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4-05-07 18:52师亚威郭明星孙亚马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师亚威 郭明星 孙亚 马野

摘  要: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研究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对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述了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育人效果评价机制。旨在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树立工程伦理和学术道德意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使命。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仪器分析;教学方法;育人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8-016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思政课程建设高度重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是面向工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纲要》要求,对不同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工科专业,《纲要》要求:“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教育课程,《纲要》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已经开设多年,教学团队在前期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目前的教学重点仍集中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应针对学生的需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其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同步发展。目前,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上远远不足,可能对学生在后续科研工作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形成阻碍。一方面,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4]若学生不具備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将难以获取可靠的分析数据,造成科研工作的停滞甚至失败。另一方面,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频繁发生,而采用“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等手段捏造现代仪器分析结果正是学术不端的重灾区,[5]如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和伦理道德教育,则学生运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时可能存在走上歧途的风险。

分析可见,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教学团队按照《纲要》要求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挖掘“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其和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促进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深度融合。通过对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完善和课程评价机制的优化,力求使学生树立工程伦理和学术道德意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力争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使命。

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光谱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表面分析方法及电化学分析法等现代仪器分析的主要方法。教学团队按照《纲要》要求,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及研究生科研工作特征,围绕上述课程教学内容,分章节设计了课程思政内容如表1所示。

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培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个基本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在教学中融入唯物辩证法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辩证法原理较为抽象,教学过程中如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对此,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其主张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6]。按照这一教学思路,教师在“绪论”章节中讲授仪器分析发展历史时,可提出:“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是优胜劣汰的关系吗”这一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前序教学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容易得出“仪器分析方法比化学分析方法更好”这一结论。对这一认识,教师不直接给出正误判断,而是进一步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一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充分的讨论和观点碰撞,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引导学生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线上拓展素材“仪器分析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学并完成作业:简述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在其他章节的教学中,也多次融入了唯物辩证法思政内容。通过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反复强调,使学生养成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考量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奋斗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信息获取方式也日趋多样化。这一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受到“躺平”“啃老”等社会现象的冲击,造成奋斗意识的缺乏。社会上少数人对物质的追求和权力的渴望超过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种不良价值观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产生消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在教学中融入现代仪器设备国产化发展现状等思政内容,有助于学生奋斗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在“原子质谱法”章节中,拟通过讲授质谱仪国产化相对滞后的现状,激发学生奋斗意识和科技报国使命。“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需要创设特定的情景以激励学生求知行为,要求学生围绕拟讲授的课程内容有相似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然而,课程面向的学生知识背景和从事的科学研究课题不尽相同,如直接进行无差别的讲授,仅能得到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对此,在教学前进行问卷调查,设置“你听说过以下哪些分析仪器厂商”“你所在实验室使用的分析仪器是进口仪器还是国产仪器”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具体实例,为课程教学中讲授质谱仪国产化相对滞后的现状建立相似的认识背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讲述其他分析仪器的国产化发展状况,从而使学生从课程教学、生活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刻意识到我国现代仪器分析设备国产化面临的严峻现状,达到激发学生奋斗意识和科技报国使命的教学目的。

(三)环保意识培养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本专业研究生未来多在环保类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分子发光分析法”章节中,从荧光海现象切入,介绍荧光海的成因。“荧光海”实际上是“大海的眼泪”,表明海洋环境已经遭受了污染。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式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实践反复证明,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最有效方式是“启发式”,而这种启发式教学,正是经由对比来实现的。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从而指向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展示荧光海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沉浸在荧光海梦幻般的美景中。之后,揭示荧光海背后环境污染的事实,使美景和其背后污染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关注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章节中讲授液相色谱技术在各类新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时,继续采用对比式教学,将新污染物在环境中极低的浓度和其巨大的危害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减少环境污染,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后,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学目的是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一般结果,思政育人效果即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结果。为评价思政育人效果,采用简单的课堂提问、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是常用的做法。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可以直接搜集到定量数据。例如,可提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的环保意识/爱国情怀/工程伦理意识是否得到了强化?”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直接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的思政育人目标完成情况。然而,这类题目虽然紧扣育人育才使命,但学生在作答时,可能为获取高分而揣摩教师出题意图,即形成典型的“主观偏见”。此外,学生受到“朋辈压力”的影响,可能倾向于作出和其他学生一致的选择。这样的“主观偏见”和“朋辈压力”,都会使收集到的数据失真,难以反映真实的育人效果。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就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匿名化在促进学生依照自身真实感受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无法获取具体到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学团队在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扩大了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将育人教学效果评价元素纳入评分标准中。OBE教育理念认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当以学生实际表现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改革后的课程评分机制由“自学及平时作业”“翻转课堂展示”及“期末论文”三部分组成。“自学及平时作业”依托本校研究生线上教学平台“海贝云课堂”进行,学生在参与相应章节的课堂教学后,自学教学团队上传的自学内容并线上提交作业。“翻转课堂展示”在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指定题目,学生在随机指定的组长协调下,合作查阅文献、制作课件并推举出一人进行展示,最终由任课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共同打分,对同一组学生给出同一分数。“期末论文”在给出统一要求后,学生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研究方向,自拟题目完成。

在上述“自学及平时作业”及“翻转课堂展示”中,对课堂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进行延伸。例如在第7章“红外光谱法”的课堂教学中,围绕学术不端事件中虚构的红外光谱图,挖掘学术道德思政教育元素。这一章提供了文字材料“张某某教授学术造假事件”及视频材料“翟某某不知知网事件”,设置作业为“自选角度,谈谈你对这些学术不端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在“翻转课堂展示”中,设置的相应题目为“近年来中外学术不端事件梳理”。在评价“期末论文”时,亦将论文是否存在抄袭、拼接等学术不端现象及格式是否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借此,通过OBE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反复强调和学生的多角度、多方式参与,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四、结语

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针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这门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核心课,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依托我校“海贝云课堂”线上教学平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和学术道德意识,培养诚信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强化学生问题导向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力争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使命。

参考文献:

[1] 黄超,丁雅诵.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 人民日报,2021-12-10(01).

[2] 王新生,朱雪微. 守正創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温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8(03):111-120.

[3] 许景贤.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7):74-77.

[4] 熊光品,刘文胜. 探讨环境监测中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运用[J]. 能源与环境,2020(06):96-97.

[5] 李新根.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不端治理研究发展脉络与热点主题——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05):221-231.

[6] 玉宝,崔岩. 课程思政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8):67-70.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仪器分析课程立体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的探索与开发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