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

2024-05-01 19:54宋蓓张举博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本质中华铁路

宋蓓,张举博

(中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党校,甘肃兰州 730030)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必须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铁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要统筹好铁路发展与安全的实际关系,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不竭的智力支持。这不仅是为了从根本上构建一个能够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而且还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安全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需要一代代薪火相传。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让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焕发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安全的思想内容多样、内涵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既需要一代代的中国人传承,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让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焕发生机。在安全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多样且内涵丰富。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与国家安全相结合的大安全观。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不息。刘向的“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强调了对细小隐患的重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表达了安全无小事,小隐患有可能导致大危险。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朴素辩证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则反映了中国人对安全防控的前瞻性思考。左丘明也提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及时补救的重要性。《周易》中的“君子安而不忘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强调了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的安全思想。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国人独有的安全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古代,关乎安全的事不仅是位居安全管理岗位上的人需要思考的事情,而且是所有士农工商的共同追求。在中国,“安全”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无危则安、无损则全”,意味着避免所有不安全因素以实现真正的安全。《君子行》中有记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经过瓜田的时候不要弯腰,在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东汉荀悦也提出“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进一步强调了预防、救助和警告的重要性。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思想强调从源头避免不安全因素,对当代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思想与铁路本质安全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从源头确保安全可控,即实现本质安全。“本质”指的是事物固有的、永久不变的属性或质量。“本质安全”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宇航领域,最初用于描述电气系统在控制燃爆条件下所需的安全条件。为了保证宇航领域的绝对安全,相关电气设备在设计之初就通过其结构原理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燃爆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即使因为小概率事件导致电气设备断电或短路,其设计也能在这类事件发生时自动实现控制和断开,从而根本上保障宇航领域的安全可靠性。许正权在《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中指出,本质安全主要探讨如何减少和消除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的内外部不和谐,使系统的和谐性始终保持在临界点,从而保持系统的内在和外在本质安全性。本质安全可分为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四种模式。人的本质安全指的是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有监督和提醒他人安全的能力。物的本质安全关乎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即使生产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等偶发因素,由于物的设计从根本上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不会导致事故发生。环境的本质安全意味着生产所处的外部环境处于适宜状态,不对生产流程造成不利影响。管理的本质安全通过工作流程、岗位制度、管理制度等多种措施,确保整个生产流程安全高效、受控可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思想与现代本质安全的管理理念结合,针对中国铁路的具体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展了本质安全的实践范围,并为铁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铁路安全生产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工种、多岗位的协同作业过程,在铁路生产运营全过程中,人是最大的安全变量。目前,铁路传统安全管理通过分解整个铁路安全运营阶段,对所有工作流程和环节进行预设。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人作为被规范的主体,通过警示教育、规章学习、技能熟练等方法,尽可能减少操作错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确保铁路安全。总体来说,传统安全管理着眼于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整理人机环境互动过程,完善检测监控、预警响应、动态反馈等流程机制,通过健全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实现过程的严格管理和事后的积极救援。

进入新时代,中国铁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状态。一方面,铁路运营里程快速增加,路网规模明显提升,路网优势明显提升。同时,新线路的开通、铁路枢纽设施的功能提高以及新设备、新技术、新职工的投入使用,使得铁路安全管理面临着重任务和大压力。另一方面,中国铁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融入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主动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立体化发展,在共同探索协同合作、交流共享、齐抓共管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过程中,对铁路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铁路传统安全管理相比,铁路本质安全管理的最显著特征在于聚焦“本质”,即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在本质安全管理的框架下,人不再仅是被规范和管理的对象,而是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本质安全管理强调通过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方法。理论上,铁路本质安全通过系统设计和统筹管理与铁路运营相关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各要素,从源头消除可能影响铁路安全的不安全因素。这样做可以使铁路运营拥有从根本上防范事故的内在能力和内生功能,确保铁路安全生产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本质安全管理倡导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为源头防控、精准管理和全程控制,实现铁路生产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人作为主体,可以充分展现主观能动性,成为实现铁路本质安全的基础。物的本质安全是铁路本质安全实现的关键,环境的本质安全是铁路本质安全的保障,而管理的本质安全则是实现铁路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三、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是铁路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2022年4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中强调“系统谋划,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筑牢本质安全防线,构建新安全格局,更好地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交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水平和重要标志。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体系骨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铁路在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的安全,是铁路必须坚守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二)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是推动铁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是推动铁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未来五年及更长期内,国家铁路的核心任务是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并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重点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即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铁路经营管理体系和现代化铁路治理体系。我们要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目标,必须辩证看待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而发展则是安全的目标。铁路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否则所有的发展规划都将是空谈,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妥善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从源头治理风险,控制危险因素,树立大安全观,从而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是从源头上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023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和“四个一流”的行动目标,明确了53项行动措施,旨在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处于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总目标。铁路要实现长期稳定安全,必须进一步强化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以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确保铁路安全预防和管控能力、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得到全面加强,不断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安全保障是发展的基石。中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建设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满足客货运输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经济的服务,完善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效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装备,确保安全保障的可靠性,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更完善的治理能力,逐步实现便捷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提升铁路本质安全水平的对策研究

1.牢固树立大安全观理念,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安全。自古以来,我们便秉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尽管在古代,民本思想主要服务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但“人民铁路为人民”一直是中国铁路发展初衷和恒久不变的服务宗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社会生产的直接从事者,而且是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生产者。人民性构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属性。因此,铁路安全管理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进行,铁路的发展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其成功也依赖于广大人民的参与。将人民至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是实现铁路本质安全的根本。

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一方面,我们需要依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围绕“人”这一核心,系统地分析铁路运输和经营的各个领域及多工种之间的安全因素,实施“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各级、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责任,确保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执行,进一步推动双重预防体系的构建,巩固作业标准体系和岗位作业指导书管理,全面规范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铁路的本质安全不应仅依赖铁路内部职工,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旅客的参与。我们应强化铁路安全宣传,指导职工和旅客树立全面的国家安全观和广泛的安全观。铁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也是公共安全的关键领域。我们通过深入理解大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与地方政府积极合作,将大安全观融入各项安全管理活动,深植于每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加强与地方政府、应急消防、公安、地震等部门的协作,常规开展联合演练,全面提升铁路的整体安全保障能力,主动与其他交通模式高效对接,在换乘、安检等方面探索深度融合策略,提升铁路的安全性、连通性和一体性,坚定不移地确保高铁和旅客的绝对安全,使广大民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2.从源头消除安全风险,实现物的本质安全。无危则安。我们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风险,实现物的本质安全,核心理念是“无危则安”。铁路本质安全基于安全的基本属性,目标是通过针对性地从源头上规避隐患风险,实现安全最大化。这要求我们紧抓核心,从源头规避风险,并勇于突破传统安全控制风险的惯性思维。我们通过源头控制和本质管理,确保铁路作业流程中即使发生人为操作错误,也不会引发设备危险。一是关注本质安全设计。这是实现物的本质安全的关键环节。在铁路相关设备和生产流程的设计和规划阶段,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充分考虑所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我们通过优化设计、严控生产质量、理顺生产流程和实时监控,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一切可能影响铁路安全的风险因素。二是强化源头管控。这是必要的步骤。我们需要提前参与到新建铁路项目中,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及时沟通,从设计开始就规避外部环境的风险。同时,对于机车车辆和关键零部件的源头管理也非常关键。实施有效的溯源机制,确保从源头上实现物的本质安全。三是落实设备维修管理。这是保障物的本质安全的重要措施。我们采用全面监测、自动化检测和智能化判别方法,为不同等级的设备设定修理阈值,精准进行预防性维修,确保质量隐患在维修和保养周期内得到控制,严格实施专业修、机械修和集中修,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坚决保证高铁和旅客安全无虞。

3.统筹内外部环境,实现环境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包括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生产氛围两个方面。为了确保铁路环境的本质安全,一方面,加强关键岗位作业的管理,落实人身安全保护措施。我们通过有效控制现场违章违规行为,保证安全管理的执行,强化施工的源头管理,提升设备和设施的质量控制,推进铁路设备设施的系统化。借助科技手段,加速铁路安全运营管理的实现,确保铁路安全风险的可感知、质量的可追溯、责任的可追究,实现环境的防范和预警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铁路安全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如杜荀鹤所言:“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反映了主动树立安全意识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铁路大安全体系,推动铁路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融合发展,提高铁路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动铁路外部环境安全的综合治理,确保铁路日常巡视检查的有效实施,通过安全理念和安全制度等进一步提升铁路安全共管的整体意识,营造全员共同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应保持大局意识,探索内外联动、群防共治的模式,加强铁路与政府的协同合作,共同建立铁路外部环境治理的责任制度,联合整治沿线环境问题,确保铁路环境的本质安全得到实现。

4.坚持制度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铁路发展必须改革,实现铁路管理的本质安全。一是创新制度机制,释放制度优势。我们通过增强安全法治意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铁路安全管理制度的信息化,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系统性。所有系统、领域和流程都应在制度的规范下运作。我们通过制度强化现场自控、互控和他控的能力,巩固铁路制度的优势,并以此保障安全,实现铁路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消除制度隐患。针对铁路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优化生产布局,重组生产要素,理顺生产流程和布局,建立大安全观,并创新建立完善跨系统、跨工种、跨行业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预警信息的即时共享,增强与其他铁路部门的交流,优化协作方式,实现多方联动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通过制度和流程的创新改革,消除制度层面的安全隐患。三是树立制度意识,自觉执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执行。因此,我们应加强铁路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引导职工增强制度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和监督责任。职工应自觉维护和遵守制度,确保铁路各项制度的完整性和执行力,进一步体现铁路优势,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效,从而真正实现铁路管理的长期稳定安全。

交通既是经济的脉络,也是文明的纽带。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一网络中,铁路发挥着支撑作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本保障。铁路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且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深厚的安全思想,强调从源头消除影响铁路安全的各种因素。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聚焦于铁路安全管理的四个核心领域,即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旨在夯实铁路安全管理的基础,提升铁路的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构建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我们的目标是推动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确保到2035年建成全面现代化的铁路安全保障体系,使其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居于世界前列。这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本质中华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