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优化及其实践*

2024-05-03 13:46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目标评价

马 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是党和国家意志在高校的贯彻、体现与执行。[1]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学中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是实现思政课教学优化的本质要求。优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一)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思政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三观,同时培养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这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上,更多体现在情感认同、思想认知和践行能力上。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高校思政课既要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也要重视素质能力的培养。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把知识性考核与实践参与性考核结合起来,教学的双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和动态化的考核,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活起来,充分体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特点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过程,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政治素养,有效推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2]有效的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也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也更注重对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育、导向和育人功能。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反映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还反映在教师这一主体的教。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组织、教授都要科学且有效。过程性评价中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探寻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策略都是来源于教师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反之,教师也在过程性评价中实时把握学情,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见,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更要通过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把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评价中的学情因素,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精进专业,更要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及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并敢于和善于反复实践,最终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也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尤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过程性评价一定要全面考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和反思自己,最终得到全面发展。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实现了对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一般途径、技术平台支持下的高效考核以及开放的学习评价方式。此外,过程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和多样的发展平台。在评价内容方面,过程性评价除了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纳入其中,还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都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创新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求教师全面分析学情,评价要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能力提升[2]

二、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一些高校在教改大潮中不断探索过程性评价,在创新过程性评价形式、选取评价工具、探索评价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实现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也并非容易。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评价改革也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

(一)考核目标定位不准

考试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现阶段,高校对思政课过程性评价虽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但由于长期运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师生都习惯性接受主流定量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和使用,过程性评价的各个环节流于形式边缘化,多数高校仍然是期末考试占比较大,其他方面的考核占比较小,终结性评价起决定性作用。思政课考试突出了考试的评价功能忽略了考试的其他功能,使得评价、鉴定、引导、激励不能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育人功效,难以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参与精神,使得考核目标定位与思政课育人目标不能一一对应,甚至脱节。这就阻碍了学生在知识、素养和能力等方面的科学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更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考试形式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考核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在具体操作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考试评价,教学过程中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考试形式和内容单一,教与学的模式简单趋同。多数高校思政课成绩占比设置依然是终结性评价占比更高,表面上看,课程评价涵盖学生日常表现,还包括社会实践,但由于小班授课推进迟缓等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关注。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既没有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又不能真正反馈教学效果,依然不能改善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提不起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打造金课难上加难。

(三)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考核缺失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只有将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才能达到实时检验和反馈学习效果的目的。当前高校普遍还是主要评价知识目标达成度,在教学过程实施的教学周期内,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了解不细致不全面,甚至不了解,直至最后的考试,教师才掌握了一部分的学习状况,但课程已经结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除了缺少其他评价,教学过程中知识性的阶段性检测也很少,即便是在知识目标达成方面也不能及时反馈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自然也就难以设置科学的教学进度,难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在这种评价定式中忽视日常积累,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和反思,也就无从跟进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对课程评价缺乏研究,达不到思政课的系统性评价,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深

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教学中的这对双主体有更多了解和互动,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学生的学情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学情差异和课程差异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沟通。如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于表面,如选课、点名、打招呼、提问、判作业这些浅层次的师生互动是难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的。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很难与学生展开深度交流,师生均未能从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方面透彻引导和处理其与专业课的关系。教师来自个人发展涉及到的科研与教学不能全面兼顾,小班教学推进缓慢,学生重专业轻思政……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大部分教师难于投入到与思政课教学班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学情分析不准确不全面,进而也影响到了思政课过程评价的准确性与针对性。

(五)教师与学生均缺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与重建是教师和学生这对双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反馈教学效果、进一步成长、实现超越必经的过程。在自我评价中进行深刻地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中,大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评价流程中很少体现双主体交互参与。师生不制定自我评价方案,鲜有常态化的教学反思和学习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很难重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也难以自我评价。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虽然推进了过程性评价,但多数师生在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方面都浅尝辄止。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很少进行自我反思,或者脱离自我评价的反思,将不理想的教学效果归因于学生和课程本身。学生上课玩手机、学专业课程、备考等级证书、做其他事情,课后将课程抛掷脑后,缺乏阶段性的总结概括,不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习反思,这些都让教与学背道而驰,导致教学活动难于有效开展。[3]

(六)技术支撑不足

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现实中难于落实、落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首先,信息化技术和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有待提高。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技术手段评价相融合是一项大工程,信息化平台设计者很难从不同学科教学规律和教学设计入手设计功能模块,导致评价手段和功能在不同课程中无法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无缝对接,评价效果不理想。大多信息化平台功能同质,停留于教会教师使用基本功能,对教师和学生利用技术全面辅助过程性评价的研发没有系统的研究。

其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滞后,影响了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性。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其评价过程的开展需要多元的方法技术体系做支撑,数据的整理、分析、提纯技术也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获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设置合理权重进行量化分析,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教学做出精准评价。[4]但是一些教师对信息化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尚浅,不愿参与学习和研究。导致思政课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中都缺乏技术创新,导致过程性评价中信息化手段使用单一,信息化助推过程性评价的深层次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展示。

三、优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性评价机制的优化

过程性评价机制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能够让教师展开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活动,让过程性评价能够顺利实施。

1.应该坚持评价主体和方法多元化

在过程性评价中所有评价主体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确认,评价主体参与到评价环节中才能全面发挥评价的作用。思政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它的激励作用要远大于评价作用,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应该坚持注重激励学生和培养学生主动性

高校对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高度关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改革中积极倡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被关注,被重视,被激励,在公平且开放的环境下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究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

3.应该坚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过程性评价在设计和实施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成长轨迹,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策略,将细化的评价标准纳入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将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均纳入评价体系,着眼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育人机制中,要注重五育协同发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能单纯围绕本学科知识层面展开,而要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实现五育并举的协同发展机制,过程性评价要摆脱传统单一课程周期内的知识目标达成,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与技能形成充分融合,贯穿于学生的全部培养过程。建立这种综合评价机制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性评价设计的优化

1.确立多元主体的评价地位和作用

大思政的育人空间已经由学校拓展到了社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也由校内小课堂拓展到了社会大课堂。因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定位一定要立足全面。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中,所有评价主体都应该在过程性评价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越来越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和要求。要针对不同思政课程调整评价权重来决定各个评价主体的表现力,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参与评价的平台,将多主体以科学有效的方式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系,实现教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有机统一。

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应突出设置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环节。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来引导学生重视思政课,这样既能够检验所学知识,也能够互相借鉴学习方法,取长补短。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这对师生双主体都具有指向性意义。学生可以明确目标,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2]

2.采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和选取适用的评价工具

思政课的过程性评价,要结合学科特点、学情以及教学方法来选择评价方式。评价学习态度时,明确学习目标、反思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要贯穿起来,采取能够体现这些要素的方法。评价学习过程时,要考虑到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时,除了要结合前面的评价因素,还要注重情感目标的评价,例如学习态度、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等,在评价中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自评与互评,也能够体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2]

在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中,选取合适的评价工具可以发挥其指向性规范评价过程,实现公平公正。评价工具的选取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全面,评价过程与方法的可行,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评价工具要具备开放性,能实现评价价值目标的多元化。通过评价工具各项功能的整合,必须做到能客观检验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关注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工具要使思政课的教学与评价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性评价实践的优化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科学、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创新考核评价内容与方式。具体实践研究开展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

1.制定评价方案设计教学过程

每所高校的思政课评价方式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考核方案。根据我们对过程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应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专业特点以及不同学情制定符合本高校特点的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方案。发挥好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把握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重视校外其他评价去制定评价方案。在制定好评价方案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中,教师是主要评价组织者,要统揽评价全程,准确把握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方式、选取评价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组织评价反思、做好评价总结……这些都要在教学设计中全方位科学地体现出来。评价方案首先要明确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和组织作用要体现在评价的全程,学生主体参与的所有评价和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其他评价都要在教师的监控范围内运行。评价流程中由教师组织实施的阶段性知识检测和终结性知识检测、课堂教学涉及的考勤和互动表现,以及课堂实践和教师布置的课外调研及实践,教师必须对以上评价的标准、内容、形式和流程给予详尽的说明,在评价过程中跟踪指导,做好评价记录。由学生参与的其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日常表现以及来自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其他评价,教师必须选取合适的评价工具做好收集和监控,同时在制定评价流程时要向学生说明如何反馈、权重如何设置,以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学习和评价的全部流程。评价结束后师生还要进行评价总结和反思,肯定一些成功的教学学习经验和评价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善用自评和互评。总之,教师应合理安排评价流程,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理解有差异也有局限,所以教师要持续跟踪,正确引导。

2.过程性评价中的问题链教学

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很多高校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问题链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突出问题意识,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引导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提炼,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进行问题链教学就使得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都能够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在过程性评价中,通过问题链教学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唤醒学生,深化教学,澄清困惑。这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5]

3.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教学本身可以有效激发知识传授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相对规范。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流程参与教学实践,可以按照分组教学法进行课堂实践,这样既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理念,也能够为过程性评价中的自评和互评创设平台和环境,评价有理有据、公平公正。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课堂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是过程性评价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综合了课堂考勤和课内实践评价部分,借助合适的评价工具,通过提问、讨论、汇报、课堂展示等环节科学评价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课堂互动及学习反馈等情况。各个表现的权重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例如考勤在平时成绩中占比不能太高,因为它不能决定知识目标和全部的情感与能力目标是否达成。但要想让考勤所衡量的学习态度起决定性作用,就要设定考勤底线标准,缺勤次数设置上限,运用一票否决制。针对课堂上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的情况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看手机现象可以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调整教学活动,将手机利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杜绝学生手机娱乐。同时也要将相关行为设置界限(电脑、ipad和其它娱乐电子产品严格禁止,不能专注于课堂的其他行为累计次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其他课堂实践表现都要根据实践项目和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做出说明,严格执行。这一环节中,关注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激发,主体作用得到了确认,有效的评价实践有助于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激励功能。[6]

5.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既包括教师结合课程本身所布置的课外实践和满足教学需要为课内实践和展演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包括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实践资源的志愿服务和实践效果。涉及教师组织和布置的内容应注重目标性,应有利于深化思政课知识性教学内容的学习,促进知识目标的达成;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应有利于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能力目标的达成。实践结束后要进行实践反馈和学习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同身受,通过评价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情况,持续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增强信心,实现全面发展。

6.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效衔接

高校思政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后,终结性评价应归属于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传统的闭卷考试还是利用信息化优化考试模式,都要注重形式和内容、评价与反思,与过程性评价中的其他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同时也要增加知识性阶段性检测,分阶段进行考试和测验,让学生对知识性教学内容迅速消化,能够学以致用,实现高校思政课全过程评价的完整而有效。[5]

猜你喜欢
思政目标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目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