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2024-05-06 01:00许婉婷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档案袋素养评价

许婉婷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评价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这种评价方式着眼于人的思维、心理活动和发展,力求在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的过程中对其形成激励和促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横向与纵向观察。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有效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義

(一)提升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如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比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调查与统计;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综合性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与社会、环境等紧密相关,参与其中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个体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此外,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中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实现社会责任。

(三)培养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常常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艺术创作、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新颖的创意,这样的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体验,学生逐渐形成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心态,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有效设计

(一)基于学习伙伴视角的评价

1.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

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互相纠正的必要性在于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互相监督和互相纠正,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与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以“校园节约调查与行动”这一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例如,有的小组负责调查校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有的小组负责调查纸张的使用情况,还有的小组负责制定节约方案。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和纠正。例如,在调查阶段,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数据,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相互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制定方案阶段,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纠正方案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互相评价来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总之,通过互相监督和互相纠正,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及时地发现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与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而教师要加强相关引导,以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2.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经验。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视角和经验,通过互相分享,可以从彼此的实践中汲取经验,获取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全面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增加问题解决的多样性。而且,在分享和交流中,学生能够建立更紧密的团队协作关系,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分享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目标与合作默契。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有助于增强集体智慧和团队效能。

比如,在“校园节约调查与行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分享经验的环节,让每个小组介绍他们选择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通过了解其他小组的调查方式,学生可以拓展对调查方法的认识,同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吸收其他小组的经验,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小组汇报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提出建议或分享类似的经验,并互相点评,这样的交流环节有助于学生迅速解决问题,避免重复犯错,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建学习日志,记录小组的工作过程、心得体会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定期在小组内部分享,既促进了经验交流,又为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材料基础。通过学习日志的分享,每个小组都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实现共同进步。

(二)基于当下学习结果的评价

1.评价学习成果。

基于当下学习结果的评价能够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这种实时反馈不仅促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更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更精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习惯或理解误区。同时,当下学习结果的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习更具有实用性。教师评价学生在特定主题或任务中的表现,可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检验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能力。而由于评价是基于具体学习任务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评价的目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生活中的标识”主题为例,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要选择并分析一些特定的标识,如路牌、商标、社会标识等。而教师的评价可以关注学生选择标识的合理性和对标识的解读,借此了解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详细说明他们选择这些标识的原因,并解释这些标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以评价学生对标识的分析过程和判断能力。学生在分析标识时,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思考,教师则可以评价他们分析的深度性和逻辑性,以及对标识背后信息的理解程度。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实际情境进行判断。这样的评价反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标识的理解,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可见,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标识”主题的学习成果,更能够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种基于当下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评价实践表现。

评价学生当下的实践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种实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实践策略,提高实际操作效果。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实时评价了解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另外,评价学生当下的实践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是知识运用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实践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情况,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标识”主题中的实践表现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配合情况。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情况,评价可以关注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互动是否积极、配合是否默契,既包括线下的团队协作,也包括线上的信息交流。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可以评价他们在实践中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二,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即他们对主题活动的参与态度,包括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是否主动承担任务等。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有助于教师了解他们对实践活動的认可度和投入度,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第三,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思考情况。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如在选择标识、分析标识时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是否能够将创新思考应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评价学生的创新思考情况,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几点入手,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标识”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表现,不仅能够提供即时反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基于当下的实践表现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着眼于阶段性发展的评价

1.建立成长档案袋。

在着眼于学生阶段性发展的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档案记录的方式进行,即建立“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袋”作为学生阶段性发展的记录工具,能够全面而系统地记录学生的学业、实践活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发展轨迹。这样,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包括学科能力的提升、社交能力的发展、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等方面。而且,“成长档案袋”还能为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通过档案记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潜在优势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种定制化的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成长档案袋”:

第一,设计并提供档案记录模板,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成绩、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特长展示等内容。模板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科和个体差异。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和更新这些档案。第二,定期跟进记录,即教师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学生的成长档案进行定期跟进,包括每学期末、学年末以及重要的学科考试之后。在每个跟进记录的时期,教师可以补充新的信息,更新学生的发展情况,包括学科表现、参与实践活动的收获、个性特长的发现等,有助于形成连续而完整的发展档案。第三,在“成长档案袋”中,可以设置学生自我评价部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这样,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对自己发展的认知,从而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第四,教师可以在“成长档案袋”中添加互动性反馈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提出的建议、鼓励或指导,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回应,这种互动性的反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紧密地沟通与合作。

2.进行总结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中的总结性评价同样很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成长档案袋”记录和平日观察,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综合“成长档案袋”中的记录和平日观察所得,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成绩、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的发展,而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进行素质评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推动学生在多个方面全面发展。

比如,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主题活动的总结性评价中,教师可以结合“成长档案袋”记录,分析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对学习用品的设计理念、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发展,着重评价学生在这一主题活动中的全面素质;结合平日观察到的学生在其他活动中的表现,如“寻找学校的浪费现象”“节约小设计”等,进行跨学期的综合评估,有助于了解学生在不同主题下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看到他们在不同活动中的进步和成就;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主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提供发展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总结性评价中,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将学生的综合表现反馈给家长,促进家校合作,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不同主题活动中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彼此的学习动力。这些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有效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学习伙伴视角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分享的积极氛围;基于当下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使评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表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提供了指导;而关注阶段性发展的评价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袋”,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记录和指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数据驱动的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X23- 66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档案袋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电子档案袋评价技术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图看懂档案袋里装了啥
档案袋评价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