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

2024-05-03 03:53马瑞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产稳产养分灌溉

马瑞清

(潍坊市寿光市田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潍坊 262713)

0 引言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如何培育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成为当前小麦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因生长期间遭遇恶劣天气而导致的减产,稳定小麦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供应。

1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作物产量。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增加小麦的产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包括土壤调理、种植密度、灌溉施肥等,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条件,达到更高的产量水平。第二,保障粮食供应。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产量,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高产的小麦种植技术对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提高农产品质量。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通过优化种植环境、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病虫害等,可以减少对小麦的污染和残留物,提高小麦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

2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小麦对气温和降水的适应性较高,但不同品种对气候的要求并不一样。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等因素来进行考量。温带地区适宜种植冬小麦品种,而寒旱地区适宜种植春小麦品种。品种选择还需考虑土壤适应性。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宽泛,但不同品种对土壤的适应性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小麦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差,若土壤酸性较高,就需要选择对酸性土壤适应性较强的品种。还需考虑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等因素,选择适应性较好的品种。品种选择还应注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特点。优质高产是农民期望达到的目标,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至关重要。在选择品种时,可以参考该品种的历史产量和品质表现,尽量选择在当地种植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品种。

2.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前需要进行品质检测。通过检测种子的品质,可以排除低质量的种子,选择健康、成熟和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处理。常用的品质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发芽率测试和病原菌检测等。常见的一种种子处理方法是种子消毒。由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菌和病毒的侵害,种子消毒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和病毒的侵染。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处理种子时按照说明进行浸泡或翻拌处理,消毒时间和浓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种子处理还包括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处理方法。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固液浸种处理和特殊处理。固液浸种处理是将种子浸泡在含有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增效剂等的液体中,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特殊处理主要包括种子虚休处理、低温处理和光照处理等,这些处理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状态,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同时,要做好处理工具和容器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

2.3 深耕整地

深耕整地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耕作工具,如犁、旋耕机、耕整机等。选择合适的耕作工具要考虑土壤类型、墒情状况、耕种方式等因素。对于疏松的土壤,可选用犁或旋耕机进行深耕;对于黏重的土壤,可以选择耕整机进行深松。耕深应根据具体土壤状况和根系分布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冬小麦的耕深可控制在25~30 cm,春小麦的耕深可控制在20~25 cm。深耕的目的是使土壤层膨松,同时保留足够的根系生长空间。深耕整地的方法有翻耕和翻作两种,选择合适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翻耕是指将下层土壤翻到上层,主要适用于土壤肥力较好且有较厚耕层的情况;翻作是指在耕整前不翻动过多土壤,仅仅将上层的杂草和秸秆残留物埋入土壤中,适用于土壤肥力较差或有机质较少的情况。完成深耕整地后,要进行土壤的平整和压实,以保证后续耕种操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利用耕整机进行平整,也可以使用平整器进行土壤的均匀压实。

2.4 科学施肥

在进行施肥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比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可以合理确定施肥方案,有针对性地补充缺乏的养分。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小麦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小麦的生育阶段可以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等。小麦在苗期需要适量的氮肥供应,可以在苗期开始时施用约1/3的氮肥。常用的氮肥包括尿素、硫酰胺等。小麦分蘖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在分蘖期前后,可以再次追肥,补充养分供应,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进入抽穗期后,小麦开始形成穗部和籽粒。在这个阶段,施用适量的氮肥和磷肥,有助于提高穗部的发育和籽粒的形成。小麦成熟期是籽粒充实的时期,此时可以适量施用钾肥,促进籽粒的充实和提高产量。小麦对于养分的需求以氮、磷、钾为主,还需要适量的微量元素。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的需求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配比。一般推荐使用有机和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法,有机肥料能提供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而无机肥料能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给。施肥的方式主要有基肥施用和追肥施用两种。基肥施用是在耕种前将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追肥施用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根据小麦的需求情况补充养分。施肥时间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尽量选择天气晴朗、土壤湿润的时段进行施肥,避免降雨后施肥造成养分流失。

2.5 灌溉管理

在进行灌溉管理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水分测定,了解土壤的水分含量和分布状况。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可以合理制定灌溉方案,确保给予小麦适量的水分供应。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小麦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小麦的生育阶段可以分为萌芽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等。在小麦播种后的初期,土壤水分的供应对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至关重要。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是关键,但避免过度浸泡。表土层的湿度应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土壤湿度的50%~70%),以保证种子的萌发和苗期的生长。生长期的灌溉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或农艺观察指标来确定,保持土壤湿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常为土壤湿度的60%~80%)。进入抽穗期,小麦的水需求会增加。在这一阶段,适当增加灌溉量,以满足花药发育、花粉生产和穗部的需水。要避免缺水或过度灌溉,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穗部的发育和籽粒的形成。小麦成熟期是籽粒充实的阶段,此时需要适度控制灌溉水量,以防止过度灌溉导致穗部和籽粒的质量下降[1]。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滴灌和渗灌等。选择哪种灌溉方式要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情况等因素。滴灌和渗灌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利用效率,是较为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时间的选择要结合小麦的生长特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来确定。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时段进行灌溉,避免在气温高的时段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灌溉量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小麦的需求和水资源情况来决定,以保证小麦的水分供需平衡。

3 高产稳产小麦病虫害防治要点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且有效的方法,它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如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等,来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首先,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生物防治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保持生态平衡。这就要求在小麦种植区域内保留或恢复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和维系各种天敌的种群,从而实现天敌对病虫害的调控。其次,增加天敌的引入和保护。天敌是生物防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帮助控制小麦的病虫害。通过合理选择和引入具有控制作用的捕食性昆虫、蜘蛛、寄生性昆虫等天敌,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对天敌的杀灭,如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天敌的有害影响,保护天敌的种群。再次,合理利用有益微生物[2]。有益微生物,如有益细菌、真菌、线虫等,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增施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肥料、土壤修复剂等,可以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利用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如拮抗细菌、拮抗真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实现病害防治。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从而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下面将从几个要点出发,详细说明如何进行化学防治。首先,准确诊断病虫害。在进行化学防治前,需要对病害和虫害进行准确的鉴定和诊断。只有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才能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其次,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选择适合目标病虫害的化学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化学农药的作用方式,选择具有高效、低毒性且稳定的化学农药。比如,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可以通过喷洒含有三唑酮、托布津等防锈剂进行化学防治。一般建议在小麦生长早期(拔节期到抽穗期)进行2~3次防治,保持药剂均匀覆盖植株叶面。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可使用三唑酮、环唧霉素等防治药剂进行喷洒[3]。建议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进行2~3次防治,注意药剂用量和喷洒时间。小麦条斑病是由条斑病毒引起的,目前没有特效药剂可以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种子、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传染源、合理施肥。在病毒病高发区,可以考虑采用防治病毒病的杂交新品种。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昆虫害虫,可以使用有机磷类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洒。小麦螟虫主要是指小麦螟和赤眼螟等害虫。对小麦螟虫的化学防治,可以使用苯鼠威等防治药剂,根据虫口密度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喷洒时机。再次,注意剂量和施药时间。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是非常重要的,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农产品残留和环境污染,而过低的剂量则无法达到有效防治的效果。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农药说明书的建议,精确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施药时间也非常关键,要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选择最佳的施药时期[4]。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无污染的防治方法,它通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从而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下面将从几个要点出发,详细说明如何进行物理防治。首先,清除病虫害源。物理防治的关键是清除病虫害源,消除病虫害的滋生条件。对于已经感染的植株和病虫害发生的区域,及时将其清除或销毁,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传播。要定期清理小麦田间的落叶、秸秆等植物残渣,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其次,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定期巡视田间,观察和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和病虫害的初期发生。利用各种监测设备、粘虫黄板、诱虫灯等工具,对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定量监测,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高发期,在病虫害高发前做好防治准备。再次,利用物理隔离手段。物理隔离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它通过设置屏障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路径。对于某些具有局部传播性的病虫害,如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等,可以使用隔离网、农膜等阻止它们的传播。通过搭设虫网或喷洒粘虫剂,可以防止空中传播的病虫害入侵[5]。最后,合理利用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病虫害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利用地膜覆盖、喷洒冷水等措施降低小麦叶面温度,减缓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在潮湿环境下,加强通风和排水,减少病原菌和病虫害的滋生;利用光线差异,通过合理遮阴和灯光照射,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4 结语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是迈向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一步。通过科学种植管理、环境友好的措施和技术创新,可以实现小麦产量的提高、品质的优化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这将有助于确保全球粮食供应的可持续性,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产稳产养分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奶牛高产稳产饲养管理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