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

2024-05-06 20:45陶小红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智慧小说

陶小红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教研室

项目化学习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基于当前智慧教学的发展趋势,需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在项目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智慧学习的优势。本文从内容与学情分析、任务情境创设、活动设计、成果评价等方面探究基于智慧学习环境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

一、项目化学习的概念

项目化学习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与生活联系,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贯穿起来,以“学”为中心,注重实践性,以评价为引导,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项目化学习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做好学情分析。项目依托教材内容编排,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情况,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明确项目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创设情境任务。围绕单元概念设置学习目标,明确“为什么这样学”;以问题解决为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围绕任务,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怎么学”的问题。四是评价学习成果。通过评价反馈学生的研究成果,反思整个项目过程,查找不足,完善项目化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智慧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围绕问题协作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智慧学习环境可以更好地达成“学为中心”的目的。智慧学习环境与项目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让素养有效落地。本文就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谈谈实施过程与收获。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学情分析

研读新课程标准与文本,了解学情,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基础。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获取学情信息,为学习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

(一)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通过智慧平台查阅资料,充分解读文本和课标。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小说《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是语言训练的重点,揭示了“学什么”。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小学三个阶段关于“阅读与鉴赏”目标要求:第一学段是阅读故事,感受自然和生命;第二学段是能复述故事大意,关心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了解事件梗概,描述人物、场景、细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三个学段关于叙事性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从“感知”到“关心”再到“描述”,并有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阅读故事的要求是呈螺旋上升的状态。由此可知,小說单元的学习应关注人物刻画、环境、细节等描写,体会作品主题。

(二)分析学情,清晰设计起点

通过智慧平台发起学情问卷调查,题目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包括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小说主题思想的提炼、小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等。智慧平台根据学生的回答,综合研判学生对小说体裁的认知与理解存在困难,对小说的悬念设置、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进行主题思想提炼等方面的能力尚存在不足。明晰学情后,教师要为项目化学习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三、利用智慧平台创设情境任务

本小说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里涉及小说三个关键要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要打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关系图(如图1所示),从而明确小说这一概念的内涵。

(一)梳理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智慧平台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展开分析和借鉴,围绕小说,需要把握以下概念内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言行、神态、心理等方法塑造;曲折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环境描写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由此,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言行、神态、心理等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2.关注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3.联系社会生活,把握小说主题思想;

4.搜索生活素材,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学生基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小说概念,进而从阅读走向创作,学会迁移运用,将“内容单元”变成解决现实生活创作需要的“学习单元”,这一单元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的学习单元,学生既消除了阅读与习作的思维屏障,又从“学”小说到理解“为什么这样学”小说。

(二)创设情境,布置驱动任务

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让学生进行一个完整意义的学习,是落实项目化学习的手段。这一单元的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难面前闪现的人性光辉,学生也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制作抗洪抢险的故事、航天飞梦的故事、亲情关爱故事等微课,上传至智慧平台,让学生通过智能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创设真实而浓厚的生活情境,进而设置驱动任务:生活中总有温暖的故事在演绎,抗洪中的英雄事迹、实现航天飞梦中的奋斗事迹、邻里间的帮助、家庭中的关爱、同学间互助的感人故事……构成人世间温暖、友爱的温馨画面。请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创编一个生活故事,并将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智慧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这些感人的视频,体会平凡背后的感动,引发头脑风暴,找寻自己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同时制定探究计划,搭建学习支架,铺就实践路径,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依托智慧平台搭建学习活动框架

大任务需要分阶段完成,这样可以细化知识结构,逐步完善能力的建构。学生充分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实现自主学习,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如下:

任务一:阅读小说,画思维导图,制作推荐海报

活动1.阅读小说,画出故事的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小说内容。学生根据小说构思的特点,边阅读边思考,画出思维导图,可以设计成树状图、鱼骨图、线路图等。这项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理清思路的能力。教师通过智慧学习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提前在智慧平板上设计思维导图设计,课前提交设计初稿。教师通过后台查阅,找出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明晰创作思维。如图2所示。

活动2.设计推荐海报,要求美观,能概括故事主题。此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提炼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手绘作品,也可以在平板上直接创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自主设计能力。

任务二:共读探究,找寻创作方法

根据小说要素,教师从人物塑造、情节巧构、环境描写等维度设计学习活动,探究创作方法。每项活动前,教师设计表格(如表1、表2和表3所示),发布到智慧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智慧平台上传完成的作业,教师通过后台审阅,总结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并有目的地讨论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领悟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既要刻画人物外在形象,又要体现其内在品质,还要将人物放在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描写中進行塑造。《桥》一课在文末才点明老支书与小伙子的关系,这样的悬念使小说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在震撼中再度体会老支书崇高的思想境界,烘托英雄形象。同时,课文对雨、洪水、桥这些环境的描写是不可或缺的,对把握人物形象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表1 探寻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探究 角度 分析 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角度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心理

其他

写作方法 对比

烘托

其他

背景知识

表2 探究情节巧妙构思方法

方法 情节 作用

悬念

比较

其他

表3 探究环境描写用意

环境 出处 作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背景)

任务三: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领悟了小说主题与生活的深刻联系,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探讨,启发学生搜集故事素材,通过交流确定主题,运用所学构思故事情节,创编故事。作品完成后,学生利用电子设备将作品上传至智慧平台,摆脱时空限制,充分进行学生间互评、师生间的点评。经过不断修改,让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突出。

五、借助智慧平台形成成果评价与反思

围绕学习内容和目标,师生共同制定评价量规表,明确评价标准,提前发布在智慧平台上,用评价搭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开展贯穿全程的多维评价,让评价成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先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再共同修订量规表,让评价更客观、更具有引领性,实现学生自主探究。

成果性评价关注知识迁移运用。在任务一“画思维导图”和“制作推荐海报”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以下评价量规表,如表4所示。

学生通过智慧平台提交作品,根据评价量表(如表5所示)随时随地开展线上多元评价,再修改完善,并开展班级故事会,会后整理成班级故事集,教师以此鼓励学生:珍惜生活中那些令你感动的人和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表现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表现性评价贯穿项目化学习全程,旨在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项目化学习往往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因此需要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激发群体内部的横向联系,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运用量表规划成长(如表6所示)。

项目反思促进迭代成长。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师生都要不断反思,教师反思情境任务的创设,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活动和评价设计的适切性;学生反思收获和不足,带来成果的不断迭新。教师通过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从被动接受结论转变为主动探究,将所学新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表达实践中,在分工合作中获得成长,提升核心素养。

六、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学习环境,促进了项目化学习的应用。学生利用智慧环境实现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在实践中完成对关键概念的深度把握,学会运用专家思维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利用智慧平台适时地反馈数据,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智慧学习与信息化建设融合共生,促进教育面向未来发展,保障项目化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有效实施,保障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单元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课题立项号:AH202112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智慧小说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