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教育理念的幼小科学衔接路径探析

2024-05-07 04:32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儿童

康 健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长白岛一分校)

2021 年3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探索实施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幼小科学衔接路径提供可靠遵循。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长白岛一分校(以下简称“学校”)秉承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贯彻“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童年更像童年”的教育理念,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坚持在“愉快教育”下进行减负提质实践探索,扎实推进小学入学适应教育。2020年10 月,学校参加了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组织的“沈阳市推进幼小无缝衔接研训项目”,与南宁幼儿园万科城分园共同成为全市优选的研训对子实验校之一,并成为辽宁省幼小科学衔接的首批试点校。基于实际需求,学校近年来深入研究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路径。

一、丰富“学习准备期”课程结构,提升幼小衔接的实效性

小学一年级是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印发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确提出了“零起点教学”,呼吁的是对教育本真——育人的回归,要让儿童满怀对世界的好奇,轻松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学校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沈阳市开展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推进零起点教学实施方案》精神,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儿童在兴趣盎然、自然有序的氛围中开启小学生活。学校制定了准备期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做到“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者缺一不可。

学校汇聚众多教师的经验和智慧,高站位进行顶层设计,在落实和平区编写的《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教材》基础上,规划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零起点”入学准备期课程内容,并将其设置为“走进铁五、展示自我、奠基未来”三大板块,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教学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使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走进铁五”课程

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校园、喜欢学校、爱上学习,“走进铁五”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包括:第一天,教师首秀介绍、学校风采视频播放等,引导学生喜欢老师、了解学校;第一周,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各个功能区域。学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开展“入学绘本故事讲述”活动,将学校的特色“悦读”工程——有字书、无字书融入课程。每天早自习时间,班主任统一为学生讲绘本,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喜欢阅读。在第一周的准备期,除了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指导以外,各学科都有指定的学习内容。例如,美术教师带领学生“画画我们的校园”,音乐课开展“学唱校歌”等,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小学生活。

(二)“展示自我”课程

“展示自我”课程主要为了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认识同学、融入集体而设置,在入学第一天开课。课程包括“学生自我介绍及特长展示”,这项内容通常会持续几天,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学会介绍自己。学校引导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堂上进行特长展示,在课间和活动课上组织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相互认识,更快地结识新朋友。

(三)“奠基未来”课程

“奠基未来”课程是学习准备期所有课程中用时最多、任务最重的部分,也是对和平区《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教材》的具体落实和丰富完善。“奠基未来”课程旨在雕琢和打磨学生入学之初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二、采取游戏化方式实施国家课程,增强幼小衔接的针对性

为与幼儿园课程相衔接,学校组织教师在一年级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国家课程。学前教育课程中有“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的概念,学校基于此,采用“游戏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科融合成为可能,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品质方面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开展多元化深度探究活动,学校构建了全学科、全领域的游戏化课程。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校根据各学科教学的计划与目标,将教材的知识与游戏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基本知识,既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效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融合数学、语文、美术等多门学科的数学游戏课,围绕“数”的神奇世界引导学生学习。以“数”为主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美、数的神奇、数的无处不在,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在家校合作中实施“游戏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去学习和体验,学校将课堂延伸到家庭中,在家校合作中实施“游戏化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设计了“演一演”“做一做”“画一画”家庭游戏化学习,家校共同引导学生对“时间”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更清晰的感知,使其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收获满满的乐趣和丰富的体验。

再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之美,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教师设计了“寻找金色的秋天”家庭游戏化学习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看金秋、拍美景;家长与孩子一起巧手展金秋,把采集的各类树叶制成漂亮而有韵味的手工艺品;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诵唐诗中的秋景,与秋共舞。

(三)落实“游戏化学习任务单”,促使学生感受趣味

根据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基于游戏化理念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化学习任务单”,遵循“有趣”“好玩”的原则,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游戏化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学之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例如,“食品一条街”游戏化学习任务单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收集各种食品的包装袋,通过辨识食品包装袋上的汉字,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三、开展“蒲公英欢乐派对——学力·素养实践能力测评”,促进幼小衔接的发展性

学期末,学校开展“蒲公英欢乐派对——学力·素养实践能力测评”,教师精心设置趣味题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测评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测评内容体现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注重学科融合,联系生活实际,考核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动手操作、艺术素养、创新思维、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达到以测评改进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测评时,学校推行全学科参与,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收获自信、收获成功、收获成长。学校采用笔试、口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评委除了一年级任课教师以外,还招募了三到六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参与评价。学校全面梳理每一学科的知识,从中命制多套评价试题。通过“蒲公英欢乐派对”闯关卡,学校综合反馈一年级学生期末学业评价情况,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凸显实效性。教师设置了算理评判所、实践体验营、识字冒险岛、童声广播站、个性竞技场、创意手工坊、道德考察站等闯关考场,设立了数学小法官、操作小能手、生字小伙伴、金牌小主持、运动小健将、开心小画师、文明小标兵等闯关称号,让学生拿着自己的闯关题卡到各个考场闯关,收集闯关印章,最终教师计算学生获取印章的总枚数,给出等级性的总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教师帮助其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引导学生自信表达、熟练操作、团结协作、自我突破。

此外,学校与南宁幼儿园万科城分园建立了“幼小衔接联盟”,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实现了携手共育,形成了教育合力。学校组织幼儿园骨干教师观摩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实施”主题集体备课活动,研讨课堂上如何落实游戏化、生活化和综合化这三方面的具体策略,增进教师对园校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理解。

幼小双向衔接是儿童成长旅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紧密衔接的过程中,学生从心理、习惯、能力三个方面实现了顺利过渡,这一段看似短暂的“幼小衔接”过程,将赋能学生小学阶段乃至未来人生的成长路程。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儿童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