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毽子,大教育

2024-05-07 04:32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阳笤帚小博

徐 静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每周办公例会的时间又到了,刚走出办公室,一幕场景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调皮大王”小博正拿着笤帚往走廊的天花板上扔,小翔也手握笤帚跃跃欲试;小童拿着拖把杆在用力向上戳;小林则拿着一把长尺子对着小童胡乱比划,差一点儿就划到了小童的头;小文一只手高举着黑板擦;小阳则是边笑边指挥;体育委员小树不仅没有制止,还在一边出谋划策。

我立刻火冒三丈。明明今天上课时刚强调过课间纪律,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追逐打闹,课间时要做文明、有意义的游戏,结果还没到半天的时间,这群孩子就全都明知故犯。

我看向爱打架的小博,说道:“又打架,你怎么屡教不改?”又转向其他孩子:“都忘了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说过的话了?都给我在座位上好好反省,等我开会回来之后,你们每一个人都来我办公室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了。”

小树看我正在气头上,欲言又止。小博也想说些什么,最后却低下了头。几个孩子都灰溜溜地进了教室,我则气鼓鼓地去开会。

开完会已经到了午休的时间,我来不及处理,便打算下午以那几个孩子为“课间打闹”的典型,在教室里解决这个小问题,让其他孩子引以为戒,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午休排队时,我随口问了围观者之一的小马,他小声告诉我:“老师,上午的事其实是小阳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走廊上面的铁管上,小博他们不是在打闹,是在帮她把毽子弄下来。”

小马的话使我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满满的自责与内疚充斥心间。午休时,我辗转反侧,后悔自己没了解清楚情况就发火,想到被冤枉的几个孩子,特别是小博。

前段时间因为他课文不会读、字不会写,甚至十个字有八个不认识,我说了他好几句,结果他为此沮丧自卑了好几天,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经过我后续的开导安抚,他的状态刚刚有所好转,这下燃起的希望又被我浇灭了。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下午向这几个被冤枉的孩子道歉。

下午到校后,我先来到了“事发地点”,发现那个惹祸的毽子还安安稳稳地待在原处。等所有孩子都到齐以后,我先让上午被训斥的几个孩子站起来,各自陈述上午的做法及原因,然后对自己上午发火训斥他们的行为表示了真诚的歉意,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请求他们的原谅。

几个孩子惊讶地睁大了眼,本以为逃不掉的批评竟然变成了老师真挚的道歉,这在他们看来是十分出乎意料的。

小童首先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其实上午我们也有错,事后想想,我们那样做确实挺危险的。”

我趁机追问:“那你能说说危险在哪里吗?”

小童说:“拖把太短,毽子所在的地方又太高,我只能踮起脚尖捏着拖把从最底部往上戳,稍不小心就会把上面的吸顶灯打破,玻璃掉下来会落到同学的脸上、胳膊上,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

小林接着说:“我还拿着尺子对着小童比划,故意吓唬他。”

小博则红着脸说:“老师,我做得也不对。我把笤帚往上扔时没有看准位置,不仅没打到毽子,还差点掉下来砸在了小峰的身上。如果小峰当时是仰着脸看,笤帚很有可能会戳到他的眼睛,真是太可怕了。”

小阳则低下头惭愧地说:“是我该说对不起。都是我那个‘调皮的’毽子惹的祸。”

我对几个孩子能够从安全角度反思感到开心,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选择乘胜追击。

“大家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非常欣慰,但是小阳的毽子现在还在铁管上面呢,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小阳拿到她的毽子呢?

反应快的小恒第一个抢着说:“我们可以借助桌子和板凳的力量。”

“智多星”小硕说:“我觉得最安全的就是去后勤借个梯子,爬上去取。”

最终,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小硕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小童和小林很快搬来了梯子,十分顺利地把毽子取了下来。

我的一次主动道歉换来了孩子们的深刻反思,我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带领着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有关生命安全的讨论,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办法总比困难多,遇事应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经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毽子被小阳放在了班级进门处的柜子上,以此警示大家“遇事不盲目,三思而后行”,也警示着我“遇事不冲动,所有事情都应调查清楚再下结论”。

“毽子事件”让我真正明白了“一叶障目失森林,应给孩子一个自辩机会”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我一开始就武断地阻止了孩子们的“自辩”,我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班级那么多孩子、那么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样样都了解得完全清楚,遇事一旦轻易下了结论,不仅可能会让孩子受委屈,班主任也将面临信任危机。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给予孩子一个“自辩”的机会。

“自辩”不仅能够让老师赢得孩子的信任,使孩子乐于与老师交流,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自辩”不仅能让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是孩子维护自己权利和自尊的手段。

当然,也不能否认有些孩子思想认识不正确,总是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狡辩。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他的“表现”认识到其错误思想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如果老师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甚至将其合理的解释也当作狡辩,那么不仅对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无益,还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师生之间也会出现隔阂。

“毽子事件”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善良而坚定、温厚而严格、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人,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毽子事件”更警醒着我评价孩子的行为不能根据老师的心情而定。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切忌没了解清楚情况就妄下结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是无限的。当孩子跨进学校大门,进入了一个班级,他就会无限地信任老师,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十分重要,在他看来老师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要珍惜这份信任,要珍惜孩子对老师那一颗不加防备的心。

猜你喜欢
小阳笤帚小博
七 月
我教儿子讲修养
我教儿子讲修养
孩子,原来你可以这样美
天价笤帚的秘密
天价笤帚的秘密
岁月神偷
3D老师
扶不扶
最受欢迎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