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林下党参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

2024-05-02 10:18赵军峰
河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北方地区党参幼苗

□文/赵军峰

党参作为一种重要的补益药材备受关注,党参含有丰富的皂苷类物质,具有抗疲劳、免疫调节、降血糖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然而,由于党参对生长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北方地区的冬季并不适宜种植党参,给种植者带来严重困扰。基于此,本文将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入手,探讨北方地区林下党参的种植技术,能为党参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1]。

一、党参的生长发育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

(一)生长发育特征。除封冻期外党参均可播种,春播的党参,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4月中上旬至6 月中旬为党参的苗期,植株可长至15 厘米高。6月中旬以后,党参开始营养生长,一年生党参可产生长达100 厘米的地上部分。海拔较高的地区,一年生党参一般不能开花;低海拔地区,部分党参植株可开花结籽,但结籽率较低。10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党参进入休眠期。多年生植株,一般在每年的3 月中上旬出苗,然后进入快速生长的拉蔓期。7~8月是党参的花期,9~10 月是党参的结果期,8~9 月为党参根重与根体积的快速增加时期,作好这个时段的田间管理,有利于党参根的生长。党参在10月下旬进入休眠期。不同产地党参因生长环境存在差异,生长周期不同。党参根的生长规律基本上是:第一年是根快速伸长的时期,可长至15~30 厘米,但根直径仅2~3 毫米。第二年至第七年是根重与根体积的快速增加时期,特别是第二年到第五年最为突出(壮年时期),党参茎叶可长至3米,可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较大,营养物质在党参根中快速积累,根的增重增粗明显,第8 年以后,党参开始衰老,根木质化严重,有效成分减少,品质下降[2]。

(二)党参生长环境。党参在8~30℃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20~25℃,温度超过30℃时生长受到抑制。海拔1200~3100米的地区均有野生党参分布。海拔1400~2100米,坡度在15~20°左右的半阴半阳或阴坡最适宜党参的生长。光照条件对党参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党参幼苗期喜阴,强光抑制幼苗的生长,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党参成株期喜光,随着苗龄的增长需逐步撤除遮荫。党参作为深根性植物,适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pH 值在5.5~7.5 之间的砂质壤土中。此外,党参比较耐旱,一般在年降水量500~1200 毫米,平均相对湿70%左右的地区均可正常生长发育。

二、北方地区林下党参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地和准备工作。选地是成功种植林下党参的首要步骤,在选择土地时,应尽量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无积水的地块,注意避开高压电线、污染源、潮湿地区,以确保党参生长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准备工作前,应对选定的土地进行充分的病害调查和土壤分析,将土壤翻松,除去杂草和残留植物,确保土壤透气性;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腐熟堆肥等,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施加矿质肥料,如氮、磷、钾等,以满足党参生长的营养需求。在进行准备工作时,要考虑党参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通常党参的种植密度为25~30株/亩,行距为30~40厘米。

(二)种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在进行种植材料处理操作时,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破损、不完整、虫蛀的种子,以确保种子的健康;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1%的过氧化氢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处理,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消毒处理能降低种子患病的风险;进行种子萌发处理,选择将种子放入湿润的细砂中进行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促进种子快速发芽;对于已经萌发的幼苗,要适时浇水、施肥、保持适宜温湿度等,以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1]。党参籽播种后可在10天左右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要注意地表通风,保持湿度,在苗高7 厘米左右时拔除幼苗中的杂草和弱小的幼苗,保证苗子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当幼苗长到10 厘米左右,可进行第1 次施肥,每亩幼苗可使用粪水1000 千克或尿素10 千克。移栽的幼苗,由于根系相比播种的幼苗发达,而且按照科学种植方式进行过种植,在幼苗出土时要及时施肥,施肥量较大,粪水可达1500~2000 千克/亩或者尿素20 千克/亩左右。同时,及时松动地表土地,确保土壤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三)灌溉和施肥。针对北方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党参苗期,适量的浇水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浇水要避免过多,以免造成土壤水分积渍和根部窒息。通常夏季天气炎热时,每隔3~4天进行一次浇水即可;春秋季节则可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时间。而施肥是党参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北方地区,由于土壤肥力较低,施肥必不可少,在农田整地前进行基础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一般来说,每亩施入成熟有机肥2000~3000 公斤,或者配施化肥,如每亩尿素30~40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和硫酸钾10~15公斤。在党参生长期间,要进行追肥,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追肥,可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复合肥料,以满足党参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1]。

(四)病虫害防治。在党参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参的生长和产量。因此,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操作是保证党参健康生长的关键。在北方地区党参种植中,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等,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对于白粉病,选择使用石硫合剂、多菌灵等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对于灰霉病,使用醋酸乙酯、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对于蚜虫,采用苏力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通过合理选用耐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白条党参的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天气干旱时容易发生,且虫害较严重。对此,防治措施可使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使用波美0.2~0.3 度石硫合剂防治红蜘蛛,每隔7 天喷1次,连续数次喷施。病害主要是锈病和根腐病,在5~6月高温湿潮天气中经常发生,防治措施是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用石灰对病株土壤消毒。当发现植株有紫纹羽病症状时,用25%多菌灵粉剂300 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 倍液喷洒,或2.5%克枯星水剂300 倍液灌根,消除病菌,防治病菌扩大[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林下党参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和储存等。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党参的产量,为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北方地区党参幼苗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北方地区大规格梅花观赏树的嫁接和接后管理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默默真爱暖幼苗
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肝胆综合症成因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