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5-06 01:00李灵燕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评教学内容课文

李灵燕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宁宝小学

小学语文教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授课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单元化教学的整体性与有效性,还能让大单元课程中的教、学、评三个方面围绕相同的目标展开,使三者之间实现高度统一,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单元化认知效率,提高教师大单元授课质量。对此,为了使大单元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制定一体化目标、综合单元内容、完善评价标准、开展一体化活动等方式,提升系统化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述

“教—学—评”一体化指的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各部分实现紧密结合,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教师能够基于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进而真正改善教与学的最终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具有目标一致、以学定教、评价即时、贯穿全程等特点,这意味着教师在开展一体化授课活动时,需要让每个环节都能围绕同一个目标展开,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将激励性、引导性的评价贯穿其中,从而使一体化教学真正发挥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以教学材料中的课程单元为知识讲授单位,结合学科授课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某个主题或某一概念,对授课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组织系统化的授课活动,开展学科知识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旨在促使教师将学科授课内容进行结构化、系统化处理,构建整体化课程教学意识,在改善知识讲授效果、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达成培养其学科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开展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根据“教—学—评”一体化要求,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符合其当前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根据授课目标、实际学情、教学内容等信息制定课程评价标准,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程的“评”实现高度统一,使其能够围绕相同的教学目标展开。大单元教学更加注重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统一性,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学习意识。语文教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开展大单元授课活动,能够将两部分优势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统一性,让学生能够在贯穿全程的激励性评价中更加扎实地掌握大单元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化地认知单元重难点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课程学习质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大单元目标,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大单元授课目标指向的是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讲授什么内容”“如何讲授”“讲授到怎样的程度”三个问题。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語文教师开展大单元课堂教学时,要让知识讲授、学生认知、课程评价三个部分紧密围绕相同的授课目标展开。大单元授课目标通常是基于课程标准分解、教材内容整合、学生学情分析、单元整体解析来进行建构和确定的,基于此,语文教师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需要先细致研究教学材料,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知道学生应当通过学习掌握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等,再结合“教—学—评”一体化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本单元收录了三篇描写大自然美景、赞美大自然的文章。《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列举风、水、动物等自然界各种生物所发出的声音,突出了大自然的美妙;《读不完的大书》通过描写户外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父亲、树林和鸟》通过叙述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故事,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师在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不仅要综合上述信息中的相似点,融合每篇课文的重要知识,还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他们最本质的求知需求,再依据三个问题设计授课目标。如流利朗读三篇课文,通过细致分析文章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理解其内在含义,感悟三位作者对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扎实掌握单元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比阅读三篇课文,深入研究每位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比较文中的语言表述风格和修辞表达手法,积累更多有价值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分析与理解能力;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与大自然美景有关的短文,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通过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将原本零散的信息实现科学整合,同时为学生指明单元知识探究方向,使其了解更具体的大单元探知方法,知道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为实现高效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单元结构重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对于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基础的大单元语文课程,教师在规划单元授课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单元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还要从教与学一体化的视角出发,遵循以学定教原则,合理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以增强大单元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大单元授课目标,知道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再依据这部分信息科学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单元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探索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针对各部分基础知识进行科学重组。这样不仅可以让大单元教学内容展现出环环相扣、相互融合的特点,使其形成一个有逻辑的整体,还能使授课内容与大单元目标实现完美契合,进而使知识讲授真正发挥一体化教育的作用。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寓言故事展开,包含《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寓言故事和《池子与河流》一首寓言诗。语文教师在重组大单元教学内容时,要综合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寓言专题的教学要求、班级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认知需求等信息。例如,针对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规划以下教学内容:以寓言故事为核心,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四篇课文,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针对易错词语或有歧义的词语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再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生活经验,对寓言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细致研究。比如,分析农夫的性格特点;研究故事中各拟人角色的言行举止;讨论鹿角与鹿腿分别代表什么。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单元课文,研究每个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层寓意,同时综合多篇课文分析寓言故事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教师依据课程目标,根据学生认知需求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既增强了单元化授课的整体性与合理性,又能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知识,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三)完善大单元评价,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语文教师要遵循教与评、学与评的目标一致性原则,结合大单元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另外,教师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能力,从他们的实际学情出发,合理划分评价标准的层级,以增强大单元评价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程评价为例,本单元围绕“自然科学”专题展开,学生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讲述的内容,知道自然的奥秘以及神奇的科技,从而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魅力,提高探究自然的兴趣。制定大单元教学评价标准时,教师既要综合上述内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课程评价分为三个层级;其次,结合大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与之相符的评价标准。如初级评价标准:学生是否掌握了四篇课文的基础字词知识;是否了解了不同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写作特点、写作思路和修辞手法;是否理解了课文的深层含义;是否感受到了不同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等。拓展评价标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大单元活动;是否主动探究单元知识;是否主动与他人交流等。素养评价层级:学生是否提升了思维能力;是否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形成了主动学习意识;是否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制定层次化大单元一体化评价标准,既符合学生的差异化认知特点,提升了其课程学习的信心,又能使评价与教学相互呼应,从而发挥一体化评价的作用。

(四)开展大单元活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1.开展大单元主题化探知活动。

为了增强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创建主题化单元授课活动,依据主题整合单元零散的知识,将课程评价贯穿于主题探知的各个环节,在转变学生自主认知态度的同时,提高其大单元课程学习效率。

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探究民间故事”为主题,融合《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评一体化授课活动。首先,将民间故事作为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和线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了解每篇文章的故事内容,思考民间故事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其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并对重点词句进行讨论,从而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的认知态度,点评他们对课文内涵的分析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缩写法概述每篇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復述故事。同时,教师要评价学生故事概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判断他们是否因此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句缩写能力。创建主题式大单元教学活动,将鼓励性评价贯穿其中,既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又能借此提升其大单元认知效率,提高学生概述故事的能力。

2.开展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活动。

语文教师也可以综合单元教学内容,结合大单元评价标准,创建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的小组合作群文探知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整合阅读深刻理解课文内涵,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其在协同互助中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在鼓励性评价中提升交流认知质量。

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人文主题展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创建以大单元为基础的群文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首先,制定大单元目标和群文阅读任务。比如,阅读《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掌握22个生字和35个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深刻记忆基础知识;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互动探讨多篇课文,探寻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提升深度学习能力;提炼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总结人物形象,领悟探索精神与科学精神;各小组任选一篇课文,讨论作者的个人观点、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积极表达个人看法,说明个人观点。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互动学习时间,让他们结合上述内容合作完成群文阅读探知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各小组的学习效率,提升其任务完成质量。

3.开展大单元读写结合类活动。

语文教师还可以围绕大单元教学内容,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开展读写结合授课活动,先让学生深度阅读单元课文,再鼓励他们针对课文进行仿写、改写、缩写等练习,利用有效的评价提高其语言建构与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

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人物”展开,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个人特点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综合《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课文和《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例文创建大单元读写结合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提炼其中描写人物外貌、言语、行为、性格、心理等特点的词语和句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利用人物外在表现突出其具体特点的写作方法。其次,教师创建开放式大单元写作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仿写、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短文创作。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文章互评,鼓励他们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最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互评过程、写作成果进行客观点评,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大单元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融合“教—学—评”一体化授课理念,创建教、学、评目标一致的系统化教学活动,使课程的“教”与知识的“学”实现高度统一,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活动始终,以明确学生大单元认知方向,提升其单元整体化探知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评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背课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