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一起玩”体美劳跨学科单元教学案例

2024-05-07 05:48牟芸庆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

牟芸庆

摘要 本单元教学基于“润行”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展开,通过“劳体融通”“艺体融合”“劳美融合”跨学科教学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包括行为习惯、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掌握行动方法,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本单元教学以“造型游戏活动能促进知识与技能有效迁移”为大概念,将传统体育游戏与美术、劳动进行有机融合,增加学生对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形成跨学科课程主题单元内容。

关键词 体美劳 跨学科 小学美育

一、课程背景

自20世纪初以来,以杜威、克伯屈和陶行知等为代表的民主教育思想或生活教育思想推动了儿童经验、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的融合。今天,在倡导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大背景下,跨学科学习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

基于大概念的跨学科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还能培养其跨学科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展开“三润”(即润心、润美、润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帮助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逐渐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其中,“润心”通过“德美融合”“语音融合”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价值观念、思想品格。“润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舞蹈、戏剧、动画、影视等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润行”通过体育、美术、劳动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包括行为习惯、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掌握行动方法,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接下来,以“润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美劳跨学科融合“好朋友一起玩”单元教学为例,进行阐释。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所选教材为人美版一年级第14课“介绍我喜欢的玩具”、第18课“伙伴”,两课都属于“欣赏·评述”综合实践活动。

在原课程的基础上,采取造型游戏活动的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經验,通过“改编”和“拓展”的方法,将美术、劳动、体育融合,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创”,注重综合活动中愉悦性和具身性的体验,增长儿童的生活经验。

在体美劳跨学科融合“好朋友一起玩”单元教学中,学生首先将废旧衣物手工制作和装饰沙包,感受劳动与艺术表现的快乐。然后,与同学一起玩“打沙包”游戏,融入到游戏中去,促进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增强规则意识与团队精神,懂得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尊重理解,互帮互助。学校举办的“辰宝展风采,童心向未来”趣味游戏节,为这一教学活动创设了真实情境。最后,学生们用绘画表达“好朋友一起玩”的主题思想,并进行互评。经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能力。

三、单元目标

第一,初步知道造型游戏的形式美法则,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形、色、质等的艺术语言和特点。

第二,借体育游戏比赛的真实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素材,制作出沙包,并用平面绘画的方式创作出有遮挡关系、大小、对比关系的主题突出的作品。

第三,以游戏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打沙包的规则,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创作游戏故事作品。

第四,在打沙包游戏比赛中体会艺术创作和游戏实践的乐趣;表达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同学间要友善相处,懂得尊重、理解他人的看法,多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在多学科融合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完成造型游戏活动的知识迁移。

2.在打沙包游戏比赛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难点

学习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形、色、质等的艺术语言和特点,创作一幅伙伴之间玩游戏场景的平面绘画作品,要求有遮挡关系、大小对比关系,主题突出。

五、教学过程

单元课程将美术与体育游戏、劳动相融合,要求三个学科教师相互配合教学。第一课时以劳动老师为主导,以制作沙包为主要任务,将旧物改造为玩具,完成沙包的实物制作。

第二课时由体育老师主讲游戏方法和规则,让学生充分融入游戏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同时也通过游戏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养成规则意识,并切身感悟玩游戏中人物动态和遮挡关系。

第三课时以美术教师为主导,并采用“双师同堂”的形式,对学生创作的作品再进行评述展示。

第一课时:“旧物新生”玩具制作

1.导入环节:欣赏国画图片,认识传统体育游戏项目

教师展示关于《冬日婴戏图》《秋庭戏婴图》《马球图》《蹴鞠图》等,请同学们猜一猜画面内容表现的是哪些体育游戏项目。

学生通过画面认识了扑枣、蹴鞠、斗蛐蛐、马球、沙包等项目。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引入课题,以画认识传统体育游戏项目,为下节体育游戏课打下基础,以问题引导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探究环节

学生认识沙包制作所需的材质;发挥巧思,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出沙包。(图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建立旧物改造的意识,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迁移,学生自主探究,制作沙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实践)。

第二课时:“好朋友一起玩”体育游戏活动

1.划分游戏小组:“我来当游戏队长”

学生按项目划分游戏小组,上台分享游戏项目、讲解游戏规则,选出游戏队长。

2.展开“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活动

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分组到户外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感知身体的运动,发现运动之美,观察伙伴的行动,在脑中留下游戏场景的实际印象。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沉浸式的体育游戏课中,探究游戏方法和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少教多学的效果,从而实现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3.在趣味游戏节上进行打沙包比赛

鼓励学生们互教互学,探究打沙包的姿势、躲避的方法,自发建立小组参赛。

【设计意图】体悟竞技比赛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同学间要友善相处、真诚相待,关爱自己的伙伴,潜移默化地渗透尊重生命,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图2、图3)

(三)第三课时:“好朋友一起玩”主题绘画创作

在上一课基础上,总结平面绘画创作方法,让学生自选小组玩的游戏项目进行游戏主题创作。

教师:通过前面课程大家制作游戏玩具、同伴间玩游戏,老师发现大家都喜欢动手实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游戏时的场景和感受,创作“好朋友一起玩”的绘画作品吧。

【设计意图】在集体创作中,感受运动之美、艺术之美、友谊之美,打破学科界限,将美的感受转化为美的创造。(图4至图6)

六、课程总结

课程将美术元素巧妙地融入传统体育游戏与劳动之中,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迁移和融合。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着重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的体育游戏文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边玩边学,培养了劳动情感,领悟了合作的重要性,更学会了珍惜和维系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供更丰富的体育游戏素材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同时增加多样化的作品展示环节,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以鼓励学生。

猜你喜欢
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Fantasy and reality
跨学科的音乐图像研究
《形势与政策》的跨学科教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