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研究

2024-05-03 03:53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事故驾驶员

赵 斌

(江苏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北京市 100000)

0 引言

在引发交通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人为因素最为可控,同时也十分复杂。尤其是在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汽车驾驶员人为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数量剧增,甚至存在着许多恶性或特大恶性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更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在现代社会维护交通安全有极大的重要性,需要全面地分析事故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而针对驾驶员人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需要全面准确地分析人为因素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并系统地总结出规避交通事故的方法,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1 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

1.1 攻击性驾驶

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类型中,驾驶员故意操纵车辆引发交通事故比较常见且危害巨大,这一驾驶行为被称为攻击性驾驶,也称寻衅性驾驶。攻击性驾驶,即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故意通过驾驶车辆来对他人的身体、心理或情感进行伤害,常见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有超速行驶、闯红灯、任意超速变道、别车,甚至还包括故意驾驶汽车撞击他人,在公共交通领域横冲直撞,撞击行人或交警等危险驾驶行为,严重者已经构成故意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当前,在道路交通领域,攻击性驾驶引发的社会危害愈发严重,不仅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更容易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因而需要受到严厉惩罚。在实践中,文化程度低、饮酒或吸毒后驾驶车辆,或者有犯罪记录的驾驶员更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这类驾驶员往往情绪自控能力较差,或受到过严重的生活或情感打击,很容易通过危险驾驶行为来报复他人或社会,严重者往往会进行无差别攻击。而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当驾驶员生气、烦躁、不耐烦或者受其他司机挑衅时更容易进行攻击性驾驶,当愤怒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驾驶员往往会不顾自身安全,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1.2 事故倾向性

事故倾向性又称事故多发倾向,是指一些驾驶员具有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倾向。事实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多为后天形成的,某些驾驶员或某些群体更容易在驾驶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这与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环境特征紧密相连,本质上是人和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如从小生长在不安定环境中的驾驶员个性中具有更多的暴烈因子,他们处理挫折或者冲突的能力较情绪稳定的人更弱,因而容易在驾驶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而一些司机生活突然发生变故,如身患重疾,或家庭出现不和谐不安定因素,或者工作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其情绪将会处于比较低落的状态,对突发状况的判断力将会减弱,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会上升。因此,在排除事故倾向性高危人群时,应当根据驾驶员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1.3 驾驶员智力

驾驶员的智力水平对汽车驾驶安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根据驾驶员的智力和个性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其中内向型驾驶员较为谨慎,但反应更为迟钝,而外向型驾驶员往往有着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反应能力,但是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部分驾驶员相对慎重和迟钝,他们在操纵汽车的过程中更关注驾驶安全,往往更加小心谨慎且能够体谅他人,因而在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时能够以稳定的情绪状态来应对,但同时也会因为缺乏随意应变的能力和风险决策意识而发生交通事故。而外向型驾驶员往往对自己的驾驶技能更自信,其驾驶行为更加大胆,当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快速应对,并结合具体状况作出适当的驾驶操作,然而这类驾驶员更为大胆偏激,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就智力状况而言,智力低下者显然不适宜操纵车辆。

1.4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当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之一,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酿成了许多惨剧。当驾驶员睡眠时间过短,缺乏休息时极容易出现精神疲劳,安全驾驶能力无法满足最低要求,在行车过程中难以准确判断路况和周围的车辆情况,当出现突发事故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策。研究表明,驾驶员的睡眠时间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紧密相关,驾驶员连续高速驾驶更容易出现驾驶疲劳,此时事故发生概率将会随着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的增加而剧增。新闻显示,大货车司机为疲劳驾驶的高发人群,这类驾驶员往往在车辆上搭载了大量的货物,且长期处于高速行驶状态,行驶里程较长,一些司机不分昼夜,没有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就上路驾驶,最终引发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1.5 视觉功能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获取外界信息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更为关键,因而驾驶员的视觉功能存在问题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优秀的驾驶员往往有着更好的静视力,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和交通标示、交通信号灯的变换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如果驾驶员视觉受阻或者视力较差,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部分驾驶员立体视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判断车距,导致追尾或发生碰撞事故。在夜间驾驶员的视觉受阻,周围的环境更加复杂,如果驾驶员的视力较差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在道路安全驾驶中,良好的视觉功能将会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保障。

1.6 其他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许多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人为因素,如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药物使用和是否饮酒、精神状况等都是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年轻的驾驶员较老年驾驶员有更好的视觉功能和身体素质,对事故风险的判断和反应也更加迅速,因而具有更强的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老年驾驶员则有驾驶速度较为平缓、速度较慢,情绪稳定的优点。而是否口服相应的药物和是否饮酒也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对于饮酒者或醉酒者而言,当其驾驶车辆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将会成倍增加。而一些精神类药物的服用将会对驾驶员的大脑产生一定影响,如产生幻觉或者左右脑失衡、精神疲劳等,都会对驾驶员注意力的分配和身体动作的稳定性起到影响。而一些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或者驾驶技能较为薄弱,在驾驶车辆时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于车速、方向和交通信号灯指示的判断不到位,在面临危险状况时不能做到临危不乱,其判断能力和决策意识薄弱,就容易导致出现交通事故。

2 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的干预措施

2.1 严格控制驾驶员入门关

根据事故倾向性标准,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做好驾驶员管控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驾驶员培训和考核,从而确保驾驶员具有较好的驾驶技能和驾驶知识。首先,在考核初期,相应的驾驶培训应当尽可能涉及道路驾驶的所有方面,除了基本的操纵技能培训之外,驾校教练还要组织学员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其对道路驾驶安全和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帮助其树立起安全驾驶和规范驾驶的意识。其次,要做好信息筛选和考核。如针对一些具有犯罪记录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因其具有较高的事故倾向性,因而需要慎重对待。对于曾经有过道路驾驶犯罪记录的驾驶员要终身吊销执照并禁止其驾驶,而对于存在精神疾病的人群则要全面考核其健康状况、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和精神稳定程度等来决定是否准许其参加驾驶资格证考试。对于一些重要的驾驶岗位和中大型货车的驾驶员选任,应当做好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尽可能保证录用员工的适应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2.2 加强档案管理

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类型、事故原因和严重程度,可建立起相应的事故档案,把驾驶员的违规操作、交通事故情况记录下来,并对事故的损伤程度和事故原因等重点内容进行核实、查证和登记。要针对建立的档案开展后续的跟进和检查工作,并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驾驶员进行重点测评和监督提醒,除了对其进行驾驶技能培训之外,还要加强有关驾驶安全的知识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针对不同驾驶员的事故原因进行分类教育和预防,帮助其提高驾驶水平。对于再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员要视具体情况适当给予惩罚,严重者吊销驾驶执照,终身禁止驾驶甚至让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而对于表现良好的驾驶员可适当给予奖励,如将其从监督管理的驾驶员名单中移除。

2.3 建立疲劳优化管理机制

针对常见的疲劳驾驶问题,要适当建立疲劳优化管理机制,针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问题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为驾驶员提供更多保障,以降低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如交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场所的车辆检查工作,当发现异常的车辆和驾驶员时要及时跟进,对疲劳驾驶车辆的驾驶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强制其驶出公路并于停车场和服务站等地进行睡眠休息,同时还要严格管控和惩罚饮酒驾驶车辆、毒驾等危险驾驶行为。而货运公司要主动加强对企业驾驶员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强制驾驶员每月按时休假并对有疲劳驾驶行为的员工进行处罚或管理。驾驶员自身要加强身体素质锻炼,确保每日都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从根本上杜绝疲劳驾驶,当出现身体不舒服等状况时要及时应对,避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甚至是发生交通事故。

2.4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

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驾驶员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快速应对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在保障身体素质的同时,驾驶员还要加强心理建设,要根据不同的行车状态做好心态管理。如在常见的城市道路驾驶时,驾驶员应当充分观望周围的车辆及道路交通信号灯等,做到平稳驾驶,不急不躁,要以稳定的情绪正确处理其他车辆的超车、变道行为,不开斗气车。当出现极端天气状况,如大风或雾天、雨雪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时要保持高度谨慎,细致地观察周围的情况并作出正确的驾驶操作。在提高驾驶技能的同时,驾驶员要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应对道路驾驶中出现的挑战,更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知识学习来增强自身的判断意识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如高速公路的驾驶难度较大,而一些女性驾驶员驾驶经验和技能稍显不足,除了做好前期训练和上路准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正确的心态应对挑战并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2.5 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在影响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对事故的判断和应对能力都是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驾驶水平,保证行车安全,要增强驾驶员的事故预防能力,从根源上减小事故的发生概率。驾驶员树立预防意识,在驾驶车辆前要主动了解驾驶的路程和道路情况等,尽量避免在极端天气出行。在开车前要对车辆进行检查巡视,要重点关注后视镜、挡风玻璃、轮胎、方向盘和刹车等装置的状况,确保其能正常运行,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检修处理,禁止将存在安全故障的车辆驶入公共交通领域。同时驾驶员要主动学习更多驾驶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改掉不良的驾驶习惯,提升自己对事故风险的判断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驶车辆。

2.6 提高驾驶员的道德素质

除了掌握全面的驾驶知识和驾驶技能外,还要提高驾驶员的道德素养,创造和谐稳定的驾驶环境。交警和道路管理部门要主动介入,制定完善的管理者制度,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来正确判断不良驾驶行为的性质并给予恰当的处罚。要做好日常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文明执法,要求驾驶员不开斗气车,不随意超车变道、别车,正确处理不同驾驶员之间的矛盾,从而创造一个规范和谐的驾驶环境。驾驶员要提高自身修养,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正确处理行车过程中与其他车主的矛盾,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影响他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结语

汽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的主要参与者,肩负着正确操纵车辆、保证车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为了全面构建交通安全环境,在开展道路交通管理时必须做好驾驶员管理,帮助驾驶员充分认识到自身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并严格地约束自身的驾驶行为。通过提高驾驶员准入门槛、构建驾驶员档案管理体系、强化驾驶员培训和道德教育等多项举措,促进广大驾驶员在心中树立起了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在道路驾驶中自觉加以践行,只有这样,每位驾驶员才能为确保公共交通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交通事故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