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思考

2024-05-03 03:53李增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民农业

李增福

(马牧池乡人民政府,山东沂南 276315)

0 引言

从国家经济而言,当前的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着力点,而农业技术的创新可以助力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应从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技术创新方面进行耦合思考,增加农业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关联,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以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1 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

为保证当前农业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应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生产作业时间,通过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升,让市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将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对象确认为像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增加其产量,并让其质量有所提升,以强化市场中的小麦、玉米等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加快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若仅依靠人力无法保证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即使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无法保证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为加快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可更改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避免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阻碍性因素增加。将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工艺应用于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例如,节水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转换原有的耕作方式,以保证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

1.3 实现农民增收

若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总体产量也不高,则会增加对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若出现此种情况,则无法保证农产品在经济市场中能够得到利润。因此,为保证农民群众的增收,可转换原有的生产方式,创新农业技术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技术协调的方式,让农产品的质量有所保障。

2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技术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

结合当前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国内的农业凭借先进的技术以及政策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当前的节水农业以及现代农业促进了经济增长的趋势,加速了农业生产活动的自我创新。而若基于农业技术创新工作而言,部分农业执行者存在思维模式传统以及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的现象。该部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因为农业技术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目标不确定的问题,即使增加了在科研方面的设备、资金以及人力资源投入,也无法保证农业技术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增加了农业技术创新环节的影响因素。

由于以往的农业技术对经验方面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先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发挥出其全部实力,使传统农业技术与先进农业技术的衔接不到位,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以及创新,制约了农业创新思维的形成,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

2.2 相关政策对农业技术影响较大

在当前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我们所考虑的因素相对以往更多,比如,应加强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思考,了解环境治理技术以及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保证自然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适当地优化现代环境,简化农业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流程,明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受到相关政策方面的影响,政策内容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但因为部分商家会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使农业生产环节的副作用增加。比如,化肥在使用过程中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会超量增加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导致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增加,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会损害生态环境,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技术在创新过程中也需要政策的扶持,所以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无法助推农村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农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较多

若运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则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农业技术在创新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例如:生态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使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技术性特点增加。因此,为协调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多方面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运用全面考量的方式,使农业经济效益能够有所提升,协调自然发展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环节的环境创优。但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少经济方面的支持,导致农业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层级的流程不严谨,增加了在农业技术创新环节的问题。另外,增加了环境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使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方面的影响加剧。

3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统一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目标

在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为保证农业技术的顺利创新,应统一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的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衔接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以增加农业改革工作方面的适应性。

首先,可将制度创新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依据。通过农业技术机制与农业生产活动的衔接,增加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比如,采用农业动物或植物基因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改良,也可通过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的状况保持良好。经相关部门资料可知,当前国内的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约为4 000亿m3,其总用水量可以达到67%,在此技术应用以后,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35%~40%。同时,应强化农业领域内农产品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使当前农业技术的适应性增加,保证农民群众不会出现过多的成本损失,以增加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助力[1]。

其次,可增加农业示范区以及试验区的创建。利用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培训方式,使植物的种苗技术能够不断地进行完善,使种子处理技术能够合理应用于农业种植工作领域内。运用专业化、现代化育苗管理的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

3.2 健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制度

为保证农民群众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可结合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思考。首先,可采用制度创新的方式,增加适用于农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运用严苛的农业管控方式,增加农业经济的适应性,确保农民群众在执行种植等工作时,能够根据农业领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采用严谨的技术推广方式,加强对农业领域内的深入探讨。遵循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要求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农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适当地改善当前的农业技术,促进相关技术应用效率的提升[3]。

采用健全的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规范农民群众的操作行为,结合农业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维持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的正增长关系。将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中,可转换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其中的生产要素可以进行组合。加强相关人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研究以及应用,让其可以适用于农村发展领域。但由于农业技术所需创新的种类较多,在此工作实施过程中,可站在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重视农业领域内种质、产品以及方法的升级[4]。通过产品创新的方式,升级当前的化肥生产,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增加先进设备以及农药的研发。保证在农村种植领域内不会出现病虫害问题,或是杂草过多的现象。

其次,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思考,运用防疫、饲养、灌溉以及栽培等方面的创新。例如,在农村内动物死亡后,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内的家禽及畜牧建立免疫档案,生成动物的疫情报告,让畜产品的安全防疫工作可以顺利实施,从而展现出当前农业技术的优势所在。通过旧技术的升级,减少农民群众在生产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适当地减少农村内部的劳动力,提高当前农业的生产效率[5]。

最后,通过种质创新的方式,增加在动物或是植物选育方面的关注。运用资源改造的方式,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保证当前农民群众所选择的遗传资源能够满足动物以及植物的发展需求。通过实物性的资料生产,确保农业经济的发展供需得到满足,从而运用区划研究、农业经济研究以及管理研究的方式,增强农业效益。

3.3 注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

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分析,明确当前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定向调整农业技术的使用方式,以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首先,可适当增加农村内部的技术型人才,让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能够提高,为其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以增加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助力。

其次,由于农业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可采用正确的农业推广技术,将农业领域内的实用技术以及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实现农业现代化并通过集中示范、试验、咨询服务以及指导的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于产前、产中、产后活动中。坚持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确保科研人员、科技组织、农业劳动者可以相互结合,确保农业生产环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所提升。

最后,可通过健全的管理培训机制,拓展培训项目,让工作人员能够强化自身的技能,让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技术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提高农民工作效率的方式,增加对现代农业的积极影响因素,进而维持并促进当前的农业经济。

3.4 增加政策支持及经费投入

根据2020年所下发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行分析,适当地增加农业领域的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民群众的计税耕地面积、承包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确权耕地面积等进行补贴,使农民的耕地地力保护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设置严谨的补贴标准,以实现对地方补贴资金的测算,确保补贴资金可以利用“一卡(折)通”的方式下发到农民群众的手中。据此,则可弥补农资的价格上涨,控制农民群众在种粮成本方面的支出,使农民种粮收益有所提升并根据市场的预期价格,合理应用政策信号,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5 拓展农产品的促销渠道

为保证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推广,应增加在农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视,适当地控制农产品的产量,让农民群众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通过农产品促销渠道的拓展,使农产品不会出现滞销以及积压的情况。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创新方式,让农民群众可以在网络环境内进行农产品的销售。衡量当前的农业市场,使农产品的供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满足各部门人员对产品的销售供需,进而保证农民群众能够积极地利用科学技术,明确农产品的种类,使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能够被确认。

3.6 增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创新型人才

农业技术创新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专业性以及复杂性。为保证农业技术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应创建出一支完整的人才队伍,运用技术培训以及人才教育的方式,增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此环节,保证农民能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协调农业生产活动。

3.7 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

通过农业技术市场化建设的方式,保证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采用定向宣传的方式,保证农民群众可以掌握更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大力运用培养农民技术能力的方式,创建出完整的农村技术市场管理机制。使农业科技成果能够顺利进行转化,运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保证农业技术的顺利创新。维护农业执行者的自身权益,调动其在科技创新环节的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农业经济具有区域性、周期性以及公共性特点,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配备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使各部门能够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拓展当前的农业技术渠道,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解决在当前农业种植领域内的问题。促使农业经济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让各部门增加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投入,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升级,以便为农业经济发展添加助力。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