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看动画电影的真实性与假定性

2024-05-01 19:54黄莎孙尚灯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假定性阿曼梵高

黄莎,孙尚灯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一、动画电影的真实性与假定性

动画电影以假定性叙事方式与创造性思维等特性来塑造深刻的“艺术真实”,展现丰富的想象、情感和对生命的真切体验,深受观众喜爱。动画电影的角色与场景皆为非生命的虚构,其不受表演场地限制的想象性、美术性等艺术表征,带有非同寻常的假定性。这种假定性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曾被奉为早期动画电影创作的铁律,但也一度受到那些注重动画的社会与教育功能、认为动画作品也应回归现实的学者们的批评。由此,这显现出关于动画电影之“真实性”与“假定性”的论争。在艺术实践中,动画电影的“真实性”与“假定性”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辩证的张力。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总是在纯美的艺术形式与浓烈的真情表达的相互交融中,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意境,赋予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愉悦。

首先,从动画电影的“真实性”看,动画的真实是一种主体的感受与认知,源于现实的存在、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对生命真义、真情的体验。动画电影富有夸张、变形等艺术特征,营造着一种极致的艺术虚构氛围。但它仍然具有记录、反映、折射现实,甚至是批判现实的功能,加之其影像风格产生的间离效果,反而更易使观众区分现实与虚拟,使之较客观地去感知生活与生命的真实。动画电影中的真实,是通过最具美术性的影像风格,对主题与内容进行选择与提炼,以探索世界、生活、情感,表现生命的真实。这种“真实”带有艺术的创造性。其次,从动画电影的假定性看,动画电影的夸张、变形等艺术表现,被认为是有假定性的证据。观众在欣赏动画影片时,基于其美术影像风格与艺术特色,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影期待与观影常识,因而,更易接受其假定性中与真人电影全然不同的“真实”。随着数字革命的进展,动画电影的逼真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三维的写实风格使角色的表情更倾向真人,其大幅增添的纵深感、立体感以及不断运动变化的焦距,提升了影片有如触觉般真实的观感,使无生命的绘画影像更具有生命的质感。因此,在现今三维动画电影由极致的幻想所打造的美轮美奂的假定性时空与角色表演之中,观众沉浸于震撼的特效,也接受了其展现出来的与“真实”相较甚远的夸张与变形。

不难看出,动画电影的真实性与假定性是内在融合的。艺术真实不是对现实生活一丝不苟地直接复制。它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以极具想象力的假定性、虚拟性来展现生活与情感中的真实,塑造充满生命之美的艺术世界。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曾深刻地阐释影像之虚拟与真实的关系,他说:“感知就像一个粒子:现实的感知将自己裹挟在虚拟影像之中,虚拟影像本身构成了运动的循环,可以走得更远、变得更大,由此建构自身并解构自身。”[1]由此观之,动画电影正是凭借虚拟的影像所构建的艺术真实,以强大的美学力量影响着观众的感知、观念、情感和生活,不仅反映现实,而且反作用于现实,并创造出新的现实的真实。

传记类动画影片的真实性与假定性更具特殊之处。与其他类型的动画影片相比,专注真实事迹的动画电影在故事、运镜与角色表演等方面都更为严谨。这类影片的内容力求真实,展现方式也更谨慎。因导演对于“真实”与“假定”的理解不同,纪录类影片的展现方式在学界形成了争议,主要有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类是提出质疑,认为动画电影以虚构的角色与文学创作的叙事去建构一部以“真实”为特征的纪录片,没有原则地屈从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纪录片理论家的价值观念,难以服众[2];另一类持包容态度,认为纪录类影片需要拓展表现空间与创作手法,应不断寻求形式的艺术创新,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现实中无法拍摄与建构的场景,或者真人不便出镜之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动画形式将曾经的“真实”或特殊的题材创造性地呈现给观众,但需注意动画片与纪录片的融合方式[3]。虽然这种分歧仍在持续,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纪录影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动画的形式。笔者认为,随着动画纪录电影在创作和审美活动中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其从属于纪录片大类的界定符合事实。毕竟,纪录不等于对“真实”的复制,即便是真人演绎的纪录影片,也不是对“历史”或“事实”的完全摹写。动画是创造生命的艺术,将无生命的绘画创造为有生命的运动影像。如果动画在基于追求真实的创作精神中,艺术性地展现了生活与生命的真实,就是值得肯定与赞美的。

二、《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真实性与假定性特征

动画具备的极致幻想、超越时空以及变形、夸张等特点,时常会让人想到其假定性的特质,而忽略这门艺术同样具有表现生命真实的本质。纪录类型的影片因其严格的逼真性与再现性,在动画电影的长河中占比甚微。2017年上映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以下简称《至爱梵高》)是一部传记类的油画长篇动画电影。该片通过对梵高作品的展示,表现出浓郁的纪实色彩与美术特色,创作团队力求真实地艺术再现梵高生命的最后旅程,令观众印象深刻。

《至爱梵高》讲述了梵高去世后一年,与画家颇有交情的邮差约瑟夫·鲁林,从梵高的前房东处得到画家生前打算寄给弟弟提奥的信,便委托儿子阿曼德将信寄给提奥,但提奥此时已经去世。为完成父亲交代的任务,阿曼德来到梵高最后生活的奥维尔小镇,接触了与画家有过交集的当地居民,慢慢走近这位孤独的天才生前最后六个星期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这部95分钟的动画电影有125位画师参与,根据梵高100多幅著名的油画进行创作。油画师们在工作台全手工绘制油画,拍摄形成了65 000帧以上的画面,组成了一部影院动画长片[4]。从艺术表征看来,《至爱梵高》试图再现真实,影片的每一幅影像皆以梵高的风格为创作基础。有意思的是,导演没有以上帝视角去绘制梵高的经历,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假定性的艺术思维,描绘邮差之子阿曼德步入梵高的绘画场景与氛围基调之中,去探寻孤独的天才。可以说,以真实性著称的《至爱梵高》在客观的历史中,创造性地体现出假定性的艺术特征。在电影里,观众随着阿曼德的行踪,穿梭于梵高的一幅幅杰作里。邮差之子在小酒馆里醉过酒,在露天咖啡座沐浴过星空下的月色,迈过蒙特玛居街道上的铁轨与阿尼埃尔塞纳河大桥,通过蒙马特区的坡路,在观景台上俯瞰小区风景与红磨坊。阿曼德与唐吉老爹交谈后搭上火车奔赴奥维尔镇,睡过梵高的卧室,听从白衣管家、小旅馆馆主的女儿、玛格丽特、船夫、警察、马泽瑞医生、老农等人讲述梵高的故事。最后,阿曼德经鸢尾花之路与加歇医生密切交谈,到访梵高曾去过的罂粟田、麦田与红色的葡萄园,越过夕阳下的播种者,在罗纳河上的星夜下回想着梵高的一生。上述的场景与人物,皆为梵高的画作。在这股浓厚又鲜明的美术氛围中,观众感受梵高画作的神奇魅力,体会到影片那极具实验性质的真实质感。毕竟,品味梵高的绘画以及从这些影像中传达出来的真挚情感,还有主人公对梵高从陌生到共情的姿态,都使人轻易地察觉到这部纪录动画长片对梵高的敬意,以及从这股敬意与爱意中本能推断出来的“真实”。阿曼德寻觅梵高的“虚构”叙事,不仅让观众更真切地体会到导演的创作观念,而且更深切地感受情感与艺术的真实。

然而,这部影片对梵高生平的刻画及其力求逼真的记录方式,难道是不可置疑的吗?首先,这部影片使用的梵高的作品是由125位画家所绘。这些画家宣称放弃了自身的风格与笔触,努力模仿梵高。这对于梵高画作的本真性与这些画家自身的本真性而言,皆为假定性的艺术创造。因为,没有艺术家能彻底抹去自身对于生命与艺术的特殊感知,与另一个人完全心神相通。即便笔触与画风努力模仿梵高,但作品中也会夹杂着画家们的创作意图与主观情感,以及对世界、生活,对梵高原画的理解与再创造。其次,人们对梵高及其死亡各有看法,有如“罗生门”。电影中的每一位与梵高接触过的人都似乎没有说谎,却疑点重重。在多数镇民口里,梵高是可怕的疯子;在小旅店馆主女儿的述说中,他是一个古怪却可爱的画家;在船夫怜悯的话里,梵高是一位最孤独的可怜人;在警察的鄙夷中,梵高是麻烦的缔造者;在加歇医生管家的眼中,梵高是一位不敬上帝的恶人;在加歇医生女儿玛格丽特的口中,梵高是一位世人难以匹敌也难以理解的非凡天才。如果每一位与梵高接触的见证者都没有说谎,那么只能证明梵高本身的复杂性。但如何能保证电影中每一位叙述者说的都是事实,而证人本身也没有被创作团队美化或丑化呢?毕竟,艺术并不能丝毫无差地展现生活。再次,导演的主观意图异常强烈。对梵高死因的探寻,成为影片特意强调的一个重心。虽然影片是按历史记录与证人的证词描绘了这段经历,但在阿曼德“怀疑梵高是他杀”的情节上加重了笔墨。影片频繁提到梵高生前的最后时刻,有着好转的精神状态与高涨的创作激情。这位画家开始被绘画界认可、老农在事件发生当日听到屋内传来的枪声、马泽瑞医生再三强调的、不可能自杀的开枪方位,以及传闻梵高自杀的枪与留在麦田里的绘画物品消失等细节,都有意无意地指引观众向“他杀”的“事实”倾倒。最后,在加歇医生与阿曼德那场看似公正又深切的对话中,这份冲突得到了缓和。坚称梵高有强烈自杀意愿的加歇医生,打消了阿曼德的怀疑。正如影片所言,梵高的死因已经不重要了。画家对于艺术与人生的不懈追求,他那蕴含着快乐与痛苦、执着与纠结的精神世界,他用生命来图画世界的力量与其作品中那些光彩夺目的绚烂与辉煌,才是真正值得被尊重与永怀的宝物。在影片结尾,当梵高以其自画像的姿态,意味深长地回眸看向镜头时,相信每一位与其对视的观众都会禁不住莫名感触,眼角发涩。这便是艺术真实与假定真实的完美整合。

从《至爱梵高》中可以看出,当假定性与非假定性的元素相遇时,就自然地包含了无尽的真与美的感染力。动画以绝佳的假定性表现生活真实,是一种经过创作者精心构思、主观选择而高度精确展现出来的艺术真实。这正是艺术最动人之所在。影片以油画风格的动画形式使梵高原画作品中的场景与人物“活”了起来,尽可能还原这位画家最后的人生旅程,使观众在美轮美奂的油画艺术中,在罕见的没有夸张、变形,力求一丝不苟真实再现梵高其人其作的动画特性中,宣扬着难以言喻的艺术之美。

三、《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创作观念与艺术价值

以强烈的美术性跃入观众视野的《至爱梵高》,其影像化的油画风格浓郁,明亮鲜活的斑斓色彩令观众印象深刻。梵高那一幅幅名作被动画技术赋予新的生命,月夜、星空、咖啡馆、麦田、大桥、教堂与磨坊等建筑,不再是梵高生前堆在房间角落里的画作,也不是画家身后被珍存于博物馆的藏品,而是被影片导演创造性地给予了新的身份,以梵高的经历,艺术性地介入了画家的生活与情感。梵高笔下的咖啡馆与小酒馆,成为其生前光顾的地点。他笔下各色的人物皆在影片中巧妙出现,围绕着这位传奇画家,给观众娓娓讲述故事。

影片开场由各式不同却狂放的笔触汇集,渐渐绘出的星夜月的一角。繁星围绕明月呈涡旋状转动,爆发出炽烈的生命之力,极是触动人心。镜头缓慢拉远、升高,阴云浮沉于夜空的景象煽动着藏匿在浓艳色彩下的焦虑与不安。接着,镜头下沉、推近,显出两个男人在斗殴,其中一位当事者阿曼德被其父鲁林从小酒馆中带去了咖啡馆醒酒。这里分别出现了梵高的画作《小酒馆》与《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影像画面里,以橙色为基调的小酒馆,灯光层层发散,熠熠生辉,将原作静态绘画隐藏的压抑意象,以动画的形式无比清晰地传达了出来。到了咖啡馆后,气氛恢复静谧,镜头从点缀着星辰的夜空中急速转下,使得前景咖啡馆里夺目的灯光与远景中隐隐闪耀的星光相映成辉。明亮的黄与安静的蓝演奏出一首轻柔的夜曲,为这原本应该暗黑的夜增添了勃勃生机。精心设计的转场使这些名画衔接得令人赞赏。如此绚烂的色彩,持续流动在影像化的油画中,给予了观众韵律般流畅的视觉感观,再配合梵高那鲜明的浓烈色彩,彰显出画家独特的情感世界,每一帧都美得令人目眩。

我们再来欣赏影片中出现的人物,邮差父子、颜料供应商唐吉老爹、加歇医生及其女玛格丽特·加歇、医生家里不喜画家的女管家、拉乌旅馆馆主的女儿,分别来自梵高的画作《邮差》《唐吉老爹》《弹钢琴的玛格丽特·加歇》《穿白衣的女孩》《小旅馆主的女儿》《加歇医生》。这些安静留存在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带着鲜活的情感以及对梵高迥异的看法,在影片中“动”了起来。对梵高有着深厚情谊的邮差,其子阿曼德从最初的桀骜不驯,到慢慢走近梵高,了解这位天才的最后经历后,由衷展现出来的好奇、同情,甚至是维护与心痛,无不牵引着观众的心。讲述梵高生平的唐吉老爹与刻薄女管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乐观可爱的拉乌旅馆馆主之女,淡然神情下掩饰悲伤的玛格丽特,以及深知梵高的加歇医生,都通过阿曼德的询问,向观众展现出他们对于画家的真实情绪。斑驳奔放的色彩,率真夸张的光影与笔触,将人物的神貌呈现在银幕里,将其原型在世时的神韵与风姿化为影像留存,而动画形态又赋予他们更真实的生命力,终使冰冷的画作真正拥有了生命。

色彩的简洁与绚烂,静止与运动的幻化相生,使得《至爱梵高》拥有“生命运动”的动画本质,激起观众的想象力,主动感知影片蕴含的艺术理念。毫不夸张地说,影片璀璨艳丽的视觉效果带来众多审美意象,尽显诗意的理念。优雅的夜空透着隐匿的焦灼,安静的夜间露天咖啡馆难掩昔日的热情,向田园深处奔驰而去的火车,起伏的麦田,私家花园般的小镇,一帧帧细腻流动的油画呈现出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然而,平和之下隐藏着孤独的意象。阿曼德来到梵高生前常去逗留的河边,船夫说梵高会突然发出噪声,直到一只乌鸦靠向他,画家才平静下来,默默看着乌鸦叼走他的午餐,方能笑逐颜开地继续工作。短短几句,令人骤然心生无尽的悲哀与怜悯。影片中的油画影像,透着阴郁、不安、忧伤、痛苦、挣扎与迷茫,刺激着观众的心灵,使他们对终生萦绕在这个天才身上的那份难以磨灭的孤独,真真切切地感同身受。影片里随着阿曼德的探访,观众清晰地看到了《罂粟田》《奥维尔教堂》《夜晚的白房子》、依稀显现在画架上的《花园里的玛格丽特》线稿、《鸢尾花》《麦田》《红色葡萄园》与《夕阳下的播种者》等梵高的名作,并从这些带着抑郁与孤独的画面里,体会到善良的画家渴望生命,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便一直被这个世界伤害与抛弃,即使被世人排斥和嘲弄,内向又敏感的梵高却仍然深爱着这个世界、爱着所有的生命,仍然说服自己保持希望、积极治疗,仍然为生存、为自己的理想拼尽全力地创作。那个令人心悸的事实终在《乌鸦群飞的麦田》里消散,天才不复存在。抑郁的画家,痛苦的灵魂,他那些在世人眼中尽是荒诞疯狂的言行,及其生前无人问津的作品,注定这坎坷的生命要承担的孤独宿命。影片中隐性出场的梵高活在阿曼德的挖掘中,活在众人的讲述中,更活在他非凡的作品中。画家的艺术与人生,就像是那在深蓝色星空中闪烁的明黄光芒,流动着生命与梦想的色彩,诱惑着观众做着哀伤又狂热的美梦。

综上看来,《至爱梵高》那纯粹的美术表现力与非凡的视觉冲击性,彰显着超凡脱俗的审美意象与真实生动的生命情感。叙事时空及其创作方式的高度假定性,与这部带有传记色彩的油画类动画长片所彰显的真实性相得益彰。想象与事实,虚构与真实,历史与情感,乃至美与生命,无不在电影中和谐交汇,融为一幕幕熠熠生辉的鲜活艺术景象,足以令观众长久不忘,也值得动画创作者深入探寻。

猜你喜欢
假定性阿曼梵高
在假定中创造沉浸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浅论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特征
被盗窃的梵高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阿曼的糖果罐
English Clause Syntax
谈戏曲艺术的假定性手段
阿曼达:一个战地女记者的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