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2024-05-03 03:53张亚永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绿色

张亚永

(许昌市建安区种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许昌 4610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绿色食品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小麦绿色栽培技术研究,为粮食市场安全提供保障。应用小麦绿色栽培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改革与优化升级,帮助种植户掌握小麦生产规律与种植规律,起到提高产量与质量的作用。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可以进一步保障小麦高产,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1 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 提高小麦产量

保证土壤、水分、光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绿色小麦品质要高于普通小麦,在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更具优势。为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小麦产量,种植户应加强对小麦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带动整体产业链发展。

1.2 增加经济效益

绿色小麦是在普通小麦基础上研发的新品种,不仅可以提高小麦产量,食用后还对增强体质有一定作用,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由此可见,绿色小麦具有良好的销售前景,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小麦绿色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盈利能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1]。

1.3 优化产业效应

相较于传统栽培技术,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在产量上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进行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选择优质高产品种与高效种植技术,同时根据绿色种植栽培规程,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经济效益显著。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种植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将明显提升,带动小麦产业的高速发展。除此以外,绿色小麦作物还可以为健康食品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满足当前粮食市场的需求。

1.4 保障食品安全

小麦绿色栽培技术转变了以往粗放型的种植模式,避免了肥料、农药的过量使用,通过低肥、农药残留的绿色种植模式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小麦绿色栽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优势,提高小麦生产效益,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

2 小麦绿色栽培技术

2.1 产地环境与品种选择

在进行小麦绿色种植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地环境,保证不存在农药残留,周围5 km内没有污染源,土壤pH值在8左右且有机质含量超过1%。小麦应选择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品种,例如中麦157、普冰151等[2]。

2.2 种子处理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是进行小麦绿色栽培的基础工作,为保证出苗率,种植户应选用饱满籽粒并进行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率确定具体的播种量,进而保证出苗率可以达到90%以上。小麦种子经过长时间保存其活性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种植处理措施。首先,应进行晒种,晒种不仅可以有效杀灭各种致病源,还有利于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因此可以在播种前1周选择晴朗天气连续晒种2~3天,促进种子发芽率的提升,同时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次,在完成晒种后应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其中的瘪粒、病虫害粒、损伤粒。最后,应进行种子的包衣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种植户应结合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工作。例如,为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可通过15%福美双和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可以起到防控土传病害的作用,拌种后应将种子放到阴凉处晾干。除此以外,为预防地下害虫,在进行播种之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将1 kg百僵菌1号与10 kg麦麸、豆粉混合播撒并翻至地表下,可以有效杀灭地下病虫害,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达到提高产量与质量的目的。

2.3 整地

整地过程中,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引入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通过优化秸秆还田效果来提高整地质量。在此过程中,可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收获,控制留茬高度在10 cm以内,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秸秆播撒的均匀性,再通过旋耕机进行灭茬处理,控制深翻深度为15~20 cm,在播种同时可进行二次灭茬,实现播种效果的提升。

2.4 播种

播种是小麦绿色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播种技术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在合理的时间完成播种可以保证小麦顺利越冬,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证小麦的高产、稳产。一般种植户可以选在10月下旬~11月初,日平均温度为16℃左右的天气下进行播种,具体的播种时间可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这一时间段进行播种有利于保证小麦顺利越冬,同时获取足够的光照,促进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二是提高小麦播种量。对于分蘖性较差的小麦品种来说,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通常可以增加10%~20%,保证基本苗规模在450万/hm2左右,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播种量应进一步增加,每推迟1天,播种量增加7.5 kg/hm2。三是提高播种精确性。随着农机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多先进机械设备应用于小麦生产中。例如,小麦复式播种机就可以实现灭茬、施肥、播种、镇压的一体化操作,同时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根据小麦种类的不同其播种深度也存在差异,早茬小麦播种深度为3~5 cm,稻茬小麦播种深度为1~3 cm。若是人工进行播种则需要再使用旋耕机盖种,保证播种的精确性与均匀性。四是设置配套的麦田沟系。种植户在完成播种后应及时借助机械设备开沟,开挖间距为3~4 m、沟宽为20 cm、沟深为20~30 cm的竖沟、沟宽为20 cm、沟深为30~40 cm的横沟以及沟宽为25 cm、沟深为40~50 cm的田头出水沟,三种沟系相互连通起到排涝降渍的作用。

3 田间管理

3.1 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种植户应对其整体出苗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于播种量较大的田块来说,一旦出现断垄、缺苗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补种,并采取催芽的方法。若土壤环境不佳,种植户在进行补苗的同时还要进行补水工作,可在小麦苗3~4叶期进行补栽或移栽至缺苗、断垄地块,补充土壤水分含量以提高小麦苗成活率。

3.2 控旺促弱

绿色小麦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应对小麦旺苗与弱苗生长情况进行平衡控制,一旦出现叶片发黄、叶蘖关系混乱等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补施肥料;若天气比较干旱则可以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施加尿素与微量元素,起到增强小麦抵抗力的作用。对于生长趋势较旺的麦苗应在入冬前进行控制,为避免拔节期后出现倒伏现象,种植户应在返青期完成旺苗镇压,抑制其过度生长。

3.3 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种植户在进行小麦种植之前需要做好土壤环境勘察工作,对自然气候条件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结合小麦的生长特性来看,1 kg小麦的需水量在1~1.2 kg,地面水分蒸发量可达35%,因此在小麦种植的不同时期应做好土壤水分补充。特别是对于小麦越冬期较长的地区来说,应定期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确保提供上松下实的土壤环境,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4 肥料管理

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保障,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小麦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进行调整,有效确保基肥充足。种植户应对小麦施肥量进行合理把控,特别是对于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来说,施肥量将对其生长效果起到直接影响。施肥过程中应科学控制氮、磷、钾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情况下,小麦生长可施加210~240 kg/hm2纯氮、67.5~75 kg/hm2五氧化二磷以及75~90 kg/hm2氧化钾,拔节期和孕穗期肥料与基肥比例为4∶6。小麦生长后期对磷肥、钾肥需求量较大,此时可进行根外追肥以满足其营养需求[3]。

3.5 水分管理

水分是影响小麦生长的关键条件,小麦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应做好供水工作,避免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小麦籽粒成形时期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应重点开展浇水工作,若水分不足会导致籽粒退化、穗粒减少等问题;小麦开花后9~11天进入灌浆期,这一阶段根系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较差,种植户应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合理范围内,通常在70%~75%,水分过少会导致产量降低,过多则会造成小麦晚熟。与此同时,考虑到这一时期小麦根部的脆弱性,种植户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根部适应力,避免出现根部退化的情况。因此,可根据具体的土壤墒情确定浇水量与浇水次数,若土壤水分条件良好,浇水可≦1次。值得注意的是,小麦生长后期若土壤湿度较大会影响根系透气性,出现根部腐烂、叶片枯萎等情况,严重时还出现小麦倒伏、枯死现象。因此在气温降低后,种植户应及时进行土壤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影响小麦的健康生长。

3.6 田间除草

杂草对小麦生长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应做好除草工作,通过喷洒90%禾耐斯除草剂等进行封闭除草。针对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种植户应采取不同的除草方式,例如在小麦3叶期应根据具体的杂草类型采用对应的化学药剂,20%使它隆乳油除草剂可用于阔叶杂草,3%世玛乳油除草剂可用于禾本科杂草;小麦4叶期且温度在10℃以上时,也可以通过化学除草方法消灭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入冬前,受气候条件影响杂草生长量明显减少,可通过人工、化学除草方式配合快速消灭田间杂草。

4 绿色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注意事项

4.1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4.1.1 农业防治技术。种植户在进行小麦播种之前应合理选择种子品种与播种时间,避开病虫害流行高峰期;生长过程中应加强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关注,及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针对生长态势较差的秧苗可以在叶片上喷洒生命素,以增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秧苗抗病性。

4.1.2 物理防治技术。小麦栽培过程中,种植户应拔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寄生环境;通过搭建防虫网等形式抵御害虫入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户还可以在田间安装杀虫灯,起到降低光敏害虫交尾频率、减少虫卵产生的作用,最大限度上控制害虫对小麦秧苗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4]。

4.1.3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小麦生长期间最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为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要求,种植户应加强对低毒、低残留、广谱高效化学药剂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农药残留。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农药使用时间的把控,通常来说应在小麦病虫害达到高峰期之前及时加以防控,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1.4 生物防治技术。种植户可在害虫高发时期引进其天敌生物来对田间害虫数量进行控制。例如,针对田间蚜虫可通过引进赤小蜂、丽蚜小蜂等进行控制,小麦吸浆虫可通过瓢虫、蜘蛛等昆虫进行控制。引进天敌生物可有效起到“以虫治虫”的作用,减少害虫对小麦生长的损害。

4.2 小麦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整体病虫害防治过程应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在保证病虫害杀灭效果的同时满足绿色、环保、健康要求。具体来看,小麦绿色病虫害防治应加强对以下几方面的关注。首先,种植户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与发病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做好田间除草工作,消除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同时提高田间通风透光率。其次,种植户应对小麦品种进行严格筛选,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再次,小麦生长期间应做好灌溉施肥工作,避免因水肥条件不佳造成小麦徒长倒伏的情况。最后,种植户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对田间害虫加以防控,在达到一定标准后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控。在使用化学药物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比例以及使用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农药过量对食品健康造成影响[5]。随着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种植户可以采用更为绿色环保的农药药剂,包括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以及微生态农药等,在保证病虫害杀灭效果的同时为小麦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对小麦绿色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来看,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高质量种植,提升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应充分加强对小麦绿色栽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同时引入现代化种植管理理念,发挥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优势,全面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满足粮食市场的需求。

猜你喜欢
小麦病虫害绿色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绿色低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