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2024-05-07 12:45王广智张倩慧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案例教学课程思政

王广智 张倩慧

摘  要:在高校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思政既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达到高等教育“树德育人”的根本目的。但是常规的课程思政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文章以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为例,把案例教学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使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具深度,思政教育的价值得以体现,可以有效解决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问题,强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性,为提高思政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案例教学;耦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090-04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基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政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改变学生的落后思维,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与蜕变。单单掌握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与理论基础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国家与社会对于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从“大有可为”发展到“大有作为”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建设道路上离不开对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与爱国情怀的锤炼。然而除了提高思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挖掘课程思政的新方法、新举措。这是巩固过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精华的基础,也是紧跟时代发展与改革脉络的敲门砖。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发展现状

当今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仍然停留在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建设工作并未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面对21世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知识体系的不断涌出与迭代,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所使用的知识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在以往高校课堂中所采用的思政方法与手段已经无法有效达到对当前大学生立德树人的目的。

总的来说,高校思政育人由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种基本途径实施:课程思政是在各类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中,通过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设计课程思政环节等方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程是依托教材内容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无产阶级理论等核心的思想政治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与手段过于陈旧保守;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脱节,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相结合,使得思政内容变得刻意与冗余;思政内容只有枯燥的文字,容易让学生在领会思政内容时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较差;思政内容在课程中的分布失衡,教师传授思政元素所占时间长短不一,侧面影响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实施不完善、不科学的课程思政使思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课程知识传授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思政课程教学也同样存在不足,集中表现为:应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思政课程,无论是典型案例的选取还是思政元素的摄入,都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感受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的进步。但年代久远、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轨的旧案例仍不断被重复使用,面对从小学、中学思政课程中就被反复提及的旧案例,司空见惯的学生难以在案例的分析中引起共鸣与反思,麻木、抵触的情绪使得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变得事倍功半。从客观的角度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思政育人的道路上“各自为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孤岛”困境,究其根本在于各高校忽视了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理念的树立。

三、会计专业思政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会计专业教育是通过揭开表象描述本质的商业语言,指导学生在由实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所编织的商业网络中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与经营模式,并作出最佳决策。融合了课程思政的会计专业教育,其本质是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当下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具备过硬专业知识、高水平专业素质与先进专业思想的财务管理人才。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一直肩负着培养高级知识人才、引领时代潮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在当下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下,为了打破高校思政教师“单兵作战”的窘境,除了有如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显性思政课程发挥其必要的思政教育作用以外,还要在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中通过融入思政元素、树立思政目标、分析思政案例等隐性课程思政的方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会计专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在工作对象上,两者的沟通对象都需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但更需要教师在知识与思想层面上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会计专业教育对象则是范围更加明确的专业领域财务管理人员。二是在工作方式上,两者都是通过思想、心理等方式感化学生的柔性手段与法律、规章等约束学生的刚性手段共用的方式,以此达到既定的目标。会计专业教育更偏向于通过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等刚性手段使学生牢记成为一名优秀财务管理人员所应担负的责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两者均将案例教学作为手段,以此来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会计专业教育是采用案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方式,而高校思政教育则是利用社会案例,其中也包括将会计专业案例作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完成思政目标。

总之,会计专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在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两者都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共同使命给予了案例教学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案例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润滑剂”,以两者的共同点作为根基,根据两者教育重心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将案例教学融入知识与价值中,促进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融通,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扶相携。[2]

四、案例教学法在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兰德尔教授提出,其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案例,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3]通过引入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案例背景,并根据案例内容与专业知识展开开放性的互动与讨论,通过案例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税务实务与筹划课引入思政教育的迫切性

会计专业知识面涉猎广泛,学生既需要具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知识,又需要掌握经济法、劳动法与税法等法律制度与条文。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之一,其涵盖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等重要会计核心知识体系。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为有效降低涉税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岗位或者外聘专业人才完成纳税申报和税收筹划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相关税务知识仅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4]为了进一步培养相关人才,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面向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旨在通过税务会计的角度指导学生作为纳税主体对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与缴纳进行反映与监督。近几年,社会上高频出现如影星郑爽、主播薇娅等偷税漏税的新闻,这反映出部分企业与个人法律意识淡薄;这些粉丝量大、社会影响力强的公众人物,其不法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强的负面影响,例如包括部分高校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对此类不法现象持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这无疑与当今社会建立积极向上的正面法律环境的意愿相悖,因此授课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正义感十分重要。

(二)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的案例教学

在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的理论讲述过程中,通过引入案例、新闻与图片等生动的思政教学载体至教学内容,可以在巩固税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把劳动法、税法、管理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相关课程知识融入其中,形成了以税为核心,横纵交叉的知识体系。每个章节的思政精华都与经济活动的守法要素紧密衔接,使学生对知识点和思政精神的学习更加深刻与立体。

以该课程房产税为例,近几年,包括中国恒大、泰禾集团、华夏幸福等在内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销售榜前20的头部房企出现了部分企业违约暴雷的事件。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这些房企逐利的投机行为已近乎疯狂。当企业现金流断裂无法给予约定的现金兑付时会出现系统性经营危机,然而庞大的资金缺口使这些房企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恢复正常经营,给债权人和投资者造成大量损失的同时,一处处烂尾停工的“断壁残垣”使得大批购房者血本无归。[5]任课教师在介绍房产税相关知识时通过引入此类新闻,从正面宣扬国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核心思想。为了实现广大群众的“安家梦”,政府不断调控政策、健全监管机制、出台惠民措施,使人民群众“租购并举,住有所居”。这些正能量信息可以通过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的传授,将枯燥的税务法律知识通过真实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做到“看在眼中”“学到心中”“记在脑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社会发展与时代脉搏的感悟与体会,从而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基本法治理念的了解与认识能力,提高会计专业人才严守职业底线的职业素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在道德方面的自我约束。

(三)案例教学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过去课堂思政环节的僵硬与晦涩,扩充课程思政教学的宽度与广度。其优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思政教学设置灵活,不受限于授课课程。采用案例引入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可结合各专业特点与授课内容在社会中的联系,进行针对性的案例收集与引入,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案例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案例既可以通过文字报道或图像呈现,也可以是视频和音频的形式。多样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使得任课教师思政育人的难度大大降低。第二,“隐形思政育人”[6]的方式细腻柔和,学生接受度高。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侧重于税务知识的传授与法律思维的培养,而思政教育更多是从道德、情操、信念等方面“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坚定信念。利用案例教学,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法律专业知识点,全面、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讲解案例背后的宏观与微观环境,自然地把思政教育嵌入专业知识中,让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专业知识,还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第三,真实案例印证,育人效果显著。课程案例多以贴近学生社交生活的新闻热点话题、社交平台高频搜索与短视频平台爆火视频为主。案例话题抓人眼球却又不失深度,学生在课堂积极的互动与反馈中高效地掌握在各个引人入胜案例的背景下所蕴含的深层次社会现象和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总之,案例教学能够使专业知识和思政育人有效结合。

案例教学的实施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一剂良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凸显出两点核心问题:一是引用的案例大多脱离了传统教学方法与课程教材体系,部分任课教师为彰显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一堂课中每个知识点都引入一个至多个案例。但是,专业课中总有一些理论知识并不适用于案例教学,需要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果不考虑课程与教材内容而强行实施,则会导致案例教学脱离了专业知识,从而无法起到显著育人的目的。二是实施方式流于形式。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不是使用案例,而是通过围绕案例内容让师生能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思考。部分任课教师虽在授课过程引入案例,但在介绍与分析案例时仍然走“一言堂”的老路,学生只是单向地汲取知识,并没有提出问题与发表观点的机会。缺少师生间互动的案例教学成为“无本之木”,传统理论讲授的实质并未发生改变,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甚微。

(四)完善措施

首先,针对案例脱离传统教学与教材的问题,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明确案例教学的定位与使用目的。案例教学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教学方法与课程教材的作用,虽然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过程形式僵硬、环境枯燥的弊端,但案例教学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方面仍有所不足,理论知识仍然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科学地发挥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并合理搭配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针对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要遵循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互统一的原则。将教师的定位从知识的传播者向知识的分享者与学生的引领者转化,只有在平等开放的授课环境中使用案例教学,其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

五、结语

为了不断应对社会需要与产业发展,高等教育在其体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而课程思政作为彰显树德立人的重要举措,其參与课程建设的比例不断提高、育人方式更加多元、育人目标更加务实,将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经之路。相信在未来,融入了案例教学的课程思政将如虎添翼,在囊括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等多位一体的高校育人路线上大放异彩,彰显其育人方式在“伴乐中伴舞”的灵活优势,发挥其育人理念在“群舞中领舞”的引领作用,实现其育人目标在“共舞中共振”的共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 “双核心3+3”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建构——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0(03):41-46.

[2] 李赟,殷雪娇. 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入课程和生活实践改革经验研究综述[J]. 中外企业家,2019(05):187-188.

[3] 李若瀚,高娜. 论当前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高教学刊,2021,7(22):174-177+181.

[4] 包秀娟,王荣,李开潮. 高校税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实施路径研究[J]. 贺州学院学报,2022,38(03):135-139+144.

[5] 鲁佳怡,应炘航,刘倩男. 战疫情:房企如何提升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基于华夏幸福与万科的案例对比分析[J]. 经营与管理,2022,(05):36-41.

[6] 李艳凤,石作荣.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实现路径探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6):145-148.

(荐稿人:刘萍,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牛雪璐)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案例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