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建设下“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研究

2024-05-07 04:32胡振芳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童心课题绿色

胡振芳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幼儿园)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就是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即通过对课程的园本化改造,让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多样化发展。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精神实质为自由、自主、愉悦、创新。课题组开展了课程游戏化建设下的“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研究,确保了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精神得到彰显。

一、“自由”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之一,幼儿园作为绿色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应义不容辞地加入绿色发展领域进行研究。

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课题组以“绿润童心”为研究目标,通过综合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资源的活动,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游戏化环境。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组织、有效实施“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充分提供与绿色环保相关的生活情境、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体验等,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宣传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润泽”儿童的心灵,促进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自主”提升研究深度,助力“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

课题组引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相关理论学习,为后续的“会领悟会实践、会开展会利用、会评价会整理”提供理论基础,以“集中骨干领读—个人按需精读—集体研讨分享—理论练习实践”等形式帮助教师拓展知识面,自主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理论学习中,教师通常先通读理论文献,然后精读实践。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增加了“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研究所需的知识理论储备,了解到教育教学的动态和“绿润童心”之间的关联,在课题实践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以环保的态度应对问题,让儿童真正体会“绿色”成长的快乐。

在课题实践中,了解儿童是研究的起点。只有了解儿童在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绿润童心”综合活动。于是,在课题实践的初期,教师就从观察和了解儿童入手,一方面,精心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儿童共同填写,教师据此了解到儿童在入园初期对“绿色环保”方面的认知程度和行为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对儿童绿色环保行为的自然观察,教师了解到儿童的具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和了解本园的儿童,教师获取了许多真实的资料和数据,从而为“绿润童心”综合活动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儿童个体的适宜性,持续地观察每个儿童与绿色环境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会直接影响实践研究的质量和儿童绿色环保经验的可获得性。因此,在“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跟随儿童对绿色环保认知的发展需求,创建了多样化的实践区域,支持儿童通过收集、寻问、探索、阅读、操作等方式主动获得与绿色环保相关的经验,主动养成与之相匹配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愉悦”课题研究氛围,落实“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班级游戏环境

幼儿园附近有公园、小树林、田地、草地、游乐场等地方,教师、家长们可以带领儿童在其中采野花、收种子、摘果实、拔杂草、拾树叶、捡麦穗、找石头等,用来装饰教室。儿童收集各种树叶、树枝,在分树叶、剪树枝、拓树叶、玩树叶树枝贴画、制作树叶书签、扎树枝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树木,而且了解了落叶树、常绿树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为儿童提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自然材料,根据活动的推进和需要随时调整和增添材料,每个班的游戏环境创设都能供儿童自由取用、操作、呈现,体现儿童随时参与、开放式、促进儿童发展的游戏理念,营造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游戏氛围,使得儿童体验到与自然资源、环保材料互动的童趣和生机。

(二)综合利用生态资源,丰富户外游戏环境

在课题实践的前两年,幼儿园创设了“一草坪、一操场、一观赏园、一农庄”的户外环境。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将草坪改建成多功能“探索区”。例如,大小不同的彩色风车、有挑战的轮胎攀岩墙、神奇的小山坡等,这些设施使得探索区更具吸引力。

随着课题实践的深入开展,之前的户外游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儿童探索自然奥秘的需求,于是教师将户外环境进一步加以改造,使之生态化。例如,幼儿园将原来草坪旁的水泥硬质地面还原成草地,中间采用环保材料铺设小路。同时,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还投放了更多具有环保特质、低结构、开放多元的材料。例如,投放竹梯、废轮胎、废纸板、废纸球、废旧锅碗瓢盆等;在“交通体验区”放置了自制的红绿灯、加油站等。儿童不仅有了更多的游戏空间,也有了更多选择自然生态游戏材料的机会,户外环境也更有生命的气息,丰富了儿童在户外与自然互动的经验,引导儿童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更好地体验绿色环保的环境。

(三)紧密结合“绿润童心”需要,打造特色情境

幼儿园利用连廊、楼梯以及多个拐角打造出有感染力、可操作的环保情境,如水的三态循环、植物生长、垃圾分类、环保资源中转站、废旧材料制作小卖场等,做到处处是景,时时宣传。这些环保景观融观赏、操作、体验、展示于一体,引导儿童感知环保对生活的重要性,使儿童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绿色环保经验。

四、“创新”课题研究路径,提效“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进一步确立课程游戏化是精神引领,“绿润童心”是研究目标,“综合活动”是实施载体。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师都非常认可本次课题研究,并积极为课题研究献计献策。基于此,幼儿园创新课题研究路径,提效“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使得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得以细化和落实。

(一)在生态学支撑下开展“绿润童心”综合活动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引导儿童从小就关心环境问题。教师在生态学理念下开展“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引导儿童对动物、植物、微生物,淡水、海洋、湿地等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主动探究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

(二)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开展“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方法论和教学论,它的重点是实践,强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关注儿童的生活,采取游戏化策略,在开展“绿润童心”综合活动的过程中尝试“教学做合一”,成就儿童的美好未来。

1.整合现有教材,有序增减,力求适宜

课题组以“绿润童心”为核心,综合汇总幼儿园内的教材资源,按幼儿的能力发展需求,将一些环保课程进行科学地替换和补充。同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加入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活动更具实效性、游戏性,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能被儿童接受和理解。

2.遵循四季变化,开展实践,力求全面

幼儿园关注儿童在四季中对自然环境、动植物的不同兴趣,开展了与“绿润童心”综合活动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3.聚焦社会热点,创新模式,力求提效

幼儿园结合“我爱美丽的小区”“保护家乡母亲河”“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变废为宝系列行动”“绿色出行进行时”“光盘行动我参加”等活动,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实现学做合一。同时,幼儿园将“绿润童心”课程游戏化建设实施成果由园内向外推广,让儿童在亲身参与中树立环保意识,感受绿色生活的快乐。

4.家园社联动,开展“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

课题组积极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教育资源,形成教师、家长、幼儿、社区多位一体互利互惠的新趋向。通过“绿润童心”综合活动的实践,幼儿园不仅丰富了儿童的游戏生活,更将环保教育落到实处,让环保意识和行为浸润童心,支持儿童的终身发展。

“课程游戏化建设下的‘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基于儿童的直接经验,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获取更多的环保知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习得良好的环保行为。课题组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进一步拓展游戏、实践的范围,充分挖掘儿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积极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提升儿童对环保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绿润童心”综合活动实践研究中,儿童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个性品质给家庭、社会成员带来积极影响,使其改变了以往“在教育中成人影响儿童”的观念。同时,本课题研究强调的是儿童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儿童的实际感受和实践体验。

在以后的时间里,课题组还将继续用游戏精神引领教师在“绿润童心”综合活动中前行,在生活中行动、在实践中思考、在体验中产生新的课题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童心课题绿色
绿色低碳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童心绘天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