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05-06 16:54刘书明张青青
山西财税 2024年1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提质财政

■刘书明 张青青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3 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4 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既是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年全国财政部门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客观需要

2023 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推动经济全面恢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导和改善社会预期。这需要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强化财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上有新作为,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取得积极进展,不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二、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各类财政资源,综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贴息多种政策工具,通过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带动作用,为扩大总需求奠定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质增效”着眼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完善政策实施机制,提升政策效能和效益,推进财政领域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结构性调整,用好政策政策空间,以较小的政策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政策效应,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一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确保支出规模适度增长。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除组合运用国债、专项债、贴息以及补助等政策工具之外,同时考虑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调入必要的资金,确保财政支出总规模适度增长,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带动放大效应。在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原则下,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规模,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聚焦提升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扩大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确保债券项目迅速落地见效,促使政府更灵活地引导资金流向,着力提高投资效率,提升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带动消费、信贷需求释放以及就业。

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确保均衡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弥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力缺口,加大向基层市县的直达资金规模,完善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三、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统筹宏观调控、财政可持续和优化税制的需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实现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在提高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和精准性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投向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增强对企业科技研发费用税收优惠的确定性,实行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引导资本流入现代产业的研发和生产领域,逐步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和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税费政策支持体系,以财税力量助力科技攻关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二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实施针对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的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在关键领域的投入。

三是扛牢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主责,强化风险防范。健全完善常态化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确保面向制造业企业的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快享,帮助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四是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通过减税、免税等多样化的政策组合工具,实现宏观布局与微观调整结合的可持续性。在供给侧主要围绕小微企业、现代制造业、个体工商户等重点支持对象,实施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稳定企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在需求侧,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提高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五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收费目录公示制度,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做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基础工作,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大战略任务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下真功夫,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下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资金,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切实调整使用效果不好的资金用于保重点,防止支出固化僵化,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财政资源使用效率和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建立财政支持机制,设立灵活专项资金,明确将其用于支持国家关键技术研发、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财税举措,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国家在关键领域的持续性的财政投入。

二是优先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领域,提高整体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慎管理,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各级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避免因地方财政短缺导致基层公共服务的滞后。

三是从严编制预算,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确保项目支出安排与事业发展、可用财力水平相适应,与财权、事权相匹配,从严规范支出政策,不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扩大支出范围,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和绩效评价,及时取消或调整无效低效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四是重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严把资金源头关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各类经费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支出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财政、纪检、审计等监督方式协同发力,确保过紧日子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五、严格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为加预算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到位,全面助力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需要严格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深入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健全财政收支预算管理,落实预算法定原则,切实硬化预算约束,严格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全过程跟踪监控,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压实财会监督责任。加强对财经领域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强化上下联动,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适度扩大支出规模等重点任务,严肃查处财政收入不真实、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畅通财会监督信息渠道,建立财会监督专报监督机制,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四是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加强重点领域监督。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财会监督政策衔接、监督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更好发挥各地监管局作用,针对财政、金融、教育、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等领域突出问题,以及营商环境、资源利用等领域多发、高发、易发问题,联合开展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整饬财经纪律,提升监督效能。

六、加强政策协同配合,保障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政策的力度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综合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潜力、财政承受及偿付能力、政府资产资源状况等分析,我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总体安全,为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提供了空间,但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债务存在流动性和兑付风险的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高度重视财政承受能力,在优化政策工具和上下功夫,减轻财政压力,防止引发新的财政风险。

一是统筹兼顾,协同发力。统筹财政收支政策,强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综合考虑融资成本、国家整体规划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要求,调整投资方式和政府债务结构,严格落实各类既定化债措施,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新一轮债务置换等方式足额偿还债务本息,持续开展债券资金管理情况监控,动态跟踪债券资金支出、风险变动等情况,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

二是统筹宏观调控政策,确保政策形成合力。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范畴,在更高维度上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各项政策的耦合度和关联性,实施最优政策组合,把握政策时效性和精准度,避免政策出现大起大落,最大程度提升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更好地统筹短期稳定、长期增长和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三大目标。

三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激发稳增长动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完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持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政策实施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突出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数量规模型”向“效率效益型”转变,改善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在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提质财政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