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07 12:45张平胡坤赵立业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军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张平 胡坤 赵立业

摘  要:随着我国海军使命任务的不懈拓展,培养通晓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具备国际交流沟通能力的军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以军校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教学目标、课程规划、教学模式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军队院校该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设应把握和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海军院校的使命任务特点,总结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军校;双语教学;避碰规则;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107-04

随着新时代海军转型建设以及使命任务拓展,海军已成为集战略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国际化军种。[1]海军编队负责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执行远洋护航任务、维护我海峡水道安全已成为常态,利比亚撤侨、索马里护航等行动,无不体现着海军的国际化属性。国际化必然要求海军走出去,从近海向远洋转变。海军舰艇海上航行执行各项任务面临的局面复杂严峻,军舰与外军舰艇之间、军舰与民船之间的局势紧张,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海军军校学员必须掌握避碰知识、通晓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为此,海军院校应注重本科学员的全素质培养,特别应拓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提高学员国际交流沟通能力,为处理舰艇海上外事行动提供支持。

一、把握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海军使命任务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拓展,海军院校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是保证军校学员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现实需求之一,更具有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军队院校国际海上避碰规則类课程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则行文生涩、解读繁杂、理解困难的问题,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记不住、难理解。究其原因,在于英文条文的句体结构、语法语句与中文有较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讲求规则的严谨与条文的原汁原味,几乎将原文的句体结构、逻辑顺序原封不动直译,由此造成了教与学上的种种困难。如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第6款为例:“如果在接近他船致有碰撞危险时,被要求不得妨碍另一船通行或安全通行的船舶并不解除这一责任”中“并不免除这一责任”,很多学员在学习时不理解这一责任的指义,但是通过学习规则原文:A vessel required not to impede the passage or safe passage of another vessel is not relieved of this obligation if approaching the other vessel so as to involve risk of collision. This obligation与required相对应,required后所应采取点行动即为它应承当的责任。[2]对于规则条文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类似的上述问题。

双语教学,一般理解为在授课过程中综合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形式,既体现在教员讲授环节上,也体现在教员与学员互动环节上。双语教学既要以母语和外语在授课过程中的使用时间判定依据,更应该以效果为牵引,要看学员是否掌握了相关专业术语、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否更好地使学员掌握了专业知识。

二、设定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的目标

海军的国际化属性决定了海军军校学员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国际知识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以便能够在舰艇远洋护航、编队出访过程中完成各项使命任务。对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课程来说,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员对于避碰规则内容的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规则内涵。其中,开展母语教学是本,利用外语教学是辅。外语是用来加速、提高规则学习效果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基于掌握避碰规则条文和提升学习效果这两个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在“用”上。“用”就是能使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指导舰艇海上航行避碰实践,特别是在舰艇出访进出外港、与外籍舰艇存在碰撞危险等时机场合,海上指挥员能否听得懂、说得出、辨得明。因此,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既可以教授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员外语交流水平,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三、规划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课程

合理规范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双语教学课程规划,既关系到学员的实际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员的课堂授课质量。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的课程规划上,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一是双语教学应的重点应当体现在规则中难以理解的难点部分,以此达到简化知识难度、提高知识广度并兼顾强化避碰专业外语水平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互见中的行动规则、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雷达在避碰中的运用。这部分内容涉及避碰规则的态势判断、责任划分等,都来自外语的直接翻译,学员在学的过程中存在难理解、难判断的情况。如规则第二条第二款,也被称为背离条款,原文规定:在解释和遵行本规则条款时,应充分考虑一切航行和碰撞的危险以及包括当事船舶条件限制在内的任何特殊情况,这些危险和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背离规则条款以避免紧迫危险[2]。这一款中规定了舰艇必须要满足存在“碰撞的危险”才可以背离规则,而“碰撞的危险”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专用术语“碰撞危险”,站在中文的角度是没有差异的,但从英文原文来看则区别很大。原文中“碰撞的危险”是dangers of collision,而“碰撞危险”则是risk of collision,risk一般解释为风险,相较于danger则危害程度要更低。使用外语直接讲授难点部分内容相较于中文讲解更加简易准确,也更有利于学员准确判断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对态势,有利于今后工作中的交流使用。

二是双语教学应重点体现在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方面。舰艇海上航行时使用的专业称谓繁多,与一般理解、说法有较大差异,不掌握这些特定称谓,就会出现履行使命任务时听不懂、辨不明的情况。比如规则第十五条:当两艘机动船交叉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应给他船让路,如当时环境许可,还应避免横越他船的前方。[2]该条中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原文是这样写的:The vessel which has the other on her star board side, 右舷一般英译为on the right side,规则中则译为 on the star board side。类似这样的专业术语还有很多,不开展双语教学,不掌握专用词汇术语,在海上航行过程中与其他外籍舰艇相遇告知会遇右舷或者从右舷追越时就会存在听不懂、不理解其意图的情况,甚至有可能造成险情。因此,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教学中,在专用术语、具体定义讲授时应分、优先使用双语教学,筑牢学员的专业根基。

三是要加强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双语教材的建设。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材建设是培养具备军校学员国际化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基础。[2]在教材建设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原版素材,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规则制定初衷。这一点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课程教材具有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据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特点和学员学习实际建设适应军校教学的新教材,补齐双语教学短板。

总的说来,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教学课程规划上,应坚持将双语教学贯穿于海军院校航海指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点在避碰规则使用、专用术语、特点称谓、航行方法上下功夫,使学员掌握国际海上避碰通用规则以及特定术语,提高学生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通用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

四、创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外语沉浸模式(Total Immersion Experience English,简称TIE),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求学员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目标语言,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军校学员难以在军校全时空域采用沉浸模式,但是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学习过程中可采用该模式授课。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全过程使用英语,使母语非英语的军校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避碰规则专业英语,提高外语交流使用能力。第二,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学员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在后开部分课程中逐步使用外语进行教学,部分学科使用母语辅助教学。第三,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过渡性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全英语教学环境的转变;有研究表明,学生在母语环境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较为容易地转换到第二语言中。如双语教师运用母语教授数学、科学以及社会研究等学科,当学生转换到全英文教学环境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语言上的转换。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并且用母语习得其他知识的时间长度一般为三年。该模式下,学员入校后即全部或部分使用母语教学,而后授课过程中过渡至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第四,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即交错使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教学。对于海军院校来说,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学员掌握“用”的能力。双语教学是强化英语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

对于采取哪种模式适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课程教学特点,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思考。从研究前期试点来看,第四种模式进行双语教学对于教员开展教学和学员进行学习更为可行。此外,本研究对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模式有以下建议。

一是开展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目标应聚焦在“用”上。双语教学在军队院校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教学的开展以及学员毕业任职使用,其缺乏实用性的局限性也慢慢显现。究其原因,是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造成的,军队院校相较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而言相对封闭,学员的专业方向、任职岗位与双语教学的要求及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背驰的。学员毕业任职之后发现依据双语教学所学的内容在专业使用上不够深入、在交流研讨上缺少机会,慢慢造成了双语教学实际效用的脱离。因此,开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双语教学,应以是否能提升学员今后岗位任职能力为准绳、以能否提高学员在海上航行时对外交流为标准、以能否可持续开展双语教学为底线。

二是双语教学的推进程度应符合学员认知接受规律。开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双语教学应坚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梳理该类课程知识点及内容架构,可以分为专属名词、使用范围、态势局面以及行动规则。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应该以点展开,从局部做起,按照术语—范围—局面—行动条文的顺序展开,以夯实专属名词为基础,逐步展开教学。同时应避免“满堂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涉及法律条文,知识点多、条文繁杂,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区分重点、有的放矢。

三是双语教学要将母语与外语授课有机融合,避免刻板教条。开展双语教学,要充分协调母语与外语的使用时机,避免长篇幅使用外语,要结合授课内容深度与广度,结合学员课堂反馈情况,合理统筹母语介入时机。这也要求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备课,提前预想、设定母语外语结合时机,课后应根据学员情况及时调整、改进落实细节。

四是双语教学要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随着海军转型建设以及使命任务拓展,学员在岗位任职的过程中,走出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近年来我国海军多编队、多航次开展护航、交流、训练任务,与外军舰艇、外国船舶联合训练、协同护航交流越发频繁,任务过程中存在较多检验双语教学实效的机会。能否在这些时机场合使用双语教学所学知识、体现双语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素质,就是检验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学员对避碰规则特定词汇、特定态势、局面分析专用英语的词汇量,提升学员对避碰课的学习效果,运用所学知识因对海上遇到突发外事情况的能力,是军队院校开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类课程的初衷。

五、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基础薄弱

开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课程双语教学离不开懂舰艇操纵、懂避碰规则、精通外语的师资力量。目前,海军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外语、规则、实践不能兼顾,如何在海军转型过程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军校教员教的能力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师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要树立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短期目标就是要加强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培养,立足现有条件;长期目标就是要加强双语教学教员的外语水平培养,提高双语教学能力,谋划长远发展。

(二)双语教学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教材为《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英文原版,讲解注释依托教员自编完成。教材种类单一,层次匮乏。院校间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双语教学教材建设上形不成合力,这些都是制约双语教材建设有效推进的因素。教材建设应加强院校间合作,并强化教材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将舰艇护航、出访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引进教材,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战化水平。

(三)双语教学教学形式亟须突破

与普通授课相比,双语教学授课讲授相同的知识点使用的时间要更长,能不能在相同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授课内容,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是一项挑战。[5-6]目前,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员难以参与等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本研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一是要精选授课内容,综合利用微课、慕课等资源开展教学。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要鼓励学员课前自学,课上重点针对难点、重点开展双语教学。二是提高课堂授课学习效率,双语教学要具备趣味性、吸引力,以高效率弥补时间差。三是要综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演示态势构成,分析案例成因,以此丰富教学形式。

六、结语

综上所述,海军院校开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课程双语教学,要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课程双语教学目标为牵引,统筹双语教学规划,创新双语教学模式,丰富双语教学方法,建设双语教学教材,加强师資建设,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作用,为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能打胜仗、富有本领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骏飞. 适应履行拓展新使命要求提高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国际化素质[J]. 继续教育,2009,23(01):7-1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道测量局.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M]. 天津: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2009:5-32.

[3] 胡瑞珏,苏海全. “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21,7(12):113-116.

[4] 雷军委,吴华丽,王玲玲. 基于导弹飞控的自控双语举例示范小班化教学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4):49-51.

[5] 姜俊,魏汝祥. 军种特点视域下海军生长军官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03):28-34.

[6] 李爱华,刘兵,孙钦蕾,等. 军校数字电子技术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冶金教育,2012(05):35-36+39.

(责任编辑:黄文波)

猜你喜欢
军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湖南省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初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