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内生发展策略研究

2024-05-07 13:32赵潇竹张丽群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乡村振兴

赵潇竹 张丽群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学前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发展。目前,低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引起城乡学生非认知能力差距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乡村人才的振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内在专业结构持续丰富、演化和完善的过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推进乡村人才发展,强化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对此,文章在分析影响农村幼师专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中圖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042-04

学前教育是教育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也是确保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学前教育的多项功能和重大价值逐渐受到多部门重视,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统筹城乡师资,向乡村倾斜,以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引导和支持者,乡村幼儿教育质量的优劣程度,关键在于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使更多人才投入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还需找到一条适合专业内生发展的路径。

一、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内生发展的相关思考

(一)研究专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1. 国家层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决办好学前教育,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受到公平且有品质的教育。2018年《意见》明确表示,要落实乡村学前教育,将更多师资力量向乡村倾斜,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可见,党和国家越发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幼儿教师作为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关键力量,其专业能力发展对于优化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乡村儿童享受公平且有品质的教育权利,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

2. 社会层面

近几年,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提出了严格要求。市场的开放使得一些私立幼儿园、早教机构不断出现,一时间大量幼儿教师进入其中,加大了管理难度。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良好的专业能力可以有效保障乡村幼儿教育质量,满足家长要求,维护市场与社会的稳定性。

3. 教师层面

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农村幼儿教师处于弱势,不仅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而且薪资待遇不理想,甚至其工作成绩也经常被大众所忽略。通过采取一些必要激励手段,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减少师资流动,从而推动整个农村幼师专业水平提升,保障行业的稳定性。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特点

相较于城市幼师行业,农村地区幼师专业发展较为滞后,主要体现在:工作环境较差。虽然很多农村幼儿园都配备专门的多媒体设备,但整体教辅材料依然比较少,幼儿活动形式或内容单一。教师专业能力薄弱。在一些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基本以转岗、低学历群体为主,整体素质较弱,有些教师甚至缺乏良好的教研与反思能力。教师培训机会较少,针对性较弱。有些地区以教研组讨论、赛课等形式代替培训。公立幼儿园培训情况比较好,主要有课题研讨、园本培训、进校进修、网络培训以及国培等,但园内机会不均等。[2]教师专业自主性较弱。由于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弱,且进入岗位后培训机会较少,一些幼师便存在一定“后天不补”现象。园内管理滞后。部分乡村幼儿园还处在半独立状态中,即依附小学开展工作,接受小学校长领导。部分私立幼儿园管理则直接由园长一人决定,甚至存在“家族式”管理,“一刀切”现象比较典型。

(三)公平视阈下农村幼师专业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长期处在较为滞后的状态,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公平缺失。一方面缺失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对于农村儿童来讲,在教育起点均等的前提下,实现教育过程均等十分关键,特别是师资力量配置。目前,农村幼师专业能力较低,以致儿童普遍难以获得公平且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另一方面缺失幼师公平。在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幼师是主体,但与城市幼师相比,农村幼师无论是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培训发展等都存在一定薄弱环节,这也是长期以来造成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的一项主要原因。[3]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内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 扶持力度较弱

在资金层面,相关部门一直以来对农村幼儿园发展有所扶持,但要同时支撑起教师培训、园区建设、教师薪资福利等还远远不够。当下农村幼儿园编制普遍比较紧缺,除了园长、特聘教师外,其他幼师编制获得难度较大,这导致其产生职业倦怠,甚至还会造成人才流动,不利于农村幼师队伍发展。

2. 培训制度不足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缺少科学的培训制度,教师培训基本只能依靠教育局安排,且每次培训人数有限,分配到各幼儿园的数量较少。由于培训制度不全,部分幼师忽视了培训的作用和价值,日常工作中不主动争取培训机会。

3. 环境建设滞后

农村幼儿园受到特殊地理位置、生源数量等因素限制,整体受重视程度不足,环境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内部软环境建设,缺乏良好的人文氛围,比如在专业学术研究、专业研讨活动组织等方面受重视不足。

4. 准入门槛较低

虽然近几年国家先后完善了幼师准入门槛,但在实际落实中,农村幼儿园却难以贯彻执行。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经济落后,幼师薪资待遇较低,发展前景不明确,难以吸收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进来,只能被迫选择一些学历、资历等方面达不到要求的低素质教师,进而使得农村学前教育活动受到影响[4]。

(二)内部因素

1. 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幼儿园整体薪资待遇、教育环境等有所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在招聘过程中只能录入一些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不充分的教师。洪秀敏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部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中,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占比只有42.2%,仅有19.5%的教师拥有职称。这类教师到岗前获得的学前专业理论知识较少,受训练程度不足,进入工作岗位后又面临知识匮乏的职业紧张感,容易丧失工作自信和上进心,给自身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2. 发展意识缺失

在一些农村幼儿园中,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工作之余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进行专业拓展。部分将其自身专业能力问题归结为园方不重视,有些则是因为自我效能感不足,导致继续学习动力缺失。吴云鹏经过调查发现,部分乡村教师内生能力较弱,在教学方面缺乏反思欲望与研究动机,“墨守成规”“缺少创新”的情况比较突出。

3. 发展能力不强

在农村幼儿教育中,一些教师只是把教育工作作为跳板,为下一份工作规划,有些则是为了稳定。但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导致其逐渐失去专业发展动力,例如学习能力缺失、专业能力停滞、反思能力退化等,从而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三、乡村振兴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内生发展策略

(一)建立扶持体系,支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1. 提升薪资待遇

幼儿教师享受的待遇程度、社会地位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自我认同感与职业忠诚度。为此,要提升农村幼师专业能力,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工资待遇水平。一方面,设置适合的薪资福利标准,加大财政投入。相关部门应迅速对各地农村幼儿教师待遇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最低工资标准,明确其工资水平不低于中小学教师,确保教师物质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县级政府重点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参与社会保障系统的渠道与方式,比如采用政府、幼儿园和教师以固定比例共担的形式,增加教师收入。[5]对于部分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制定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教师的工作时长给予相应补助。

2. 构建监督机制

在监督管理方面,有关部门需将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工作作为核心,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编制标准执行。人社部门要特别针对农村幼师薪资待遇、福利保障、职称评定等制定有效政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必须落实年检制度,规范师资准入标准,形成完善的淘汰监督机制,保障幼儿教育质量。

3. 优化培训制度

在职进修不仅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也是工作中应尽的义务,对于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具体需构建严格的在职培训机制,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准备充足的经费,比如以立法的形式为农村幼师培训提供相应的财政投入,将培训费用纳入县级甚至国家级财政部门预算当中。还要有规划、有目的地对农村幼师按需培训。例如针对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等人群,设置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对于园长,尝试将培训重点放在管理能力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等层面;对于骨干教师,尝试将培训重点放在教师研修、专业发展等层面。可以根据学历、年龄、专业背景等展开分层培训,也可以基于不同职业生涯轨迹进行培训。

4. 培养乡土情怀

乡镇、社区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具有乡村本土特色的文化节、知识竞赛、运动会等,邀请幼儿教师参与其中,以强化其对乡土知识的理解,加强其村民之间产生良好互动,实现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在改善人际关系的同时,提升乡土情感。在日常培训工作中适当融入一定乡土知识、农村教育历史等内容,使其有效掌握农村学前教育状况,及时优化和调整教育方式。

(二)构建成长平台,营造专业能力发展氛围

1. 优化幼儿园管理方式

各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应尽可能从小学中独立出来,由专业人士担任园长,确保专业教师落实专业教学、专业管理,而非服从小学校长安排,尽可能规避管理失误,实现独立收支、去行政化,合理分配相关资源,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6]对于农村私立幼儿园,则要摒弃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尽量把管理权限下放到幼师手里,进行民主投选,从而更好地在民主氛围中成长,激励其持续进取。

2. 构建幼儿园合作文化

幼师专业发展除了要重视自主强化,还要实现各教师队伍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构建教师队伍共同愿景,形成组织文化。幼儿園要尽可能激发教师潜力、热情,为教师制定目标计划,使其成为所有人员发展的价值追寻,对专业发展有所理解和分析,提升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形成优良园风。另一方面,建立教研和科研组平台,根据幼师发展需求,实现专业自主,加强教师间相互指导交流,建立学习共同体。

3. 引入幼师专家指导

幼儿园要为幼师创造与专家、名师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其通过对话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提升专业能力。例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来园讲学,定期让园内的一部分幼师走出去学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活动,从而在交流沟通中获得提升与感悟。

4. 实施多元教研策略

一方面,坚持园本教研。即以幼师为园本研究主体,把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和乡村学前教育研究结合在一起,利用交流、反思等方式,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展开研究,以在促进乡村幼儿保育质量的同时,提升幼师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师徒结对制。由老教师带领指导新入职幼师,重点讲述乡村学前教育的相关特点和内容,引导新手教师学习、模仿,不断积累经验。

(三)提升自我意识,构建专业能力发展惯性

1. 提升教学反思意识

增强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落实自我评价,发现长处、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阅读专业论文,运用理论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能力。还可以利用教师间的互动观摩等形式开展集体反思,使其成为教科研中的一项关键内容,渐渐将其发展成一种习惯。

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农村幼儿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充实自我。一方面,利用网络充分学习和幼儿教育理论相关的课程,如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开发设计等,持续丰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保持勤奋好学的心态,意识到学无止境这一道理,不断学习进步。

3. 建立专业发展意识

人在成长中,只有建立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构建适合的奋斗目标,进而持续超越和完善自我。对于农村幼师而言,必须先建立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了解幼师这一职业的价值,从内心接受这份职业,不断给自己带来更多积极暗示。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明确自身工作和幼儿成长以及乡村未来发展的关系,始终以最认真、最积极的态度对待儿童。另外,还要具备教学创新意识,利用网络学习等途径持续吸收学前教育知识,运用乡村地区独特的优势资源开发适合的幼儿教育本土课程。

四、结语

作为学前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农村学前教育在推进农村儿童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响应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必须以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为起点,从政府扶持、幼儿园建设、自身强化三大方面着手,帮助教师建立专业强化内生动力,最终提升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洪秀敏,杜海军,张明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部塌陷”的审思与治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02):170-178.

[2] 吴云鹏. 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81-89+195.

[3] 胡马琳,蔡迎旗.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学前教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4):71-77.

[4] 高曉敏,张洁,刘岗.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20(06):63-71.

[5] 李洋,陈希.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促进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8(09):61-63.

[6] 刘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本属性、特殊性及其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3):37-39.

(荐稿人:刘莎莎,张家口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杨毅恒)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探讨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基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浅析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