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

2024-05-07 23:23靳学东
内蒙古林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防沙巴彦淖尔治沙

靳学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处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的北方防沙带,是全国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阻止我国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的重要防线,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市沙化土地面积3154.53万亩(轻度危害544.65 万亩、中度危害753.7 万亩、重度危害1480.55 万亩、极重度危害375.63 万亩),区域内分布有乌兰布和沙漠、巴音温都尔沙漠、苏集沙地及套内零星沙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启动以来,巴彦淖尔市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总结推广磴口模式,推动形成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协同推进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全面建设黄河流域防沙治沙模范区。

坚持系统治理,强化治理效能。按照“以水定绿、分区施策、因害设防”原则,编制了《巴彦淖尔市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分沙漠(沙地)综合治理区、阴山及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区、河套平原建设区、乌梁素海等湿地治理区4 个区域进行综合治理,计划到2030 年,完成治理面积3429.14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集聚各类资源,打破项目行政界限,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逐区、逐片攻坚推进,做到项目统筹、资金统筹、地块统筹、管理统筹和评估统筹,系统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形成标志性成果。

坚持提前行动,积极申报项目。组织成立方案编制专班,深入各旗县(区)梳理造林空间、分区策划项目,依据国家“三北”六期工程项目指南,策划了2024—2026 年4 个治理区域6 个分项目,下设22 个新建子项目、8 个巩固成果项目。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区68 个重点项目布局中,包含了巴彦淖尔市阴山北麓(河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和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贺兰山西麓)防沙治沙两大项目区,全市7 个旗县(区)全部纳入。

坚持不等不靠,全面打响攻坚战。2023 年7 月下旬,巴彦淖尔市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来,全市已开工21 个项目区,建设面积88.67 万亩、围栏封育15.52 万米,已完成治理面积13.01 万亩、围栏封育4.5 万米。各旗县(区)变冬闲为冬忙,做好2024 年项目建设的地块落实、作业设计、苗木储备、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坚决实现开春即开工、开工即决战。

坚持政策保障,出台支持措施。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实现沙区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提升,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巴彦淖尔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巴彦淖尔市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十条措施》,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重点治理、统筹保障生态用水、全面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发挥金融保险作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应用10 个方面支持防沙治沙,助力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坚持以水定绿,发展节水林草。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沙则沙,选用抗旱、抗寒、耐盐碱的乡土树种草种,发展节水林草。大力开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生活、生产用水,将节约下的水资源重点用于乌梁素海等湿地生态补水和林草生态建设,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水资源保障。

坚持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建立健全防沙治沙科研支撑保障机制,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林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实地指导,并就开展防沙治沙常态化科研合作达成三方协议。成立由国家、自治区、市三级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科研领导小组,设立科研专题组,提升防沙治沙科研水平。将防沙治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纳入市级科技创新驱动专项指南,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依托“三北”工程研究院、河套地区盐碱地林草植被构建与生态修复博士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围绕“卡脖子”问题,开展科技攻关、进行揭榜挂帅,重点解决沙患、节水造林、盐渍化、农田防护林、草原退化、河湖湿地保护等重大问题。

坚持产业带动,推动可持续治理。立足解决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培育扶持肉苁蓉、光伏、“种养加”一体化、中药材、沙漠旅游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乌兰布和沙区经国家批复建设千万千瓦级光伏治沙示范基地,实施“光伏+梭梭接种肉苁蓉”“光伏+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光伏+柠条”“光伏+甘草”4 种“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坚持提标升级,推动创建示范林场。借助全市6 个林场入选国家试点林场建设名单的有利契机,充分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组织起草《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创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方案》,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与市政府联合印发实施,全力推动新华林场建成国家试点林场,同时推动其他10 个国有林场建成自治区试点林场。

坚持模式推广,总结应用标志性治理模式。组织专班深入调研,全面推广应用“磴口模式”。在此基础上,立足资源条件,发扬优势特色,追求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新路径新举措,不断丰富和拓展经验做法,已经形成“光伏+生态治理”、农田防护林“渠林路”、“工程固沙+造封飞立体化系统治沙”等多种可推广应用的标志性模式,为建设防沙治沙模范区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多元参与,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防沙治沙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项目实施与乡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培育等有机结合,统筹农牧、水利、科技、自然资源、交通、乡村振兴、电力等项目资金向重点治理区域集中,形成集聚效应。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农牧民通过资金投入、土地入股、劳务投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管理模式,对符合林草生态项目建设标准并验收合格的,按照国家投资标准足额补贴。

坚持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统筹联动、重点攻坚、政策支持、项目带动、绩效考核”任务落实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落实、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民防沙治沙新格局。以林长制为抓手,持续创新“林长+”工作机制,完善“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四级书记齐抓共管,市直单位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任务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对各旗县(区)党委、政府实行专项考核,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任务完成好的旗县予以补奖。

猜你喜欢
防沙巴彦淖尔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