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下音乐剧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用研究

2024-05-07 12:45杨丽佩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OBE理念通识教育音乐剧

杨丽佩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思政育人的重要向导,通识教育是思政建设的重要教育阵地,应充分挖掘优质思政资源,创新教育路径,培养德才兼备高素养的通识“双创”人才。文章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构建理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作用,从课程思政建设依据、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成效三个方面,对作为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的音乐剧通识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研究,以探索人文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OBE理念;音乐剧;通识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074-04

OBE教育理念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聚焦于最终有意义的结果;为学生学习成功提供机会与支援;对所有成功寄予期待;从最终的结果进行反向设计。[1]音乐剧通识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课程,在思政建设上,遵循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依据课程培养有意义的结果,对目标进行详细的规划,关注学科发展趋势,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拓展阅读文献资源,开发思政实践的文化活动,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推进思政资源的共享和学习。在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上,细化评估细则,努力向优质课程、示范课程靠拢,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化、规范化,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激发课程建设的新动力。

一、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依据

(一)OBE教育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成果的设定等,进而引导逆向设计的教学思路。OBE教育理念的框架是定义产出、实现产出、评估产出,契合国家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布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指出,通识教育则是以“满足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为旨归。[2]即所谓“人”的教育,与思政建设的初衷一脉相承。通识教育与思政建设的融通性涉及大量的创新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创业精神上,推进“双创”(即创新与创业)教育成果的生成。

(二)课程思政建设依据

基于OBE教育理念,音乐剧通识课程的思政建设,考虑到校情、院情、学情三个方面,依次进行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然后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教学行动以及评估策略。从校情看,围绕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四位一体双院制,提倡交叉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设定上鼓励学科联动,营造思政育人的合力。从院情看,远景学院的教学特色是通识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设置有人文、艺术、历史、哲学、自然、社科等各类通识课程,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训练和养成教育,思政建设深入课程体系。从学情看,传统课堂侧重学生的知识习得,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和以美育人的价值体现。音乐剧课程,将打造学生眼中能“看”、耳中能“听”、手中能“舞”的课堂,是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动态课堂。由此,音乐剧定义的课程思政的产出,从知识、能力、价值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设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剧的要素、风格特征及案例运用;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剧的欣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和设计编创的能力;本课程的价值目标是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培养审美情感、艺术素养和阳光心态。

二、音乐剧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实践

(一)音乐剧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

依据OBE教育理念,音乐剧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需要深耕教学文本,对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教学反馈进行系统化思政体系的探索和建设,使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深入教学的始终,进而实现思政教学的闭环管理。

第一,课程内容方面。音乐剧作为人文素养与审美教育的通识选修课程,共32学时,共分为九个章节。教学以音乐剧的历史为主线,涉及系统知识和案例运用,围绕叙事音乐剧、概念音乐剧、古典音乐剧、百老汇音乐剧等展开,每个章节至少有两个课程思政要素的融入,使教学内容与思政、美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二,课堂教学方面。首先,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激发学生的思考、表达、展示,提升学生对音乐剧剧本的写作能力和音乐剧作品的创作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正确的创作观和审美观。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建设课程网站、拍摄教学视频、放置教学案例、发布小组任务,使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资源思政育人的作用。

第三,课程考核方面。音乐剧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的痕迹管理,重视学生的剧评打卡、课堂实践、团队任务、即兴创作等,其形成性考核内容占总成绩70%的比例,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正向的创作理念和创新素养。

第四,教学反馈方面。舒特提出,形成性反馈最终的目的要落实到所提供的信息要能影响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改进学习。[3]音乐剧课程注重形成性反馈,其中包括学生反馈、教师反馈、督导反馈,并增加德育效果的观测点,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反馈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案例,观测思政元素融入是否恰到好处。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建设实践

1. 章节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依据OBE教育理念,定義产出,设定思政目标。本课程根据章节内容和案例,挖掘思政元素,具体涉及文化与民族、历史与现实、真善美与假恶丑等主题的对比,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艺术审美、人文思想等融入课程。通过作品表现出的文化内涵,挖掘传统文化中特色的音乐、舞蹈、诗剧,创作中国特色的音乐剧作品,建立文化认同、自信和自觉,进而以达到OBE的逆向设计。

通过章节的案例切入,将青年话题引入,感化学生心灵,树立理想信念,激励学生成才、成人、成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学习、理想、逆境、心理等点滴融入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

一方面,在讲授的内容中加入思政元素,将案例进行生动的呈现,借助实现产出的学习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搭建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进而在教学中实现铸魂育人。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的课堂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例如,参展观展活动,将故事编创为音乐剧作品;基于重要节日进行作品的创作,将节日与课程内容相关话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创作正能量的作品;依托校本资源,校园戏剧节到剧院打卡观剧,学校原创音乐剧《三多堂·春芽》等突出创业实践、晋商文化的多部经典发挥了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能够深化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作观和创新精神。

3. 教学方式中融入课程思政

互动式、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方法。音乐剧作为通识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学生在参与圆桌讨论、即兴表演中,碰撞思想火花,提升音乐剧的表达意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发布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任务中,带动学生剧本创作、小组PPT展示、小组报告的生成,创作有思想性的剧本,呈现知行合一的课堂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和艺术审美的能力。

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课堂,使其联动,将课程思政中的地域文化、本土艺术结合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剧评写作、导演说剧、拍摄作品视频等方式,创建完满课堂,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音乐剧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成效

(一)线上线下教学方面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与线下成为必不可少的交互教学模式。首先,音乐剧课程线下教学强调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以及欣赏习惯的养成,学生能自觉地到校剧院看音乐剧,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和带给自己的美的体验。其次,线上教学推送思政视频资源和优秀作品资源,让学生参与抢答、测试,将实践创作、表演构思同步到线上。最后,创造线上与线下融通的思政教学,记录学生的创意灵感和学习成果,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激励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思政目标同步实现。

(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上,每个章节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做到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目前课程思政案例30个,大纲由1.0升级到2.0,进行了课程思政的融入升级。细化课程思政培养点,绪论到第四章细化了4个培养点,即基础审美认知、欣赏分析能力、导演编创能力、专业评论能力,第五章到第九章同样细化为4个培养点,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培养国际化视野、实践以美育人、想象创新思维。

第二,教学实践上,突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即兴创编、剧本写作、作品表演等艺术实践,将任务主题拉近到生活中、校园的、社会的、国家的等有意义的事情上。同时,开展团队创意音乐剧的即兴创作演绎赛事,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意。

第三,思政育人上,音乐剧作为学院艺术类通识选修课,在培养“完整的人”的育人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将讨论、展示、创作、表演等作为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学生在不断地参与和锻炼中,提升“双创”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学生能创作出基于青年话题、孝道话题、新时代话题、煤炭工人话题等具有时代感和共情性的主题音乐剧,能从不同视角了解自然、人文、社会、生活等世间万象,将震撼心灵的故事留在音乐剧作品中。学生在实践中孵化出表演创新、主题深刻的好作品,让课程思政转化成可见可看的成果。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面

OBE的教育理念强调持续改进和评价产出,远景学院的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多元评价,改进教与学的质量,尊重差异化发展。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拓宽评价视野,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形成课程思政多维度、综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1. 注重形成性评价

远景学院通识课教学突出过程性和形成性考核评价,在音乐剧的课程教学中,70%的平时考核+30%的期末考核,更强调学生的过程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关于70%的平时考核,其主要涉及考勤、作业、活动,其中作业和活动是课程的考核亮点。例如,即兴表演、PPT课堂展示、音乐剧评论、剧本创作等形式的作业。学生在多次训练中,激发出创作的潜质,將至善至美、充满正能量的创作理念根植于心。30%的期末考核采用音乐剧表演的方式进行,需要进行剧本写作、现场表演、拍摄视频,其中剧本传递的思想主题成为重要的打分项。

2. 突出表现性评价

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问题答案和展示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4]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做到乐教乐学,在实践的合作中可以突破和挑战自我,让“双创”意识全面提升,能够具备落落大方、谈吐优雅、闪烁艺术气质的阳光心态。课程中涌现出多位进入学校音乐剧团的学生,参演校级音乐剧编排和院校交流演出以及全国大学生音乐剧展演大赛。

3. 彰显OBE成果导向评价

通过设定学习目标、践行学习任务,进而提出课程思政改进方向,音乐剧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将学生创作作品进行主题升华,将体现的青年担当、责任、反思、创新等元素,作为其中重要的考核项目,在思政建设中融入考核评价,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意识,将考核的作品内化为思政的情怀。

基于OBE教育理念,通过目标定义产出、实践实现产出、评价反馈评估产出,在音乐剧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中发现,学生喜欢有互动、有案例、有合作、有实践的课堂;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音乐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更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双创”精神,本研究提出音乐剧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的改革方向:第一,跨学科融入教学。拓展学生多维度学习视角,让跨学科应用更加深入,依托课题,推进思政教学成效和教学成果的输出。第二,夯实课程思政。通过中外音乐剧作品,融入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激励学生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接地气的音乐剧作品,使思政育人深入人心。第三,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在“双创”推进的新时代,“要建立和完善‘创意启发、创新思维、实践锻炼、创业孵化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和通识课程体系。”[5]将通识、“双创”、思政三类教育同频共振,共同办好有温度的教育。第四,以远景学院的小班音乐剧思政改革成效为依托,带动学校大班音乐剧的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五,构建学校美育的改革典范,培养实践育人、以美化人的博雅人才,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姜波. 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 外国教育研究,2003(03):35-37.

[2] 张萌. “立德树人”导向下通识教育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路径[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3,39(01):7-10.

[3] 刘俊杰. 课堂教学教师反馈有效性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4] 霍力岩,黄爽. 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03):76-81.

[5] 张海霞,陈江,尚俊杰,等. “iCAN 赛课合一”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8(01):79-84.

(荐稿人:高洁,晋中信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OBE理念通识教育音乐剧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