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语文的课堂变革与教学应对

2024-05-07 04:32王龙伟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人工智能思维

王龙伟

(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介入,既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引发了教育的变革。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可以说,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兴起势必会引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课堂建构的巨大变革,进而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颠覆性革命。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人工智能的介入要求课堂结构与教学方式要随之变化,以满足学习主体在新环境下的学习需求;而作为与学习主体密切关联的教师,在教学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进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人工智能对学习主体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领域,学生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迅速获取大量需要的信息,轻易地在某些方面超越同伴甚至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帮助他们拥有自信。但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在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人机共生,成长为新的主体

人工智能进入教学领域,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来源。交互式、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其他AI 技术,都可以为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资料搜集、整理与写作,这充分说明了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身体作用与环境塑造的。学生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使用,在反复操作中形成身体与技术的融合,使技术对自己的身心产生影响。人工智能不是一种静态存在的技术,其具有一定成长性,可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学习、矫正。学生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学习,成长为更具学习力的新生命主体。

(二)为机所役,成为“信息茧房”的俘获者

人工智能既在开阔人类视野、触发人类想象、探索未知领域上有优越性,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在语文这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学习上,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轻松获取常规作业的相关信息,学生可能会因知识获取过程过于容易而对人工智能产生依赖感,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与个人价值。大数据的加持可能会让学生在同质化信息中,固化自己的思维与心智,失去应有的活力与探索精神。上述都是学生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可能会遭遇的情况,因此,教育者应警惕起来,自觉思考如何引领学生走出困境、破解难题。

二、人工智能对语文课堂建构产生的变革

人工智能的介入让语文课堂变得形式多样、丰富有趣。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科建设、课堂建构及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建设性思考,让语文学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课堂结构走向项目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虽有其一定的优势,但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变化。教师需要在理解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寻找一条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模式,如UbD(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STEAM(跨学科综合性学习)、PBL(项目化学习)等。

基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与学科介入以及新课标的指导要求,语文课堂可以尝试采取PBL 模式进行课堂建构。PBL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真实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PBL 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在大单元大概念的具体操作上,学生对单篇文本深入解读分析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对单篇文本的深刻领悟,推进整个活动。PBL 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的,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是新课标强调的。

(二)课堂交流呈现多维性

相比于师生问答的传统课堂,各种智能工具介入的课堂将变得丰富多彩。ChatGPT、元宇宙、接入盘古大模型的鸿蒙4.0,还有各种虚拟人,这些因素的加入让语文课堂的交流呈现多维性。这样的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不局限于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而是人机之间可以进行畅所欲言的交流。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先进算法的加持,交流的内容会得到极大延展,信息量也会远远超越传统课堂。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会得到良好的训练。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支撑,人机之间的对话会陷入低级无效的泥淖,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合理规范、具有逻辑性的语言与之交流;同时,为了获取更为深入的信息,教师需要在语言提问的层次上进行设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元宇宙里用自己的分身进行交流,随时切换时空,为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的能力会在具体的对话场景中得到提升。在智能工具介入的课堂,借助PBL 课堂建构,交流的多维性会更好地推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学习场景趋向泛在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场景的泛在化有益于语文学习,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强大的助力。如许多人文、自然景观处粘贴有二维码,学生运用交互式工具便可以获得与之关联的历史风物、名人事迹等知识;各种电子阅读工具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时时刻刻处于知识的海洋。智能化时代的语文课堂在时空与学习深度上得到了无限延展。

三、人工智能下的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智能化浪潮,教师只有加速融入信息时代,提高指导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一)强化知识与技术融合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点。“教什么”指向教学内容,“怎么教”指向具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对“教什么”有深入的思考。教师不宜将凭借智能工具学生能够自行搜索学习的知识作为重点,要意识到能力素养及思维品质才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还必须要积极投身于信息化学习,掌握多样化的智能工具与手段,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点的关联,精准教学,加速融合知识与技术,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手段与环境中高效学习。

高中生自身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质疑思辨能力,让交互式智能工具在课堂中的使用具备了一定基础。语文课堂可以借助大模型,在对话过程中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对文本的梳理与认知。学生借助强大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文本相关背景检索,与大模型就深层次的问题展开对话,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催生新的探究方向,融入更多的文本,在探索、质疑、思辨中逐步走向深入。

(二)筹建教研共同体

智能化时代的教学,无论是教材分析、课堂设计,还是信息工具使用、评价量表制作,都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组建教研共同体。以单元教学为例,抽取大概念、分解课堂任务、设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制定项目化活动内容及评价量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题微课或短视频制作、综合性活动安排等,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专人负责,再经过团队打磨。因此,在智能化时代,学校应建立起一个民主、开放、善于合作的专业学科团队。

(三)重视高阶思维训练

在智能化时代,语文教学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导向下,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与提升,注重对学生情感交流与心理感受的指导。随着ChatGPT4.0 的出现以及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记忆性知识将可能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和高考蓝皮书均指出,当今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发展以批判性思维为主的高阶思维。在人机共育共生时代,教育者必须培养学生做到参与、超越、避让、开创、专精,才能使其未来不被智能化工具所取代。

高阶思维主要指在“分析”“评价”“创造”等活动中使用的以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为主的高层次思维,这些应是高中语文课堂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向。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上,既可以采取阶梯式思维导向,由浅入深,从直觉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也可以直接借助情境创设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四)构建有效复合评价体系

构建有效的复合评价体系是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及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一环。在项目式活动中,评价是在学习目标设定后首先被制定出来并贯穿始终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共同产生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推动力量。复合评价不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和结尾处,还存在于不同主体之间,如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小组对个人、智能工具对个人与小组,这些评价共同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在使用智能工具时的有效评价也有着积极正面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人工智能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