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及犊牛消化不良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2024-05-03 15:09胡春亮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灌服初乳犊牛

胡春亮

(山东省寿光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寿光 262700)

母牛及犊牛消化不良是由于机体消化系统紊乱而引发的一种消化性障碍疾病,严重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对犊牛而言,该问题易发生于春季和冬季。造成母牛及犊牛消化不良的因素众多,本文将对母牛及犊牛消化不良现象的原因、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降低消化不良发病率。

1 母牛消化不良的病因

1.1 日粮因素

母牛日粮种类单一,多以喂食粗饲料为主。例如,玉米秸秆等。母牛长期采食单一的粗饲料,营养供应不足,可导致瘤胃反刍功能减弱,甚至出现炎症,造成母牛采食量降低或停止。粗饲料加工粉碎过细也会减弱对瘤胃的刺激,使母牛反刍减弱。另外,饲喂难以消化的块茎类饲料也易引发母牛消化不良。日常饲料保存不当,导致其发霉、变质。饲喂变质的饲草会引发母牛前胃迟缓,出现消化不良现象。此外,过量饲喂精料可减弱母牛瘤胃蠕动、导致母牛出现瘤胃积食、瓣胃阻塞或酸中毒。

1.2 饲养管理因素

牛舍环境温度过低,母牛遭受风寒可引发感冒,肠胃痉挛、疼痛等。日常饮水供应不足也易导致母牛瘤胃积食、瓣胃堵塞现象的发生,引发消化不良[1]。日粮饲喂不定时、不定量可引发母牛消化不良现象。更换日粮时,突然更换缺乏过渡期也易造成母牛消化不良。

1.3 疾病因素

部分疾病也可造成母牛消化不良。例如,产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疾病可导致母牛消化不良,甚至引发反刍停止。此外,创伤性肠胃炎、心包炎、腹膜炎等也可引发奶牛消化不良。除此之外,常见寄生虫病(线虫病、绦虫病、肺线虫病、球虫病等)和传染性疾病(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副结核病等)也会导致母牛消化机能受损,引发消化障碍。

2 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

2.1 母牛因素

母牛饲养管理不当也可引发犊牛消化不良现象,尤其妊娠后期母牛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犊牛发育不良、初乳质量下降,进而诱发消化不良。

2.1.1 营养不良 母牛营养供应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以及泌乳量和乳汁质量,而可以引发犊牛消化不良现象。尤其是妊娠后期母牛。若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母牛机体营养代谢紊乱,新生犊牛先天体弱,在后期饲养过程中易出现消化不良现象[2]。另外,日粮中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初乳中免疫球蛋白数量减少,初乳质量下降。犊牛因无法获得充足的抗体而易感染各类疾病,导致机体消化不良。

2.1.2 疾病 母牛乳房炎、酮病等疾病也间接引发犊牛消化不良。造成母牛乳房炎的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干奶期母牛患乳房炎时,乳房内会堆积大量毒素。分娩后,毒素会随乳汁进入犊牛机体内,引发犊牛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犊牛中毒性消化不良。另外,乳房内的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和透明质酸酶会损害乳房组织,导致母牛泌乳量下降。患酮病的母牛机体内酮体含量升高,酮体可随乳汁进入犊牛消化道内,刺激肠黏膜引发消化道炎症,进而导致犊牛出现腹泻现象。另外,犊牛体内的酮体会使机体内大量的阳离子排出体外,引发犊牛酸中毒,造成其中毒性消化不良。患酮病的母牛泌乳量下降,乳汁中脂肪、尿素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影响乳汁质量,引发犊牛消化不良。

2.1.3 过量使用抗生素 患病母牛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乳汁中出现抗生素残留,导致初乳质量降低。犊牛在食用这样的初乳后会增加消化不良风险。存在抗生素残留的初乳适口性差,犊牛拒绝采食现象明显,影响其自身生长发育。另外,抗生素会杀害犊牛消化道内的有益菌,导致消化道菌群失调,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进而引发消化不良现象。

2.1.4 日粮储存不当 饲料存储不当会导致霉菌大量滋生,并产生大量毒素。母牛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会导致中毒。腐败梭菌等也是常见致病因素。牛机体内的毒素会通过初乳进入犊牛消化道内,导致其消化功能紊乱。

2.2 犊牛饲养管理不当

2.2.1 环境卫生差 饲养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犊牛机体健康。保持犊牛舍内环境温湿度适宜。温度控制在10~26 ℃ 左右。随着犊牛日龄增加,环境温度可适当降低。湿度应维持在50%~70%。犊牛舍内应铺设柔软的垫草,并定期更换。犊牛舍内环境温度过低或无垫料会导致犊牛机体体温下降,躺卧时肠胃受凉,造成消化机能减弱,引发消化不良现象。长期不更换垫料可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导致犊牛出现病理性腹泻。

定期对犊牛生长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可使用10%的石灰乳对墙面等消毒。犊牛转入犊牛舍后,饲养人员未定期清理舍内污染物,犊牛舔舐地面,导致病原体进入消化道,可引发犊牛消化紊乱,腹泻等。母牛分娩前,饲养人员未对产房及接产工具进行杀菌消毒,可导致环境内病原菌大量存在。犊牛出生后,接产人员在用纱布清理犊牛口腔、鼻腔内的黏液时,病原菌易进入犊牛消化道内,引发其消化道紊乱。

2.2.2 应激 犊牛消化道问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发病率显著增加。季节交替时,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新生犊牛由于自身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低,无法适应外界环境的剧变。因此,易引发菌群失调导致,导致机体消化机能紊乱、消化不良等。断奶对犊牛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应激。当犊牛采食量达到自身体重的1.30%时可以开始断奶。若养殖人员选择一次性断奶或过早断奶会导致犊牛消化机能紊乱,机体无法有效消化饲料,进而引发消化不良。冷热应激、转群、疫苗注射等也是常见应激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转群等都会导致牛应激反应的发生,造成机体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减弱,食欲减弱。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牛机体消化器官功能受损,引发其消化功能障碍。

2.2.3 饲喂不当 7日龄以内的犊牛采食过多母乳也可导致消化功能减弱。过量乳汁在消化道内发酵可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腹泻。采食过多母乳还会引发犊牛消化不良,进而造成犊牛吸乳量下降甚至停止。由于新生犊牛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人工哺乳时不遵循定时、定量原则或过早补饲、使用劣质代乳品等都会导致犊牛消化机能受损,进而出现消化不良现象。

2.3 先天因素影响

2.3.1 前胃发育不完善 新生犊牛前胃发育不完善,瘤胃尚不具备消化能力。虽然皱胃中的凝乳酶可消化初乳,但无法消化颗粒料中的蛋白质。过早饲喂饲料就会导致犊牛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颗粒料,因此易出现消化不良。

2.3.2 肠道菌群不稳定 犊牛在母牛体内肠道处于无菌状态。随着分娩,肠道内微生物逐渐定殖。新生犊牛胃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不成熟。一旦有害菌大量进入肠道会导致肠黏膜受损,犊牛食欲减弱,消化紊乱。

2.4 胃肠道疾病

犊牛饲养过程中,若饲喂时间间隔过长会导致犊牛消化道内缺乏内容物,消化道pH降低。酸性环境下胃中的凝乳酶会腐蚀胃壁,导致胃溃疡,犊牛表现出消化不良。另外,犊牛误食异物,例如沙子、垫草等,可损害胃黏膜,引发胃溃疡,导致食欲减弱,消化机能受损,引发消化不良。

3 防治措施

3.1 母牛消化不良的防治

3.1.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应保证母牛饲料种类丰富,精粗比适宜。强化饲料储存管理,禁止给母牛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日常可饲喂易消化的苜蓿草、青贮饲料等。定时、定量饲喂,保证饮水充足、清洁。及时清理母牛舍内产生的污染物,保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消毒。此外,做好环境温湿度控制,保证饲养环境适宜。

3.1.2 药物治疗 对患病母牛及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采食量少、消化功能较迟缓的母牛,可通过灌服200 g硫酸钠、15 g鱼石脂及4000 mL水治疗。为了预防消化道感染,饲养人员还可饲喂0.005 g/kg·bw卡那霉素。对于脱水的母牛,可灌服补液盐。

3.1.3 促进消化 禁食8 h,同时给母牛服用10 g胰酶、10 g蛋白酶、10 g淀粉酶和1000 mL水的混合溶液,2次/d,连续灌服3 d,利于母牛消化功能恢复。

4.2 犊牛消化不良的防治

4.2.1 加强母牛管理 做好母牛尤其是妊娠后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可有效预防犊牛消化不良。母牛妊娠后期日粮配比应合理,日粮中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等营养素,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提高初乳质量[3]。母牛分娩前,饲养人员应做好乳腺炎、酮病等疾病的预防管理工作,避免母牛因疾病导致初乳质量下降,影响犊牛消化机能。

4.2.2 加强犊牛管理 犊牛出生后,饲养人员应帮助其尽快吃到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可有效增强抵抗力,预防消化不良。因此,犊牛出生30 min内应保证其吃到初乳。犊牛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应保证定时、定量饲喂。每日乳汁饲喂量控制在4~5 kg,可根据犊牛体重可适当调整。犊牛出生后一周可开始饲喂少量干草,有助于促进瘤胃发育。通常可选择多汁饲草。两周后可开始训练犊牛采食精料。饲养人员可将饲料研磨成粉末与食盐等搅拌均匀,涂抹于犊牛口鼻处,诱导其采食。20日以后可适当提供胡萝卜汁、甜菜汁等。另外,日粮中也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铁、硒等营养素。做好牛舍环境的净化工作,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另外,牛舍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犊牛因受凉出现腹泻问题。饲养期间,养殖人员应定期对牛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及时清理舍内产生的污染物,避免毒牛舔舐污染物,导致病原体进入消化道,引发腹泻。

4.2.3 药物治疗 对消化不良的犊牛,饲养人员可通过灌服100 mL人工胃液,从而有效促进机体消化功能。灌服2次/d,连续灌服4 d,对于脱水的犊牛,饲养人员可补充补液盐治疗。对于脱水严重和酸中毒的犊牛,可通过灌服或注射10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5 类症鉴别

5.1 单纯性消化不良

高发于2周龄犊牛,临床表现为摄乳后腹泻,排灰色粪便,粪便不成形,病牛体温升高至40 ℃ 左右,精神萎靡、食欲减弱。造成单纯性消化不良的因素多为饮食被污染,初次采食草料等。

5.2 寄生虫病

寄生虫因素引发的消化不良会导致病牛粪中存在血液和纤维薄膜,并散发恶臭味。患球虫病的病牛发病后期粪便呈黑色

5.3 中毒性消化不良

多因环境因素、饲料酸中毒等导致。病牛主要以腹泻为主,病程短、腹泻严重、粪便有恶臭味。同时,病牛体温升高,眼球下陷,严重的死亡。

6 结语

造成母牛与犊牛消化不良的原因众多,明确引发犊牛和母牛消化不良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是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养殖效益受损的关键。,不断加强母牛与犊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营养供应充足、粗精料比例合理,避免因营养不足导致犊牛体弱或消化机能不足,进而引发各类消化道疾病,可有效预防母牛与犊牛消化不良。

猜你喜欢
灌服初乳犊牛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牛便秘可用中药治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胀急救三法
中医咋治牛便秘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