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力学应用”思政课程建设思考

2024-05-07 17:50蒋丹蔺学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蒋丹 蔺学明

摘  要:文章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实证研究法,对多位教师授课时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教学进行周密系统的定性分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有效实现职业教育回归课程育人本质的建设目标。本研究是教师具体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示范,同时也给探索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教师提供一定思路,积极推动职教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力学应用”;思政元素;职业精神;专创互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066-04

一、课程建设目标

“工程力学应用”是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中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工程技术、桥梁隧道工程技术、高铁综合维修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平台课程。

为适应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铁道工程行业发展和操作技术人员岗位要求,采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宗旨,以实践为导向,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设计思路,进一步突出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以满足培养够胜任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技术管理、试验检测、工程测量、智能化监测监控、通用工程机械、专业工程机械及智能工程机械的操作、维护及管理、高速铁路综合维保等工作,懂设计、精施工、能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铁道施工产业工匠人才的需求。

课程建设目标:学生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12学时),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及计算(16学时),分析直轴的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14学时)、剪切变形(4学时)、圆轴扭转变形(4学时)、梁的弯曲变形(22学时)等不同情况下的相關概念与计算。这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全面提高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的课程,属于学习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

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深入研究,教学实施。课程教学与双创教育互通互融,发散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灵巧教育时代人才培养;“智育”与“德育”两育并举,实现正确价值引领。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

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需要教师团队深度发掘和提炼,科学设计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中心,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通过对教材及内容的分解分析,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以丰富元素呈现落实对应课程建设目标:静力学基础知识、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及计算、分析直轴的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剪切变形、圆轴扭转变形、梁的弯曲变形等六个项目内容,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回归课程育人本质。

(一)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工程力学应用”的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

教师从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工程建设发展历史中重要桥梁及隧道等运用力学学科的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历史、优秀民族企业代表、历史名人轶事等多方面展开,让学生更为鲜活地了解到老一辈工人为祖国繁荣昌盛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切地体会到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身为后继者,当代的学生有义务承接光荣传统,以主人翁的精神持续促进行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勇敢投身到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来,为中华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负时代所托。

(二) 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道德法制教育融入“工程力学应用”的思政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2]

例如在学习“约束与约束反力”知识点时,通过视频动画等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讲规矩,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

例如在讲述“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引入视频“崛起的中国——京沪高铁”“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事”等进行爱国主义、学生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培养。

(三) 用工匠精神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强化“工程力学应用”的思政教育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工作性质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是一名优秀技术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品质。以职业操守要求学生忠于职业责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保证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理论知识传授中插入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使学生感受“文化自信”,强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安全规范、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凸显“创新进取、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从而根据教学特点实现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优化。[3]

譬如在学习“受力分析”时,画受力图中训练学生规划布局、标注,培养严格规范的工匠精神。在分析、思考、计算、改错和总结中锻炼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视频《新时代铁路劳模吕刚的故事》展示每一张蓝图都写满“为了人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 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工程力学应用”是一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高职工科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人才。在课程教学中,团队将思政元素细分融入相应的六个项目知识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

例如学习“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的分析计算”通过案例思考、计算、改错和总结,锻炼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学习“弯曲强度分析、计算与危险截面的确定”,巧妙介绍“木桶理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拉压强度之拉压杆的强度分析”,放映讲解我国优秀建筑浙江保国寺大殿的立柱设计,说明一千年前中国先进的压柱截面设计,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弯曲正应力之正应力公式的应用”学习中,导入视频《赵州桥》,通过历经1500多年风雨变迁屹立完好,无可争议是“天下第一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扭转变形之扭矩及扭矩图”中,介绍“京华号”盾构机,“京华号”盾构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机,其最大开挖直径高达16.07米,融合了机械、电气、液压、信息、传感、光学等多种尖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勇敢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课程建设实施

(一) 多种灵活教学方式符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达成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在“工程力学应用”教学中采取情知交融式、相融共鸣式、巧妙渗透式等三种符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丰富授课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

情知交融式教学方式是将爱国情感、积极的态度等贯穿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感。

相融共鸣式教学方式是将专业要点、技能要点、思政要点三种不同的教学要点,进行有机融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

巧妙渗透式教学方式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物主义等内容自然渗透到专业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讲授中。[4]

(二) 搭建“工程力学应用”智慧职教平台标准课程,实现线上课程同期开发

在线课程学生学习情况如下,“工程力学应用”智慧职教平台标准课程现覆盖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专业群的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铁道桥梁隧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四个专业的高职桥隧22级1、2班、高铁21级1班、高级技工施养22级1、2、3班、高级技工桥护22级1班等七个班级,目前学习人数达 256人。(数据统计时间:2022.11.29)。

(三) “云教育+實践场”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之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课堂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终结,课程团队应发挥互联网媒体资源优势,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上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工程力学应用”在线课程构建及对学生开放。该课程共有64学时,课程在线授课视频资源820分钟,非视频资源70个,其中教案30个(上传资源库内),PPT课件40个(资源库和标准课程网页均完成),构建课程完整题库,内有169道题测试;设置作业25个,活动讨论12项,测验3套。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即时即地学习,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 课程实施力保证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工程力学应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实用性强、涉及后续学科多、综合性强的特点,研究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在联系,深刻体会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体验建立的深层联系,创设与维护教学氛围,有效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结合思政素材,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5]

(五) 推进创新创业及竞赛促进“工程力学应用”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融通教育

团队课程建设教育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通,双创项目研发、竞赛全程,企业工程师积极指导参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课程建设团队带领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团队获得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各1项,2023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2项;指导学生团队两个项目分别成功立项2023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3个学生团队入驻成都工贸创业苗圃(国家级众创空间)。

“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与双创教育融通,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在大学生双创选拔、日常训练、各级创新创业比赛的开展中,将两个双创产品的设计及制作过程涉及知识点覆盖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中6门必修、选修课程,其中“工程力学应用”作为重要的专业群平台课程之一,是重要基石课程。专创互融的学习,回归职业教育育人本质。

(六) 课程团队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积极示范引导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情怀要深,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人格要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1]

本次思政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团队常规教育教学研究,以名师为引领,有经验的教师的严谨治学和新教师的积极活力产生思维火花 ,团队年轻教师成长迅速。课程团队教师在课程建设一年间主持校级及以上课题3项,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5篇,主编教材1本,1名教师获得校级师德标兵。提升学院专业群教师整体教科研水平,对二级学院及学校整体教学教研起到积极引导示范作用。

四、結语

(一) “智育”与“德育”并举,实现正确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途径,始终强调“智育”与“德育”两育并举。面对心理成熟程度处在过渡阶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极易受环境影响的新时代大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正确、辩证的眼光看世界与中国的发展趋势。

(二) 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回归课程育人本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构建新时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课程思政,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团队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针对专业群的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素材收集、课堂实施、教学手段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实施,加强学科、专业本身的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价值引领,实现思政课程的示范辐射。

参考文献:

[1] 办好思政课,习近平这样强调[EB/OL]. (2022-03-2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324/c1001-32382909.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eqid=82a550300000cb5c00000003645b050e.

[3] 杨桂婷. 浅析高职院校多维度课程思政建设[J]. 决策探索:中,2021(07):30-31.

[4] 栾世杰,潘杰,李森.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上海包装,2019(10):57-59.

[5]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EB/OL]. (2019-04-16). https://img.nsu.edu.cn/WSG/Files/0/0A90FB40B5918AC6AA3E0AAC24E2A6DD.pdf.

(责任编辑:杨毅恒)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