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探讨

2024-05-06 23:14汤泽金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片区革命中国共产党

汤泽金,林 坚

(1.同济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上海 200092; 2.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872)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文化的体现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20 世纪的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代人,以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方式去改造社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艰难险阻,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形成了革命文化,这是了解中国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概念是由毛泽东首先提出的,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有学者指出:“革命文化特指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它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西方列强及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主题,极具中国革命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2]20 世纪以来,革命文化在中国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塑造了几代人的世界观、文化思想和生活情趣。

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一种形象化表述,是由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和展现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革命性、政治性、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等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的血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标识。红色文化是以革命为思想内核的文化形态,是革命文化的时代化发展。

红色文化可以溯源至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主体不局限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主体,而是一种以弘扬革命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创造形象。而今留存下来的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就是革命历史和先进文化的重要见证。

对红色文化资源有不同的阐释,如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遗存。”[3]有的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和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留下的宝贵资源,主要表现为革命遗址、遗物、革命事件、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以及先进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4]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精神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指具有传承意义的优良作风、时代精神、道德风尚,以及理论、宣传、文艺作品;制度文化资源指革命政党或政权公布的纲领、政策、法规、制度及其所建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物质文化资源指具有历史价值的革命遗址和文物,以及烈士陵园、纪念地、陈列馆等场所。”[5]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文化资源不能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有所体现,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革命领导人旧居和工作场所、对中国革命有重要贡献的人物的遗迹遗物、相关红色文物以及流传下来的红色文化传统、革命精神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物质形态:重要地域、遗迹和实物

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战争与革命年代到现在的改革和发展时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各地在党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同的地位,留下各种珍贵的革命文物。

就地域来说,最初的共产主义小组主要在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活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上海党的“一大”拉开建党伟业序幕,嘉兴南湖红船确定党纲,安源发动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发生在铜鼓、修水和安源,永新“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井冈山成为“革命的摇篮”,瑞金成为“共和国的摇篮”,于都“红军长征第一渡”,遵义会议扭转了革命的航向,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地方,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谈判几经波折,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运筹帷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留下战场遗迹,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重要会议举行地(如北京、北戴河、庐山等地),重要决策发生地,“三线建设”遗迹,“两弹一星”研制基地,大庆油田,“五七干校”旧址,农村改革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上海浦东等,这些地方都留下了重要历史事件的地域特征。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等以及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领导人和代表性人物,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华国锋等,在各地留下了遗迹,都需要系统梳理、保存,做好展示和纪念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具体表现为红色旧居旧址、红色纪念建筑、红色器物等。相关的历史实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2.信息形态:文献、标语、艺术作品

红色文化的信息形态表现为革命文献、历史标语、艺术作品等,如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红色经典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戏剧、音乐、美术、摄影作品等),还有历史上的标语、宣传画、壁报、传单等。红色文献和红色文学艺术具有深刻厚重的教育价值和深远感人的艺术魅力。

3.精神形态:革命传统和精神

革命传统和精神是无形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承载传统、反映历史,更要成为培育先进文化的酵母。革命精神谱系丰富,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红色基因,“用以喻指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所锤炼出来的能够彰显和永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的一切先进思想、科学方法、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精神特质”。[6]红色基因附着在具体的客观的红色资源中,红色资源凸显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的话语表述方式多种多样,如“红色传统”“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遗产”“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光荣传统”等。

红色文化资源是重要革命历史事件的见证物。相比古代文物,红色文化资源多数在建筑形制、空间、结构等方面更为现代,保存状态也相对较好,从而使其利用方式更灵活。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史实细节相对清晰,与集体甚至个人的成长经历直接相连。要努力盘活现代革命文化传统资源,使之服务于当代文化生活。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集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价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高度重视。2011 年3 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7]习近平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8]“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9]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最重要的是发挥政治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播政治意识,维护政治稳定,培育政治人格,在理想信念、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情感激励、教育感染等方面产生积极效果。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政治导航仪、思想道德教育催化剂,对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公众的政治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继承传统,凝聚情感。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突出表现为艰苦奋斗、勤劳团结、为革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品格,是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前辈、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积淀着优秀革命传统,它能够凝聚群体情感、激励民族意志,见贤思齐,睹物思人,让人们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人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第三,传播文化,影响风气。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文化的体现,具有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具体形态,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相融合,潜移默化,形成氛围,影响风气。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成为“红色经典”,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永远闪耀着灿烂光辉,散发着魅力。

第四,开发品牌,开展旅游。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物质与精神、资源与价值相结合等属性,作为特色和亮点,可以带动地方的旅游。红色文化产业兴起,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显示出其品牌效应,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中异军突起,成效卓著。

第五,培育精神,引领发展。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革命传统、革命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内在基因和核心要素,世代相传。要注重提炼和培育革命精神,塑造人的灵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和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红色文化精髓,延续着红色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在新时代将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体现了中国特色,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三、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要系统总结、梳理红色文化资源,完整地保护,并予以激活、展示、开发和利用。

1.展示革命文物,建设中国共产党展览馆、博物馆

以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系统开展党史文物、文献、档案、史料调查征集,全面提升反映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大事件遗迹、重要会议遗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水平,特别是创党早期重要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毛泽东等活动遗迹、手稿资料等,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革命文物,抓住重点,体现特色,创新阐释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全国要系统、全面收集和整理有关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料、信息,摸清家底,分门别类,登记造册,采取保护措施,更好地利用。

2.加强总体规划,建设党史教育基地

按照总体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建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推介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革命文物宣传产品和文化产品,创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推进革命文物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示范引领。例如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除原中央苏区外,对国内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应纳入统一保护利用范围,第一批公布的15 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别是:井冈山片区、原中央苏区片区、湘鄂西片区、海陆丰片区、鄂豫皖片区、琼崖片区、闽浙赣片区、湘鄂赣片区、湘赣片区、左右江片区、川陕片区、陕甘片区、湘鄂川黔片区、晋冀豫片区和苏北片区。应进一步筛查和细化,确保没有遗漏,实行“应保尽保”。选择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发生地点,如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的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起点、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延安、西柏坡、香山、庐山、深圳等地,举办革命文物重点陈列展览。

以往红色资源遗产的保护利用多为“单打独斗”式,对统一历史主题下资源的梳理整合强调得不够,单点保护发展势单力薄,相关历史整体面貌的全面展现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国家文化公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政策的出台,实行区域统筹发展、资源整合联动,以有效实现集群效应。

重点推进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保护展示项目,遴选展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代表性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进行保护展示试点。还有农村调查旧址、三线建设遗产、水库建设留下的水下建筑、改革开放遗产等,都应列入保护利用工程。

3.加强革命文化宣传,艺术再现红色资源遗产

全面、系统整理出版中共领导人著作。以艺术方式再现红色资源遗产。把以往反映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故事片、电视剧等列出目录,设置专门电影院或电视频道播放。推介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加强革命历史题材的书籍出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手段、新工具,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传播格局,加强传播效果。利用新兴媒体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向受众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展示和宣传红色文化,以扩大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利用好红色资源,需要除文物保护之外更多学科、多部门的参与,开展机制创新,需要有相关产业的融入,做好品牌策划和运营策划等,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活化全面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4.开展红色文化考察和旅游

红色文化旅游是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在我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

根据2017 年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我国有300 多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要根据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状况,把“点”和“线”连成“片”,实现“立体化”,合理布局,建设红色文化旅游重点市县、村镇,促进资源、文化、业态、区域融合发展,形成一批红色旅游内涵丰富、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融合发展示范区。采取多种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媒体方式,不断改进提升红色遗址遗迹、博物馆和收藏馆的软硬件设施和传播条件。要充分利用各地革命文化纪念场所(如重大事件纪念地、革命烈士纪念馆),利用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重大工程项目,结合当地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等进行现场学习,加深领悟和感悟。

结合学“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活动,要与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开展红色文化旅游。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结合地方史、行业和部门发展历程,结合各地历史文化资源来学习“四史”,系统、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整体与部分相联系、把全国整体情况和各地特色相比较,力求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把握。要赓续红色血脉,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打造革命文物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资政、兴党、强军、育人等功能,在政治教育、文化传承、道德示范、价值引导、精神感召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片区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