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比较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与本质属性的视角

2024-05-01 19:54温景文刘阳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职业专业

温景文,刘阳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2所职业本科大学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在我国,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事实上已经存在,并且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从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和实践视角出发,对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研究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典型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两者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

一、专业设置比较研究

(一)应用本科专业设置

195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依据11个行业部门对专业进行了划分,共分为40个专业类、257种专业。这些专业大多依据职业和产品进行设置,希望能尽快培养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国家对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考虑较少。经过1963年、1987年调整,1993年发布新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按照行业划分的科类变成了10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下设的专业数达500多种。1998年新增管理学门类,2012年新增艺术学门类。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12个学科门类、95个专业类、771种专业。从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历程上看,本科专业目录包括典型的学术型专业及面向行业的应用型专业两种类型。国家颁布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也是共用,学校办学、专业评价、学校评估等也没有区分。

(二)职业本科专业设置

2004年之前,高职专科专业设置参考本科专业目录。2004年10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主要参考社会职业分类,以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行业或岗位群为主,同时考虑了学科分类以及与本科目录的衔接,呈现出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特征。2015年10月发布的新版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文件,兼顾了行业产业分类和学科分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对应专业,行业对应专业类,产业对应专业大类,使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1]。2021年3月发布了新版职业专业目录实践,其中,首次设置高职本科247个。该版目录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色。

以上分析可见,我国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有一些区别。应用本科的专业目录产生得早而且完善,以学科逻辑为主,结合行业进行编制,在学科基础上,面向地方行业一线的需要设置专业。专业教学以知识为逻辑起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职业本科专业单独设置,刚刚起步,在中职、高职专科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行业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面向行业、企业设置技术性、职业性强的专业,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起点培养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一)应用本科的培养目标

应用本科与学术本科共用一个《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规定和培养目标共用。各专业大多定位在培养“专业人才,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就业领域、知识面等规定较宽、较扎实,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体现专业性。在实践中,我国应用本科大都根植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注重“应用”,实际上是一种专业应用型人才。

第一,应用本科教育应当准确把握和认知社会需求。一方面,高校需要通过深入的社会调研,不仅能够理解和把握社会需求的现状和趋势,而且能科学预测未来社会的实际需求。高校区分培养目标,以满足这些社会需求,并通过与社会上其他机构的合作来实施。另一方面,应用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广泛吸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具体而言,除了学校内部的相关利益者,如学生代表、教师与学科专家等,还应包括毕业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行业企业代表等在内,依据“利益相关者”的谈判与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一般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需要重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应用性本科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等方面。这类人才也应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基础学科课程知识,重视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并强调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专业知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应用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面向行业,着力提升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确保他们拥有在相关学科领域中的专业应用能力与关键能力。应用本科人才还应具备专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保持踏实的工作态度,清晰了解日后岗位规范和安全规范,具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

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技术人”应具备“一核四性”的人才素质。一核主要是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核心。职业本科要求学生具备专业领域技术的应用能力,包括将技术知识和技术创造原型具体化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2]。初级技术员具备能够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的能力,运用专业领域技术和知识提供全面或者综合性服务的能力。

四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用。所谓“技术人”,是指从事较为复杂和系统的技术活动的智力型人才,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要比普通技术人员更高。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学科性的科学和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同,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人”不仅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而且要注重应用技术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训[3-4]。第二,等级。在构建“中职—高等中等专业—中等专业—专科生—专科生”的新型高职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处于中间环节。因此,我们对“技术人”的培训层次需要进行上下、左右两个方向的对接。对于“技术人”的培养,则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特点。第三,创新。高职院校应将从消极的、自适应的“技术人”转变为积极的、设计型的“技术人”,即从对现有技术进行“消极的、对技术进行适应”的态度转变为“积极的、面向未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同时,我们应对“技术人”提出相应的理论创造需求,反思和总结已有的知识,在技术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获得可操作的知识和能力。第四,组合。从科技本身来看,我们已经步入了以集成协同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技术由一般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三部分构成的复合体系。“技术人”的培养,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关键技术,而且要同时掌握通用技术和基础技术。“技术人”的知识结构以科技知识为主,同时具备一些基本的基础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在“三元论”中,科学、技术和工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这决定了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的区别是不同层次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技术人”的培养,需要科技、知识、技能的结合。

由此可见,职业本科教育仍然体现职业面向、职业类别、职业分析、岗位群和技术领域、典型的工作任务等职业性。而应用本科主要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两者目标定位并不相同。

三、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虽然都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却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1.传统模式

虽然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相同,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遵循以专业知识为逻辑起点的基本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高校采用通识+专业基础+专业或加专业拓展的模式,开设理论课、实验课、上机课、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从“内容与结构”上遵循学科知识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华盛顿协议)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成果为导向或产出为导向(OBE)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面向工程专业领域,体现职业特征,规定综合职业能力,反向设计,确定培养目标(毕业后五年左右达到专业成就—工程师),提出毕业要求,规定毕业时12条通识标准,再加上专业补充标准,按标准规定科学系统化设计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目标与内容,建构并达成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两个矩阵,开展考核评价,保证课程目标达成,达成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综合能力与课程的相互支撑。

3.CDIO模式

CDIO既是一种工程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源于产品、过程和系统的生命周期的大工程观。项目模式也是按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设计项目来培养工程师,即在企业和社会环境背景下通过构建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模式是一种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贯穿始终,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过程项目,使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建构,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CDIO模式体现了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重构,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2016年,全国CDIO教育联盟成立,首批104所高校参加[4]。

CDIO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现代模式,两者高度吻合,不少高校正在积极采纳,将成为未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二)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

我国的职业本科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则发展得比较成熟。德国没有职业本科的概念,应用科学大学的双元制专业与双元制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相当于我国的职业本科。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技术人员,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分别负责实践以及理论课程的教学,将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企业实践课程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理论课程按职业需要选择内容。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全部理论,知识面与深浅适度,适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本质特点是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体系,构建以学科知识为主、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2.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模式

经过借鉴和发展,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一批比较有特色的课程开发成果,主要有“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工学一体化”模式、“项目课程”和“任务引领型”模式、“课证共生共长”模式[5]。

(1)“宽基础,活模块”模式(集群式模块课程)。“宽基础”集合了一个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以其为基础在职业群中实现转岗和晋升。这体现了职业的通用技能,并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模块”则注重培养学生精通某一职业岗位的技能,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与职业标准的对应。该模式因其结构清晰、操作简单,以及通专结合的特点而被广泛认可。然而,在课程的开发设计上,由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导致课程安排与企业要求的匹配度不高。此外,模块教学的实施主要以学校教学为主,校企合作不足。

(2)“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工学一体化”模式。传统课程依据学科知识体系设置,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但这样的设置却不便于学生应用知识。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在教学中需要开展基于工作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这就产生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工学一体化”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差异不大,都强调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采用这两种课程开发模式。职业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中包含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相关标准,推动了这一模式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3)“项目课程”和“任务引领型”模式。两者虽名称不同,本质上都是以典型项目任务或工作任务为导向,实施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项目任务。这样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和“任务引领型”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采用这种模式。

(4)“课证共生共长”模式。该模式由我国首创,目前已被东南亚和欧洲部分职业教育机构引入。该模式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围绕“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两个关键点,由学校与华为联合设定认证标准,并开发与认证标准相适应的课程。课程开发与证书标准“共生”,课程升级和证书升级“共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共长”。该模式有效实现了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通,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精准服务。同时,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保证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上述不同的课程模式,虽然背后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支撑,但其本质在于抓住了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起点和导向的重要性。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实现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统一。

四、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本质属性比较

(一)专业与职业的区别与联系

在比较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时,我们有必要厘清专业与职业的区别与联系。专业是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的职业,专业是在职业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社会职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是职业的一部分。职业是普遍的,专业是特殊的。专业是种类和数量众多的社会职业中的特定部分。只有那些具备了某些特征的社会职业才能成为专业[6]。与普通职业相比,专业具有独到之处,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学术性更强,体现了更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专业拥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和发展。专业人员还需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

(二)应用本科的本质属性是专业性

应用本科的本质属性是“专业性”,这一点贯穿了应用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的分类法,5A级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导的普通教育,包括两个亚型,即5A1为面向研究的理论型课程计划和5A2为面向行业产业的专业应用型课程计划。而5B为职业型课程计划。2011年的分类法将职业与专业划分在同一类型。本科阶段既可能包含专业教育课程类型,也可能包含职业教育课程类型。它们相互之间紧密相关。徐国庆教授认为普通本科内部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学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培养工程师、律师、教师、医师等人才的教育[7],要求具有高深的学问基础,并运用这些系统而深刻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作中的复杂问题,能够胜任实践工作。应用本科应归入专业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中偏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由此可见,应用本科与专业教育同源,属于专业教育中偏向实践的教育。而偏于理论教育的属于专业学术教育。应用本科的最本质属性是专业教育,更确切地说,是专业实践教育。

(三)职业本科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

国家相关文件对职业本科的属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21年发布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提出“教育部制订并发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2年9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发布。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本科办学的规定来看,职业本科要按职业类型、职业特征来办,具有职业本质属性。虽然专业性也是职业本科的属性之一,但按前文专业与职业关系的讨论,专业性特征更鲜明的是应用本科,而不是职业本科。所以说,职业本科最本质的属性应该是职业性。

五、结束语

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本质属性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职业本科刚刚试办,应用本科办学也仅仅20余年,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在研究与探索之中,需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质属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的职业本科教育处于试办阶段,而应用本科教育的办学历史也仅有20余年。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处于不断研究与探索之中。这要求我们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