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随笔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2024-05-06 19:00任德芳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作文情感课堂

任德芳

山东省惠民县实验中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写作教学上的误区,不注重平时的写作练习,导致学生的写作技能长期得不到训练与提升。因此,将课堂随笔练习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增加学生写作知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课堂随笔应用于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写作功力

课堂随笔篇幅短小、形式多样、题材不限,具有灵活性、自由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想随写,根据课堂教学相关内容,并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课堂即兴创作,在没有评分的压力下,课堂随笔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育,使学生创造出具有新意的、充满个性的随笔作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随笔记录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增加了更多的写作知识,开阔了写作视野,磨炼了写作技能,对作文布局安排、材料取舍、写作手法、创作构思等熟练程度不断加深,写作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

传统的写作练习以任务为驱动力,先给出话题,再下笔写作,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而课堂随笔则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活动,先心有所感,再诉诸笔端,顺应学生情感生发的顺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写出自身真切、深沉的现实体验。课堂随笔丰富了写作教学形式,增加了学生写作练习的次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加注重抒发自身的真实情感,有利于拓展作文的情感深度,强化学生的写作功力。

(二)提高学生写作认知

在以往的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全面指挥着学生从素材准备到写作构思、正式作文以及修改的众多环节,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而课堂随笔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随时在课堂中记录所想,有利于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写作形成独特的认知。

在课堂随笔中互相交流写作成果,则有利于学生培育开放性的多元思维,促进学生写作思维进一步活跃,寻找更多的题材内容展开随笔写作,并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结构布局,互相交换成功的随笔写作经验,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保持开放、活跃的写作思维。课堂随笔突破了传统僵化的写作模式,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写作理念与表达方式,学生在自由灵活的写作模式指导下可以脱离写作教学的束缚,随时随地搜索写作材料,学习新的写作技能,拓展写作路径,丰富写作体验,全面提高对写作的认知。

二、课堂随笔应用于作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结合语文教材,丰富写作素材

将课堂随笔融入作文教学中,就要将随笔写作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既能促進学生对语文课本的理解,又能加强学生的随笔技能训练。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语文篇目,对学生进行课堂随笔训练,篇目的选择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情感,符合学生的爱好等心理需求,吸引学生随笔练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本,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如文本中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轶事、谚语格言等,指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于随笔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的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师完成文言文教学后,可以开展相应的随笔练习活动,如《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美的壮丽景色,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文章意境,找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并摘抄在素材积累本上,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结合自身的旅游经历,想一想自己曾经被哪些景色打动过,可以是一次日常的郊外踏青,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旅游探险,不限字数与形式,将这些经历中最激动人心的画面用片段式随笔记录下来即可。

又如《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义之后,要提示学生品味短文中凝练含蓄的语言特色,学习情景交融、比喻等写作手法,并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经历,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小组内对本文中关于月亮的描写进行重点关注,并联系之前学习过的与月亮相关的课文,学生可以想到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以及小学阶段学过的抒情散文《走月亮》等,在联系相关课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古代人物与题材内容,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素材的积累也更加多样化。

这样的课堂随笔写作与语文教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题材内容等参考,学生以课本为中心,发现容易被忽视的写作素材,并利用更多的写作资源,拓展写作广度,使写作素材更加丰富与充实,有利于学生做好充足的写作准备。

(二)结合生活体验,深化写作情感

将课堂随笔融入作文教学,就要将随笔写作与学生各自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养料,写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创造了语文,也生发了艺术。写作艺术要在生活中去感受与培养,教师要将课堂随笔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摒弃陌生的、生活中不常见的写作话题,选择适宜学生随笔创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背影》为例,教师在课堂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深沉情感,可以采用情境代入法启发学生深刻感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自己是作者本人,刚经历回乡奔丧,饱经沧桑的父亲执意来车站送别,面对他日渐苍老、颤颤巍巍的臃肿背影,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设问法,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与父母分别的场景,为学生创设一个沉浸的、具有代入感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品味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与父亲依依惜别的浓厚亲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写作抒发的情感更加打动人心。学生可以仿照作者抒情的方式写一篇随笔,记叙与亲人之间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着重表达对亲人的真切感受,抒发对亲情的眷恋与感恩之情。

又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为例,教师完成本篇课文的讲习之后,可以开展“找春天”主题的户外踏青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用眼睛发现春天、用心感受春天,在花草葱茏、莺歌燕舞的环境中发现春天的美好,观察春天的特色景物,从而培育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在户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独特的亲身见闻将春天定格下来,用随笔的形式及时记录春日的感受,有利于加深对生活的感受,深化写作情感,将对春天的喜爱落于笔尖,表达对春天以及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将课堂随笔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见闻和情感等融入随笔写作中,表达的感情不再空洞,而是更加具象,使作文体现的情感更加真实与深刻。

(三)结合思维训练,理清写作思路

课堂随笔虽然形式较为自由,但是并不意味着随笔练习就不顾写作章法,不讲写作逻辑与思路。要想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思路混乱现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随笔写作练习中就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写作思维,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写作的各项步骤,梳理写作思绪。

教师要教会学生确定随笔写作思路,从审题、选材、结构安排、列提纲四个方面来进行,尤其要注意提纲的列法。在最初的审题环节,学生要从题目中抓住关键词,找出题目的题眼,才能防止随笔主题偏离的现象。选材时,要整理相关写作素材,在明确写作主题的基础上,判断哪些写作素材在本次写作中可以用上,哪些素材与写作主题无关,需要舍弃。对于陈旧的、不真实的素材也应及时舍弃,保证写作具有一定的新颖度,不落俗套,体现学生写作的自主创新意识,抒發真实的情感。

在结构安排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教给学生不同的谋篇布局方式,例如,学生想写一篇山水游记的随笔散文,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一步一景或者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组织文章结构。若想写一篇与人物有关的记叙文,则推荐总-分-总的布局方法,先引出人物,总写人物特征等,再分写人物外貌、事迹等,最后总结对人物的感受,抒发对人物的情感。安排好文章结构之后,教师要强调列提纲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不能将提纲写得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先写此次随笔写作的题目、再简单阐明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写作的编排次序,以及内容描写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逻辑清晰、思路流畅。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抓住细节为例,教师可以参考本单元《照片里的故事》,为学生布置课堂随笔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学生在准确审题与精心选材之后,要安排随笔练习的结构,可以采用记叙文常见的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进行布局,也可以先确定要表现的写作主题,所表现的“照片里的故事”要生动具体,充满吸引力,并与文章主题相吻合。在描写情节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将整理的故事素材有机地融入故事情节的叙述中,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注意衔接,具有层次性,与上下文相呼应。情节展开时要抓住细节,细节应该具体、清晰,能够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发展。

教师为学生的随笔写作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步骤,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有计划地展开,这有利于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合理编排文章,通过日常的课堂随笔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合总结评价,提升写作效果

针对学生的课堂随笔,教师要及时给出相应的评价,建立写作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发现写作中的不足,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随笔创作水平。

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题目“谈诚信”为例,学生写完随笔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班级互评,将班上所有学生的随笔作品进行传阅,帮助学生广泛吸收优秀的写作经验,借鉴同学论证观点的方法,了解议论文更多的说理方法,丰富议论文写作知识。学生在互相交换随笔作文中共同进步,掌握了议论文的说理技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随笔作文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随笔作文成果进行剖析,反思写作主题是否明确、观点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内容是否充实、论证是否有力、说理是否客观、总结是否深刻等,从多个维度总结随笔练习的不足之处,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方式。自评丰富了写作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己纠正自己,自己鞭策自己,使写作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除了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堂随笔写作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增加评价的专业性与客观性,为学生的写作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效果。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应将所有的随笔收集起来,并对比学生之前的练习情况,用动态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在审题方面、选材方面、构思方面、语言方面等各层面发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坚持随笔练习,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在给予学生正向反馈的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出科学的、客观的改进建议,及时指出随笔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中心不突出、审题不够准确、说理逻辑混乱、语言不通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制定不同的随笔练习计划,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益的指导,熟练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流程,灵活运用恰当的说理方法,提高随笔写作质量,提升课堂随笔写作的整体水平。

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完善了课堂写作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中锻炼了写作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语

将课堂随笔与写作教学深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增强学生的写作功力,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教师结合教材文本,为学生拓展丰富的写作资源,在随笔练习中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真实的情感,并为学生提供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写作脉络,完善写作课堂评价体系,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写作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作文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