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现状及创新性研究

2024-05-06 23:14赵春青薛玉琪亢春雨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精神

赵春青,薛玉琪,亢春雨

(1.保定开放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1)

2021 年数据显示,我国60 岁以上人口高达26 736 万人,比2020 年增加992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历史性突破了2 亿,高达20 056 万人,比2020 年增加了334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2%,比上年提高了0.2%。[1]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60 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 亿人,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过渡到中度老龄化阶段。[2]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老年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话题,老年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对于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和创新老年教育模式,服务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更新老年人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一、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建设,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老年人有继续学习的意愿,希望参加各类学习,激发自己潜能,精力充沛地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发挥到极致,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实现自身价值。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一书认为,积极老龄化理论以独立、参与、尊严、照料、自我实现为基本原则,其中“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理论基础。[3]“积极老龄化”可追溯到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其核心内涵强调探索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潜在的创新性力量,从而为个人乃至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理,积极老龄化理念将传统认知中“老年人是社会问题的集中者、社会资源的消耗者、社会发展的压力”转变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者、社会建设的创造者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4],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建设,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消除老年人是负担和累赘的思维模式。

二、老年教育核心由基础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视域下,我们对老年教育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老年教育不能仅是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老有所乐,应该更多关注健康教育、参与意识、权益保障,实现老有所为。

2020 年12 月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 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5]当前,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转变到精神需求上来。积极老龄化提倡老年人走出家庭,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物质方面得到了满足,对自己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希望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活动,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6]对老年人而言,如果能将自己专业特长、经验应用到社会建设中,这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能有效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老年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众多研究者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应用到老年人需求研究中,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7],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理解为亲人的陪伴、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参加老年教育、与社会融合、自我实现等方面。[8]总而言之,精神需求不只是为老年人营造尊老、爱老的理想社会氛围,而是让老年人在参与社会建设中获得社会认可,实现自身价值,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三、解析老年教育发展现状

1.老年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老年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区域化差异明显。基于老年教育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标准、等级不一,有重复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及设施有待整合,各部门缺少协作,责权不明确,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机构也没有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条文,老年教育专职管理人员紧缺,也缺少配套的支撑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2.对老年教育定位不精准

国家对于老年教育工作尚未形成完备的教育体系,各地的老年教育更是参差不齐,对老年教育也没有形成精准定位。虽然众多研究者都在潜心研究老年教育,但是由于老年教育对象处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的受教育经历、不同社会阅历,导致老年教育很难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教学模式。老年教育研究者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定适合本土老年群体教育模式,满足本土老年人生活生存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基础设施、教育师资配备及教育规模上均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对老年教育没有精准定位,很难办好让老年人满意的教育。因此,对老年教育精准定位,是做好老年教育的必要条件。

3.老年教育专业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目前老年大学或者部分成人院校开展老年教育,多借助本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这些教师队伍的知识储备可能没有问题,但由于对老年教育研究不足,常常导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形式比较单一,不太适合老年人。另外是社区组织一些健康讲座,多以推荐产品为主,商业目的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储备不足,不能系统地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和帮助。目前,我国应加大力度培养老年教育专业人才,充实到老年教育、科研队伍中,有效地解决老年教育师资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

4.社会和老人自己的负面认知阻碍老年教育发展

莱维发现,消极悲观的老年人,很容易患高血压,而乐观积极的老年人,患高血压比例大大降低。[9]大多数老年人,都认同老年时期应该退出社会,回归家庭,颐养天年。而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生病了、思想落伍了或者脑子反应慢了,就成了家庭和子女的负担。新生事物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消极的心态和理念阻碍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和迫切性。

四、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在积极老龄化理论体系下,老年教育需要有新认知和定位。有研究者提出:“重新认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并实现其全面发展是走中国特色养老之路的应有之义。”[10]老年教育的核心是充分发挥老年人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等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1.树立积极老龄观,创新老年教育的发展

积极老龄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地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和观念。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它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积极看待老龄化现象、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积极创造老龄化的社会价值。[11]

积极老龄观又称有为老年观,强调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比如文化传承、专业技能的传承及社会稳定的维护者。老年教育要从满足老年人基本的被动型精神需求,例如营造尊老爱老社会氛围、参加休闲娱乐活动等,转变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又促使老年人自愿参加社会建设,从中得到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对各地老年人做好信息采集,包括身体状况信息、技能信息、工作经历、兴趣爱好、发展意愿等,为老年人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根据老年人的意愿,“因人施教”,为他们安排专业技能的学习、文化知识充实、创新创业指导等,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实现自身价值,满足精神需求。

2.以社区为载体,以教科研成果为支撑,制定适合特定社区的老年教育模式

社区是多数老年人的生活场所,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年教育的目标是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精神需求,老年教育是知识文化传播、兴趣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教育方式。为了提高老年教育的办学质量,让老年人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升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精神富足,幸福感获得极大提升。社区这一良好的老年教育自然载体应被充分利用、合理布局、系统规划,全面展开老年教育状况研究。对老年人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精神需求等情况进行摸底,总结整理调研成果形成研究报告,相关部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社区老年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老年人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求老年教育机构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理念和思路,并融会贯通于教育管理工作中,以积极心态应对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不断完善更新老年教育,为老年朋友做好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3.以网络为媒介,线下线上相结合,创新老年教育模式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老年教育也要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老年人自我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思维、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中。对于有实际应用技能需求的老年人,要选用实用性强的教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传授专业文化知识,并安排现场实践操作,边学习边演练边交流,激发老人学习兴趣点,轻松地掌握知识,开心学习技能。针对老年人接受知识具体情况,可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演练及参观学习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促进老年人对知识的掌握。对于单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制作小课件方便老年人反复观看,熟悉掌握知识及技能。对于时间安排冲突或者行动不便又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可通过开展线上教学,并设置回放,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观看学习,并设置实时答疑环节,对于老年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一对一及时解答。

4.以兴趣为基点,建立学习小团队,提升老年教育的社会参与度和满意度

传统老年教育注重老有所乐,多以老年娱乐休闲活动为主,老年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2016年国务院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要坚持“保障权益、机会均等,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优化布局、面向基层,开放便利、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比如课堂教育、社交活动、互联网教育及家庭教育等,积极开展老年人法律知识、科技知识、文化知识、健康养生知识、职业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12]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需求,加入团队学习,大大提升了老年教育的社会参与度和满意度。

5.以专题系列课程为主,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

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在特殊社会背景下,感受到了智能化的强大,也给一些老人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智能技术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为解决老年人在应用现代化设备遇到的问题,2020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老年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实践操作、体验学习、交流学习、互帮互助等,让老年人充分了解新鲜事物、享用新科技成果,积极融入智慧社会。[13]目前科技飞速发展,网上就医、线上支付、视频电话、云端交流等等,为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老年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地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和实践操作技能课程,并实时更新学习内容,让所有老年人都学会用智能手机,并教会老年人使用电脑网络,不仅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关注的国家大事,还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小问题,提升老年人的生存能力。智能化生活方便老年人与现代化接轨,让老年人充分享用现代化技能带来的便利,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五、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迁。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虽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学习应伴随生命始终,改变社会及自身对老年人定义,要以积极的心态过有价值有意义的晚年生活,是积极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发展老年教育,推陈出新,破解老年教育发展困境,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精神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