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作物种植的作用

2024-05-02 10:18毕敬
河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降水天气

□文/毕敬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给农作物种植带来挑战。尤其是农作物种植,需要充足的水资源灌溉。在干旱或水资源紧缺地区,农作物产量、质量均无法满足基本要求。为防止极端天气事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技术人员应通过调节降水、温度和其他气象因素,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农作物产量增加。

一、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作用分析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作物种植有不同的作用。云降水物理是通过改变云内的物理过程,促使云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最终降落为降水。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或缺水地区的农作物灌溉补水,可通过人工方式诱导云形成和增加降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额外的水源,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人为干预大气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改变天气模式和降水分布。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天气调控和灾害防范,技术人员通过调整大气中的湿度、温度、气流等因素,影响降水的时机、强度和分布,从而对农作物种植产生影响。例如,在干旱地区或降雨不足的季节,适时引发人工降雨,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作物种植的水分供应和生长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各技术需要谨慎应用,考虑到环境、生态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科学评估和监测,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二、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具体应用

(一)人工防雹技术

我国北方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均经常受到冰雹的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绝收。单体雹云、传播雹云是冰雹产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10月、11月农作物收割时期,雹子的破坏性比较大。基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影响,技术人员通过对环境的监测,预报是否会产生冰雹,并采用人工防雹技术,减少雹灾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工防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云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干扰冰雹形成过程,减少或阻止冰雹的降落。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使用云雾化剂控制。云雾化剂是一种促使云中水汽凝结成小雨滴的化学物质。技术人员通过释放云雾化剂到云中,适当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使水汽更容易凝结成雨滴,抑制冰雹形成。此外,通过发射火箭,也可将云雾化剂或冰核剂送入云层中。火箭发射时产生的气流和冲击波也会对云中的物理过程产生影响,进一步干扰冰雹的形成。例如,甘肃省通过释放云雾化剂或发射火箭,人工诱导云中的水汽凝结成小雨滴,使冰雹形成的条件变差,减少冰雹的发生[2]。

(二)人工降雨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适时引发人工降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或降雨不足的季节,帮助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相关部门通过人工降雨,提供稳定的降水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之一。为了改善当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中国开展了云种植项目,通过人工诱导云形成和增加降水,为草原提供额外的水源,促进牧草的生长和草原的恢复。四川省雅安市是一个多山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为了解决农作物灌溉和水资源问题,该地区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项目。通过人工调控降雨时间和强度,提高了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以玉米为例,不同的生长周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在玉米出苗期至拔节期,需水量在16%左右,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0%左右,可以促进玉米的快速生长。在拔节期至灌浆期,玉米对水分含量的要求增加,田间持水量应控制在75%左右,成熟期则需要全生长周期25%左右的水分灌溉。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农作物的区域性分布状况以及农作物在不同阶段的需水量,采用适宜的人工降雨技术,以确保水量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要求。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一个潜在应用是通过调控降雨模式和温度分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调节降雨和温度,改变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其危害。在病虫害防治中,主要通过调节温度、调节降雨的方式,为农作物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例如,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云种植或人工增雨,可以调节降雨量和降雨分布。在农作物生长阶段,适量的降雨可以洗刷病虫害的卵、幼虫或孢子,减少其数量和传播速度。通过调节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可影响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速度。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助于抑制某些病虫害的繁殖和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管理,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要综合考虑环境、生态和社会因素,以保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

(四)种植结构优化

不同作物对水分需求有所不同,通过合理调控降水,可以使不同作物得到适宜的水分供应,从而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同时,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过合理调节温度,可为不同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此外,某些病虫害在特定的降雨和温度条件下容易发生和传播。通过调节降雨和温度,可改变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其危害,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降水调控、温度调节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合理调节降水和温度,可以为不同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能够起到提升农作物生长效率的作用。然而,在应用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时,应注重农作物生长条件的综合监测,以合适的剂量,弥补种植中水分和温度的不足,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综合控制。目前,我国各地区也在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猜你喜欢
农作物降水天气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