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乡村教师研究热点对比研究(1900—2022)

2024-05-07 13:32刘洋靳淑梅马龙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刘洋 靳淑梅 马龙

摘  要: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研究运用CiteSpace对中外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探究中国乡村教师“面临困境与寻求对策,身份认同与队伍发展,建设政策与思考以及内在需求与外部保障”,外国乡村教师“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多重影响因素以及多举措解决短缺”四方面主要内容。研究发现,中外乡村教师研究在师资短缺、师资补充与提高教师质量三方面具有共性,但在研究方法与方向两方面有所差异。

关键词:中外乡村教师;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024-04

乡村教师,即在乡镇、村完小和教学点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领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教师。[1]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2]目前乡村教师在中外研究中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那么中外研究热点如何、有何异同,中外研究该如何继续深入发展?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自1900年至2022年中外乡村教师研究热点,对比分析其研究异同,总结未来趋势,以期为乡村教师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使用CiteSpaceV(6.1.R2版本)软件,以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为来源。在CNKI中,设置“篇名=乡村教师”,检索日期到2022年12月31日为止,来源类别为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共得到检索记录564条,剔除无作者、无单位等,得到548篇有效文献。在WOS中选择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以乡村教师为标题,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论文和综述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393篇,经数据除重和清洗最终得到393篇文献。

二、中外乡村教师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一)中国乡村教师研究热点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并借助CiteSpace(6.1.R2版本)软件自动聚类功能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自动识别出17个聚类,包含关键词节点257个,节点连线294条。研究主要聚焦于所含节点数较多的前四大聚類(见图1)。

1. 乡村教师队伍面临困境与寻求对策

Cluster0,轮廓值(Sihouette)为1(>0.7),共包含70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5个: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乡村教师队伍面临困境与寻求对策,主要表现为困境和对策两方面。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面临各种困境。如张爱萍指出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素质整体落后,优质师资严重短缺。[3]吴云鹏表示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为乡信念的缺失、乡土知识的匮乏以及内生能力的弱化等现实困境。[4]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如张红波初步构建了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新路径“散点-联动-螺旋。”[5]张立平提出党和政府应该在制度设计、教育培养和社会支持三方面培养农村教师的乡土情怀。[6]

2.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队伍发展

Cluster1,轮廓值(Sihouette)为0.998(>0.7),共包含21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5个:乡村教育、教师发展、异质化、梯度激励、教师身份认同。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队伍发展,一方面,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赵鑫指出我国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进展及走向正在从“在乡村从教”转为“为乡村而教”,[7]在此过程中,部分乡村教师对身份认同产生危机。吴凯欣等人通过学校、乡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强关系纾解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8]另一方面,乡村教师的队伍发展。胡娜、陈时见提出从乡村教师的能力素养、管理体系、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障方面优化发展路径。[9]

3.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与思考

Cluster2,轮廓值(Sihouette)为0.985(>0.7),共包含21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5个: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教育政策、教师队伍、联片研修。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与思考,主要表现为政策和思考两方面。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何菊玲、赵小刚提出加强学术研究、健全体制与机制、锻造高素质教师教育者以及发挥乡村教师的主体性四方面。[10]林一钢、张书宁提出了乡村教师政策话语的未来愿景。[11]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袁月提出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等建议。王阿芳阐述了建设高素质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思路与对策。

4. 乡村教师的内在需求与外部保障

Cluster3,轮廓值(Sihouette)为1(>0.7),共包含16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5个:专业发展、工资待遇、乡土伦理、课程变革、实施路径。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乡村教师队伍的内在需求与外部保障。一方面,采取多项举措以满足乡村教师的内在需求。如赵新亮建议通过“新学校”计划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任仕君提出融入乡土伦理等以推进乡村教师传承乡土伦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外部保障。如张灵和童腮军提出改善乡村教师薪酬待遇,提供专项津补贴等。张兴友在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等方面进行补充。

(二)外国乡村教师研究热点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并借助CiteSpace(6.1.R2版本)软件自动聚类功能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自动识别出14个聚类,包含关键词节点392个,节点连线878条。研究聚焦于所含节点数较多的前四大聚类,如图2所示。

1. 乡村教师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Cluster1,轮廓值(Sihouette)为0.977(>0.7),共包含34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4个:设置(setting)、多水平调节模型(a multilevel moderation model)、预防(prevention)、结构质量(structural quality)。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农村教师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布雷塞(Bresee,S.)通过研究表明,当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包括传播健康信息和如何建造洗手站等),鼓励他们与家人一起参与时,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哈姆(Hamm, Jill V.)指出教师对学生越关心,学生对情感环境的感知和学校适应能力越好。

2. 提高乡村教师技能的干预措施

Cluster0,轮廓值(Sihouette)为0.931(>0.7),共包含37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5个:儿童(children)、青少年早期(early adolescence)、中介作用(mediating role)、教师教育项目(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孤儿(orphans)。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提高乡村教师技能的干预措施。库克(Cook)指出学校要加强师范生在乡村学校中教学实习的多元文化干预。还有学者提出通过CBC干预的教师在感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家长的沟通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伊格尔(Ige, Olugbenga A.)等人发现科学和数学教育主席为南非数学教师开发的短期学习干预项目,使大量数学教师从项目中学习知识。

3. 影响乡村教师发展的多重因素

Cluster2,轮廓值(Sihouette)为0.949(>0.7),共包含33个关键词节点,其中高频关键词有4个:乡村教师(rural teacher)、教育改革(educational reform)、科学(science)、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影响农村教师发展的多重因素。冲津(Okitsu, Taeko)等人通过对赞比亚农村社区学校的个案研究发现,家长和社区参与农村学校管理的教育改革政策对农村教师的雇佣和解雇具有积极影响。布兰查德(Blanchard, Margaret R.)研究發现,教师的改革教学信念和对新技术的使用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4. 多举措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

Cluster3,轮廓值(Sihouette)为0.934(>0.7),共包含32个关键词节点,高频关键词有5个:社区(community)、感知(perception)、健康(health)、远程(remote)、叙事(narrative)。结合关键词所在施引文献发现,该聚类聚焦于使用多种方法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保罗(Burke, Paul F.)等人鼓励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其他教育系统和其他专业采用激励措施吸引专业人员到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学。巴克勒(Buckler, Alison)提出国家和社会重视农村教师的需求,并采取各种方法给予帮助。比亚尔纳松(Bjarnason,Thoroddur)研究发现,在增加农村和偏远地区合格教师供应方面,远程教育比区域校园更有效。

三、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一)热点主题之相似性分析

1. 乡村地区面临教师数量短缺、结构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由于乡村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个人发展空间局限等因素,导致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低,国内外乡村教师普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我国乡村教师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教师数量不足,新教师补充困难;乡村教师老龄化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缺乏优秀师资三方面。同期,国外乡村教师也面临同种困境。美国国家统计中心数据显示,乡村地区30.1%的学校存在教师空缺。

2. 拓宽师资补充渠道,扩大乡村教师队伍

为增加乡村教师数量,尽量均衡结构分布,国内外采取各种措施补充师资。国内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多项政策。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刘善槐等人提出,探索建立以定向培养为主的精准化、基于市场机制的弹性化和共享城镇师资的优质化补充机制。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乡村教师补充上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乡村地区教师教育工程(Rural Area Teacher Education Project);美国弗吉尼亚州探索实施明日教师项目(Teachers for Tomorrow),招募对教育事业感兴趣且达到一定条件的高中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 吸引他们从事教育工作, 引导其到师资严重短缺的学校任教。

3. 完善高效能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质量

近年国内外研究更加注重如何提高乡村教师质量。国内陈荣等人在乡村教师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提出扎牢公平价值、协调政策工具配置、建立现代化协同机制等。戴水姣提出新时代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应以价值观念的践行为先导,以价值目标的达成为关键,以行为方向的优化为保障。国外也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乡村教师质量,赫伯特桑·德拉(Herbert Sandra)运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为数学和科学教师的在线专业学习开发了一个活动系统。马赫·达米安(Maher Damian)研究提出,通过视频会议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使用教学大纲文件开发教学计划。

(二)热点主题之差异性分析

梳理国内外乡村教师的相关研究发现,研究方法与方向存在显著差异。

其一,国外研究侧重于利用实验法,以部分乡村教师为实验对象,采用定量测量、定性分析或者混合方法进行研究,以得出研究结论;国内研究则更多从理论入手进行阐释,运用心理学、政策工具或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案例研究的依据。

其二,国内外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国外由于疫情等原因,乡村教师短缺,对乡村教师补充方面的兴趣更高;国内乡村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當前研究更多侧重于提高乡村教师质量,比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等相关研究。

四、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乡村教师的研究热点,揭示了中外研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了解了乡村教师的发展现状。未来,乡村教师要冲出困境并蓬勃发展,还需在实证研究、混合培训路径和多方合力三方面做出努力。在实证研究方面,中外建立乡村教师实证研究平台,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研究以及发现乡村教育问题。在混合培训路径方面,中外大力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资源共享、专业指导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确保乡村教师享有城市教师的同等资源。在多方合力方面,政府、学校和家长各尽其力,共同努力,全面支持乡村教师的整体发展。乡村教师的纵深发展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实证研究的深度挖掘,也需要混合培训和多方支持。

参考文献:

[1] 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振兴[EB/OL]. (2020-05-26)[2023-02-16]. http://www.moe. gov.cn/jyb_xwfb/xw_zt/moe_ 357/jyzt_2020n/2020_zt06/shengyin/weiyuan/202005/t20200526_459037.html.

[2]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之源[EB/OL]. (2021-08-23)[2023-02-1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31/ 202108/t20210823_553289.html.

[3] 张爱萍. 关于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1):23-24.

[4] 吴云鹏. 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81-89+195.

[5] 张红波. 散点·联动·螺旋: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新路径[J]. 中小学管理,2019(10):44-47.

[6] 张立平,程姣姣. 农村教师乡土情怀的意涵与培育路径[J]. 教育学术月刊,2021(01):71-77.

[7] 赵鑫,谢小蓉. 从“在乡村从教”到“为乡村而教”:我国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进展及走向[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1):83-89+109.

[8] 吴凯欣,毛菊,张斯雷. 学校·乡村·日常生活:“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与纾解[J]. 当代教育科学,2021(09):42-50.

[9] 胡娜,陈时见. 边境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的时代际遇与路径优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7):78-82.

[10] 何菊玲,赵小刚. 新中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与优化策略——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4):71-91.

[11] 林一钢,张书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22(01):66-74.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拉威尔与德彪西《空求》的演奏与美学特色比较研究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