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送教方式构建剪纸艺术设计课堂

2024-05-07 05:48黄羽翔王荟姝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剪纸纹样小学美术

黄羽翔 王荟姝

摘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百变团花”和岭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大花瓶”,围绕对称剪纸、剪纸纹样设计等内容,基于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艺术图形装饰生活,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 剪纸 纹样 小学美术

一、教学分析

本教学设计围绕对称剪纸、剪纸纹样设计等内容,通过“情境创设—感知体验—创作实践—多元评价—知识迁移—拓展升华”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仅靠一把剪刀、一张薄纸就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对称图样和剪纸作品,充满着挑战和乐趣。学生也在折、画、 剪、贴中体验传统纹样之美,感受传统民间剪纸的审美趣味与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剪纸方法,对剪纸艺术进行文化理解,并学以致用,美化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拉进学生与艺术品的距离。

学习大花瓶的纹样设计方法,运用折剪进行创作,感受花瓶剪纸艺术中的造型美、纹样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将剪纸艺术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并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能够掌握折叠对称的剪纸方法,设计制作镂空的花瓶图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二)难点

感受传统纹样的形态美和表现力,着重理解纹样在花瓶美化中呈现的美感和组合创作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板贴、半成品剪纸花瓶、磁铁等

学具:学习评价单、评价贴纸、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是异地送教,学生来自广东省河源市,教师则来自深圳。因此教师创设了两地学生互换礼物的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深圳的黄老师,深圳的同学们知道我要来给你们上课,特别录制了问候视频,还请我捎来了小礼物,表达美好的祝福。我们先来观看视频,再打开礼物。

教师出示深圳学生的交换礼物——剪纸团花。

教师:团花属于我们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创作的民间剪纸作品,造型优美、花纹繁多,代表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深圳的同学们做的这些小团花虽然比较简单,也是代表他们对河源同学们的美好祝愿。下面,请大家思考,咱们要如何剪出更漂亮的作品跟他们交换?

学生A:剪出花纹更加复杂的团花。

学生B:可以把团花贴在别的东西上,做成其他的礼物,再送给他们。

教师:河源的同学们真厉害,想到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不简单。这些剪纸有一定难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挑战一下。

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做什么?

教师快速示范剪纸花瓶(在示范过程中,强调要用左手捏住对折纸张的开口,右手从闭口开始剪)。

教师出示课题“巧剪大花瓶”。

【设计意图】以同龄人交换小礼物为契机,激发小学生挑战新知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再通过迅速示范剪纸花瓶导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感知体验

教师展示花瓶剪纸,提问:这个花瓶左右两侧有什么特点?

学生C:花瓶两侧形状是一样的。

教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剪出两侧形状一样的花瓶?

学生D:我看到老师把纸进行了折叠。

教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发现了我使用的窍门。没错,把纸张对折,就能剪出两侧形状和大小一样的花瓶。现在给大家增加一点难度,老师再剪一个,看看跟刚才的花瓶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剪出一个较矮的花瓶,请同学们进行对比,找出不同。

学生E:两个花瓶的高低、胖瘦不同。

教师:请你再说一说花瓶还有哪些细节发生了变化?

学生E:高花瓶的肚子小,脖子长。矮花瓶的肚子大,脖子短,好像还有脚。

教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呀!花瓶由四部分组成,你说的“脚”,其实是花瓶的瓶底。花瓶的肚子叫瓶身,花瓶的脖子叫瓶颈,加上花瓶的瓶口,共四个部分。

教师:刚刚大家观察出花瓶因肚子和脖子发生了变化,使花瓶发生了胖瘦、高矮的变化。没错,花瓶的瓶口、瓶颈、瓶身、瓶底的形状变化决定了花瓶外形的不同。(图1)

教师:现在挑战来了,请大家剪一剪,剪出形状各异的花瓶,看谁最先完成这个挑战!(图2)

学生分小组体验,教师指导。

教师:挑战结束,请各小组内推选出一个外形最完整、形状最特别的花瓶出来。

教师:大家的花瓶造型真的很特别,但是如何让花瓶看起来更美丽呢?咱们先来欣赏一件文物(图3)。请仔细观察,这件陶器上面的花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学生F:这个罐子的花纹像一层层的波浪,上面还有很多小锯齿。

教师:没错,这件彩陶叫“多层垂弧锯齿纹双耳瓮”,是距今8000年前的作品,现存甘肃省博物馆。它表面的纹饰叫垂弧锯齿纹,希望同学们能有时间去现场欣赏它的美。其实,剪纸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各式各样的花纹,叫做纹样。比如这种像锯齿的花纹,类似生活中的切割工具锯子,叫做锯齿纹。这也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個纹样,请看老师示范如何剪锯齿纹。(提示:左手捏着开口,右手剪闭口。)

教师:跟老师一起来,看我的剪刀,咔嚓一剪,刀不转,纸转,像什么一样?像尖尖的牙齿。这样好多个三角形连在一起,就是锯齿纹了。请大家思考,这种花纹适合装饰在花瓶的哪个部位?(图4)

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回答。

学生1组:可以装饰在花瓶的肚子上,就像彩陶中的花纹一样。

学生2组:锯齿状的形状比较简单,装饰在花瓶的瓶颈处比较好看。

教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价值,类似锯齿状的纹样,在瓶子的瓶口、瓶颈、瓶底部位应用得比较多。但是大家在剪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瓶子的大小调整锯齿纹的长短。

学生各自添加锯齿纹装饰自己的花瓶,教师指导。

教师:瓶肚的表面积比较大,要装饰什么纹饰好呢?老师给大家做个示范。咔嚓一剪,刀不转,纸转,这是什么纹?像云朵一样,叫做云纹。咔嚓一剪,刀不转,纸转,这是什么纹?像月牙一样,叫做月牙纹。(图5)

教师:这两种纹饰适合装饰在瓶肚上,有美好的寓意,比如云紋又叫“祥云纹”,是古代中国的吉祥纹样,象征步步高高升和吉祥如意。月牙纹是由长短不一的弧线组成的,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排列组合,有阴柔之美。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纹样,如图所示。现在,请同学们灵活运用对折的手法,在花瓶上大胆添加自己的纹样吧。

学生各自添加纹样装饰自己的花瓶,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直观地指引学生理解剪纸花瓶的造型、纹样的变化,在感知、理解与实践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作品上,感受剪纸创作的乐趣。(图6)

(三)创作实践与多元评价

教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各自的花瓶进行组合再创作,看看有什么奇迹发生!

教师要求如下:

1.小组合作创作

每组发放两张卡纸(黑色和灰色),要求通过色彩搭配、形状搭配、大小与前后搭配的方式,将一个个的花瓶拼成一件大的作品。

2.小组自评和各组互评

每组发放10张点赞票,通过小组讨论,决定将组内10张票投给哪些组(每组最多投4票),也可以投自己的小组,但是最多只能投3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第四小组给第一小组投了4票,请你们说一说理由。

第四小组学生:第一小组的作品由6个花瓶组成,每个花瓶的造型都很独特,还运用了遮挡关系,让花瓶有前有后。

教师:你们能发现遮挡关系,很了不起。现在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一说别的小组的作品?

学生G:第三组的花瓶外形很相似,但是放在一起看起来很和谐。

学生H:第二组的花纹很多样,用到了老师讲的锯齿纹、云纹和月牙纹。

学生I:第六组组合方式和其他组不一样,他们摆放的花瓶有高有低,很有趣。

教师小结:各个小组的创作充满了惊喜,你们注重花瓶造型的变化、位置的搭配、纹饰的应用,看得出大家学到了很多本领。刚才几位同学的点评也很清晰,语言简洁生动。我相信深圳的同学收到你们剪出的花瓶礼物,一定会很喜欢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个人作品通过组合排列的形成,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新的创作并进行展示,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发现作品亮点,巩固新知,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之美。

(四)知识迁移与拓展升华

教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了遮挡关系,让老师想到了一位艺术大师,他一生画了很多瓶子,瓶子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组合在一起,让人很难忘。

教师:他叫莫兰迪,关于他为什么喜欢画瓶子,请你们课后去探究。

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学习通过对折的方式剪花瓶、运用简单的纹样装饰花瓶,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其实用剪纸的方法还可以将你们剪出的团花、花瓶去美化我们的生活。老师带来了深圳高年级的同学们运用剪纸作品做的更多创意作品。他们把剪纸作品做成了服装、杯子、椅子,还运用到学校、家庭环境的装饰美化之中。相信你们能想到更多新的用法。如果你们能将剪纸的本领传承发扬下去,你们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图7、图8)

【设计意图】以剪纸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作品、剪出美好,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剪纸纹样小学美术
剪纸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剪纸
袁飞纹样设计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