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考量*

2024-05-03 13:46朱安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党精神大学生

刘 丽,朱安琪

(阜阳师范大学 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精神力量对实践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并阐释了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理论要义。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浓缩了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经验的精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伟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强调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文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意蕴。创新创业教育源于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一种以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内生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集体创业的伟大成果和精神财富,是驱动创新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社会发展有效的外化载体和落脚点。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2]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坚持用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为祖国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乃中国原创,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意义在于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创业潜能,其实践意义在于引导每个学生都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范式转型[3]。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育广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在创造建党伟业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崇高情怀、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精神支柱[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育人价值,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任务。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带领中国人民经受了重重挫折与考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信仰、信念融入生命,做志存高远、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其次,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使命任务的导向价值。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报效祖国、为民服务的本领,自觉担负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再次,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顽强斗志的锤炼价值。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中国共产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着力锤炼大学生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本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最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品格情怀的培养价值。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对党绝对忠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心用情纾民困、解民忧。创新创业教育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树立正确创新创业价值观,听党话、跟党走,做到知行合一,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枢纽,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高质量培养的主要平台[5]。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领跑世界,推动形成了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和新的教育质量观。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3万多门、在线开放课程1万多门,成功举办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6]。然而,相对于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亟需解决。从高校层面来看,创新创业还未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许多高校依然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缓解学生工作压力、提高就业率的快速通道,对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功能认识不清,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不丰富、学科交叉融合不足、改革创新缓慢等,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从大学生层面来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不够,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以及对诸多创业信息关注度较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多方重视,然而对于如何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仍待解决。

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时代体现,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重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仅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7],更关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果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状态[8]。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培育具有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主义情怀、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问题。

伟大建党精神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感、鲜明的时代性的理论叙述,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资源,凝聚了党的精神特质,展示了党的精神形象,彰显了党的精神伟力,发挥着话语支撑、价值形塑、动员民众等政治功效,成为政治思想文化再生产的源泉[9]。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可构建立德树人的新格局,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有造福人类的责任感、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胸怀天下的精气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力,增强创新创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担当;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淬炼大学生敢闯会创的过硬本领、爱拼敢赢的意志品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可教育学生坚守创新创业理想要有信仰之旗、坚持创新创业行为要有精神支柱、坚定创新创业情怀要有心灵家园,造就学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不惧风险的探索精神。因此,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既可以提升民众对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包容支持,又可以极大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阵地,还可以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三)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

高校承担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任务,这是国家、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检验一所大学的办学成效,归根结底要看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多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看在此基础上涌现出多少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高质量高等教育必须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如果不选择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样的高等教育就是低质量的,是要淘汰的。这是因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社会变化发展非常快。个体要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善于改变思维方式,具有创业意识、进取心和事业心,进而从容地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保持自己基本的价值追求,从而能够从容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创新力不足,自主创业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囿于当前西方创新、创业理论的影响,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文化认同的偏离,对红色文化以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不足,实用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的狭隘利己文化严重制约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形成。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力量,应当具有坚定信念与远大理想、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敏锐眼光与深邃思想、坚强意志与刚毅品格、不惧风险与斗争精神、人民至上与胸怀天下的情怀等精神特质,这些特质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高度契合。因此,从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角度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培养大批具有家国情怀、敢创会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思想认识、理论建构和实践层面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二者融入的时代价值认识不清

从思想层面上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二者融入时代价值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共识。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前后及其百年奋斗实践历程所取得的历史经验从精神层面予以凝练的结晶和产物,构建起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史的完整链条和红色精神家园的完整谱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科学理论[10],集中体现了客观的真理逻辑、践行初心的使命逻辑,奋斗的实践逻辑、人民的价值逻辑,具有内在的普遍价值。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创新型、创业型国家建设中,需要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需要引导理解掌握伟大建党立业精神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理解不透,对其认同感不足、认知程度不高,对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认识不清,仍需要深刻学习探讨领会贯彻。因此,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深入剖析认清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积极前行的方法论营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者融入的理论研究尚不丰富

从理论层面上看,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理论研究相对缺乏,且二者并未完全实现有机融入。虽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从文献资料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期刊论文数量不多,硕博论文更是寥寥无几,专著教材也较少,两者融入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初步探索之中,缺乏现实的指导性意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学者不一定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学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又不够深入。另一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极少加入红色文化的元素,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开拓精神、建功立业等教育资源还没有能够被充分挖掘出来。探寻二者的共同契合之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还不丰富,二者在理论研究体系的建构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二者融入的实践体系尚不完善

从实践层面上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实践上的一些困难。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但是各自情况及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可能因为各高校对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如何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很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忽视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教育方法和模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不是将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哲学意蕴等生搬硬套创新创业教学课堂中,而是要以真正有效、生动的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演绎出来,真正让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入脑入心,实现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然而,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专业的创业导师数量少,实践指导次数少,创业导师的能力不足,创业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广度依然有较大的空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校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培育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澄清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首先,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的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科学研究的理论价值、行动指南的实践价值、永葆先进性的党建价值、思想引领的社会价值,具有锤炼政治品格、塑造先进形象、形成激励动能、存储红色记忆的功能[11]。伟大建党精神构建锻造了最强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新时代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进一步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实效,将精神内核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12]。其次,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作用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发掘和阐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中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为大学生的“创客梦”注入无限的正能量。最后,积极营造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意,深刻观察社会,敏锐捕捉社会问题,在服务国家、心系大众和社会治理中建功立业,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方面,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价值、精神、能力等知识的传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本领和综合素质。

(二)进一步丰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首先,探寻二者融入的契合点。契合点是二者融入的基础。伟大建党精神之“建”,不仅包含创建之意,也包含建造之意,更蕴含着“创新”“创造”“立业”等核心概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思维和建功立业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业精神和创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融合相通之处。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并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培养浩然正气,激荡起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构建二者融入的理论话语体系。坚实有力话语体系是二者融入的支撑和保障。在这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遵循创新创业教育规律,需要立足当下,放眼过去和未来,跨越学科体系的鸿沟和时代界限,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来丰富当代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同时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创业教育还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建设具有思想价值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最终构建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思维训练、创业意识养成与创新创业品质塑造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首先,进一步融入创新创业教材。教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首先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中增加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针对创新创业所需的思想意识、精神品质、毅力等等,把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胸怀天下、开拓创新、敢于斗争、人民至上等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融入创新创业教材的编著,完善创新创业教材体系,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教材融入。其次,进一步融入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能力,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可提供各种平台使教师接受再教育、再成长,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准确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找准其与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融入的契合点,将中国共产党人建功立业典型事迹引进创新创业课堂,如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等等,引领青年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让创新创业精神遍布大学校园。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用生动语言讲授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在联系,还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最后,进一步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践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要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必须发挥实践教学作用。可以依托红色资源,如: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回顾建党艰辛历程等,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组织开展红色创新创业课外拓展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我思想境界,深化大学生红色认知与红色信念,激发大学生建功立业志向,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志,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3]。伟大建党精神既有起始性历史价值,又有穿越时空的普遍性时代意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两者的相融相促,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从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和教育实践多维角度入手,以思想指引行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建党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