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4-05-03 15:09汤喜林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耳病毒株猪群

汤喜林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北票 122100)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技术的发展,生猪存栏量大幅增加,由于区域面积生猪存栏密度增加,给生猪疾病防治工作带来难度。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某个猪场感染发病,很容易造成地区性扩散和传播。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容易变异,加大猪蓝耳病防控难度,因此养猪户要对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高度重视。

1 病原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呈卵圆形,有大约5 nm大小的突起在圆形表面。根据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序列差异可分为美洲型和欧洲型,其中美洲型以VR-2332毒株为代表,欧洲型以LV毒株为代表。目前我国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存在变异现象,大多属美洲型,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病毒的稳定性环境温度和pH的影响很大。当环境pH<5或者pH>7的条件下,病毒感染力下降95%以上[1]。在高温和干燥环境条件下很快失活,但对条件适宜的空气中能保持20多天的感染力。

2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多呈地方流行性。易感猪群以哺乳猪和妊娠母猪为主,其他猪不分年龄、品种都可感染。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进行散毒,患病猪接触饲料、饮水器具、排泄物等都可以传播病毒,种猪可通过精液传播病毒,因此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根据本病的潜伏期长短和感染猪群表现可分为亚临诊型、慢性型、急性型等,其中亚临诊型是感染猪群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通过猪群血清学检测发现抗体阳性率一般在15%~85%之间[2],整个猪群表现为持续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

急性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潜伏期短,感染3 d就可以发病,母猪在妊娠105~107 d感染病毒发病容易造成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或产死胎。也有些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如轻瘫、运动失调等症状,出生7 d内死亡率可达50%以上[2]。母猪发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热、采食量下降或不食,有些母猪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产后无乳等症状。哺乳期仔猪患病死产率高,可达80%以上,断奶后仔猪患病出现眼睑水肿,体温升高至40 ℃ 以上,渐进性消瘦,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等,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有时呈腹式呼吸,采食下降或不食。有些仔猪可见体表皮肤、耳部皮肤发紫,耐过猪日增重可下降50%以上,因体弱容易继发其他疾病[3]。成猪的临诊症状表现较轻,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有些病猪皮肤表现出一过性的深紫色,如尾部和腹部及边缘皮肤等。种公猪的发病主要表现是精子出现畸形和精液品质下降等现象,精液可带毒。慢性型与发病猪群免疫力和毒株毒力强弱有关,主要表现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育肥猪群生长缓慢。猪群整体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

4 病理变化

没有其他继发感染的病例可见淋巴结有中度或轻度水肿,肺部有间质性肺炎或卡他性肺炎,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肺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合并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时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及心包炎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后期的特征性病变是鼻甲部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脱落,巨噬细胞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在猪发病早期可见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在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脑炎、心肌炎和动脉炎,脐带发生坏死性动脉炎和出血性扩张病变[4]。

5 诊断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诊断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ELISA检测具有成本低、耗时短、准确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操作方法是先采集流产母猪血液,然后通过高速离心获得血清,检测血清样品的吸光度在450 nm处来进行结果判断,如果血清样品的吸光度小于试剂盒临界值则为阴性,大于试剂盒临界值则为阳性,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可以作为实验室判断依据[5]。

6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6.1 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1)严格执行猪场科学引种制度,实行自繁自养。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不仅可以通过精液传播,而且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猪场在引进种猪时首先要进行血清学检测,种猪引进后要隔离饲养观察检测1个月,隔离期结束后,在确保安全条件下才能把引进种猪混群饲养。规模化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可有效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概率。

(2)提供适宜猪舍环境,强化均衡营养供给。在猪舍通风和光照等环境控制方面要加强管理,给猪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在猪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均衡营养供给,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3)建立猪场科学消毒制度,同时做好猪场其他疾病等防疫工作。对猪场内环境的消毒实行穿梭用药的原则,可有效杀灭病毒、细菌、球虫、支原体和芽孢等五大病原微生物。该病容易与其他疾病发生继发或合并感染,因此做好猪场其他疾病等防疫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猪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科学免疫方法做好免疫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利用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另外还要制定好猪场预防用药程序,抗生素定期投放,减少或净化猪场具有传染性的杂菌,降低该病造成猪免疫力低下而带来的继发感染。

6.2 治疗措施

如果猪场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首先使用纯中药制剂荆防败毒散全群拌料一周,拌料前荆防败毒散用开水浸泡1 h,然后连汤带渣拌料,使用剂量按照荆防败毒散500 g拌料250 kg饲料比例,用于提高全场猪群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对有呼吸道症状的病猪,如果注射治疗可以使用1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或者使用支原净和阿莫西林拌料治疗,由于药品生产厂家不同,药品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建议按照在当地购买的实际药品说明书使用。

6.3 科学防疫

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苗两种,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存在变异现象,目前使用疫苗接种来预防猪蓝耳病的效果多方反馈不一。有些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后,使用抗体检测,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达到很好防疫效果。建议猪场根据当地防治猪蓝耳病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兽医部门指导意见,制定出适合猪场的防疫程序,有条件地使用抗体检测,降低该病发病率。

猜你喜欢
耳病毒株猪群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猪群亚健康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