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探析

2024-05-03 03:53金珊珊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灌溉小麦

金珊珊,岳 伟,杨 敏,白 峰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100)

0 引言

小麦是我国许多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当前为了激发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许多地方开始关注绿色小麦种植模式的推广运用,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进一步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手段。

1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意义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基于常规小麦种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手段,能够优化小麦田间生长的管理细节,促进小麦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确保健康生长。绿色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每个环节都十分规范,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种植难度,还能使小麦实现高产、优产。因此,相关种植技术值得推广。比如,绿色小麦种植可以使田间土壤的湿度、温度等都较为适宜,让小麦获得优势生长条件,避免营养成分在生长时过度流失,从而能够获得高品质小麦产品,深受市场中的消费者喜爱,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会提高,带动相关农户的收益增加,其种植的积极性也会更强,形成一种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也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1]。

2 绿色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1 科学整地

开展绿色小麦种植工作,首先要保证种植地的合理选择并精心实施整地,此次研究的种植地点为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地带,整体地势为北低南高,实际倾斜方向大概从西南朝向东北,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土壤中含有较多有机质,通透性较好,附近也含有较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种植小麦农作物。小麦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植物,在各类土壤中都能够存活,但绿色小麦种植的要求是保证其健康、高产,因此,田间管理选地时也需考虑到土壤营养成分情况,选择一些养分充足的地界,应富含有机质,土层要相对松软,为后续小麦扎根发育奠定基础,正式播种小麦之前还需对土地深耕,将内部土层翻开朝向上面,使阳光对其暴晒,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各种细菌和部分害虫。此次研究的绿色小麦种植还采用了低畦整地手段,畦埂整体较为平实,其中部分高畦形成后要与低畦产生一定高度差,为12~15 cm,在实施浇水时,高畦可以发挥出挡水作用。此外,整地中焚烧留存的草木灰可以直接撒入土壤中,草木灰本身就能够当作农业肥料使用,其不会破坏土壤原有结构,还能够灭菌,使用后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碱性,对于后续小麦的发芽十分有利。

2.2 重视小麦选种

绿色小麦种植的选种环节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小麦的健康生长,也决定了小麦具有怎样的抗病害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具体选种时,需要注意避免选取破损、干瘪种子,选择表面光滑、色泽明亮以及颗粒饱满的种子,从品种来说,要具有较高的发芽率,与当地环境相适应,产量颇高以及具有一定抗逆性,才能够保证小麦种子种植后正常生长,尽可能免遭病虫害问题。小麦选种适当,还能够减少后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尽可能保证小麦生长的质量和产量都达到要求,有效控制成本,还能避免给环境造成污染,提高绿色效益。

小麦种子购买时要尽量选择市场中口碑较佳、售后保障力度较足的品牌,同时,也可直接在网上平台购买具有优势的杂交小麦种子,综合比对不同种子,增强选种效果。国内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近些年快速发展,许多杂交技术开始广泛运用,杂交小麦品种也具备许多优点,像是抗逆性较强、产量较高,有学者对不同杂交小麦开展了种植试验,发现即使是在寒冷冬季或是气温波动较大的春季播种这类小麦,前期降水量偏低,小麦的有效播种量也能达到70%左右,这表明杂交小麦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常年种植杂交小麦的农户可以选择一些生长健壮、颗粒饱满的植株,将其中干瘪籽粒剔除之后留作来年种子,其也能够提高种植发芽率[2]。

选择好种子后,在正式种植前还需开展种子处理工作,主要是使用2%的立克秀药剂混合多菌灵实施浸泡,其目的是有效杀死种子上附着的各类细菌和幼虫虫卵,以防止危害种子给种植带来不良影响,还能预防小麦后续生长的病虫害问题。此外,也可使用适当草木灰加入一定水后均匀搅拌用来浸泡种子,同样可以具备杀菌成效。

2.3 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

聊城市绿色小麦种植项目大多为冬小麦种植形式,为了保证小麦质量和产量,相关农户要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否则会影响到小麦越冬,降低品质。若播种时间较早,则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麦会在前期过度保护,消耗较多土壤中的有机物养分,使后续健康生长受到限制。若是播种时间较晚,小麦可能会因积温不足无法正常越冬,甚至是减少发芽,直接降低产量,部分小麦还会因播种时间较短导致抵抗力不足,在冬季低温时发生病害。依据此次研究的种植地区气候条件来看,最适合种植冬小麦的时间在10月中旬到11月初,这期间气温相对适宜且有降雨,能够避免小麦发芽前期缺水,具体种植时间可以基于土地情况适当调整。此外,播种后农户还应对小麦发芽生长状况密切关注,若发现有缺苗情况要及时开展补种工作,同时要采用一定手段使生长不佳的弱苗逐渐转为健壮,如追肥处理。

2.4 合理开展灌溉工作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中,灌溉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小麦本就是需水量极大的一种农作物,不同阶段都需进行灌溉,但要合理把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方式,在保证灌溉适当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提高小麦综合效益。比方说小麦生长到拔节期前,对于水分的需求量颇大,实际灌溉用水占据小麦整个生长阶段水量的35%左右,可以采用滴灌方式或喷灌方式,尽量避免漫灌。小麦临近抽穗期间也要重视灌溉,实际灌溉水量约为整个生长阶段水量的25%左右。小麦从抽穗后到最终成熟的阶段是需水量最大阶段,实际灌溉水量约为整个生长阶段水量的40%左右。实际灌溉工作需配合自然降水开展,如遇到降水较少、气候也较为干燥的情况,就需要人工大量供水,一直到小麦完全成熟时都应保证灌溉足够,才能使小麦穗粒饱满,在大规模种植的小麦项目中可能有局部小麦生长存在小气候,也要注意通过灌溉操作实现改善。此外,当前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农业领域开始运用前沿智能技术,有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土壤含水量,通过了解其状态随时调整灌溉,发现含水量偏低时直接浇水,可以确保小麦生长始终健康[3]。

2.5 控制施肥管理

绿色小麦种植的施肥管理工作控制十分重要,应当遵循“减量增效”原则,以较少的肥料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同时尽可能提高绿色环保效益,防范肥料过多使用给周围环境和土壤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施肥管理中重点调配无机肥和有机肥,使小麦的发育获得足够养分物质,肥料配置还需结合土壤情况。例如,田间管理时,可以先综合评定小麦土壤各项营养物质指标,之后决定肥料的配比,小麦种植以前就要施加一定基肥,为保证绿色小麦高产,通常种植地要施加45%的复合肥料50 kg/hm2左右,而若是只需达到中产标准,则可适当减少施肥量,控制在35~45 kg/hm2即可,施肥量不能超过土壤本身的吸收限值,否则,可能会导致土壤出现酸化问题或板结问题。小麦种植也可适当施加农家肥,这类肥料无污染,也能对小麦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小麦进入不同发育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也会产生变化,可以根据实际长势适当追肥,一般播种完成后为提高发芽率就会开展一次追肥处理。

2.6 做好除草工作

绿色小麦生长期间会有杂草生长,田间管理要做好除草工作。绿色小麦要实现优质高产,必须保证田间杂草清理干净,不少杂草的适应能力强、生长茂盛,会对小麦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进行抢夺,进而导致小麦正常生长受到负面影响,对此可以进行人工除草,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止小麦的品质出现问题且污染环境,同时也可适当进行轮作倒茬,减少杂草生长。若不得不使用除草剂时,农户也要尽量选择毒害性较低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控制量和配方,提高小麦种植的综合效益。

2.7 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的病虫害防治是影响绿色小麦健康生长的关键工作,其成效直接决定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聊城市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常见病虫害,如麦芽虫害、根腐病、锈病、麦蜘蛛害、赤霉病以及白粉病等。基于绿色种植的要求,小麦也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农业防治手段以及物理防治手段,尽量减少化学药剂防治手段的运用。例如,生物防治手段是指遵循自然相关规律对田间的各种害虫加强治理,一般包括菌类防治和天敌防治两种形式,小麦蚜虫通常可以引入一些细菌杀死,或是利用蚜茧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来防治蚜虫;农业防治手段在小麦种植中的运用较为常见,具体指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合理化、先进化的手段控制规范效果,包括整地、播种以及水肥管理等,提高规范水平就能预防病虫害;物理防治则是指使用物理方式捕捉各种害虫,如诱虫灯捕杀麦芽虫,进而防范虫害问题的出现。此外,有时小麦病虫害严重情况不可避免要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一般选择60%的戊唑醇药剂进行喷洒,可以避免小麦出现赤霉病,对于白粉病和锈病建议采用25%的铁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搅拌均匀后喷施在小麦秸秆和叶片上[4]。

3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手段

3.1 借助媒体平台大力推广

绿色小麦种植的许多先进田间管理技术可以借助媒体平台大力推广,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农村的种植农户也开始接触网络平台,在其中汲取新知,这是较为前沿的手段。以往线下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存在效率偏低情况,且覆盖面受限,许多农户无法及时得到技术最新消息,而利用媒体宣传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则颠覆了以往的推广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推广覆盖面,也能够提高推广效率。例如,相关部门可以直接成立官网,及时发布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信息,也可借助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宣传技术,制作讲解的短视频,让麦农更多地了解知识,这样也能让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传播速度加快,使原本一些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农户理解,如是有专业推广人员拍摄过种子筛选与晾晒的短片发布到抖音平台中,视频搭配了清晰易懂的讲解话语,加上一些背景音乐,十分生动,在推送给广大农户后得到了很好的效果[5]。

3.2 与农村合作社联合推广

我国在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成立了农村合作社组织,不仅有利于农民规范开展农业活动,更能使农业领域朝着现代化、环保化以及规模化等方向改革发展,是极为有力的组织。绿色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各项技术也可与农村合作社联合推广,双方间的合作会使得技术更受到广大农户的信任、认可,这源于农村合作社本身在农民群众中具有较强影响力,若能支持推广新技术,必然会获得较佳效益。例如,某地区农村合作社利用自身号召力帮助推广了绿色小麦种植关键技术,当地许多农户听闻后主动参与学习技术,并愿意将技术运用到实际种植中,最终提高了小麦种植的产量。

3.3 增加推广的资金投入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市场中的兴起本就具有商业性质,这种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在各试验种植基地都获得了良好成效,验证了较高推广价值,但是在应用较少的薄弱地区,其推广普及的难度也比较高,究其原因,这与资金投入有着一定联系。比如说,因推广的资金不足,相关设施较少、专业人才较少,导致推广落实变成难题,因此,为实现有效推广,还要增加相关资金投入。例如,可以提高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推广人才的薪资待遇,使其推广工作的积极性更强,还要对各个推广环节进行完善,譬如在售卖小麦种子时,可以让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信息,从而扩大推广的范围,提高小麦种植的规范化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小麦种植过程的田间管理需注意科学选种、合理整地、优化水肥管理以及做好病虫害的有效防护,相关技术要点较多,值得对广大种植户推广。由本文分析可知,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手段包括:借助媒体平台大力推广、与农村合作社联合推广、增加推广的资金投入等。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灌溉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