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关注共性、凸显个性的中学优质学科课堂

2024-05-02 07:47吕传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性优质中学

吕传汉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也是课堂。因此,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中学优质课堂构建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具体到各门学科,构建中学优质课堂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凸显学科个性。

一方面,优质课堂的构建,要关注学科的“共性”特征。以数学学科为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中学优质课堂“共性”的关键词。其一,核心素养导向。当前中学课程目标确定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优质课堂势必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潜移默化地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其二,结构化特征。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凸显课程内容结构化特征,优质课堂应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其分析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其三,注重启发式教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活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四,关注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优质课堂应当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堂即时评价、单元评价、期终评价等实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日常学习。

另一方面,优质课堂的构建,也要关注学科的“个性”特征。学科课程较之综合课程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主要在于不同学科有其鲜明的学科特征,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着不同角度的促进作用。以德育渗透为例,学科德育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结合不同学科体系的基本特征,德育内容除了大家熟知的“共性”要求(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之外,还应体现学科“个性”特征:人文类学科可以侧重人文关怀、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等,科学类学科可以侧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体艺类学科可以侧重健康体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

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中学优质课堂的构建中,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各门课程的目标、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构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优质课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猜你喜欢
共性优质中学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共性
在多解中学创新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