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024-05-03 03:53夏永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植株玉米种子

夏永祺

(临潭县畜牧工作站,甘肃临潭 747500)

0 引言

最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使用的青贮玉米优质新品种和种植面积越来越多,产量和质量逐步提高。获得收益的广大种植户和合作社,是我们“三农”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需要倾其所学,各尽所能,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所掌握的科学种植技术,发挥技术特长,积极为广大种植户和合作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临潭县古称洮州,地处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属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是以藏族为主,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地。位于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海拔在2 000~4 000 m。境内山大沟深,海拔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洮河流经本县,多高山深谷,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气候大部分属高寒干旱区,春季回暖慢且短,降雨量少,夏季时间短多雷暴和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长达七个月,年平均气温3.5℃,年均降水量383.6~669.2 mm。全县总面积1 557.68 km2,耕地面积3.97万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546万hm2,总人口16.12万人,是甘南州人口最多的县。

1 青贮玉米

1.1 青贮玉米的特点

青贮玉米是目前最优质的饲料类粮食作物,是粮改饲项目的首选目标。具有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消化率高、易贮存、可净化饲料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经过加工的保鲜饲料,基本保留原有营养成分,贮存时间长,既解决了我国高寒牧区、半农半牧区漫长的冬春枯草期饲料严重缺乏的问题,又为家畜提供了适口性强且具有营养价值的青绿多汁饲料,成为国内畜牧业最受关注的饲料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

1.2 青贮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青贮玉米是玉米的一种,属禾谷类、玉米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玉蜀黍、苞谷、棒子、珍珠米等。其生长发育要求光照充足。发芽适温21~27℃,最低10℃。秧苗生长适温21~31℃。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玉米的生育期长短起绝对性作用,即温度高积温多则生育期缩短,反之则延长。玉米对光周期敏感,属短日照植物。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以种植在肥沃的土地里最佳。苗期较耐旱而不耐涝,因此需土壤排水良好,拔节抽穗时需肥水充足。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透气透水的土壤是玉米高产所要求的理想土壤。临潭地处我国北方半农半牧区,适宜种植青贮玉米的根本原因是在玉米生长盛期正值当地夏季,有玉米生长发育的充足条件。

2 青贮玉米的种植

2.1 种植前准备

2.1.1 选地。选择最佳地块是种植青贮玉米的一项基础工作,因为青贮玉米的植株体型高大,叶片大穗多,对土壤营养成分需求量较大,在正常年份内想提高生物产量和品质,就要精选种植地块。地势较平整的条田、适宜种植农作物的高标准农田,或10℃以下的坡耕地,易作为最佳选择。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行,土壤排水不良,青贮玉米易烂根早死。土质要求最好选择无盐碱,土壤pH值在6~7,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黑土地,且须换茬,不能采取连作方式,而要轮作,否则病虫害易发生,前茬作物最好选择蚕豆、豌豆等豆科作物,因为蚕豆、豌豆作物有根瘤,能固氮。临潭多选用废弃的不积水、平整的条田和撂荒地。

2.1.2 整地。在前茬作物秋收后要及时进行翻地倒茬工作,要求无茬深耕,可畜力耕作或机械旋耕土地,深耕深度以20~30 cm为宜,整地前用3%呋喃丹1.5~2 kg/667 m2均匀施入土壤,可以预防虫害。土壤深耕能够增加土壤通气性,帮助植株吸收氧气和水分,促进青贮玉米生长,清除杂草,深翻打碎土块,并且在耕后用耱耥地一遍,不留土坷垃,使翻后土地能达到疏松、平整、保墒、土块细碎为目的[1],达到六字标准:墒、平、松、碎、齐、净。

2.1.3 全价施肥。青贮玉米的植株比普通玉米较高大、粗壮,在整个生长周期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较多,因此,在种植青贮玉米前翻地倒茬、次年播种时必须一次性施足基础肥料,需要全价施肥,满足植株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需要的全价营养成分,从而使青贮玉米长得既高又粗,提高其生物产量和质量。基础肥料应以农家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农家有机肥必须完全发酵腐熟,否则会引起严重的病虫害和烂根现象,严重影响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质量[2]。基础肥料的使用量以种植地块肥力来确定,正常情况施用农家有机肥2 000~3 000 kg/hm2,同时配合施用一定量的复合化肥,一般为氮肥(N)0.12~0.2 kg/hm2,磷肥(P2O5)0.05~0.09 kg/hm2,或市购磷酸二铵和尿素,结合翻地倒茬一次性施入种植地块作为基础肥料。

2.2 种植

2.2.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我国高寒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是提高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根本因素之一。我国各地所处海拔、气候、土地类型不同,所培育出的不同优良品种之间的用途、生长特性、生长周期也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使用方法、生物产量、质量、株型及适应性上。要因地制宜,灵活选用,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如适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种植的“新青1号”“耀青2号”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尤其是由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培育出的“新青1号”,具有熟期适宜、优质分蘖、多穗、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属于大穗大粒型高产品种。

2.2.2 种子处理。首先,种子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根据品种的特性和本地自然条件,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及挑选籽粒大而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保证种子的适应性、纯净度和整齐度。其次,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出苗率和幼苗整齐率,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晒种和发芽测试,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平摊地面暴晒2~3天,间断翻动,晒种可以增强种皮的通气性和适水性,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在播种前15天对种子进行发芽率的测试工作,以确定最合适的播种量。再次,为了降低青贮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可以使用专用的包衣剂,或者使用辛硫磷溶液喷洒在种子上,很好地防治地下害虫,或适当加入25%粉锈宁,以种子量0.2%~0.4%拌种,可有效防治玉米黑穗病。

2.2.3 精细播种。青贮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最低发芽温度为8℃~11℃,因此,需要选择最佳时间抢种,提高发芽出苗率。一般当土壤表层(7~12 cm土层)的温度稳定保持在9℃以上时可适时播种,有条件的川地可以在播种后适当浇水。除了适时播种外,还需要合理安排植株之间的密度,如果播种密度过大,会降低田间的通风能力,遮盖阳光,影响青贮玉米的光合作用;反之,如果种植密度过小,则浪费土地资源,影响产量,因此,要根据青贮玉米品种的特性、地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临潭的播期为5月中旬~6月中旬,多选择在洮河流域气候较热的地方,合理密植为4 000~5 000株/667 m2。

2.2.4 播量。单播30~45 kg/hm2,其中机播30 kg/hm2,手播45 kg/hm2。

2.2.5 播深。播种深度一般为4~5 cm,土壤墒情差时可适当播深至5~6 cm,播后镇压。

2.2.6 种植方法。主要是单播。单播用种30~45 kg/hm2。条播正常行距为60~65 cm,株距为20~25 cm,密度4 000~5 000株/667 m2,播种量为2.5~3.5 kg/667 m2。机械穴播,选用市售地膜,宽度可自行选择,一般行距40~50 cm,株距27~30 cm,播种4 kg/667 m2。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对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青贮玉米的出苗期,必须随时检查出苗率和整齐度。要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若有漏苗、缺苗现象,就要及时补苗,避免出现少苗断垄现象。在青贮玉米长出2~3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要将病、小、弱、杂苗和杂草一齐拔除,留下健康的强壮大苗。在长出4~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定苗时就要确定最适宜的密度,以便保持田间充足的光照与通风。

3.2 中耕除草

在青贮玉米出苗后及时喷施除草剂或人工进行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在幼苗生长期,易受各种杂草的侵害,出现杂草与玉米苗争抢资源和营养成分,消耗条垄土壤中大量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水分,为保证青贮玉米幼苗茁壮成长,需要及时将条垄和垄沟中的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中耕一般在苗长至15~25 cm时可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可以消杀杂草,疏松土壤,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第一次中耕培土结合开沟排水可以低一些,第二次中耕培土则需要挖深一些,将土培的高些,这样可以将玉米根部围的高些,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3.3 合理追肥

青贮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对各种营养成分需求较高,主要来源于基础肥料当中,施肥方式除了在播种前整地翻茬和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基础肥料外,还需要随着株苗的不断生长而合理追肥,主要是氮、钾、磷成分,其中氮是主要的营养成分,主要作用是确保青贮玉米植株体型高大,茎叶繁茂,从而提高产量。磷和钾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青贮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青贮玉米的施肥量,基础肥料须占总施肥量的70%~80%,追肥为20%~30%,分2~3次,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追肥量以总追肥量的20%为宜,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第二次追肥在青贮玉米进入营养期时进行。

3.4 浇灌管理

玉米对水分较为敏感,不同的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在种植前后墒情要求不严,土壤含水量在60%以上时即可以种植,正常发芽出苗。主要是在青贮玉米抽穗散粉期前后10~15天,应满足水肥,提高结实率,需要及时的灌溉,灌溉量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来确定,灌溉方式可充分利用现代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等技术,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效率。青贮玉米喜好湿润的土壤,但不耐涝,在大量降雨发生田间积水时会将玉米淹没导致失败,要合理利用排水沟,及时引导积水外流,做好排水工作,保持土壤含水量合适即可。

3.5 刈割

植株生长到乳熟期至蜡熟期是刈割青贮玉米的最佳时间,这时青贮玉米植株高大粗壮,茎叶青绿、叶片多,籽粒充实,含水量在65%~70%左右,玉米的总营养含量最高,如果提前或者推后刈割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若刈割过早,玉米植株含水量少,青贮品质也会较差,如果刈割的目的是籽粒和青贮两用,一般刈割期适宜推迟在蜡熟期最佳。刈割高度离地面6~10 cm为宜,因为植株靠近地面的茎基部比较坚硬,易损坏切碎机刀具。另外,即使青贮发酵后家畜也不食用。适当提高刈割部分还可以防止植株带泥、土等杂质,影响青贮料的质量。对刈割下的青贮玉米应及时运到加工地点,尽可能做到当天加工贮藏。如遇雨天应停止刈割,以确保青贮质量。

4 病虫害防治

青贮玉米病虫害较多,要认真对待,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为原则,加强田间监测管理。方法是在种植前要选择适宜当地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种植地块实施倒茬轮作,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青贮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丝黑穗病、大小叶斑病、锈病、地老虎等,在防治病虫害时可采取农业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多种防治方法。下面从农业方法、化学方法做一下简单介绍。

1)农业方法主要包括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做好深翻地倒茬轮作、管理确定种植密度等,如苗期丝黑穗病,可用12.5%烯唑醇(速宝利)可湿性粉剂,以种子种量0.3%拌种,或用福美双、三唑酮等药剂拌种。

2)化学防治主要包括对症性地使用各种化学药剂将病虫害杀灭,使青贮玉米植株正常生长,如防治大叶斑病时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溶液进行喷雾。

5 结语

青贮玉米是当前畜牧养殖业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饲料,是饲喂肉牛和奶牛的基础饲料。甘肃省是全国五大畜牧养殖区之一,要想发展高质量畜牧产业,必须得有充足优质富含营养的饲料,青贮玉米气味酸香适口性强,富含粗纤维和丰富的糖类。用玉米青贮料饲喂奶牛,每头奶牛一年可增产鲜奶500 kg以上,而且还可节省1/5的精饲料。本文从青贮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平整土地、选种、种植及田间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一些介绍,以期能为广大合作社、种植户及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植株玉米种子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最饱满的玉米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