教学环节,让幼儿在讲讲、听听、看看中了解中药材名称和发展历史,初步认识常见中药材的作用功效,做好中医文化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儿歌是适合幼儿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以简洁优美的韵语写成,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幼儿在游戏时可随口吟唱。根据中草药不同功能与属性,古人留下许多歌诀、顺口溜,常见的有“中药十二最”“中药性能口诀歌”等。例如,“患了感冒全身痛,山芝麻叶配贯众。田园山边鱼腥草,肺热痰稠咳嗽好。家里常备有硫磺,全把疥虫消灭光。五指毛桃真是好,强筋壮骨功效高”。口诀歌中包含药名、药效以及常用药的配伍。教师可据此设计大班语言活动“我是小小李时珍”。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创设良好的意境,激发幼儿倾听的意愿。其次,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作品,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然后,教师给幼儿提供简单的教具——郎中服饰,让幼儿自如地配上表情和动作进行配乐表演诵读。最后,该课程在欢快的实景表演中自然结束。此类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愉快的诵读及表演游戏中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

(三)社会领域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7]。幼儿园通过专门性集体教学活动和渗透于一日常规中的生活活动,将社会规范、社会情感、社会技能传授给幼儿,实现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陇南天然野生中草药种类繁多,中医药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教师据此可设计、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药乡行 药香飘”“千年药乡”“我为家乡银杏代言”“家乡的半夏”“身边的大黄”等。教师通过直观且趣味地讲解,演示中药材的实物和图片,引发幼儿对中药材的外形、生长环境及药性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附近的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厂和贸易市场等地参观交流。教师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药材种类,激发幼儿对中药材文化的兴趣,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这样不仅增强幼儿的乡土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而且激发幼儿热爱周围环境和家乡的情感。

以“我为家乡银杏代言”为例。位于嘉陵江畔的陇南徽县田河村,气候温润,有三千多年的银杏种植历史,千年古银杏树有153棵,形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2017年11月,中国林学会授予田河村“中国最美银杏村落”荣誉称号,陇南徽县也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银杏是世界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全身皆是宝。银杏叶提取物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有明显的效果,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银杏果又称“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每年深秋时节,幼儿园可设计、组织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我为家乡银杏代言”。教师带幼儿去银杏村参观,感受金色童话世界带来的乐趣。在参观、游玩的同时,教师提示幼儿仔细观察银杏树、银杏叶、银杏果,并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病症讲解银杏叶与银杏果的药用价值。教师需要提醒幼儿银杏果有毒,不可随意食用。待幼儿理解之后,教师可设计游戏“我为家乡银杏代言”,让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外地游客讲解银杏的历史和价值,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科学领域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幼儿科学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经验和初步科学概念的教育过程[8]。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方法上,它强调幼儿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并注重创设幼儿科学教育环境。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物质(如沙、土、水、石、空气)都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探索发现动物、植物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以陇南道地药材为例,教师可结合药材设计、组织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使幼儿熟悉中药材名称,观察其典型特征,了解在生活中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动、植物药材,以及人类怎样保护这些药材使其生生不息。

以蝉为例。盛夏时节,陇南山川乡野到处蝉鸣幽幽,傍晚时分,林间地面上厚厚一层褪下的蝉衣,中医称为“蝉蜕”。蝉蜕,“其性凉,味甘、咸,归肺、肝经,可宣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治疗风疹瘙痒、疥癣”[5]。面对幼儿熟悉的这一昆虫,教师可设计中班科学活动“蝉的一生”,时间选在炎热的夏季。课前,教师带领幼儿比较观察树上鸣叫的蝉和树下死去的蝉,以及林中捡到的蝉衣。课上,教师让幼儿交流观察心得,播放视频“蝉的一生”。幼儿自由表达,相互交流。接着,教师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让幼儿了解蝉一生从地下到地面的发展变化历程,让幼儿知道蝉蜕产生的缘由。最后,教师结合图片讲解蝉蜕的药用价值,并告知幼儿要保护鸣蝉,不可肆意捕杀。这种活动因地、因时制宜,将集体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相结合,激发幼儿观察兴趣,引导幼儿运用多感官感知事物特征,获取全面观察信息,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观察发现,指导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科学概念。

(五)艺术领域

幼儿天生喜欢艺术。艺术既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是其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另一种语言。成人通过解读幼儿的艺术作品,就能了解幼儿的想法,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园艺术教育应结合幼儿天生的艺术感染力,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幼儿天生喜爱艺术。艺术不仅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是他们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并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语言。成人可以通过解读幼儿的艺术作品,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园艺术教育应结合幼儿天生的艺术感染力,引导他们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7]幼儿园教师以中草药为主题设计系列美术活动,如绘画活动“‘李时珍’画百草”、手工活动“百草园”、美术欣赏活动“神奇的中草药”等。

以“‘李时珍’画百草”为例。首先,教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与季节相宜的中草药,如5~7月可选择夏季采收的艾草、杜仲、金银花、半夏,9~11月可选择秋季采收的党参、黄芪、桔梗、板蓝根、天麻等。其次,教师准备多样化的工具、材料(彩笔、油画棒、马克笔等)和收集的中药材实物,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然后,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知不同中药材形状、色彩的不同,并用启发性言语开阔幼儿思路,帮助幼儿把中草药的外在形状进一步加工成完整的视觉表象。再次,教师讲解示范材料的使用方法,提醒幼儿养成专心写作业、爱惜作品的良好学习品质。在教师引导、示范后,幼儿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最后,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点评与欣赏。活动延伸环节中,教师可将幼儿的作品统一摆放在美术展区,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巩固幼儿对中草药的全面认识。

猜你喜欢
陇南中草药中药材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陇南记忆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