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4-05-07 12:45张广超孟祥军陈水泉周广磊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采矿采矿工程安全生产

张广超 孟祥军 陈水泉 周广磊

摘  要: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结构调整,满足矿业领域发展需求,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拓宽知识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重传授采矿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易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文章从普遍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思路等多个角度,分析将“采矿”与“安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将教学方法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实际现场,筑牢学生安全生产意识,为未来矿山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119-04

在当前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煤电兜底保供的大背景下,煤炭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也不会根本改变。[1]长期以来,由于煤炭开采装备落后、工艺复杂、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加之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复杂灾害影响,矿难、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这些词汇始终伴随着煤炭行业发展,煤炭工业一直被认定为高危行业。[2]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升级,煤炭开采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百万吨死亡率逐年降低,煤炭安全开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不同规模矿难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如2020年煤矿事故122起、死亡225人,百万吨死亡率0.058;2021年煤矿事故91起、死亡178人,百万吨死亡率0.044;2022年煤矿事故168起、死亡245人,百万吨死亡率0.054。[3-4]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了我国国际形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5]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煤矿安全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先进开采装备、开采技术和管理技术,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而员工安全素质需要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教学培训来提高。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除了了解采矿专业知识及生产技能,也亟须掌握煤矿安全开采方面法律法规。[6]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重于传授采矿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而忽视了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现场,在本科学习阶段筑牢安全生产意识,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各煤炭高校矿山法规教学的现场考察,总结和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提出了“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新教学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7]

一、“采矿”融合“安全”教学模式的新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采矿专业知识及生产技能,而忽视了安全生产方面的学习。“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在原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融合进矿山安全生产的基本原理、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等知识点,具有全面性强、实用性强、时效性强、综合性强等新特点。

(一)全面性

課程内容更加详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既有国内情况,又有国际比较;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前沿动态,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矿山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要求。新增内容包含国际和国内的矿业法规、矿工权益、矿山安全和健康管理、事故调查和报告的法律要求等,向学生全方位展示矿山安全生产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新增内容强调国际视野,将国际矿业安全生产的优秀实践案例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矿山安全标准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矿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安全管理模式。新增知识点还涵盖环保、工人权利以及与公众利益的法律法规。

(二)实用性

新增内容高度强调实用性,紧密结合矿山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矿山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解决矿山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课程中包含一些实际案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根据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会接受一些基础技能训练,如法规解读、合规性评估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法规。这些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们所学的法规,提高他们在矿业行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也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帮助学生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矿山安全风险。学生将学习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风险热图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管理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时效性

由于矿业法律和规定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社会态度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和更新,新的法律条文不断产生,而一些过去的法律法规可能会不再适用。因此,新增内容应及时反映矿山安全生产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技术进展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矿山安全生产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教师在教学中需更新课程内容,以保证学生了解最新的法规和政策,让学生对当前矿业法律环境有深入的了解,也使他们能够在矿业行业中更有效地执行法规。新教学模式将更加关注矿山安全的技术创新。学生将学习最新的安全技术,包括智能传感器、远程监测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等,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此外,还会通过研究案例,了解技术应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解决未来矿山安全挑战。

(四)综合性

“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法学、管理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地认识和理解矿山安全生产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理解和解决矿山安全生产的复杂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不仅要理解法律的规定,而且要评估它们的效果,思考可能的改进方向。学生应在尊重法律的同时维护矿工的安全和健康,在实现矿业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8]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认可度低

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教学,而对矿山安全法律法规重视度不够。通过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重视度不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知也停留在通过考试、获取学分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传统的学生培养计划中,关于矿山安全生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点通常被安排为选修课程,且教学内容大多与法学、管理学等领域有关,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难以引起工科学生的兴趣;第二,作为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很多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在全民法律意识、普法程度方面也有了巨大进步,但仍有部分民众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劳动者不知道如何运用法规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在矿山安全法律法规这门课程上,也存在学校与学生对此类普法课程普遍不重视的现象。

(二)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一般都是与工程相关的高级技术人员,在肩负了一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巨量的工程实践项目。这导致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传统的学生培养计划通常将矿山安全生产与法律法规划分为独立的部分,这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难以确保内容的充实性。将由专业教师负责的工程实践项目与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点相结合,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其他主干课程产生重叠。然而,仅仅讲授安全生产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点则可能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课程,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第二,跨学科融合的挑战。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通常关注实际工程问题,如矿山压力、岩层运移、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等,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涉猎较少。与能够看到成效并带来实际收益的现场工程问题相比,隐藏在实际安全问题背后的法律法规问题往往难以引起教师团队的兴趣。因此,在教师对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了解有限的前提下,学生自然也很难在这门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能力差

传统的矿山安全生产与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点讲授主要基于课本内容与相关法规文件,而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了一些问题:第一,对于偏向现场实践的采矿工程专业来说,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工程现场相结合。而过去几年中学生处于疫情大环境下,接触采矿现场的机会本就不多,想获得工程实践的经历更是难上加难。在实际工程中,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应用复杂,需要结合多因素、多方面考虑。若学生只是对课本上生硬的法条进行机械的记忆,那么面对复杂的工程实况时便会束手无策。第二,在工作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作为涵盖了整个采矿生产中安全相关法律条文的课程,其内容是冗多且宽泛的。而现场岗位对工作者的要求是具体的,需要负责某一具体的方向。这需要学生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冗杂的知识中梳理出自身工作部分,以达到岗位需求。

三、课程改革方向

(一)普及性课程

矿山安全生产与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被所有采矿相关行业工作者所重视。从学校的角度看,应将这些知识纳入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中。安全始终是生产中的首要任务,“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法学、管理学等知识点与采矿主干课程融合在一起。教师在传授采矿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同时,应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安全生产的讲授,这不仅能促进新型工科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学习,还能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方针保持一致。

(二)多元化授课

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教师而言,教育工作应与工程实践工作同等重要。

第一,教师在保证自身科研进度的同时,教学的质量也不能落后。这不仅仅是指认真完成课堂上的授课工作,授课前的提前准备、授课后的答疑解惑也同样包含其中。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授课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保证学生对于课程的积极性和获得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授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将工程学与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进行了融合,对于教师的知识维度有着很高要求。教师可以从自身研究方向出发,从自身负责的相关工程项目中了解相关生产安全法律法规,也可以请教法律专业教师,在学科交流中对矿山安全法律法规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授课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型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地点可以不拘泥于学校教室,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工程项目带领学生实地学习,在实际生产工程中向学生们讲解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更令人印象深刻。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科交叉的方式,每过一段时间邀请法律专业的教师,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向学生讲解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建立更有深度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也可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最新发生的安全实例让学生们进行模拟演练,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以后进入岗位奠定基础。

(三)改变学习思路

目前的工程现场更多地将复杂的施工体系拆解成细分且具体的岗位。为了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思路。第一,以自身学习与研究方向为基础,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如矿山压力、岩层运移、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等,优先学习与自身方向相结合的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力求实现从学习内容到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第二,广泛实践。作为一门最终要应用于工程现场的课程,实践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总结来说就是要“多听、多看、多用”。多听是指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多听取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多看是指在課余时间要自己多了解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一些矿山生产安全相关的问题实例;多用是指要在汲取了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后,自己多模拟于实际的工程现场,设想若是自己应采取什么样的安全规范,应用什么样的法律条文。第三,融会贯通各类知识。传统考察记忆性知识的学习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本课程,取而代之的应是对于具体岗位、具体工作内容理解进行考察的开放性问题,以“融会贯通”代替“死记硬背”。“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思路,从转变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要求做起,提升安全法律法规意识。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未来的风向标,直接关系到行业的繁荣与衰落。在煤矿行业,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要求。作为培养未来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一环,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教学和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采矿”融合“安全”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未来。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从改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思路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采矿工程领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鸣高,许家林,王家臣. 再论煤炭的科学开采[J]. 煤炭学报,2018,43(01):1-13.

[2] 梁彩情,黄成麟,许先猛.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34-36.

[3] 许鹏飞. 2000—2021年我国煤矿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J]. 煤炭工程,2022,54(07):129-133.

[4] 袁亮. 我国煤矿安全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煤炭,2021,47(06):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N]. 人民日报,2020-12-22(10).

[6] 张文杰,黄体伟. 我国煤矿安全法规体系的现状及展望[J]. 煤矿安全,2020,51(10):10-17.

[7]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 哈尔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16-191.

[8] 王勇. 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探讨[J]. 煤炭技术,2012,31(06):1-3.

(责任编辑:黄文波)

猜你喜欢
采矿采矿工程安全生产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措施研究
31采区绞车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