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5-06 20:45姜正治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内容语文

姜正治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场元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学习,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阅读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对文字表层信息的识别,也涉及对深层次意义的把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拓展有着显著作用。阅读是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广泛涉猎各类文字材料,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还能拓展对不同领域的理解和认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多元化的思考方式。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使学生沉浸在各种情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促使他们对人生、社会、自我等方面产生更深刻的思考。此外,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领域,培养跨学科视野,为未来更深入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乎知识的积累,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是语言表达和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逐渐形成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美感的感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通过解读各种文本,学生能够学习更多表达思想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不仅对语文学科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学生未来在各个学科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促进其独立思考具有深远意义。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深入解读文字,学生能够形成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思维方式,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这种思考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还能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等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揣摩,这能够促使学生超越表面信息,培养对复杂情境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品质。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培养其审美情感具有显著意义。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深刻地感受艺术之美的途径,通过品味文字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以及情感表达,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美的独特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绘和情节编排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美的欣赏和感受,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还能够产生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辨识能力。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性和独立的审美品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丰富阅读内容,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非常关键的,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富有吸引力的文学作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确保阅读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兴趣。丰富的阅读内容能够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塑造等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其中,感受语言之美,满足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知识。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设计,以确保内容的合适性和挑战性。

其次,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空间。同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课外阅读挑战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最后,結合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在线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满足其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如不同的描写雨的文学作品,或者从其他角度来描写秋天的作品,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本身的内容有更丰富的理解,还能进一步丰富阅读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探究“秋天的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对雨的感受,如春天的雨是绵绵细雨、夏天的雨是倾盆大雨,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是创设良好阅读环境的重要手段。巧妙选择阅读内容,创造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阅读方法,注重阅读技能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注重改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阅读内容,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识别,更是对文字意义的深度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归纳、概括、推理等阅读理解技能。掌握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逻辑和作者的意图,提高对信息的准确把握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速度和流畅性的培养。在阅读中,适当的速度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定时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性。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提升其构建语境、理解文章的能力,培养其快速获取信息的技能。

最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所读内容,鼓励其思考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形成独立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翠鸟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分析,翠鸟的第一个特点是美丽,那么哪些语句能体现它的美丽呢?它的嘴是红色的,羽毛是翠绿的,而翅膀是蓝色的,这些都能体现翠鸟的美丽。翠鸟的第二个特点是本领高,文章中的“一下子”“没一会儿”能够体现这一点。思维导图能够清晰直观地将文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如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搭船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对文章脉络的认知,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更好地开展各类文本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三)多元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多元阅读活动的核心在于通过多样性的阅读体验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欲望。

首先,教师要组织文学阅读活动,包括不同类型和体裁的作品。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沉浸在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中,还能学到各类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促进情感的发展,提升审美情趣。

其次,组织科普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科普读物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能够满足学生对探索未知和解答问题的好奇心。通过了解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未来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新闻阅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新闻,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提升对时事的敏感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促进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教师可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加深对历史和人文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成语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成语故事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等,让学生共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想,以此强化学生对寓言故事这一文体的理解,形成阅读能力,能够透过文字表面探究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包括成语是什么、故事内容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道理等,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能够有效促進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全方位发展。

(四)融入技术手段,提供多元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素材。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来自不同地区的阅读材料,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不同题材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文化的多元性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借助电子板书、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讲解文学作品和阅读技巧时,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电子板书展示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内容的关注度,激发其学习兴趣。

再次,教师可以运用在线社交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与同学互动交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构建学习社群,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最后,利用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创造更具沉浸感的阅读体验。通过多媒体、视频、图像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这种全感官参与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天下奇观,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场景,让学生亲眼观看钱塘江大潮,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引入本课内容:作者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并用文字写了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样壮阔的景象的呢?以此为基础,引领学生阅读文本,并与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对照,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有更深刻的感知,还能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引导其多观察、多发现,善于从细节中提取信息,这也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更强的活力,通过数字化工具,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尽情探索,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技能。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丰富阅读内容、改进阅读方法、引入多元阅读活动以及融入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发展的桥梁,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情感、个性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引导其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其对知识的热爱,为培养其终身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内容语文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主要内容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